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唤醒麻醉是保证神经外科术中进行功能检测,准确区分病灶和功能区的重要方法,可以尽可能保护病人脑功能。了解手术方法及麻醉方式以及术中可能出现情况对于护理人员是完成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技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时对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在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指导下行开颅胶质瘤切除(iMRI组),30例在功能神经导航指导下行传统开颅胶质瘤切除(N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率、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术后体温、肌肉松弛剂用量、围术期与iMRI及麻醉相关的意外情况等。结果与N组比较,iMRI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率、血红蛋白浓度及术后体温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肌松药用量明显增加(P<0.05)。两组均无与iMRI及麻醉相关的意外发生。结论 iMRI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提高了手术精确度,使肿瘤切除更彻底,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而其他围术期特点与传统神经外科手术并无差别。iMRI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时的麻醉处理在遵循一般神经外科麻醉处理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关注长时间手术的麻醉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脊椎-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以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平均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4 h、72 h试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比脊椎-硬膜外麻醉更容易引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麻醉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尽量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0.25%左布比卡因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拟行双上肢手术的患者,采用0.25%左布比卡因行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监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患者各时点的呼吸、循环变化。结果麻醉后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0.25%左布比卡因用于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96例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麻醉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给予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结果对照组在麻醉后24 h的精神状况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麻醉后48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例数为3例,占比6.25%,对照组麻醉后48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例数为2例,占比4.16%。观察组在麻醉术后24 h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要大,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患者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术后1d内对于患者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均产生影响,全身麻醉的影响与硬膜外麻醉相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麻醉方法的不同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04~2011-04本院8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和观察组B,各43例,观察组A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B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行神经心理学的测试,观察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术后6 h、1 d、3 d、5 d的中心静脉压(MAP)、SPO2、HR、BP、PETCO2及MMSE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6 h的MMSE评分对比麻醉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5 d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方法的不同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影响,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较低,尤其适用于老年手术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肛肠日间手术的最低有效浓度,探讨其在肛肠日间手术中的合理用药浓度和安全性。方法 30例在日间行肛肠手术的患者,根据序贯方法,以上例患者的麻醉效果,确定下例患者所用的罗哌卡因浓度,初始罗哌卡因浓度为0.50%,间隔浓度为0.05%,麻醉诱导后观察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观察麻醉镇痛时间、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罗哌卡因用于肛肠日间手术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35%,剂量为7 mg, EC50为0.366%(95%CI:0.255%~0.423%),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VAS评分、麻醉镇痛时间、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时间与麻醉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浓度越高,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越短;药物浓度越低,麻醉镇痛时间越短,术后运动功能恢复越快,麻醉浓度与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肛肠日间手术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35%,剂量为7 mg,合适浓度罗哌卡因不仅能满足肛肠...  相似文献   

8.
张晴  王立新  岳红丽  于芸 《武警医学》2020,31(2):136-138
 目的 探讨麻醉方法对烟雾病患者脑血管搭桥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05至2016-03在天坛医院治疗的74例烟雾病患者,分为全静脉麻醉组(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组)和吸入麻醉组(inhalation anesthesia, I组),全部患者择期行血管搭桥手术,术中实施全身麻醉,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7 d分别接受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检测,评估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7 d MMSE评分各项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MoCA评分中记忆力一项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之间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脑血管搭桥手术对患者早期记忆功能有明显改善;全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脑血管搭桥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小切口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结果:全组早期死亡3例,死亡串1.28%。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42例患者心内畸形矫正后应用正性肌力药。96.17%(226/235)患者术后4h内拔除气管导管。术后无空气栓塞、神经系统并发症或麻醉死亡病例。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异氟醚复合麻醉是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术中应注意彻底排气、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循环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阻滞麻醉在清醒对话中切除脑胶质瘤的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对6例脑胶质瘤患者应用神经阻滞麻醉全程清醒对话开颅手术。结果6例脑胶质瘤全部切除,手术时间平均4 h,无一例出现语言和运动功能障碍。结论完善的神经阻滞完全可以完成清醒对话开颅手术,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切除并自体移植的麻醉处理。方法对30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实施甲状旁腺切除并自体移植术,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丙泊酚靶控输注及瑞芬太尼恒速泵注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记录不同时间点SBP、DBP、HR、Sp O2、术中麻醉药用量、麻醉苏醒情况、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等。结果 30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气管插管前SBP、DBP较术前降低,术中HR明显减慢,手术探查时SBP、DBP较气管插管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药物配伍可以提高麻醉安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高海拔地区对 2 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采用腰麻 -硬膜外麻醉 (CSEA)观察 ,该麻醉对呼吸、血压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择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 2组 ,CSEA组 (实验组 ) ,硬膜外麻醉组 (对照组 ) ,各组均为 2 0例。手术包括前列腺摘除、剖腹产、宫颈癌、股骨头无菌坏死、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等 ,年龄 1 8岁~ 65岁 ,ASAⅠ级~Ⅱ级 ,无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疾病及脊柱疾病。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麻醉前的SBP、DBP、ECG、HR、SpO2 无统计学差异。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与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浸润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A组361例(361只眼)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B组298例(298只眼)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浸润麻醉的方法对白内障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A组在表面麻醉下325例顺利完成手术,36例术中追加表面麻醉或加用结膜下浸润麻醉后完成手术。B组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浸润麻醉的298例全部顺利完成手术。结论表面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时采用的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情况,找出影响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200例,命名为A、B两组,平均分配,每组各100例.其中A组采用全身麻醉,男55例,女45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男54例,女45例,年龄在51-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岁.所选患者均符合骨科患者手术诊断标准[1].结果 A组患者经全麻后6 h、12 h、24 h、72 h及麻醉前评分情况与B组患者经硬膜外麻醉后6 h、12 h、24 h、72 h及麻醉前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4 h一栏中,A组的 MMSE 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两种不的麻醉方式后,呈现了两种不同结果,显然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全身麻醉方式的影响比较大,因此硬膜外麻醉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相对较轻,临床上可以在老年骨科手术中尽量减少全麻方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肝脏移植围麻醉期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围麻醉期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检验治疗效果。方法 对 10名患者围麻醉期不同阶段的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 (PLT)、血红蛋白(Hb)、凝血和血小板功能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围麻醉期在充分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的基础上 ,根据检测结果有选择性地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止血剂 ,至手术结束时患者的凝血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但仍在正常低限 ,全部患者无一例因出血和血栓再次手术。结论 手术中应对凝血功能进行适时监测与调控 ,围麻醉期要处理好新肝吻合口局部的高凝与全身低凝的关系 ,预防术后出血、肝动脉和 (或)门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6.
莫丽平 《航空航天医药》2012,(10):1239-1241
医学科学技术及围产医学的快速发展使新生儿存活率增高,更多更复杂新生儿疾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在解剖、生理上发育不全,常合并先天性脏器性畸形及复杂的并发症,手术耐受力差,其麻醉管理给麻醉医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生儿手术的麻醉处理以全身麻醉为主,为减少药物对新生儿心血管系统及各个系统的损害,常选择简单、可控性强的麻醉药物。随着吸入麻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RP)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外科手术。老年人常有心血管和肺部疾病,血管调节能力差,随高龄而发生的全身性退变及重要器官贮备功能的明显降低,于麻醉手术期间容易发生重要功能尤其是循环、呼吸功能方面的失代偿状态,因而术中要求麻醉起效快、效果好、平稳、安全。近年来我们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卫生板报     
麻醉风险知多少给病人施行手术得先行麻醉,但麻醉是有一定风险的:病人可能对麻醉药过敏或发生中毒反应,严重时可导致休克、脏器功能受损、呼吸心 跳停止,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前没有禁食或已禁食,但胃内有滞留物(消化功能差),麻醉时胃内容物可返流 入气管内,造成呼吸道梗阻、喉头痉挛,出现神经反射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全身麻醉做气管插管时,可能造成牙齿脱落,以及气管、口唇、舌、咽喉、声带损伤 ,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做椎管内麻醉时,可能发生血管、神经、脊髓等损伤,或引起椎管内血肿、头痛、肢 体伤残、全脊髓麻醉截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少见的急症、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救治体会。方法 对1993年10月至2002年5月,共收治的9例临床少见的急症、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无手术死亡,亦无远期死亡,均痊愈出院。经随访2~7年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本组患者病情危急,手术、体外循环及麻醉难度极大,围手术期并发症突出,如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等。及时合理地实施手术、力求麻醉平稳、采用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以及强有力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对30例心肺功能无明显异常的上腹部手术患者,用国产0.75%布比卡因行高平面硬膜外阻滞,观察麻醉前、阻滞后及辅助用药的通气功能与血液气体变化,以便了解麻醉手术过程中气体交换变化规律,提高麻醉用药的安全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