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枢·经脉》关于手、足少阳经脉在颈肩部的循行描述如下:手少阳三焦经"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下膈,遍属三焦";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相似文献   

2.
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在肩颈部的前后交行(手少阳于肩部交出足少阳之后,足少阳在颈部行手少阳之前),是目前针灸教学中讲经络循行时难以解释的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拟对这个问题谈淡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3.
瘀毒阻络与冠心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病学说萌芽于《黄帝内经》 ,历经发展 ,清代叶天士进一步明确了“经主气 ,络主血” ,“初为气结在经 ,久则血伤入络” ,“百日久恙 ,血络必伤” ,提出了要“讲究络病功夫” ,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冠心病具有胸闷、胸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等的临床特点 ,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基本病理特征。《灵枢·经脉》有云 :“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 ,复从胃别上膈 ,注心中” ,“小肠手太阳之脉……入缺盆络心” ,“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 ,从肺出络心 ,注胸中”。《医原》说 :“夫人周身经脉 ,皆根于心”。《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冠心…  相似文献   

4.
浅谈风池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池属足少阳胆经穴,位于项后发际边缘凹陷处,平耳垂,为风邪流注之处,是搜风之要穴,故曰风池。该穴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跷脉之会穴。《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难经·二十八难》:“阳跷脉,起于跟中……入风池。”《奇经八脉考...  相似文献   

5.
魏德斌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Z):135-135
膻中穴,异名元儿、上气海、胸堂,是心包经募穴,系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任脉之会穴。《针灸大成》载:“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也是八会穴中气会穴,胸中两乳间曰膻,穴位在两乳间之中,故膻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鼻窦炎多属中医“鼻渊”、“脑漏”、“眉棱骨痛”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以阳明、少阳移热于鼻窦为主。用小柴胡会白虎汤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鼻窦炎与中医经络的关系: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鼻窦炎与中医阳明、少阳经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灵抠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界,交额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人上齿中……循颊车,土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又云:“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告,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紫后”。其阳明、少…  相似文献   

7.
丝竹空为手少阳三焦经之末穴,与足少阳胆经相交接,为手足少阳脉气所发.古今文献记载此穴多主治头目疾患,但笔者临床上除按文献记载施治外,又颇多新用.现将笔者对丝竹空的粗浅认识和临床应用体验浅述于下:一、对丝竹空的认识1.命名问题:对丝竹空之名的解释,诸家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8.
膻中穴,异名元儿、上气海、胸堂,是心包经募穴,系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任脉之会穴。《针灸大成》载:"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也是八会穴中气会穴,胸中两乳间曰膻,穴位在两乳间之中,故膻中。  相似文献   

9.
绝骨的名称最早见之于《内经》,作为八会穴。髓会绝骨则首出于《难经·四十五难》,但《难经》没有说明绝骨穴的具体部位。《千金》明言“绝骨在外踝上三寸”,《资生》作悬钟别名,王冰谓之阳辅。孰是孰非,近年亦有所争论。笔者现拟从体表自然标志及骨度分寸两方面加以考证分析,就正于同道。一、绝骨穴有固定的体表自然标志《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咏……直下抵绝骨之端”。这里,绝骨之端似指人体部位名称。但《素问·刺腰痛篇》有“因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炥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后”,《甲乙》为“端”)。以上所及,绝骨、绝骨之端,都是一个砭刺点,那么,绝骨  相似文献   

10.
“复溜”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腧穴,也是肾经之“经”穴。该穴位于足内踝与跟腱连线之中点上二寸处。在针灸界,一般认为该穴有补肾益阴,通调水道之功效,主治水肿、腹胀、腿肿、盗汗、泄泻、肠鸣、脉细无力、腰脊强痛、发热无汗、舌干口燥。纵观《内经》、《甲乙经》、《针灸大成》以及现代针灸专著与教科书,无一提及“复溜”穴可治失音。但笔者认为“复溜”可治失音,且疗效应佳。一、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灵枢·经脉》篇对肾经的循行是这样描述的:“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少指(指应作趾)之下,邪(邪与斜字通)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踹应作腨)内,出腘内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理论,既然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而喉与舌乃发音之主器官,那么,属于肾经的“复溜”穴肯定能治失音。  相似文献   

11.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悬钟为足少阳胆经输穴,又是八会穴之一——髓会。二穴同用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热解表:外感风热患者,头痛、身热、发热、咽喉疼痛,浑身不适,一般体温在38.5℃以内者,用提插结合捻转泻法,留针5分钟后,病人自感微微汗出,顿时热退身和,6小时后再针1次,大多可获治愈;对于高热患者,其效不著。外感风热之邪,邪束肌表与腠理,尚未循经入里,二穴相配可以疏通三焦气机,解其肌表使邪从汗出,但如果手法不当,未能达到汗出之  相似文献   

12.
<正> 十一、足少阳胆经瞳子髎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外去眦五分”。考“瞳”,意指瞳子,《玉篇》:“目珠子也”。“子”,犹人也,《荀子·王霸》:“谁子之与也?”。瞳子,意指瞳人,或称瞳孔。“髎”有深空之义(其义详前释)。此穴在目外眦五分处的陷凹中,此处目瞳子,故名瞳子髎。  相似文献   

13.
《灵枢·经脉》篇说:“肝足厥阴之脉……,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肝与胆,互为表里,发生疾病,则相互影响。头痛与肝胆的关系极为密切,如肝火,肝风之头痛,多采用龙胆泻肝汤、羚羊角散、天麻钩藤饮,往往疗效不显,笔者临床体会,治肝经头痛,应辨别其虚实、兼证、夹证。依据不同证脉,辨证施治。兹举验案8则,聊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和分析目前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常用腧穴的选穴规律,指导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腧穴检测方案。方法根据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检索2000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删除重复文献及其他无用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共107篇,分析并总结其腧穴规律。结果常用排名前15的腧穴为:颈夹脊、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后溪、阿是穴、合谷、颈百劳、外关、大杼、天宗、列缺、肩外俞、风府。常用经络为:经外奇穴、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手阳明大肠经。结论目前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试验中,常选用远近取穴、局部选穴、循经选穴。常用经络配伍为:足少阳胆经常配合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使用;经外奇穴常配合手少阳三焦经使用。其中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经外奇穴三者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 ,后世多宗《灵枢·经脉》篇所论 ,但《灵枢》其他一些篇中记载的某些经脉循行方向却与《灵枢·经脉》所论不同。如《灵枢·邪客》篇云 :“心主之脉 ,出于中指之端 ,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 ,伏行两骨之间 ,外屈出两筋之间……上二寸 ,外屈出行两筋之间 ,上至肘内廉 ,入于小筋之下 ,留两骨之会 ,上入于胸中 ,内络于心脉。”可见《灵枢》对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认识是不一致的。1 十二经脉全向心性的循行《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所载的十一脉 (缺手厥阴脉 )皆为自手足向心而行 ,这种全向心性循行的观点 ,…  相似文献   

16.
<正> 有人提出就《内经》而言,少阳在六经中的位置似有矛盾。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当在太阳、阳明之间,而《素问·热论》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少阳又当在阳经之末,阴经之前。历代《伤寒论》注家有持前说者,有持后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称偏头疼为“少阳头疼”,其发病原因大体有三:(1)肝胆火郁,循经上扰;(2)阴血不足,经脉失养;(3)经脉受风寒湿之气侵扰,经气受阻,运行不畅所致。我们选用患侧“外关穴”治疗偏头疼87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87例头痛部位以手三阳三焦经脉为主28例,以足少阳胆经为主有59例。其中痊愈66例占75.8%;显效16例占18.6%;  相似文献   

18.
八了穴是临床常用穴之一.十几年来,笔者采用八了穴推拿及拔火罐治疗某些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略述管见.1 八了穴的概念及归经八了穴即上、次、中、下四对,总称八了穴.了,窟也,深孔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古人对八了穴部位的描述基本是一致的.《素问·骨空论》“八了穴在腰尻分间”.《甲乙经》“上了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侠脊陷中”;次了“在第二空侠脊陷中”;中了“在第三空侠脊陷中”;下了“在第四空快脊陷中”.此与常说的四对骶后孔是一致的.关于八了穴的归经,目前,都认为属足太阳膀胱经.但《甲乙经》指出“上了足太阳、少阳之络”.《素问·骨空论》王冰说:中、下了“足太阳、厥阴、少阴三脉左右交接于中”.  相似文献   

19.
探意外关     
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为临床常用腧穴之一。基于古医籍和现代医学研究,从字义出发,分析外关穴的涵义,阐明外关穴的位置,探讨外关穴的功用,阐述外关穴的治疗原理,分别从“外关之义”、“外关之位”、“外关之用”三个方面进行探析,总结其临床具有解表泄热、行气止痛、调节津液、转利枢机等作用,以期为拓宽腧穴的临床运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灵枢经·热病篇》曾云:“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剌之”,《甲乙经》云:“咳引尻……鱼际主之”,东垣有“五脏气乱,皆生子肺者,取之手太阴鱼际”之说。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记载本穴有清肺热、利咽喉之效能,主治咳嗽、哮喘等,属手太阴肺经之荥穴。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冯建国等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针本穴能即刻改善肺功能及生化物质基础的变化,发现针刺该穴不仅具有改善肺通气功能,还能明显影响血浆环磷酸腺甙和皮质醇的水平。针刺豚鼠鱼际穴,肺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均较针刺非穴点和对照组显著升高,表明针刺本穴与不针刺和针刺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