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60例肝硬化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探索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肝硬化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对60例肝硬化患者家属进行调查;根据患者住院号尾数的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以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以治疗性沟通系统方式。[结果]肝硬化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8.00±10.69。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不明确性维度、缺乏澄清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及各维度得分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治疗性沟通系统有助于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PPUS-FM)和癌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量表(CQOL-C)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11份,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21%。肝癌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50~137分,总体评分(93.37±15.56)分,平均(3.08±0.41)分,疾病不确定感低水平者占6.40%,中水平者74.88%,高水平者18.72%;肝癌患者家属生活质量总体评分(170.22±39.85)分,平均(38.71±5.53)分。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躯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状况及精神状况呈负相关关系(r=-0.389、-0.513、-0.506、-0.492,P<0.05),疾病不确定感中不确定性与心理状况、精神状况呈负相关关系(r=-0.435、-0.302,P<0.05),信息缺乏性与心理状况呈负相关关系(r=-0.192,P<0.05),不可预测性与心理状况、精神状况呈负相关关系(r=-0.437、-0.326,P<0.05)。结论肝癌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随着疾病不确定感的增强,生活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运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量表、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对496名HUA患者行问卷调查。结果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平均为(95. 79±9. 57)分,87. 36%患者处于中高水平;其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37. 86±5. 18)分、复杂性维度得分(20. 56±1. 98)分、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20. 96±2. 91)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16. 41±1. 94)分。文化程度、客观支持、屈服、并发症、年龄、收入、饮酒是其疾病不确定感主要影响因素(P<0. 05)。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与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维度及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呈负相关(P<0. 05),屈服维度与疾病不确定感4个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P<0. 05)。结论 HUA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与社会支持和医学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医护人员应重视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肯定和注重客观支持作用,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及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现况,探讨患者与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至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182例患者及家属182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患者量表(MUIS-A)和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分别了解患者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现况,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明确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 结果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MUIS-A得分为(77.77±11.68)分,MUIS-FM得分为(95.31±11.76)分。不确定性是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重要因素,不可预测性是影响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重要因素。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患者学历(初中和小学)、有并发症、家属对患者疾病的了解程度、患者收入、家属收入、家属不确定感总分(均P<0.05);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患者疾病不确定总分、家属家庭收入、家属健康状况较差及患者居住地(农村和城市)(均P<0.05)。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与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且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提示医护人员在实施干预的时候,需同时关注患者与家属这两个群体,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前列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方法 137例前列腺癌住院患者分为年轻组(13例)、低龄老年组(88例)及高龄老年组(36例)。3组均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生活质量调查表、前列腺癌特异性补充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3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复杂性维度、信息缺乏维度、不可预测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3组生活质量总分及除肠道症状、情绪功能外的其他项目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不同年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方面是不同的,应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和随访,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与心理困扰的相关性,为后续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心理困扰温度计(DT)及问题列表(PL)对我院肿瘤内科84例住院治疗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84例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均值为(83. 74±9. 38),其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最高,均分为(36. 20±4. 74),占比85. 7%患者处于中等程度的不确定感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维度与心理困扰得分呈正相关(r=0. 265~0. 544,P 0. 05);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不明确性维度与心理困扰问题列表(PL)总分及其家庭问题、情绪问题、实际问题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 262~0. 441,P 0. 05)。结论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强,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困扰成正相关,在癌症患者中存在家庭问题(因照顾我而给家人带来负担)、情绪问题(担心)、实际问题(经济压力)的患者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需重点关注的人群,需及时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家庭关怀度的情况,并分析两者的关系,为完善COPD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分别评定42例COPD患者的情况.结果 疾病不确定感为(88.48±14.38)分,处于中等水平;家庭关怀度为(4.98±1.82)分,家庭功能处于中度障碍;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家庭关怀度呈负相关(r=-0.597,P<0.01).结论 疾病不确定感与家庭关怀度相关,应提高COPD患者家庭成员有关COPD的知识,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抽样研究方法,抽取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择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都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和锻炼、人际关系、营养、压力管理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观察组的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7.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建立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行为,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水平以及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由Mishel设计的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由肖水源设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72例符合耐多药肺结核诊断的患者进行入院后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测量。结果 7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得分(87.04±12.04)分,其中不明确性(37.58±8.10)分,复杂性(16.13±3.45)分,信息缺乏性(18.14±4.10)分,不可预测性(15.19±3.03)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程度的占86.1%。不明确性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258,P=0.029;r=-0.278,P=0.018;r=-0.335,P=0.004)。信息缺乏则与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311,P=0.008;r=-0.262,P=0.026;r=-0.305,P=0.009)。未发现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与社会支持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存在着负相关。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11.
亲属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亲属陪护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32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陪护类别不同分为亲属组和非亲属组,患者均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实施综合性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并对两类陪护进行健康教育。评估项目有Barthel指数(BI)、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牛津残障评分(OHS)、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亲属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0%,非亲属组为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亲属组SIAS、BI出入院差值分别为(20.17±10.38)分和(22.78±11.23)分,非亲属组SIAS、BI分别为(14.75±6.31)分和(17.23±6.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OHS轻中度残障者高于非亲属组高(P<0.05)。结论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生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三酰甘油(TG)、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斑块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生脑梗死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复发性脑梗死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糖尿病、LDL-C、颈动脉斑块及吸烟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脑梗组年龄63.26岁±9.93岁,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复发脑梗死组,收缩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脑梗组胆固醇、TG、LDL-C均高于复发组(P<0.05);复发脑梗组年龄66.35岁±9.51岁,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首发组(P<0.05)。颈动脉斑块性质分析,两组均以硬斑为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入院及出院时NHISS评分均低于复发组(P<0.05)。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ICA)比例最多,而复发组以腔隙性脑梗死(LACI)比例最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首次脑梗死组收缩压高,血脂明显异常,而复发脑梗组血液黏度升高;首次脑梗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为主,复发脑梗组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呈多灶病变;复发脑梗组患者预后差,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较明显,住院时间延长,卒中相关性痴呆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并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预测价值。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4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探讨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LDL/HDL与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分析LDL/HDL在脑卒中复发中的预测价值。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有无合并高血压、血压、LDL、HDL、LDL/HDL、甘油三酯(TG)水平,以及脑卒中量表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LDL/HDL、TG水平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DL、LDL/HDL与脑卒中复发呈明显正相关关系,HDL水平与脑卒中复发呈负相关(P<0.05);LDL/HDL检测对脑卒中复发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1.16%和95.65%,均显著高于两种指标单独检测。
  结论:LDL/HDL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作用有利于我们识别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高危患者,有利于临床进行早期的干预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15.
16.
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和生物抗体制剂在克罗恩病(CD)的治疗中取得较大成功,随之提出疾病早期即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抗体制剂的top-down治疗方案,但该方案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淋巴瘤或结核.目前如何选择合适的CD患者行top-down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中国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top-down 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9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诊断满5年或未满5年但至少符合一项致残标准的CD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16例CD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分别为156例(72.2%)和177例(81.9%).Logistic回归分析示2年和5年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均为疾病活动时需糖皮质激素缓解(2年:OR=8.175,95% CI:4.102-16.294,P=0.000;5年:OR=9.703,95% CI:4.297-21.910,P=0.000)和诊断时存在肛周疾病(2年:OR=7.056,95 % CI:1.959-25.423,P=0.003; 5年:OR=6.734,95% CI:1.466-30.922,P=0.014),联合这两个因素预测2年和5年致残性CD的准确率分别为79.2%和81.9%.结论:中国CD患者伴有疾病活动时需糖皮质激素缓解和诊断时存在肛周疾病等致残性危险因素时,说明其适用top-down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背景:嘌呤类药物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然而毒副反应的频繁发生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有研究显示检测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和基因型能预测硫唑嘌呤(AZA)相关的毒副反应。目的:评价TPMT活性和基因型与AZA治疗IBD的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12月于上海仁济医院确诊并接受AZA治疗(每日1(?)kg)的78例IBD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TPMT活性,以直接测序和PCR法检测TPMT基因型。分析TPMT活性和基因型与AZA毒副反应的关系。结果:共19例患者发生毒副反应,包括4例血液学毒副反应。78例IBD患者的平均TPMT活性为(36.10±10.11)nmol 6-MTG·gHb~(-1)·h~(-1)。低TPMT活性组与高TPMT活性组发生总毒副反应和血液学毒副反应的OR值分别为6.82(95%CI:0.58~79.91)和12.00(95%CI:0.84~172.2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1例患者发生TPMT*3C杂合子突变,突变率为1.3%,且该例患者发生了血液学毒副反应。结论:IBD患者的TPMT活性降低和基因突变与嘌呤类药物的总毒副反应和血液学毒副反应可能相关,但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分布模式与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选自南京卒中注册数据库,前瞻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MRI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登记基线资料并进行ESRS评分,分析ESRS评分与CMB分布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77例,其中CMB阳性77例(43.50%),单纯脑叶CMB 16例,深部/幕停下CMB 61例.CMB阴性组、单纯脑叶组与深部/幕下CMB组之间年龄(F=5.420,P=0.005)、高血压(x2=13.069,P=0.00l)、卒中史(x2=7.696,P=0.021)、肌酐(F=4.127,P=0.018)、纤维蛋白原(F=3.863,P=0.023)以及ESRS评分(Z =21.008,P=0.000)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SRS评分可独立预测深部/幕下CMB[优势比(odd ratio,OR)1.74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41 ~2.272;P=0.000],但与单纯脑叶CMB无显著独立相关性(OR1.050,95% CI 0.692~1.591;P =0.819).此外,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单纯脑叶CMB独立相关(OR2.374,95% CI1.047 ~5.383;P=0.038).结论 ESR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深部/幕下CMB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而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叶CMB的发生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踝肱指数(ABI)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7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血管多普勒超声测量仪测定ABI,使用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ABI与颅内动脉狭窄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无颅内动脉狭窄者(n=38)ABI显著高于有颅内动脉狭窄者(n=35)(0.975±0.114对0.837±0.096,P<0.001),ABI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性(r=-0.736,P=0.001).结论:ABI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