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6):562-564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结果:手术时间280450 min;出血量90450 min;出血量906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6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25 d。术后新膀胱充盈良好,控尿满意。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相对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全面、高效的护理措施和精确、娴熟的手术配合有效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对9例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回肠原位新膀胱术,采用完全腹腔镜下标准的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加根治性膀胱切除,然后体外行回肠新膀胱构建和输尿管新膀胱吻合,最后在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结果9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370min,平均出血量为650ml,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9例日间尿控均良好,2例存在夜间尿失禁。术后随访2—8个月,1例出现新膀胱腹壁瘘,1例发生新膀胱前假性尿液囊肿,2例出现肾盂肾炎。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少、疼痛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将成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与传统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比较,评价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2例(A组)及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5例(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新膀胱功能、肿瘤治疗效果.结果 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 B组(P<0.05 或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 );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新膀胱容量、膀胱内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膀胱全切除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4.
王海波  冷国雄  沈洪  吴涛  章久武  胡尚武  王鹏  段涛  张严 《安徽医学》2017,38(12):1609-16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Ⅱ~Ⅲ级.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膀胱切除,男性患者切除前列腺及精囊腺,女性患者子宫次全切除.结果 7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90~570 min,平均(451.47±103.03)min;术中出血量200~1100 mL,平均(514.28±318.48)mL;术后3~6 d肠道功能恢复,未出现尿瘘及肠道并发症;患者随访5~19个月,生存率为100.0%,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术加回肠膀胱术术中保留腹膜完整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保留腹膜的完整性分为腹膜完整组与腹膜非完整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时间、止痛剂使用时间、保留胃管时间、排便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完整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0.0%)显著低于腹膜非完整组(83.3%)(P<0.05)。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加回肠膀胱术中保留腹膜完整性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因此在术中应尽量保留腹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47-50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老年膀胱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共10例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5 h,平均(5.1±2.4)h。其中1例患者出血量为1100 mL,术中进行输血,其余9例患者的出血量为100~600 mL,平均出血量为(260±314)mL,均未输血。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8 d,平均(3.6±4.2)d。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尿瘘、肠瘘等并发症。术后1周内将回肠膀胱内留置的双腔尿管进行拔除,收集尿液。术后4周将单J管进行拔除,随访时间为3~6个月,患者肾功能均保持正常,经肾脏B超检查后未出现肾积水,胸部平扫CT及盆腔平扫CT检查后,肿瘤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疗效良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标准手术.应用腹腔镜技术行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在国内外报道的不多.我院于2008年12月为1例女性膀胱癌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一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颐性分析1991年1月-2003年6月19例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9例中17例获得随访。17例随访1-12年,平均5.5年,五年生存率64.7%。结论 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简称"腹腔镜回肠新膀胱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6例采用腹腔镜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80~300 mL,手术时间5~7 h,随访4~23个月,无一例出现术后复发及严重并发症.6例患者白天控尿均正常,4例夜间偶尔伴有尿失禁.结论 腹腔镜回肠新膀胱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疗效确切等特点,是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安全、可靠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琳  朱明 《医学综述》2012,18(10):1591-1593
目的研究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施行的40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18例和开放组2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新膀胱功能及肿瘤控制效果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1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新膀胱功能在膀胱容积、膀胱内压、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日间/夜间尿控率相当(P>0.05)。随访12~24个月,开放组1例尿道复发,腹腔镜组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不仅具有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术后控尿效果及近期肿瘤根治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当,但手术时间仍较长,远期肿瘤根治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早期前后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从复位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神经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病例病椎高度均得到较好恢复,脊柱畸形得到有效矫正,脊柱稳定性得到较好重建,脊髓功能恢复良好;后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结论】前后路手术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氏角、脊髓功能的恢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后路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较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多数早期骨折病例经过后路手术均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具有手术指征的15例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常规建立5个工作通道,在腹腔镜下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膀胱全切除,自下腹切口取出标本。4例行回肠膀胱术,11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尿外渗、尿瘘及术后腹腔并发症发生以及手术后效果。结果:15例手术成功。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时间150~300 min;腹腔镜下新膀胱与后尿道吻合手术时间30~100 min;手术总时间300~660 min,术中出血500~1 200 mL;术中输血0~800 mL。2例术后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经锻练后控尿满意;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腹腔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操作精细、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10年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行开放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分为早期愈合组(术后14 d内愈合)和延迟愈合组(术后所需愈合时间超过14 d),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基本情况、手术特点、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合并症及感染切口特点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潜在危险因素后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价感染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171例患者,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7.9±16.9)d;早期愈合组118例,延迟愈合组53例。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切口类型、术前白蛋白水平、糖尿病、感染切口大小、感染切口伴窦道和潜行、术后发生肠瘘和尿瘘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男性、≥ 65岁、T4期肿瘤、切口类型-Ⅲ型(感染切口)、术前白蛋白低于30 g/L、术前血红蛋白低于90 g/L、糖尿病、感染切口大于30 mm、感染切口伴潜行、术后发生肠瘘、术后发生尿瘘是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T4期肿瘤、术前血红蛋白低于90 g/L、≥ 65岁均不是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切口类型-Ⅲ型(标准偏回归系数=1.608)、感染切口大于30 mm(标准偏回归系数=0.572)。建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5.900+4.118×尿瘘+3.693×切口类型+2.830×肠瘘+2.202×糖尿病+2.089×感染切口大小+1.574×术前白蛋白水平+1.287×感染切口伴潜行,当Logit(P)=1则预示术后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的可能性高。 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切口类型为感染切口以及感染切口大于30 mm是导致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感染切口愈合延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大部分切除一期行生物补片膀胱修补术在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部分切除、一期行生物补片膀胱修补术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87岁老年男性,膀胱前壁病变,范围5.5 cm×2.5 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病情分级Ⅲ级。病例2,77岁老年女性,膀胱右前壁病变,范围5.2 cm×4.0 cm,ASA Ⅱ级。患者采用膀胱大部分切除生物补片膀胱扩大的手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手术资料及术后膀胱镜及尿动力学随访情况。结果: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5.0±35.4)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患者均在术后8 d出院。术后随访10~14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随访尿动力结果:最大尿流率16.5 mL/s,最大膀胱容量303 mL。白天3~4次,夜尿0~3次,排尿间隔2 h,每次尿量200~300 mL,美国泌尿外科协会症状评分(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symptom score, AUASS) 2~5分。对于高龄、合并症多、手术麻醉风险大的患者可以行膀胱部分切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肿瘤体积小的患者,膀胱部分切除后能够保留足够的正常膀胱壁,并逐渐恢复膀胱容量。对于病变范围较大、残余正常膀胱组织较少的患者,保证切缘阴性的情况下,膀胱扩大术有助于恢复膀胱容量。结论:膀胱大部分切除一期行生物补片膀胱修补术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保留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适用于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以及开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单手术组开展的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248例,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87例、传统腹腔镜32例、开放手术129例。比较3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慢性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术后输血率、入监护室率、术后红细胞下降值、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白蛋白下降值、术后肌酐升高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肠梗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4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其他手术方式。3组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脏病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白蛋白下降值方面均显著小于另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方面,机器人手术组也显著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传统腹腔镜组在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方面显著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在住院总费用方面机器人手术组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虽然机器人手术组发生率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经济可行的条件下,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We presented the technique and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performed in 28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to evaluate its clinical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Methods Among the 28 patients, aged from 58 to 73 years (mean 68.5 years), 26 were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grads Ⅱ-Ⅲ and 2 squamous carcinoma.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plus bladder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in all cases, among them 15 with ileum, 10 with rectum pouch, and 3 with ureterostomy. The operating time, the blood loss, the intestine function and th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ll procedures were successful. The operating times were 7--10 hours, the blood loss was 400--1500 ml (mean 850 ml), the intestine function recovered at 72 hours after operation, and all ureteral catheters were removed at 2 weeks after surgery. The results of intravenous urography were hormonal at 3-month, 1-year, and 2-year follow-up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s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fo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is safe and efficient, with good operating field, reliable hemostasis, mini-invasion, less celiac complications, and rapid recovery. This surgery is worth being extended.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及尿流改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和尿流改道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9月18例行膀胱全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的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3~10h,术中出血量250~800ml,术后1~3d肠道功能恢复。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下尿路重建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