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静  韩忠学  王俭  巩静  于兰 《武警医学》2013,24(10):892-894
 目的 研究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烧伤病区1165例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血液、脓汁、痰液等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回顾性分析所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96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18株,占 53.9%,革兰阳性球菌382株,占39.7%,真菌62 株,占6.4%;2009年病原菌检出率由高至低前4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阴沟杆菌;2010-2012年病原菌检出率由高至低前4位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可见某院烧伤病区感染病原菌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逐年上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问题非常突出,呈现出多重耐药性。结论 病区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优势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菌耐药问题非常严重,警示应不断监测该病区菌种变化及耐药情况,以便有效控制医院耐药菌株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近年来成批烧伤患者和非成批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变化。方法将本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6例成批烧伤患者与同时期收治的361例非成批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年度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气管套管及深静脉置管标本中的主要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G+)球菌与革兰氏阴性(G-)杆菌的患者共176例(55.70%),非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患者共135例(37.40%),成批烧伤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成批烧伤组。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53株(52.93%),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39株(54.9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表皮葡萄球菌4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5株(41.50%),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3株,铜绿假单胞菌42株;真菌9株(3.56%)。非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25株(47.07%),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27株(56.4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表皮葡萄球菌2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90株(40.00%),与成批烧伤组略有不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大肠埃希菌39株;真菌8株(3.56%)。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59株(64.8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spidermis,MRSE)31株(64.58%);非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1株(60.4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6株(61.5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结论成批烧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非成批烧伤患者明显增加,且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近年来成批烧伤患者和非成批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变化。方法 将本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6例成批烧伤患者与同时期收治的361例非成批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年度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气管套管及深静脉置管标本中的主要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 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G+)球菌与革兰氏阴性(Gˉ)杆菌的患者共176例(55.70%),非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患者共135例(37.40%),成批烧伤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成批烧伤组。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53株(52.93%),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39株(54.9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表皮葡萄球菌4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5株(41.50%),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3株,铜绿假单胞菌42株;真菌9株(3.56%)。非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25株(47.07%),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27株(56.4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表皮葡萄球菌2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90株(40.00%),与成批烧伤组略有不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大肠埃希菌39株;真菌8株(3.56%)。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59株(64.8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s,MRSE)31株(64.58%);非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61株(60.4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6株(61.5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结论 成批烧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非成批烧伤患者明显增加,且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刘静  刘红  韩忠学  巩静  于兰  刘媛媛 《武警医学》2010,21(10):856-858
 目的 分析我院烧伤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真菌常规生化编码方法进行细菌、真菌鉴定,用K-B纸片法监测其耐药率.结果 送检的968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49株,阳性率为15.39 %.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3株,占55.70%,革兰阴性杆菌60株,占40.27%,真菌6株,占4.03%;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7株,占93.4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1株,占84.6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唑及头孢类都有很高的耐用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有较好的敏感性.分离出的8株肠球菌中HLAR占87.50%,有很高的耐药性.非发酵菌对头孢菌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唑都有很高的耐药性.结论 烧伤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且以耐药株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鲜厚猪皮片在肉芽创面上的应用效果。方法52例病人的肉芽创面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6个肉芽创面,其中新鲜肉芽创面8个,水肿及老化弛缓性肉芽创面18个。创面经清创后采用新鲜厚猪皮片覆盖;对照组26个肉芽创面,新鲜肉芽创面7个,老化水肿肉芽创面19个。创面清创后使用油纱布覆盖。观察两组的止痛作用、不同时间段肉芽创面大体上的变化、创面的渗出情况及换药次数。结果治疗组无明显渗出,换药次数少。新鲜厚猪皮片覆盖创面后止痛作用明显。3 d后新鲜厚猪皮片下水肿老化肉芽变为鲜红色、臻密、触之易出血,新鲜肉芽无明显改变,5 d后掀起猪皮片见老化水肿肉芽及新鲜肉芽的组织量均变浅、呈鲜红色。9 d后新鲜厚猪皮片与创面黏附紧,掀起猪皮片见各类肉芽创面的肉芽组织量均减少,创基呈浅红色。对照组渗出多、换药次数频繁。清创换药后疼痛持续时间长,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老化水肿肉芽无明显改变,新鲜肉芽创面呈水肿肉芽创面。结论新鲜厚猪皮片覆盖肉芽创面有止痛作用、创面渗出少、老化肉芽创面转化为新鲜肉芽创面,利于植皮。  相似文献   

6.
1368份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平  胡娟  李立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5):488-490
目的:分析我院近6年来血培养中病原菌的阳性率、种类及常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R○120血培养仪培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1368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41株,总阳性率为10.3%,其中革兰阴性细菌83株,占58.9%;革兰阳性细菌46株,占32.6%;真菌12株,占8.5%。革兰阴性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2.7%和92.3%,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克雷伯菌菌株分离率分别为24.4%和23.1%。革兰阳性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100%,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呈高度耐药,未发现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但有9.1%的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中度耐药。结论:目前我院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较广,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是我院菌血症和(或)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提示病原菌耐药性严重且广谱耐药,及时准确的血培养结果能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静  于兰  巩静  刘媛媛 《武警医学》2008,19(11):975-977
 目的 调查我院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状况并对其感染菌耐药性进行体外药敏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 采用细菌、真菌常规生化编码方法进行细菌、真菌鉴定,用K-B纸片法监测其耐药率.结果 从138例静脉导管中分离出83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占36.15%,居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21株,占25.31%,居第二位,不动杆菌10株,占12.06%,居第三位.这三种病原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有很高的耐药率.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是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以耐药株为主.  相似文献   

8.
烧伤病房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烧伤病房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耐药性.方法:对2003年~2006年期间住院烧伤病人的创面或血液标本的细菌学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检出病原菌526株,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居首(占55.89%),革兰氏阳性(G+)球菌位居第二(占38.78%);526株中金黄色葡葡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杆菌菌株均在60株以上,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杆菌对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在35.68%~90.46%之间.结论:烧伤病房病原微生物仍以G-杆菌居首,G+球菌位居第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葡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100%,对头孢拉啶、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深Ⅱ度烧伤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42例,观察组创面应用rhEGF及磺胺嘧啶银治疗,对照组则单纯应用磺胺嘧啶银,分别观察创面50%、80%、100%的愈合时间。结果:深Ⅱ度创面50%愈合时间,观察组(15±1.5)天,对照组(16.1±1.7)天(P>0.05);90%愈合时间,观察组(20.0±1.7)天,对照组(26.0±2.4)天(P<0.01);100%愈合时间,观察组(22.0±1.5)天,对照组(28.0±1.9)天(P<0.01)。结论:rhE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促进愈合作用显著,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0.
140例面部深Ⅱ度烧伤临床治疗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湿润烧伤膏(MEBO)与磺胺嘧啶银(SD-Ag)对深II度面部烧伤的疗效。方法:选择140例面部深Ⅱ度新鲜烧伤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0例创面采用MEBO治疗(治疗组),70例采用10%SD-Ag混悬液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止痛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痛苦轻,止痛效果好(P<0.01):创面愈合快(22.0±4.6/24.4±6.6天,P<0.05):瘢痕发生率低(20%/80%,P<0.01)。结论:面部深Ⅱ度烧伤选用MEBO治疗明显优于磺胺嘧啶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5例烧伤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其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检出的920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441株(47.9%),主要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6株,肠球菌87株;革兰氏阴性杆菌472株(51.3%),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122株,铜绿假单胞菌78株,肺炎克雷伯菌73株,大肠埃希菌72株,变形杆菌属68株;真菌7株(0.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生率为34.3%;非发酵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0.0%;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现象也较为严重,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大于40.0%,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60.0%。结论烧伤病房病原菌耐药问题严重,应不断进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与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浅Ⅱ度、深Ⅱ度、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将同一烧伤病人随机分为左右(治疗组、对照组)或上下(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创面,共45例(即90个创面)。治疗组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涂于创面,对照组用湿润烧伤膏涂于另一创面,观察两组的止痛效果、创面炎症控制、抑菌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止痛效果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1);换药后创面炎症控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Ⅱ度创面治疗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是40%,治疗中降至10%,对照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6.6%,治疗中升至60%,两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创面治疗组用药后细菌定量少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2±3.1)d,对照组(15±2.4)d,深Ⅱ度创面,治疗组(27±3.5)d,对照组(50±8.3)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在止痛效果方面优于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在预防、控制创面感染,加快创面愈合等方面优于湿润烧伤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烧伤科患者感染主要病原菌与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为烧伤患者治疗、预防感染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烧伤科患者感染病原菌575株,主要标本为创面分泌物、脓液、导管和血液。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与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纸片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细菌耐药检测网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575株病原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奇异变形杆菌,并检出多重耐药菌178株;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抗菌药物的敏感率>78.2%;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较低,且多重耐药菌占20.7%和32.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氯霉素的敏感率>82.4%;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的敏感率>79.0%;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4株,占4.9%。结论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必须予以重视。临床医师治疗感染时,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前,正确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尽早将经验用药转为病原治疗,以减少耐药菌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浸浴结合氯锌粉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浸浴结合氯锌粉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效果。方法:将烧伤后期残余创面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浸浴后用氯锌粉覆盖创面行暴露疗法;对照组创面消毒后以单层碘伏纱布覆盖行半暴露疗法。10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创面细菌学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治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5.6%、90.6%、90.0%和28.1%、65.6%、69.0%,两组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浸浴结合氯锌粉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疗效肯定,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近年来烧伤重症监护室(烧伤ICU)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重症烧伤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某三甲医院烧伤重症监护室分离的病原菌。分别采用法国Bio-MerieuxVITEKMS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与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试剂完成细菌鉴定及相应的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当年标准判读结果,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20~2022年烧伤重症监护室送检各类标本2 404份,经培养分离后鉴定出1 167株病原菌,阳性率48.54%。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811株,69.49%),其次是革兰阳性菌(321株,27.51%)和真菌(35株,2.99%)。构成比前4位的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5.02%)、肺炎克雷伯菌(21.17%)、金黄色葡萄球菌(18.42%)、鲍曼不动杆菌(16.45%)。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  相似文献   

16.
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创面的细菌生态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调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MEBT)治疗的创面细菌生态学变化,探讨MEBT抗感染机制.方法对应用MEBT治疗的119例烧伤患者的创面于首次清创时、入院后1周、创面愈合之前作常规细菌学培养、鉴定,同时抽取其中30例进行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及其下方活组织细菌定量计数及菌种鉴定,并与同期烧伤病房环境的细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EBT治疗的烧伤创面常见菌以革兰阴性菌(86.83%)为主,革兰阳性菌(7.56%)次之;以菌种而言,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49.86%,高居首位;大肠埃希菌检出率19.61%,居第二位;洛菲氏不动杆菌检出率7.84%,居第三位;变形杆菌检出率6.16%,居第四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4.48%,降至第五位;烧伤创面上分离数量较多的菌在环境中也常易被检出,MEBT创面组织内的菌量<1×104/g组织,检出的菌种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结论MEBT改变了烧伤创面细菌的微生态,同时又有效地控制了创面细菌的过度生长繁殖,以非抑菌和杀菌方式实现了理想的抗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给予 2022 年 2 月银川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1 例慢性难愈合创面合并多重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应用湿润烧伤膏外敷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 治疗 30 d 时, 创面分泌物病原菌培养结果呈阴性; 治疗 45 d时, 创面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64 例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32 例) 与对照组 (32 例), 观察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 对照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联合凡士林水胶体敷贴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创面疼痛评分、创面愈合率与愈合时间以及愈后皮肤瘢痕增生情况。结果 治疗3 d 后, 观察组患者创面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的细菌载荷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 =123.030、270.124、4.475, P 均 <0.001); 治疗第 14 天, 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 =5.573、2.468, P <0.001、P =0.016); 治疗第 7、14 天, 观察组患者创面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 =6.236、4.389, P 均 <0.001)、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 =3.617、5.304, P 均 <0.001);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t =3.545, P <0.001); 观察组患者愈后皮肤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 中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 = 3.607、2.281、3.194、3.737, P <0.001、P =0.026、P =0.002、P =0.001)。结论 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联合湿润烧伤膏能够有效降低Ⅱ度烧伤患者创面细菌载荷量、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减轻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9.
烧伤感染病原菌的DNA微阵列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DNA微阵列检测烧伤感染病原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分别采用DNA微阵列法和常规培养分离鉴定法对不同含菌量的菌液进行检测,比较二者鉴定病原菌的灵敏度;采用微阵列法检测经常规方法鉴定明确的烧伤感染病原菌62株,观察二者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103份烧伤创面分泌物标本,观察其符合率。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DNA微阵列检测烧伤创面细菌具有快捷、高通量的优势,鉴定单一菌株的灵敏度比常规方法高10~100倍,鉴定已知菌株与常规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在检测103份烧伤创面分泌物时,DNA微阵列除鉴定出常规方法鉴定出的所有菌株外,还检出了一些常规方法未检出的菌株。结论与常规方法相比,DNA微阵列检测烧伤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符合率和灵敏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外耳道炎性疾病的病原菌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152例老年外耳道炎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外耳道分泌物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52例患者中,有144例培养出病原菌(172株),其中,细菌86例(56.6%),真菌30例(19.7%),细菌合并真菌生长28例(18.4%);无菌生长8例(5.3%)。172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79株(45.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58株(33.7%),主要为黄曲霉菌;革兰阴性菌35株(20.3%),主要为铜绿假单胞杆菌。结论老年外耳道炎性疾病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多见,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选取抗菌药物及给药方式,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