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晨曦  曲建昌 《人民军医》2012,(10):985-986
目的:观察常规加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DN 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降血糖、降血压、控制饮食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丹红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DN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为53例(88.3%),对照组为24例(40.0%);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RP及IL-6水平分别为(5.02±3.96)、(91.30±11.71)mg/L和(9.08±2.33)、(119.41±23.41)pg/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加丹红注射液治疗DN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培哚普利加丹红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霞 《人民军医》2012,(5):424-425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加丹红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培哚普利治疗,每天4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丹红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均治疗30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UAE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UAER、TG、TC指标分别为(72.2±24.8)μg/min、(2.2±1.1)mmol/L、(5.2±0.4)mmol/L和(86.8±20.4)μg/min、(2.9±0.9)mmol/L、(6.2±0.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SBP、DBP、Scr、BUN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咳嗽2例和1例。结论:培哚普利加丹红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效果优于单纯培哚普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口服维生素B120mg,甲钴胺500μg,每天3次;疱疹皮损处外用炉甘石洗剂。对照组采用伐昔洛韦胶囊治疗,每次0.3g,每天2次,连用7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神经妥乐平治疗,每次10.8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输注,每天1次,连用14天。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评估疼痛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VAS评分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妥乐平能显著缓解疼痛,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加纤溶酶、长春西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纤溶酶和长春西丁治疗,纤溶酶200U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治疗7天;长春西丁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治疗21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人中、上星、内关、极泉、肩隅、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风市、血海、内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等穴针刺治疗,疗程与对照组相同。于治疗后7天、14天、21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177例(98.3%),对照组115例(63.9%);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21天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分别为(10.3±4.6)分和(15.4±6.4)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针刺加纤溶酶等治疗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优于纤溶酶和长春西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巴曲酶加丹红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脑保护药、自由基清除药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巴曲酶加丹红注射液治疗,巴曲酶于第1、第3、第5天分别采用10BU、5BU、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14天。对照组仅采用巴曲酶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等。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CSS)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28例,占93.3%;对照组总有效22例,占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FI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巴曲酶加丹红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量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的疗效。方法:选择AIMI 76例,随机分为r-PA组(观察组)40例和尿激酶组(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1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半量瑞替普酶10MU静脉注射,仅给予1剂。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凝血、抗血小板集聚及其他对症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严重心律失常发作、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情况,院内病死率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血管再通率82.5%,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2%(P<0.01);两组急性期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院内病死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半量瑞替普酶用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溶栓疗效优于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常规加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20 mg,加入到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到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32例,占80.0%,对照组为19例,占47.5%,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加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廖雪娇  冉玉力  龚媛 《西南军医》2012,14(6):812-81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尿激酶配置液封管法对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所致堵管后溶栓再通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将158例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堵管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52例,B组54例,C组52例,A组采用含25000U/ml尿激酶配置液封管溶栓,B组采用含10000U/ml尿激酶配置液封管溶栓,C组采用5000U/ml尿激酶配置液封管溶栓,比较三组溶栓再通率、溶栓后凝血功能。结果 A组溶栓再通率高于B组及C组,B组溶栓再通率高于C组(P<0.05),且溶栓后2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25000U/ml尿激酶封管液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溶栓,再通效果好,费时短,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加心理干预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银杏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间隔2天,继续下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与心理干预,疗程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136例(97.1%),对照组92例(65.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分别为(5.16±4.32)分和(9.45±4.20)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针刺加心理干预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单纯银杏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加早期肢体锻炼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采用银杏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间隔2天,继续下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与早期肢体锻炼。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185例(97.4%),对照组130例(68.4%);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分别为(5.06±4.02)分和(9.05±4.10)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针刺加早期肢体锻炼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单纯银杏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瑶 《人民军医》2010,(8):584-58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和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药、钙离子拮抗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每次75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等。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81例(90.0%),对照组67例(7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77例(85.6%),对照组66例(68.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3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康胶囊0.8 g,3次/d,连续服用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4周。采用MMSE智能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等变化;用Bless-Roth行为量表(BR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缺损5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对照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每次400mg,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手功能改善情况及总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手功能分值分别为(10.01±4.30)分和(17.01±5.43)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总有效252例(97.3%),对照组157例(60.6%),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缺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尿失禁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45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80例(95.2%),对照组42例(50.0%),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尿失禁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臭氧置血治疗新兵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新兵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臭氧置血治疗7次,将纯氧转换为O3后,抽取静脉血100ml,与O3100ml在抗凝袋中充分混合后再静脉回输给患者,隔日1次,共7次。对照组每天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0ml,部分患者加用氟氢可的松0.1~0.2mg/d或美托洛尔50mg/d。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后再次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再次住院人数和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置血疗法治疗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疗效较好,可显著减少再次住院人数和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加肌氨肽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每次7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印堂、上星、内关、人中、太阳、足三里、风池、百会针刺治疗。均治疗21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118例(98.3%),对照组80例(66.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6.05±4.95)分和(8.46±7.36)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针刺加肌氨肽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8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9例,对照组40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对照组采用银杏注射液治疗,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间隔3天,继续下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每天1次。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分值及总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24例(98.8%),对照组346例(84.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常规加针刺治疗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师瑞  王瑞  张增平 《人民军医》2010,(3):183-18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方法:将我院AMI并发心脏骤停62例,分为心肺复苏后立即静脉滴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治疗30例(rt-PA组),即刻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22例(尿激酶溶栓组),不使用溶栓药物治疗10例(对照组)。比较3组血管再通率、4周出院存活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rv-PA溶栓组再通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尿激酶溶栓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4周出院存活率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溶栓组比较,再通率和4周出院存活率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未溶栓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AMI合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立即静脉溶栓治疗较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肌梗塞的早期治疗中静脉溶栓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对收治的120早期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运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血管再通率方面,观察组(95.00%)较对照组(68.33%)具有显著的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8.33%)较对照组(20.00%)具有显著的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溶栓时间差异方面比较,发病后6h内进行溶栓患者的再通率(97.76%)显著高于发病后6-12h进行溶栓(88.89%)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且溶栓时间越早,患者的再通成功率也越高,应对患者实施早期的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