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掌握肿瘤患者在介入治疗中的心理状态,以利正确的心理抚慰,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方法:对每一位进入导管室患者的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观察分析,并通过病例资料及与患者交谈等了解情况,采取相应的心理抚慰。结果:695例肿瘤患者中,出现恐惧心理571例;悲观心理573例;怀疑心理209例。经过正确的心理抚慰,获得心理解脱。结论:对肿瘤患者在介入治疗中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给予不同的心理抚慰及表达方式,能使多数患者从各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和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放疗心理状况影响的观察与评价。方法将7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在放疗前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7例)和非干预组(35例),干预组在放疗过程中给予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后护理满意度、每周血常规变化及社会行为、个人情绪及习惯问题。结果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更能认可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心理干预使得患者血象水平维持正常水平,社会行为、个人情绪、习惯问题评分改善,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间的心理干预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消极患者抵触情绪、更好适应社会、配合治疗与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为矫治与心理干预对微创术后强迫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463医院收治的503例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强迫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实施行为矫治,以纠正病态行为,调动主观能动性。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术后,患者的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评分、强迫思维因子评分、强迫行为因子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心理干预及行为矫治后,不仅改变了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增强了患者主观能动性,同时还促进了精神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尽早康复。方法 对1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发病时“否认”机理强——对现存或潜在的疾病持否定、消极态度,紧张、恐惧、焦虑,担心疾病复发,担心家庭经济困难及担心拖累父母或子女等主要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结论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能够提高患者自我干预危险因素的行为意识,对预防疾病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秋香 《西南军医》2008,10(2):16-17
目的探讨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对网络成瘾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273例网络成瘾患者进行行为矫治,以纠正病态行为,调动主观能动性;实施心理干预,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豆著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可改善网络成瘾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从而有效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6.
王英  张琦  唐湘君 《西南军医》2011,13(2):355-356
目的 探讨不同节段脊髓损伤(SCI)的心理问题.方法 采用观察和会谈的方法评估.结果 通过分析,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走出心理阴影,无自杀自残等行为发生,出院后生活正常.结论 通过对不同节段SCI患者深入细致的心理状态分析,根据不同心理反应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能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SARS患者应对方式与焦虑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住院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 ,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和行为指导。方法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ZUNG自评焦虑量表及恐惧分级来调查、评估、分析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焦虑评分呈现相关关系 ,其中 :面对相关系数为 0 32 ;回避相关系数为 - 0 5 2 ,P <0 0 1;屈服相关系数为 0 85 ,P <0 0 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高于正常人群 ;79 17%患者恐惧心理严重。通过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干预和行为指导 ,患者恐惧心理明显下降。结论 不同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 ;积极的面对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心理障碍 ,对促进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对不同症状心肌梗死病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探讨如何实施心理护理。方法:以22008-03~2010-12本科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不同症状的心肌梗死病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进行心理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与护理前后出现恐惧、焦虑、忧愁、享乐等心理。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其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才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和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张颖  杨春梅  刘百川  曹雷  周磊  贺延 《武警医学》2015,(4):370-372,37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应激反应动态血压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进行专业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降压药物治疗,不接受专业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行为性格、应激反应时的血压动态变化及远期疗效,并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应激反应状态下,研究组血压上升与下降速度和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ty,SCL-90)结果明显优于同组治疗前(P<0.01);研究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高血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的血压恢复与改善,减少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生,降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的病死率,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0.
生殖健康是人口、计划生育及公共卫生领域的新概念,其中心目标是消除与生殖及婴幼儿成长过程相关的疾病和死亡危险。近年来,生殖健康概念不断发展和完善。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生殖健康的定义系指身体、精神及社会因素等均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疾病和不适。生殖健康有赖于男女双方健康的心理状态及发育健全的生殖内分泌系统,因此与生物、行为、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现将行为、心理及社会因素对生殖健康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结合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救治过程,探讨辐射损伤导致的神经行为及心理健康改变。方法 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的方法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精神状态变化,给予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采用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紧张、畏惧、烦躁等表现,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其有焦虑、抑郁、烦恼等情绪,经过积极心理疏导、并给予舍曲林、奥氮平治疗后精神状况改善;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显示,其一度出现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随着全身情况的好转,认知功能逐渐恢复正常。3次MMSE测试结果分别为14、26和28分,3次MoCA测试结果分别为10、20和27分。结论放射损伤患者临床救治过程中应注重躯体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同步,心理改变经过合理干预和治疗可改善,神经行为改变原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影响。方法:2011-03~2012-10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对857位住院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服务质量不断上升,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增加,患者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参与护理治疗,达到了健康及促进健康的目的。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部分躯体症状,减轻心理及生理反应,使其保持心理平衡,既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又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并且通过心理干预,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得到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心理护理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患者交往,从而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康复,发挥护理的最佳作用[1]。我院是全国肛肠疾病治疗中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应行为模式在截肢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收集60例截肢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期间试验组采用适应行为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 60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布为18.3%(11/60)、23.3%(14/60),试验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多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适应行为模式可明显改善截肢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更快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群体心理,是指群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典型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是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共同利益、社会关系和群体活动等方面的共同反映。它通过群体中领导者的影响力、群体的行为压力和群体的凝聚力等群体作用,形成一种影响群体成员价值取向、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的“内在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脑梗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疾病治疗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内科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脑梗患者64例,对其心理状况进行统一调查,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的心理干预。在治疗干预2M后,从治疗心理状态、依从性、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四方面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前全部患者的HAD总分为19.1±1.9;干预前与干预后心理状态观察组有差异(P<0.05)、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四项指标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脑梗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系统性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周新霞  程平 《西南军医》2010,12(5):833-835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疑似患者在隔离期间的心理状态,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5月26日至10月23日我院收治的19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86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疑似患者在隔离期间存在的主要心理状态是:紧张、焦虑、恐惧、担忧、孤独感和无聊。结论新型暴发性传染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相似文献   

18.
注射给药是临床治疗常用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因注射而致晕针反应常为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因素所致.为此,在注射工作中运用心理护理知识,实施心理护理,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情况,正确疏导,控制患者的行为(包括心理),现将晕针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熊英  赖翠玲  惠爱荣 《武警医学》2015,26(7):690-69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几内亚华人恶性疟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62例几内亚华人恶性疟患者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以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心理干预治疗后,干预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93.8%)及恶性疟治愈率(8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和6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恶性疟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改进型心理护理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心理焦虑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一般护理加改进型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心理焦虑症患者,术后出现2例并发症;在对照组患者中,心理焦虑的有9例,术后出现了8例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型心理护理在异位妊娠手术患者中有助于坚强患者心理顾虑,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