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包皮环切术、暴露前/后预防、杀微生物剂、治疗性预防等艾滋病生物医学预防策略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探索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和艾滋病流行情况的预防策略必要而迫切。本文拟从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在我国推广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简要介绍近年人类抗艾道路上重要的生物医学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我国已有AIDS传入,要对付这种危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毒流行或感染,关键是防止接触AIDS患者的血液、精液、尿、粪便,唾液及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在社交场合接吻,免去公共浴室洗澡,一经血清监测发现阳性,应跟踪观察,定期复查,进行必要的治疗,如果是AIDS患者要住院治疗和护理,为控制其传播,克服社会上的无  相似文献   

3.
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道德教育在预防艾滋病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法律等其它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并批驳了用避孕套预防艾滋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5.
生物医学的发展,以实验医学和病理学为基础,逐渐形成生物医学模式。它具有坚实的生物科学基础、巨大的技术资源,在阐明疾病机理和设计新的治疗方面,获得了惊人的成就,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巨大动力。但是生物医学模式不能说明与解决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由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疾病谱改变,生物医学模式己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因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已是客观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预防艾滋病     
沈广林 《开卷有益》2013,(12):11-11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方式后,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进行探讨,提出政府主动式领导、"透明"的、多种形式的、个性化的健教活动以及综合干预是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9.
通过介绍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病期和症状,以增强大学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对艾滋病的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 1.艾滋病的危害性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列入国家乙类传染病,该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而引起,引起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疾病,最终导致机体极度衰竭而死亡。人类于1981年首次报告此病,现已流行到世界各地。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公布的资料称:截止1997年底,全世界有1200万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病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中西医预防与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自从 1 981年首先在美国洛杉矶发现第一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以后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在 1 983年被发现 ,该病急速发展至全球流行 ,预后严重 ,防治有很大困难 ,进一步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因而各国集中了优势科研力量和大量资金 ,对艾滋病的防治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世界范围的协作研究 ,每 1~ 2年频繁召开国际会议和形形色色的研讨会、协作会和专业会议等以交流经验 ,探讨机理 ,提高疗效 ,加强控制。经过如此大规模的全球性合作研究 ,现在基本上搞清楚了有关 HIV的结构和特性、该病的流行规律 ,找到了有效药物。这一…  相似文献   

12.
生物医学的方法论基础是心身二无论和简化论(或还原论).生物医学的发展起源于中世纪,只准对人体的解剖学和结构基础进行研究,研究精神(灵魂)和行为是宗教神学人员的专职.西方的医学科学最初只能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这也是生物医学最终采取心身二元论的根本原因.心身二元论从根本上割裂了躯体与精神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把病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一重要因素排除在医学的研究范围之外,疾病被看成是一种发生于躯体之上的、可以完全脱离病人而独立存在的实体.从这种观念出发,医生便只见疾病不见病人,只治病不治人,同时,把精神问题或病人留给宗教组织去处理.当然,生物医学排除精神因素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受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这种思想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测量、可观察到的客观事物,任何不确定的、无法测量和观察的主观现象(如人的体验、精神活动、潜意识等)都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医生只把目光盯在寻找疾病的客观证据上,而完全忽视病人的主观体验,没有客观证据就不能诊断疾病,而疾病也就成了一种用躯体方面的客观病理证据来确证的概念,与人的主观体验或精神因素完全无关.这不仅造成医生无法理解病人没有客观证据的疾患体验或痛苦,而且,也无法有效地帮助这种病人.另外,这种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是从一个人传向几个人,从几个人传向一群人,再从一群人传向整个社会的。这个缓慢的过程是怎样发展的呢?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是从一个人传向几个人,从几个人传向一群人,再从一群人传向整个社会的。这个缓慢的过程是怎样发展的呢?  相似文献   

15.
王爱霞 《中国医刊》1989,24(4):25-2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至1988年11月全世界已有142个国家报道了艾滋病例,总数已达13万人,其中美国占8万多。这是一种新的瘟疫,主要通过性交传播。本病至今尚无特效药物,仅有AZT(azidothymidine)作为艾滋病病毒复制所需逆转录酶的抑制剂,用AZT则病毒暂停复制,但停药后又恢复。我国报道了3例艾滋病。18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武警部队艾滋病防控模式及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艾滋病的发病率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WHO报道,截止2007年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超过60万[1].加强艾滋病防控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武警部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争取国家艾滋病防治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开展了大量基层调研,制订了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武警部队艾滋病防控工作规划",并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建立了具有武警特色的"六个一"防控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曹县艾滋病流行特征,探讨其预防对策,我们对本县自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的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有效的艾滋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HIV)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具有传播隐蔽、迅速和病死率高等特点.艾滋病至今尚无治愈药物和方法,但可积极预防,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由于艾滋病病毒只能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不能穿过完好的皮肤粘膜,所以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等不会感染,也不会通过电话机、办公用品、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有效阻断上述三种传播途径,防止高危行为的发生,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怎样做好艾滋病的自我防护呢?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传染病,其病因及传播途径已明确,但尚无根除病毒的治疗方法。一旦感染,患病死率很高。  相似文献   

20.
王树声  严镭 《广西医学》1990,12(2):99-104
艾滋病(AIDS)是全球最瞩目的问题之一。自1981年报告本病以来,发病有增无减,病例已突破20万。当前尚无特异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病死率几乎100%。我国处在全球性大流行的重重包围之中,引起AIDS 的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已从外部悄悄入侵,从输入进口血制品的病人和性乱、吸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