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对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手术的245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一期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分为常规组(161例)及造口组(84例),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二次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3、6、12个月时LARS评分的变化。结果 造口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vs 12.42%,χ2=5.084,P=0.024);而两组二次手术率(0 vs 2.48%)、术后住院时间[(8.42±0.86) d vs (8.68±1.15) d]、平均住院费用[(5.42±0.36)万元vs(5.54±0.89)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口组术后3、6个月时的LARS评分分别为(25.5±2.4)分、(20.5±2.3)分,显著低于同期常规组的(34.3±4.1)分、(28.8±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09、23.991,均P<0.001),但两组术后12个月时的LAR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0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其中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42例,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66例.结果 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组患者仅1例发生无症状的吻合口漏,发生率2.4%;平均住院时间为14 d(12~16)d.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者7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10.6%,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 d(24~33)d.结论 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防性横结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吻合口在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性肠造瘘的必要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结果6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64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预防性造瘘组332例.未造瘘组316例)和25篇回顾性对照研究(包括1072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预防性造瘘组4470例,未造瘘组6252例)纳入研究分析。综合分析显示,与未造瘘组比较,预防性肠造瘘能够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随机对照研究RR=0.33,95%CI:0.21-0.53;回顾性对照研究OR=0.60,95%CI:0.42-0.85)、吻合口瘘再手术率(随机对照研究RR=0.30,95%CI:0.16~0.53;回顾性对照研究OR=0.26:95%CI:0.21~0.32)及吻合口瘘相关死亡率(回顾性对照研究OR=0.41;95%CI:0.27~0.62)(均P〈0.05)。结论对于具有术后吻合口瘘高危因素的直肠癌患者,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常规行预防性造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回肠管状造瘘术预防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5年来应用回肠管状造瘘术预防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操作方法为在腔镜下完成低位/超低位吻合后,充分游离回盲部,扩大主操作孔至3cm,拉出回盲部,切除阑尾,经其残端向未段回肠置入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至肠壁稍发白,于水囊远侧缘以可吸收线穿回肠系膜打一结扣,抽出水囊内液体,回盲部回纳腹腔,按原注水量打入气囊,确保水囊位于线结扣近端,尿管截口引出,盲肠壁与侧腹壁固定.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早期1例粪便转流不够彻底,其余患者粪便转流彻底,无肠梗阻发生,无切口感染及癌种植,拔管后无粪漏及腹膜炎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回肠管状造瘘术预防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吻合口瘘是可行的,粪便转流是彻底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行LAR的149例中下段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性别、年龄、术后切口感染、Ducks分期对行LAR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男性(12.0%,11/92)与女性(5.3%,3/57)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60岁者(7.6%,6/79)与年龄>60岁者(11.4%,8/70)无统计学差异(P>0.05);Ducks A,B期者(8.1%,9/111)与Ducks C期者(13.2%,5/38)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切口感染者(22.2%,4/18)高于切口未感染者(7.6%,10/131)(P<0.05)。结论:性别、年龄及Ducks分期与直肠癌行LAR后吻合口瘘发生无明显关系,直肠癌行LAR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切口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预防。方法对1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1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总结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8.82%,采取非手术治疗吻合口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6~28 d,平均19.6 d。结论保证吻合口血供,防止吻合口张力过高,通畅引流消除骶前积液等综合预防措施,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广泛运用,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显著降低小,但由此也带来了吻合口瘘明显升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直肠肛管内外双引流预防直肠低位吻合口瘘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内、外双引流在预防直肠低位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将235例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按不同时间段分成前期组(2003年3月至2004年8月)和后期组(2004年9月至2007年11月)。后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有所改进,特别是常规行直肠肛管内、外双引流。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和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前期组89例患者中4例(4.5%)发生吻合口瘘,后期组146例患者中1例(0.7%)发生吻合口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行直肠肛管内、外双引流是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主要因素。结论直肠肛管内、外双引流能有效预防直肠低位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术前长程放疗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发表的有关术前长程放疗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关系的文献。严格按照标准筛选后,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最后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检索文献881篇,最终10项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析。病例总数7829例,其中术前放疗组2581例,直接手术组5248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7,95%CI:0.98~1.39, P=0.09)。结论术前长程放疗并未增加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位前切除(LAR)并直肠全系膜切除(TME)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1992年9月-2000年12月,156例直肠癌病人行低位前切除(LAR)并直肠全系膜切除(TME)术,肿瘤距肛缘3~12cm。临床资料实施前瞻性方法研究,分析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 吻合口距肛缘平均3.6 cm(1~5 cm)。吻合口瘘率10.3%。女性(p=0.01)、近段肠造口(p=0.01)与吻合口瘘率显著低有关。而未行近段肠造口在男性病人与显著增加的吻合口瘘有关,女性则否。结论 低位前切除并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为预防低位吻合口瘘在男性病人应常规行近段肠造口,而女性造口多不需要,只有在吻合技术不理想时可选择造口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末端回肠造瘘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9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并预防性肠造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预防性横结肠造瘘33例,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4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横结肠造瘘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6.06%),末端回肠造瘘组4例(8.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结肠造瘘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P0.05),其他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两组血清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横结肠造瘘组术后24、48、72 h血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均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术中,采用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防止吻合口瘘方面效果相似,但末端回肠造瘘术在减轻术后创伤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横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降低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组(A)45例和未实施组(B)53例两组间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2.2%);B组11例发生吻合口瘘(20.8%)(P(0.05)。结论有选择的预防性回肠造口,可有效降低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作为超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手术,已被证实可获得良好的肿瘤学根治效果。因其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肛门,避免永久性肠造口,已逐渐成为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重要选择之一。然而,ISR手术由于切除了部分或全部内括约肌,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术后肛门控便功能的下降。吻合口瘘是ISR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关于吻合口瘘对ISR术后患者的肛门功能的具体影响尚未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探讨吻合口瘘对ISR术后患者短期及长期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肛肠外科于2011年6月—2022年1月行ISR及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的236例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发生与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回肠造口还纳后6个月和2年Wexner失禁评分(WIS)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以及肛门直肠测压各参数的差异。结果:236例患者中有41例(17.4%)发生吻合口瘘,23例(9.7%)最终未还纳回肠造口。与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瘘患者BMI较高(27 kg/m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从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三年间114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确诊发生吻合口漏,总发生率为9.65%(11/114)吻合口漏发生在术后第6~10天。其中男性患者8例(11.76%,8/68)、年龄〉60岁者9例(14.52%,9/62)、肿瘤距肛缘距离≤6cm者6例(14.63%,6/41)、术前有糖尿病者3例(17.65%,3/17)、术前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2例(20%,2/10)、术前伴有肠梗阻者2例(22.22%,2/9)、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者5例(13.89%,5/36)。结论男性患者、年龄〉60岁、肿瘤距肛缘距离≤6cm、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或低蛋白、伴有肠梗阻及全系膜切除者,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末端回肠双腔造口与横结肠双腔造口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临时性粪便转流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86例患者分为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组(54例)与横结肠双腔造口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与造口及造口还纳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组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0.9%)明显低于横结肠双腔造口组(37.5%)(P<0.05);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组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0.0%)明显低于横结肠双腔造口组(32.0%)(P<0.05).结论 对于高危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推荐使用末端回肠双腔造口术来转流粪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12例肿瘤锯齿状线为1~3 cm, 肿瘤局限在肠腔内, 直径均<4 cm, 浸润<肠腔1/2, 均为高-中分化瘤。均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 直肠及肿瘤经肛门拖出切除, 用吻合器行结直肠或结肛吻合术。 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 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160~240 min, 平均200 min。术中出血30~80 mL, 平均40 mL。切缘均无癌残留。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6~60 h, 术后住院时间7~10 d, 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发生。12例随访12~18个月, 未发现局部复发。 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准确、简便、安全, 为瘤体较小、组织学分型好的早、中期的低位直肠癌提供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施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的738例连续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7cm)、非结直肠专科术者和放置肛管与吻合口漏发生率相关.低位直肠癌的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高于高位直肠癌(5.9%vs.0.9%.P=0.003).结直肠专科术者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专科术者(3.9%vs.11.3%.P=0.031).结直肠专科术者手术的患者中低位直肠癌比例也明显高于非专科术者(72.1%vs.52.8%,P=0.003).放置肛管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反而明显高于未放置组(14.5%vs.3.6%.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除低位直肠癌、非结直肠专科术者和放置肛管外,糖尿病(P=0.027)、远端切缘肿瘤距离<1 cm(P=0.009)和预防性造口(P=0.031)也与吻合口漏的发生相关.在522例低位直肠癌中进一步分析发现,预防性造口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造口组(2.9%vs.8.5%,P=0.007);而由于保护作用较差及选择偏倚存在,肛管放置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仍显著高于未放置组(15.1%vs.4.9%,P=0.008).结论 低位直肠癌、非结直肠专科术者以及糖尿病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造口能有效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下段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83例保肛术中,发生吻合口漏9例,占4.92%较国内平均水平为低。通过积极有效的处理均得到临床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吻合口漏是直肠癌保肛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完全将此并发症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会阴和经腹壁两种不同的骶前引流方式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愈合的影响。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45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会阴和经腹壁两种引流方式在病人年龄、性别、是否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平均手术时间、p TNM分期、术后发生漏的确定时间、初次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会阴引流组的保护性造口率(16.7%)、腹膜炎发生率(8.3%)及再次手术率(16.7%)均明显低于经腹壁引流组(分别为75.8%、39.4%、93.9%,P0.05)。结论经会阴骶前引流可降低低位直肠吻合口漏的相关并发症,有助于吻合口漏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25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5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其中15例患者(5.9%)发生了术后吻合口漏,1例因腹膜炎行腹腔镜再手术并行回肠末端造口,14例经腹膜外骶前引流、局部冲洗、抗感染及肠外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恢复良好。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发生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主要与术后肠管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较大以及直肠双吻合技术缺陷有关。结论 腹膜外骶前置管引流是是治疗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