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发病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的影响。方法基于1 136例的人群队列,采用生命质量简短量表-12(SF-12)进行生命质量状况评价,并跟踪和总结2年后糖调节受损者转归情况,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糖尿病发病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的关系。结果基线调查中未发病组与发病组的生理功能(PCS)和心理功能(MCS)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4.2,P<0.001)。2年后随访调查时,未发病组与发病组的PCS和MCS得分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8.6,P<0.001)。随访2年内患病群体的PCS和MCS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未发病群体基本保持不变;两组群体的PCS和MCS改变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5、19.4,P<0.001)。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发病对PCS和MCS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糖尿病发病过程中,个体生命质量水平下降明显,且2年内发病的糖调节受损者其本身生命质量状况也低于未发病者。糖尿病极大地影响了个体包括PCS和MCS在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发病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的影响。方法基于1 136例的人群队列,采用生命质量简短量表-12(SF-12)进行生命质量状况评价,并跟踪和总结2年后糖调节受损者转归情况,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糖尿病发病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的关系。结果基线调查中未发病组与发病组的生理功能(PCS)和心理功能(MCS)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4.2,P<0.001)。2年后随访调查时,未发病组与发病组的PCS和MCS得分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8.6,P<0.001)。随访2年内患病群体的PCS和MCS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未发病群体基本保持不变;两组群体的PCS和MCS改变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5、19.4,P<0.001)。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发病对PCS和MCS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糖尿病发病过程中,个体生命质量水平下降明显,且2年内发病的糖调节受损者其本身生命质量状况也低于未发病者。糖尿病极大地影响了个体包括PCS和MCS在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海市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现况。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5626名在上海的农村外来务工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5626名上海市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8.8%(1058/5626)。 SCL-90总分为(114.86±31.21)分,9项因子得分中前3位因子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分别为(1.37±0.43)、(1.31±0.43)和(1.30±0.41)分;SCL-90总分、各项因子分,均低于1986年的全国常模[ SCL-90总分为(129.96±38.76)分,t值为-15.34,-3.84~-24.08,均P<0.01],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及行业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海市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存在较多心理健康问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及行业对心理健康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诊结核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新疆奎屯市和徐州市鼓楼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确诊管理的肺结核病患者和匹配的对照者,采用自行设定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SF-36生命质量(QOL)测量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354例肺结核病患者,年龄18~81岁,平均(45.21±18.71)岁,其中男性207例(58.47%),女性147例(41.53%);共调查对照组708例,年龄18~82岁,平均(45.26±18.56)岁,其中男性414例(58.05%),女性294例(41.53%);QOL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比较显示:病例组为51.35(42.85,63.31)分,对照组为86.60(79.80,89.75)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93,P<0.05);分维度分析:病例组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维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病例组生命质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居住环境阴暗潮湿、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差为危险性因素,长期锻炼及有医疗保障为保护性因素(P<0.05);其中居住环境阴暗潮湿、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差均为影响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主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生命质量较低,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痨治疗的同时,应对患者的心理疾患和睡眠质量进行筛查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提高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构建成功率的方法,及心肌梗死后2周能否有效形成心力衰竭的问题?【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结扎冠脉,n =10)和心衰模型组(n = 30)?分别对大鼠实施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经口腔气管插管?开胸后通过悬吊结扎法准确地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根部?2周后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和心肌Masson染色及胶原容积分数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衰模型组的EF%(78.05 ± 7.36 vs. 45.69 ± 7.54)呈显著的下降,而LVEDP/mmHg(-3 ± 3 vs. 9 ± 5)呈显著的升高(P < 0.05)?另外,心衰模型组血浆炎症因子水平(IL-1β?IL-6及TNF-α)及心肌间质CVF呈显著的上升(P < 0.05)?【结论】 心肌梗死后2周即可成功构建心衰模型,通过悬吊结扎法结扎冠状动脉可大大提高心衰模型构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躯体化障碍(SD)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90例SD患者,用自编调查表对其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应用躯体形式障碍症状筛查-7量表(SOMS-7)统计其躯体症状数目,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情绪状况,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SF-36)及躯体健康总评(PCS)和精神健康总评(MCS)评价其生命质量.另将1 688例杭州市区居民(对照组)的SF-36、PCS及MCS结果与SD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SD患者SF-36量表的生理机能[(76±14)分]、生理职能[(10±17)分]、躯体疼痛[(45±16)分]、一般健康状况[(22±12)分]、精力[(37±13)分]、社会功能[(57±19)分]、情感职能[(20±29)分]、精神健康[(48±14)分]8个维度的评分及PCS[(42±12)分]、MCS[(33±21)分]评分与对照组[分别为(82±20)、(81±34)、(82±20)、(57±20)、(52±21)、(83±18)、(84±32)、(60±23)、(50±10)、(50±1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8、-31.80、-17.95、-22.06、-8.82、-10.71、-17.25、-6.62、-5.27和-6.51,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躯体症状数目、抑郁焦虑程度的患者,其MC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S与躯体症状数目呈负相关,MCS与躯体症状数目、焦虑状况呈负相关.结论 SD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低于普通人群,躯体症状数目、抑郁和焦虑情绪与患者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糖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ERS)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给予正常浓度糖(5.5 mmol/L)或高浓度糖(25 mmol/L)干预0?2?4?8?12 h,或ERS诱导剂毒胡萝卜素(TG)0.5 μmol/L干预24 h?Western blot检测下列蛋白表达水平: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等ERS标志蛋白;以及磷酸化信息传递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和总信息传递与转录活化因子3(t-STAT3)?【结果】炎症因子ICAM-1?TNFα, ERS标志蛋白GRP78?p-eIF2α?ATF4 以及p-STAT3等蛋白的表达均随高糖干预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加,除GRP78在干预8 h后达到峰值(P < 0.05),其余蛋白均在干预12 h后达到峰值(P < 0.05)?给予ERS诱导剂TG干预细胞24 h, GRP78?p-eIF2α?ICAM-1?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5.55倍?1.63倍?1.76倍?2.07倍(P < 0.05);此外,p-STAT3的表达水平也有所增加,为对照组的2.15倍(P < 0.05),但t-STAT3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 高糖可诱导内皮细胞发生ERS与炎症反应,ERS诱导剂可诱发细胞的炎症反应,磷酸化的STAT3信号途径可能起到连接ERS与炎症反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济宁某高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生命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SF-36v2量表和生命质量相关影响因素问卷对929名医学生生命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与其他人群相比,该校医学生生命质量多数居于中等偏高水平。规律运动、规律作息、吸烟、学校满意度和学业压力对生理健康总评(PCS)有影响,性别、规律运动、规律作息、吸烟、学校满意度、学业压力、平均月消费对心理健康总评(MCS)有影响。结论 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调整学生学业压力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生命质量,并需重点关注贫困和男性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区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入院的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VAP患儿58例,并将前后4年的病例分成2组,将病原学情况进行比较及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从26例VAP患儿中分离出病原菌株数为38株,主要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株)?溶血葡萄球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屎肠球菌(4株)?阴沟肠杆菌(3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从32例VAP患儿中分离出42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7株)?肺炎克雷白杆菌(4株)?溶血葡萄球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屎肠球菌(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仅对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等较敏感,其他的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左氧氟沙星以及阿米卡星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无耐药性,对其他的抗生素有较广泛耐药性?【结论】 VAP致病菌耐药形势严峻,以多药耐药的条件致病菌为主,近年来VAP致病菌谱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大鼠原代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原代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的Res干预,用Hoechst 33258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用DNA Ladder实验观察DNA断裂的条带;检测各组培养基和细胞内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计算LDH漏出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位点,包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半胱天冬氨酸酶家族(Caspase 9和Caspase 3)的蛋白质表达?【结果】 经过Res干预后,细胞核染色质高度凝集,电泳后出现180 ~ 200 bp整数倍的寡核苷酸片段?细胞LDH漏出率升高,呈剂量-反应关系(P < 0.05或P < 0.01)?Res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呈剂量-反应关系(P < 0.01)?Sirt1?Cytochrome C?活化的Caspase 9及Caspase 3表达水平上升,胞浆Cytochrome C释放也增加?【结论】 Res促进原代脂肪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Sirt1表达,经由线粒体凋亡途径,作用于Caspase 9和Caspase 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成都市老一代农民工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及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老一代农民工健康状况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抽样(RDS)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抽取成都市1980年前出生的非成都市户籍务工人员(老一代农民工)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工作情况、经济状况、患病情况、居住环境以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采用SF-12量表进行评估。  结果  共调查老一代农民工1 492人。成都市老一代农民工躯体健康总评(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心理健康总评(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以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总分分别为(50.78±7.54)分、(50.67±10.24)分和(101.45±12.3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标准化回归系数(Sβ)=?0.061,P=0.026〕、文化程度低(Sβ=?0.053,P=0.038)、未婚/离婚/丧偶(Sβ=?0.064,P=0.009)、患有慢性病(Sβ=?0.156,P<0.001)及两周内患病(Sβ=?0.190,P<0.001)是老一代农民工生命质量的不利因素,收入水平高(Sβ=0.069,P=0.013)、目前有固定工作(Sβ=0.126,P<0.001)、已购买养老保险(Sβ=0.055,P=0.027)和居住环境较好(Sβ=0.060,P=0.016)是老一代农民工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  结论  成都市老一代农民工生命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应重点关注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年收入水平较低、患有慢性病、未婚/离婚/丧偶、目前无工作和未购买养老保险的老一代农民工,并采取措施改善该部分人群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压力、社会支持对非手术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6至8月经胃镜确诊为胃癌的非手术患者158例。压力评估采用压力感知量表,社会支持评估采用多维度社会支持量表,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包括生理综合评分(PCS)和心理综合评分(MCS)]。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结果 性别(P<0.001)、婚姻(P=0.022)、年龄(P=0.022)、病感症状群(P=0.009)影响非手术胃癌患者PCS,性别(P=0.016)、经济(P=0.012)、病感症状群(P=0.038)影响非手术胃癌患者MCS;感知压力与PCS、MCS均呈负相关(P均<0.001)。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与PCS、MCS均呈正相关(P均<0.001)。非手术胃癌患者PCS与性别(OR=0.219,95%CI=0.091~0.525,P=0.001)、年龄(OR=0.969,95 CI=0.942~0.998,P=0.035)、病感症状群(OR=1.142,95%CI=1.013~1.287,P=0.030)、感知压力(OR=0.921,95%CI= 0.860~0.987,P=0.019)、家庭支持(OR=1.195,95%CI=1.064~1.343,P=0.003)相关;非手术胃癌患者MCS与性别(OR=0.169,95% CI=0.062~0.459,P<0.001)、感知压力(OR=0.910,95%CI= 0.844~0.981,P=0.013)、其他支持(OR=1.136,95%CI= 1.002~1.288,P=0.046)相关。结论 非手术胃癌患者生活质量与患者的感知压力和社会支持相关,女性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在临床工作中需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进行射频消融术后复查的100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采用SF-36和甲状腺癌特异性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甲状腺相关特异性症状。SF-36量表包括躯体健康(PCS)和精神健康(MCS)两个总维度。分析人口学特征及射频消融术后甲状腺相关症状对PTMC患者SF-36量表中PCS及MCS分数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MC患者生活质量中PCS分数与性别、神经肌肉、声音、注意力、交感神经、喉咙和口腔、心理、感觉症状、瘢痕、感觉寒冷、刺痛感、头痛症状有关(P均<0.1);MCS分数与文化程度、常住地、神经肌肉、声音、注意力、交感神经、喉咙和口腔、心理、感觉症状、瘢痕、感觉寒冷、刺痛感、头痛症状相关(P均<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PCS分数仅与性别、心理、神经肌肉、喉咙和口腔的症状相关,回归方程为PCS=110.367-8.025×性别-0.213×心理-0.280×神经肌肉-0.278×喉咙/口腔;MCS分数仅与心理、喉咙和口腔、注意力集中的相关症状相关,回归方程为:MCS=91.323-0.237×心理-0.437×喉咙/口腔-0.304×注意力集中。结论 影响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后PTMC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女性患者、心理负担、注意力不集中、神经肌肉及喉咙口腔的相关症状。因此,应根据患者可能报告的相关症状做好术前交代,并在术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进而提高PTMC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在工作待遇、劳动保障、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12个区县29家医院的女性护理工(n=883)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时间、月平均收入、岗前培训情况、劳动保障状况及社会支持需求等方面.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62份(97.6%),上海户籍者111人,非上海户籍者751人.82.11%的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和24.32%的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表示无加班工资(P<0.05); 25.23%的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和89.78%的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未签订劳动合同(P<0.05);46.74%的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接受过半年或更长时间的培训,95.92%的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培训时间少于3个月.家人对其工作是否持支持态度影响女性护理工的自我评价(r=0.288,P<0.05).结论 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在基本情况、工作时间、月平均收入、岗前培训时间、劳动保障状况以及社会支持需求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应摒弃户籍歧视,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重视外来女性护理工的社会支持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在工作待遇、劳动保障、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12个区县29家医院的女性护理工(n=883)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时间、月平均收入、岗前培训情况、劳动保障状况及社会支持需求等方面。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62份(97.6%),上海户籍者111人,非上海户籍者751人。82.11%的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和24.32%的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表示无加班工资(P〈0.05);25.23%的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和89.78%的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未签订劳动合同(P〈0.05);46.74%的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接受过半年或更长时间的培训,95.92%的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培训时间少于3个月。家人对其工作是否持支持态度影响女性护理工的自我评价(r=0.288,P〈0.05)。结论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在基本情况、工作时间、月平均收入、岗前培训时间、劳动保障状况以及社会支持需求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应摒弃户籍歧视,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重视外来女性护理工的社会支持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云南省景颇族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现状及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抽取1 367名≥35岁景颇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血糖检测,采用SF-36进行生命质量的测定.结果 云南省芒市景颇族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为4.1%,其中男性为4.2%,女性为4.0%;景颇族糖尿病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综合得分和心理综合得分分别为(84.64±16.81)、(53.13±45.24)、(71.70±24.28)、(49.46±21.38)、(65.09±11.02)、(90.08±14.00)、(79.17±39.98)、(70.29±13.73)、(57.12±9.39)和(55.07±6.58)分.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躯体综合得分均低于非糖尿病者(P<0.05).景颇族居民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景颇族居民其生命质量的躯体综合得分和心理综合得分越低(P<0.01);男性的生命质量躯体综合得分和心理综合得分均低于女性(P<0.01);受教育水平越高的景颇族居民生命质量的躯体综合得分和心理综合得分越高(P<0.01);已婚景颇族居民生命质量的躯体综合得分高于未婚及离异者(P<0.01);患有糖尿病的景颇族居民生命质量的躯体综合得分低于未患糖尿病者(P<0.01).结论 加强景颇族老年人、低文化程度人群的健康教育,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可有效提高景颇族居民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武警官兵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军人职业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88名武警官兵进行测试。【结果】武警官兵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和全国成人常模(PS〈0.01),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情况良好;职业压力、领悟社会支持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显著相关(PS〈0.01);工作压力、婚姻家庭、角色不清及领导能力对心理健康得分有正向预测作用(P〈0.01),家庭外支持对心理健康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武警官兵职业压力、领悟社会支持能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武警官兵的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根据SF-12量表研制初衷,探讨SF-12v2与SF-36v2在评价成都市居民人群生命质量中的等效性。方法 通过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等方面来评价SF-12v2与SF-36v2的等效性。结果 SF-36v2与SF-12v2的8个维度分数范围分别是64.13~89.15和47.45~87.92,SF-12v2各维度的标准差增大。两量表均无地板效应;但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维度有较高的天花板效应,分别是50.14%~63.87%和56.66%~68.32%之间,且SF-12V2高于SF-36v2对应维度。SF-36v2和SF-12v2各维度的Cronbach’s α分别在0.60~0.97和0.51~0.94之间,复测信度范围分别是0.61~0.85和0.55~0.80;因子分析均提取两个公因子代表生理和心理健康,解释SF-36v2和SF-12v2累积方差贡献分别为64.05%和55.79%;SF-12v2的PCS、MCS分数解释SF-36v2领域分数总变异R2分别为91.0%和80.3%;PCS-12和PCS-36对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效应尺度在0.78~2.77之间,MCS-12和MCS-36较低,在0.00~0.57之间;PCS-12与PCS-36相对效度(RV)在0.89~0.94之间,MCS-12与MCS-36在0.60~0.75之间。结论 SF-12v2作为SF-36v2的简化版量表在成都市居民生命质量评价中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测量结构基本符合原量表测量模型,PCS-12对PCS-36和 MCS-12对MCS-36有较好的等效性,但由于SF-12条目减少,各个维度分数精确性下降,不推荐计算维度分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益阳市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妇女平稳渡过围绝经期.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益阳市5个社区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442名,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其绝经年龄、围绝经期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该市区围绝经期妇女442例中有症状者322例,占7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88±3.20)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7.20±3.60)岁.绝经期主要症状表现为烦燥失眠、潮热多汗、眼睛老花、健忘、月经紊乱、腰背关节痛.影响这些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社会压力、婚姻状况等(P<0.01).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今后在益阳市区应因地制宜地大力宣传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健康指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20.
何静  张俐  袁发焕 《重庆医学》2008,37(2):144-146
目的 探索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使用SF-36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生理、社会心理一般影响因素调查表对5所医院的212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1)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健康常模,并随年龄增加而生活质量下降;(2)在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路径中,心理健康对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01,而生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66.心理健康、透析时间和年龄对生理健康有直接效应.生理健康、抑郁、血红蛋白和透析时间对心理健康有直接效应.抑郁的直接效应因素为SCL-90总分、躯体化和强迫.结论 可以通过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