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共收治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两组,A组47例:伤后12 h内行气管切开术;B组43例:伤后12 h后行气管切开术。结果:A组治愈25人,中残11人,重残5人,死亡6人,病死率为12.7%;B组治愈16人,中残10人,重残7人,死亡10人,病死率为23.2%。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症颅脑损伤的重要环节,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时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气管切开病人的预后进行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十年来进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98例,其中42例24h内行气管切开术,称A组;另56例均在24h后进行气管切开术,称B组,对两组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A组死亡15例,B组死亡32例,两组比较χ2=7.316,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止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开颅手术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早期气管切开(即切开时间在术后24h以内)60例。B组为未行早期气管切开(即切开时间在术后24h以后)6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用头孢三代、半合成青霉素静滴预防感染,出现肺部感染者均行痰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结果75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A组21例,有16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4~10d,平均6.5d;B组54例,有16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10~20d,平均17.2d;A组肺部感染率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1),同时A组感染控制率亦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止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4.
潘明远  王光绿  罗大山  邓峰 《海南医学》2008,19(3):83-83,5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2例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早期气管切开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非早期气管切开组。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P<0.05)。结论尽早实行气管切开是抢救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九德 《中外医疗》2008,27(12):36-36
目的 对比早期气管切开与非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估计近期内意识不能恢复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A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B组.结果 A组死亡率为39.02%,B组死亡率为57,4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行气管切开比非早期气管切开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潘明远  吴全理 《微创医学》2002,21(2):155-156
目的对比早期气管切开与非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估计近期内意识不能恢复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A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B组.结果 A组死亡率为34.5%,B组死亡率为63%.结论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行气管切开比非早期气管切开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俭东  龚健 《吉林医学》2011,32(16):3303-3304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早期气管切开(即伤后24 h内)76例,B组为未行早期气管切开(即切开时间在伤后24 h后)62例。两组患者在手术、脱水剂、抗炎、神经代谢、止血、支持等治疗上无明显区别。结果:A组治愈好转48例(63.2%),自动出院8例(10.5%),死亡20例(26.3%),肺部感染37例(48.7%)。B组治愈好转26例(41.9%),自动出院9例(17.7%),死亡27例(40.3%),肺部感染47例(75.8%)。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提高治愈好转率,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明远  吴全理 《医学文选》2002,21(2):155-156
目的 对比早期气管切开与非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估计近期内意识不能恢复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A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B组。结果 A组死亡率为34.5%,B组死亡率为63%。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行气管切开比非早期气管切开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至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1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11例12小时后行气管切开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良好率(57.89%)明显高于对照组(45.45%),而昏迷时间10.48±2.72天明显低于对照组14.78±4.48天,且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早期实施气管切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时机。方法对2002年至2007年间我科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其中伤后24h以内切开者30例,伤后24~48h切开者22例,48h~7d切开者16例。结果治愈29例(42.6%),好转16例(23.5%),自动出院2例,死亡19例(27.9%)。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害,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行泉  蒋峰 《浙江医学》2010,32(9):1352-1354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 5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29例,观测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强化组和常规治疗组血糖水平无差异,治疗后强化组血糖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病死率、MODS发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等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的气道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收治老年颅脑损伤患者52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护理的26例资料为观察组,间断雾化湿化气道护理的26例资料为对照组,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和肺部感染情况,最后讨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氧气分压(74.5±4.8),二氧化碳分压(37.2±3.3),碱剩余(1.5±1.2),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资料(P〈0.05),另外,观察组有6例出现肺部感染情况(2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给予氧气面罩吸氧基础上采取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护理方法具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素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49-151
目的 探讨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综合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河北省兴隆县人民医院采用开颅术进行治疗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根据常规护理程序进行干预,观察组则以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第2、4周采用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BRI)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和焦虑抑郁他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护理干预后第2、4周观察组的QOLIBRI量表、CMI量表和焦虑抑郁他评量表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护理干预前,并且明显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综合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半球间积液与并发脑积水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1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并对这些患者的相关情况(年龄、性别、受伤机制、颅外损伤情况、GCS评分、四肢肌力、及瞳孔情况、CT表现)进行总结;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标准重度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定期随访6月;同时采用SPSS18.0软件,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半球间积水和脑积水之间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并发脑积水的概率为38.09%。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半球间积液可能是预测早期脑积水发生的影像学指标。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积水可能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①重度颅脑损伤的原发性损伤破坏了脑脊液循环机制;②颅内压力平衡机制的改变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同时通过连续观察CT片,发现很多患者半球间积水有向脑积水演变的过程,笔者推断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脑积水可分为脑内压力变化组织移位和蛛网膜颗粒的功能降低、消失两个阶段。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是否发生半球间积液来指导临床:如患者早期即出现半球间积液,那么我们可进行积极治疗预防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期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3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治疗护理。于伤后不同时间段评定2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呼唤式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期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提高清醒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大骨瓣开颅手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手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疗效。方法23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辩开颅减压手术,脱水、止血。随机分为治疗组(n=120)和对照组(n=110),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连续14d;对照组除不用依达拉奉外余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人数、觉醒时间、GCS评分的变化,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清醒人数所占比例及治疗后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能基本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充分减压,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门诊急诊收治的98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系统化护理管理分为A组(46例)和B组(52例),A组患者仅给予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护理,而B组患者则给予系统化护理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短(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银华 《西部医学》2009,21(10):1816-1817
目的总结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方法对20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158例(79.O%),轻残21例(10.5%),中残15例(7.5%),重残4例(2.0%),植物生存l例(O.5%),死亡l例(O.5%)。结论尽早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与规范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3月一2013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对冲式颅脑损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41例)首次手术采用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B组(31例)采用双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C组(33例)行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根据各组患者血肿及挫伤的具体情况,决定对侧血肿清除的时机(即刻或稍后),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3、7d对侧血肿厚度、Glasgow评分、中线位移程度的变化。结果①术后1、3d三组患者Glasgo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Glasgow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三组Glasgow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两组患者Glasgow评分[(10.07±0.89)、(10.39±1.00)分]高于B组[(8.86±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B组患者中线位移程度[(1.85±0.37)cm]及血肿厚度[(3.67±0.68)cm]最大,A组次之[(1.63±0.25)、(3.25±0.52)cm],A、B两组患者中线位移程度及血肿厚度均显著高于C组[(O.78±0.19)、(1.04±0.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原发部位硬膜外血肿的变化显著,对脑组织造成二次压迫,及早处理明显呈进展趋势的硬膜外血肿。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3、7、10sd 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救治,血清NSE水平均持续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检测患者颅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损害程度,是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对判断颅脑损伤后伤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