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对年龄60岁的一般患者,当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时考虑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目标血压为140/90 mm Hg,舒张压限值要基于高度可靠证据获得。(2)对年龄≥60岁的一般患者,当收缩压≥15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时开始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目标血压为150/90 mm Hg。(3)对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启动药物治疗的血压阈值为140/90 mm Hg。目标血压为140/90 mm Hg。(4)对非黑人患者,起始降压药物应包括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指出,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在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步使血压达标,总结其治疗要点如下:1起始药物治疗的血压值和降压目标值年龄≥65岁,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Ⅰ类推荐,A级证据)。80 150/90 mm Hg150/90 mm Hg140/90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CHEP)专家委员会在《2016版高血压指南》基础上修订并颁布了《2017版加拿大高血压诊断、风险评估、预防和治疗指南》,该指南主要更新要点包括启动降压治疗时机、降压目标及降压药物的选择,简要介绍如下。(1)对于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 Pa)并伴有大血管并发症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治疗;无大血管并发症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但血压≥160/100 mm Hg的患者也应立即启动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是140/90 mm Hg(1 mm Hg=0.133kPa);≥65岁老年患者降压目标是150/90mm Hg,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 Hg;80岁老老年患者血压目标是150/90mm Hg。201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5.
"主编随笔"栏目中胡大一教授就近期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至收缩压≥130和(或)舒张压≥80mm Hg(1mm Hg=0.133kPa)所引发的广泛热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仍应坚持我国自己的指南,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 Hg。降压干预目标为血压140/90mm Hg。高龄老年人可适当放宽到血压150/90mm Hg。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为刚刚发表的一篇有关降压药物初始治疗时机及收缩压降低水平的综述文章,以下为主要结论。 (1)主要指南建议所有SBP至少在140 mm Hg以上或DBP至少在90 mm Hg以上的患者应开始降压治疗,甚至包括那些伴有低危或中危因素的Ⅰ级高血压患者及伴有糖尿病或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发生过心血管事件者)而血压在正常高值范围的患者。目前发现这些建议更多依赖于推理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杂志》2005,13(11):679-681
根据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一般高血压病人血压目标控制水平应该<140/90 mm Hg;高血压糖尿病伴或不伴肾病的病人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蛋白尿>1g/d的病人应将血压降到125/75 mm Hg以下.其中并没有提到伴有冠心病患者的特殊目标值.其他WHO/ISH、JNC 7、和欧洲高血压指南也均如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46例发病48h内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73例和对照组173例。干预组给予降压治疗,使其住院后第1天收缩压下降10%20%,但不低于120/80mm Hg(1mm Hg=0.133kPa),第7天时血压降至140/90mm Hg以下,14d内血压维持在上述水平;对照组原则上不降压。2组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2组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或残疾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降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3个月死亡或致残率明显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期降压治疗可降低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或致残风险(RR=0.25,95%CI:0.1420%,但不低于120/80mm Hg(1mm Hg=0.133kPa),第7天时血压降至140/90mm Hg以下,14d内血压维持在上述水平;对照组原则上不降压。2组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2组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或残疾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降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3个月死亡或致残率明显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期降压治疗可降低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或致残风险(RR=0.25,95%CI:0.140.43,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可能改善患者3个月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正王显利(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内科,陕西咸阳712000)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是脑卒中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指南推荐,一般人群的降压目标值140/90mm Hg(1mm Hg=0.133kPa),老年人群的降压目标值可150/90mm 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 Hg。笔者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20余年,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的高血压防治观念和对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意见。方法 2011年5月至10月在全国大、中城市随机选取89个城市医院(以三甲医院为主)的临床医师进行调查。共1570位临床医师参加了调查,数据完整的问卷1570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医师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处理、心血管危险分层、特殊人群降压适宜的目标、生活方式改善的具体内容、传统降压药物的评价与推荐、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的前景及应如何推荐等问题。结果 83.6%的医师认为对正常高值血压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的高危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应及早进行药物治疗。92.7%的医师以心血管危险分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依据,但78.3%的医师认为危险分层的内容需要简化。90.3%的医师认为糖尿病患者的目标血压是130/80 mm Hg(1 mm Hg=0.133 k Pa),5.5%认为如能耐受,越低越好。53.9%的医师认为脑血管病后患者的目标血压应该是130/80 mm Hg,41.1%认为是140/90mm Hg。64.6%的医师认为冠心病患者目标血压是130/80 mm Hg,28.1%认为是140/90 mm Hg。79.8%的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目标血压应该是130/80 mm Hg,11.5%认为如能耐受越低越好。98.3%的医师认为,新版指南需要将减少钠盐摄入的措施具体化,92.0%的医师认为,新版指南需要将戒烟的措施具体化。69.9%的医师认为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是降压药物的发展趋势。结论大部分医师认可并遵循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并对新版指南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汉族,52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视物模糊1周”由门诊收住院.患者于10多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约为17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开始口服洛汀新(10 mg,Qd)降压治疗,自述血压控制尚可,在:130~140/95 mm Hg.3年后血压逐渐控制欠佳,波动于140~160/90~100 mm Hg,降压方案改为洛汀新20 mg/d,血压仍有波动.约5年后患者间歇头晕、头胀发作,自测血压波动于140~170/80~100 mm Hg.门诊复诊后降压方案改为洛汀新20 mg/d+络活喜5 mg/d,此后一直按此降压方案降压治疗,期间血压波动于130~180/70~95 mm Hg.2012年2月1日突发右眼视物模糊,于外院行眼底镜检查提示:右眼底出血,给予治疗(不详)后,视物模糊较前稍好.  相似文献   

12.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11):679-681
戴伦(滁州全椒人民医院,安徽滁州 239500) 根据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一般高血压病人血压目标控制水平应该<140/90 mm Hg;高血压糖尿病伴或不伴肾病的病人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蛋白尿>1g/d的病人应将血压降到125/75 mm Hg以下.其中并没有提到伴有冠心病患者的特殊目标值.其他WHO/ISH、JNC 7、和欧洲高血压指南也均如此.  相似文献   

13.
<正>隐匿性高血压(MH)是指诊室血压正常,诊室外血压异常升高的一种临床现象。Pickering于2002年首次提出了MH的概念。目前国际上多数指南将MH定义为:在未行降压治疗的个体中,诊室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24h平均血压≥130/80 mm Hg和(或)日间平均血压≥135/85 mm Hg和(或)夜间平均血压≥120/70  相似文献   

14.
最新欧洲高血压指南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7欧洲高血压新版指南是在2003年指南的基础上就高血压的分类、诊断、危险因素的评估与分层以及治疗策略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指南同时强调了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尽早降压达标的重要意义。在治疗方面,提出了几个新的不同点:(1)该指南强调了评估总体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治疗策略的根本依据,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初始危险水平确定。(2)指南再次明确了高血压治疗的目标,其基本目标是实现血压达标,降低长期心血管总危险。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至少应低于140/90mm Hg(1mm Hg=0.1333kPa),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血压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门诊高血压病病人多重危险因素的聚集,并分别进行2型糖尿病风险评分、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评分、卒中风险评分,根据相应评分结果进行风险分层评估。方法选择门诊高血压病病人291例,所有病人记录年龄、性别,是否服用降压药、吸烟、缺乏运动、合并心房颤动、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存在CVD家族史、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史,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指数、腰围。将所记录的数据输入电脑系统,可自动生成相应危险评分。分析门诊高血压病人合并危险因素的聚集,并进行2型糖尿病风险、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卒中风险评分和分层。结果门诊高血压病病人94.50%的调查人群年龄≥50岁;78.35%门诊高血压病病人接受降压药物治疗;21.65%的未用药病人属于轻中度高血压;服药治疗的高血压病病人中合并2个以上危险因素达83.80%;药物治疗后收缩压控制在140 mm Hg病人占68.86%;药物治疗后收缩压(SBP)控制在140 mm Hg病人合并2个以上危险因素达80.3%;140 mm Hg~160 mm Hg病人合并2个以上危险因素达90.80%;160 mm Hg病人合并2个以上危险因素达100.00%。接受降压药物治疗门诊高血压病病人89.92%合并糖尿病风险;服药后病人SBP控制越差,糖尿病风险评分越高(P0.01);99.56%用药高血压病人合并中高危卒中风险;95.18%用药高血压病人合并中高危以上冠心病风险;服药后病人SBP控制越差,冠心病风险评分越高(P0.01);99.56%用药高血压病人合并中高危卒中风险,服药后血压控制在140mm Hg~159mm Hg病人,卒中风险评分低于服药后血压控制140 mm Hg和≥160 mm Hg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服药后SBP140mm Hg组与SBP≥140 mm H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例未用药高血压病病人74.60%合并糖尿病高危风险,69.84%合并高危以上冠心病风险,43.57%合并高危卒中风险。结论高血压病病人以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为特征,临床应根据病人临床实际情况个体化治疗。对高血压的研究不应局限于血压的调节和高血压的控制,而应更广泛地关注高血压病病人以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为特征,在降压达标的同时,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应注重多重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年龄≥65岁、血压持续升高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 Hg(1mm Hg=0.133kPa),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 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本文围绕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综述如下。1老年的定义2006年WHO全球人口健康报告中建议根据各  相似文献   

17.
ѪҺ͸����ظ�Ѫѹ����Ѫѹ�����ƶ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血液透析相关高血压血液透析相关高血压是指在血液透析充分的状态下,患者透析前平均动脉压(MAP)>106mm Hg(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据HEMO研究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大于70%,服用降压药物占75%,其中72%以上的患者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未能降至正常。部分患者经合理联合应用3种或3种以上降压药物,血压仍不能控制在正常水平,临床上称之为“难治性高血压”(5%)[1-3]。1.1血液透析相关高血压发病机制1.1.1水钠潴留MHD患者几乎无残余肾功能,如果不能控制水钠摄入,透析不能有效清除体内多余水分致使水钠失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脂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降压的平滑性指数(Smoothness index, SI)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血脂正常或略高LDL-C<3.1 mmol/L)随机分为调脂降压治疗组和对照组,调脂降压治疗组采用普伐他汀20 mg,1次/d,两组病人降压药物治疗无差异,药物剂量调整直至降压目标血压<140/90 mm Hg,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行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降压值及降压平滑性指数变化.结果调脂降压治疗组治疗后血压(129.9±8.4/81.7±5.5)mm Hg较对照组(131.3±9.8/85.7±7.5)mm Hg无差异(P>0.05);调脂降压治疗组SI 6.8较对照组3.2为高(P<0.05).结论调脂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降压平滑性.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第8期(截稿日期2018年7月1日)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5年余,血压控制欠佳4个月"于2017年5月11日收入院。现病史:患者5年余前单位体检发现血压增高(150/120mm Hg,1 mm 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开始服用缬沙坦80mg/d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2年余前因血压波动,调整药物为  相似文献   

20.
患者,72岁,男性,2019年2月23日就诊。主诉为发现血压高3年,曾服用过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等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1mm Hg=0.133kPa)水平。近6个月来血压增高,在多家医院就诊调整过降压药物。近1个月的治疗方案为: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厄贝沙坦片150mg 2次/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氢氯噻嗪片12.5mg/d。血压仍不能满意控制,收缩压在170~180mm Hg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