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靶向肝癌HepG2细胞VEGF基因siRNA表达载体对人肝癌细胞株裸鼠成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设计并合成构建好的靶向肝癌HepG2细胞VEGF基因的psuper.retro.neo-VEGF-siRNA表达载体转入HepG2细胞,通过G418抗性筛选出稳定株(HepG2/psuper.retro.neo-VEGF-siRNA,实验组),同时设对照组(HepG2/psuper.retro.neo组)和空白组(HepG2组).分别移植BALA/c裸鼠成瘤,计算各组鼠成瘤潜伏期和接种20 d后瘤重,Western-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裸鼠成瘤潜伏期分别为(9.2±1.2)、(3.9±0.7)和(3.8±0.9)d;接种20 d后3组平均瘤重分别为(194±57)、(566±86)和(626±96)g;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75±0.012)、(0.198±0.009)和(0.205±0.008);MVD分别为(13.6±2.8)、(34.3±2.9)和(35.3±3.5),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成和构建的靶向人肝癌HepG2VEGF基因干扰质粒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裸鼠成瘤和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S-398对裸鼠胃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12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以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治疗组于接种第2 d开始给予10 mg/kg NS-398腹腔注射,隔d给药;对照组隔d腹腔注射同体积PBS,连续20 d,观察抑瘤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组肿瘤组织环氧合酶-2(COX-2)、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NS-398抑瘤率达88.7%,COX-2、VEGF及MVD在治疗组分别为2.6±0.8,2.3±1.2和21.2±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6,5.8±0.4和41.3±2.6(P均<0.05).结论NS-398可能通过抑制COX-2、减少VEGF的表达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体外条件下肝癌细胞Hep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以及体内条件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Endostar,YH-16)体外作用于肝癌细胞株HepG2,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VEGF的表达水平。并将肿瘤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形成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瘤周皮下注射的办法将不同浓度的恩度作用于瘤体,通过免疫组化以及超声探测仪检测,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以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恩度能在体外抑制肝癌细胞VEGF的表达,且其表达随恩度浓度的增加而呈"V"字型变化,当恩度浓度为25μg/mL时,对肝癌细胞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P<0.05)。不同浓度的恩度作用于裸鼠移植瘤14d后,瘤体的生长速度均较阴性对照组减慢,且部分瘤体发生退缩(P<0.05),25mg/kg组瘤体的抑制最为明显,瘤体体积为注射前的81.9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恩度在体内条件下能抑制移植瘤内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其中25mg/kg组阳性细胞数<30%为阴性(-),并且恩度能抑制瘤体内微血管的生成。结论恩度可以在体外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的VEGF表达,且可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内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绿茶提取物EGCG单体对裸鼠移植瘤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待皮下移植瘤形成后,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EGCG单体溶液50mg/kg.只灌胃和生理盐水灌胃,3周后瘤块离体称重,计算抑瘤率;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癌移植瘤超微结构;用TUNEL法检测移植瘤中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中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并通过CD34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用RT-PCR检测移植瘤中VEGF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裸鼠经EGCG单体溶液灌胃后,皮下移植瘤体积、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抑瘤率为30.13%±5.17%;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肝癌移植瘤组织见不同时期凋亡细胞,部分形成凋亡小体;TUNEL法检测实验组移植瘤中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移植瘤中VEGF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实验组MV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绿茶提取物EGCG可能通过增加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达到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裸鼠人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接种BALB/C(nu/nu)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n=20)并分成实验组(n=10)和空白对照组(n=10).实验组接种前3 d开始在饮水中添加塞来昔布,对照组给予正常饮水,观察肿瘤生长曲线和质量,并应用免疫组化法对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程度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肿瘤出现的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肿瘤的体积、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塞来昔布处理后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明显强于对照组,而VEGF、MVD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结论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通过诱导凋亡及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抑制裸鼠人肝癌细胞SMMC-7721株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途径是抑制了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TF1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取4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芹菜素组、小、中、大剂量(5,10,20μmol/g)TTF1组,药物干预21d后处死裸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以Weidner微血管计数法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环氧合酶-2(COX-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KDR.[结果]大、中、小剂量TTF1组MVD明显下降,肿瘤组织VEGF,KDR,bFGF,HIF-1α和COX-2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TTF1对肿瘤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KDR,bFGF,HIF-1α和COX-2蛋白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西乐葆对Lew is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于接种Lew is肺癌细胞后第2d开始药物组给以含1mg/kg西乐葆的食物,连续24d,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西乐葆对肿瘤组织COX-2、VEGF表达及其MVD的影响。结果含1mg/kg西乐葆食物饲养对Lew is肺癌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为6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药物组肿瘤组织的COX-2积分平均值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t=1.77,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的VEGF积分为2.00±0.82和2.90 0.88(P<0.05),MVD平均值16.70±7.77和23.15 4.58(P<0.05)。COX-2与VEGF积分有明显的相关性(r=0.696,P<0.01)。结论西乐葆对Lew is肺癌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COX-2的活性,并进而抑制VEGF的表达,减少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熊胆粉对肝癌移植瘤裸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人肝癌HepG2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待皮下移植瘤形成后,将裸鼠随机分为熊胆粉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熊胆粉和生理盐水灌胃,日1次,连续21 d。3周后剥取肿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2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21、CDK2、CyclinE、VEGF、VEGFR2蛋白表达,并通过CD31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VD结果显示熊胆粉显著抑制体内微血管的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熊胆粉显著促进p21的表达,抑制CDK2、CyclinE、VEGF、VEGFR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熊胆粉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其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万骋  崔斐  张苗  罗荣城 《海南医学》2012,23(8):18-20
目的探讨Bevacizumab对肝癌细胞株HepG2及荷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Bevacizumab处理HepG2细胞48 h后,MTT法检测Bevacizumab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设不加药物的HepG2细胞为对照组。建立荷肝癌细胞株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Bevacizumab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后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化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Bevacizumab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evacizumab可延缓移植瘤的生长,MVD值明显降低(P=0.000)。结论 Bevacizumab可直接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Bevacizumab主要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而抑制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白藜芦醇对裸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裸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白藜芦醇的体内抑瘤作用以及其对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治疗组能不同程度抑制裸鼠肝脏移植瘤的生长,Res腹腔注射2周后,50mg/kgRes处理组瘤体显著小于生理盐水(NS)组和0.1%DMSO组且无明显的毒性反应;Res50mg/kg处理组MVD值(18.5±3.2)与对照组的MVD值(44.2±4.1)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es可抑制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降低移植瘤MVD,从而抑制肝癌的侵袭转移,对裸鼠的主要脏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癌组织中nm23、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0例乳腺纤维腺瘤、24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6例无淋巴结转移,32例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上述3个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乳腺浸润癌组织中nm23和TIMP-2蛋白阳性率低于乳腺纤维腺瘤和导管内原位癌组织(P<0.05);乳癌组织中MMP-2蛋白阳性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nm23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联合检测上述3种指标将有助于乳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二甲基四氢噻唑盐酸盐(抗放利)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SunFireTM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40:6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抗放利在0.216~2.376 m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房颤评分系统CHADS2(欧洲)评分及其衍生评分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1日就诊于本院心血管内科怀疑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连续病例429例,根据其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n=51)及冠心病组(n=378)。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CHADS2、CHA2DS2-VASc和CHA2DS2-VASc-HSF评分,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评价其病变严重程度,并对3种评分的冠心病预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CHADS2、CHA2DS2-VASc和CHA2DS2-VASc-HSF评分与病变支数(r=0.317,P<0.01;r=0.332,P<0.01;r=0.330,P<0.01)及Gensini积分均有一定相关性(r=0.240,P<0.01;r=0.274,P<0.01;r=0.295,P<0.01)。截断点分析显示, CHA2DS2-VASc-HSF评分≥3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最高,其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804、0.832(95%CI:0.766~0.898)。结论 CHADS2及其衍生评分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CHA2DS2-VASc-HSF评分≥3对冠心病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察HepG2细胞在顺铂压力下存活细胞中P53、C-myc、Bax、Bcl-2等的变化,进一步探讨HepG2顺铂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测定在顺铂压力下存活HepG2细胞内凋亡和抗凋亡因子P53、C-myc、Bax、Bcl-2、NF-κB的变化.结果在顺铂压力下存活HepG2细胞P53、C-myc等凋亡相关因子无明显变化.Bcl-2持续升高,Bax逐渐下降,Bcl-2/Bax的比率值呈进行性升高.NF-κB mRNA在7 d后出现明显阳性.结论在顺铂持续压力下HepG2细胞的存活机制与Bcl-2持续升高、Bax逐渐下降有关,NF-κB mRNA的阳性表达可能与细胞存活的后续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bcl-2 C-erbB-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的机制。方法对 4 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2 2例不典型增生和 37例胃癌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bcl 2、C erbB 2蛋白的表达 ,结果bcl 2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表达不断增加 ,其中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分别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P <0 .0 1) ,胃癌组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 (P <0 .0 5 )。C erbB 2的表达也呈递增趋势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分别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 (P <0 .0 5 ) ,不典型增生组(P <0 .0 1)和胃癌组 (P <0 .0 5 ) ,结论胃粘膜癌变过程中bcl 2、C erbB 2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CerbB-2基因、COX-2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基因、环氧化酶-2(COX-2)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COX-2基因在90例鼻咽癌组织和22例鼻咽炎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中CerbB-2、COX-2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5.56%和67.78%,鼻咽炎性组织分别为31.82%和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咽癌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26,P〈0.01)。结论CerbB-2、COX-2基因在鼻咽癌中以高表达方式存在,它们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且有可能通过共同高表达来促使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而它们共同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RD2)、5-羟色胺2A受体(HTR2A)及5-羟色胺2c受体(HTR2C)基因在氯氮平诱导代谢综合征(M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的诊断标准,将199例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选取DRD2、HTR2A及HTR2C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800497、rs6311和rsl414334,采用SNaPshotSNP基因分型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检验,并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生化指标。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腰围、FPG、TG、HDL、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rsl800497不同基因型携带者FP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P=0.036),其中T/T基因型携带者FPG水平显著高于C/T携带者(P=0.011)。结论DRD2基因rsl800497可能不是氯氮平诱导MS的直接作用位点,但可能通过影响DRD2表达,造成患者体内糖代谢异常,增加MS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依耐性激酶(CDK2)在胃癌中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0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COX-2、CDK2指标。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CDK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COX-2与CDK2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COX-2、CDK2与胃癌的发生、侵袭、转移有关。在诊断和治疗胃癌中COX-2和CDK2可能是两个有重要作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1实验资料ELISA法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IL-6,IL-10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检测试剂盒均购自法国Dia Clone公司和美国Biosource公司,PHA为广州医药公司产品,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iotin-streptavidin,BSA)法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embran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147、MMP-1、MMP-2、MMP-9、TIMP-1、TIMP-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8例石蜡包埋的胶质瘤组织和12例正常脑组织进行标记和分析。结果CD147、MMP-1、MMP-2、MMP-9、TIMP-1、TIMP-2的阳性率分别为62%、66%、64%、75%、59%、59%,采用Spearm an进行相关性分析,他们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均呈正相关(rs=0.2671-0.5631,P〈0.05),CD147与MMP-1、MMP-2和MMP-9呈正相关(rs=0.3481-0.4951,P〈0.05)。结论CD147、MMPS、TIMPs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