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穿刺血管选择对盖诺化疗时静脉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诺(长春瑞宾.NVB)是目前治疗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较有效的抗肿瘤新药,在静脉注药后89%的病人可发生静脉炎。即使注药时采取预防性的冰敷、皮肤外涂湿润烧伤膏预防,其静脉炎的发生率仍非常高。静脉反应严重者穿刺上肢疼痛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因此治疗时如何选择静脉穿刺及输液路径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综合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聚香 《护理学杂志》2005,20(12):12-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6例住院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及观察组(1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发生胃肠道反应时间较对照组延缓.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综合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薛聚香 《护理学杂志》2005,20(23):12-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6例住院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及观察组(1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发生胃肠道反应时间较对照组延缓,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4年8月至1996年2月应用阿霉素(AMD)、甲氨喋呤(MTX)、长春新碱(VCR)、顺琅(DPP)4种药物联合用药作保肢术前辅助化疗、术后化疗治疗骨肉瘤2例,效果良好。1病例介绍例1男,20岁。无诱因出现右窝部包块疼痛,并逐渐增大,伴随肢体活动受限,行走困难4个月。于1994年8月以右股骨骨肉瘤收入院。入院后各项检查结果示无化疗禁忌症。应用AMD。MTX、VCR、DPP4种药物化疗。3个月后行保肢手术,术后14d继续使用以上药物化疗。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WBC下降、恶心、呕吐,给予升白细胞、止吐等对症治疗。治疗后X线片示骨肉瘤…  相似文献   

5.
光动力学疗法联合局部化疗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冬梅 《护理学杂志》1999,14(5):270-270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利用光敏剂够够选择性地聚积滞留于肿瘤组织,产生光动力杀伤效应,达到局部抗肿瘤作用[1]。本科1995~1998年对41例进展期食管贲门癌病人进行治疗,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41例病人中,男33例,女8例,年龄44~81岁,平均58.6岁。食管鳞状细胞癌27例,其中手术及放疗后复发各2例;贲门癌14例,术后复发5例,其中腺癌1例,鳞癌2例,印戒细胞癌1例,腺鳞癌1例。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光敏剂为PSD007注射液,每安瓿100mg/10ml,上海第二军医大学5…  相似文献   

6.
目的延长化疗药在直肠内保留的时间,提高化疗效果。方法对288例次(对照组)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患者用氟尿嘧啶生理盐水作保留灌肠后排便快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其不同原因改进护理措施,对108例次(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局部化疗排便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延长氟尿嘧啶在直肠内的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张伟芹 《护理学杂志》1997,12(5):290-290
胃、食管癌内镜下注射化疗药物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之一。我科1994年8月至1995年10月治疗贲门、食管癌7例,近期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双方法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45~73岁。均经胃镜及病变活检确诊.3例贲门癌(腺癌),4例食管中段癌(腺癌、鳞癌各2例)。食管狭窄程度:Ⅱ级(可进清流质)2例,Ⅲ级(可进流质)3例,Ⅳ级(可进半流质)2例。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及营养不良。方法:经胃镜插入特制注射外,在病灶基底部注入药物(丝裂霉素2mg加卡铂300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12ml,分4~6个点注入)。每周1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局部迟发反应患者的护理,认为护理工作中应加强给药后的效果观察,及时准确的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并做好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极膏治疗儿童疫苗接种所致局部反应的效果。方法将78名注射疫苗后发生局部反应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名)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未予药物处理,观察组(48名)局部外涂无极膏,观察两组疫苗接种4d后局部反应。结果观察组局部反应治疗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局部反应减轻和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无极膏治疗儿童疫苗注射所致局部反应安全、有效,是治疗疫苗注射所致局部反应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10.
11.
垂直皮下注射胰岛素31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为了减轻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引起的局部疼痛,对31例者采用垂直进针法注射胰岛素,并与31例斜刺注射法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愕部红肿、硬结、中、轻度疼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垂直注射法可保证疗效,减轻严重疼痛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陈向军  黄健健  李国义 《骨科》2015,34(5):621-623
摘要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在显微支撑喉镜下局部注射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咽喉部血管瘤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显微支撑喉镜下血管瘤体内注射博来霉素5 mg,治疗组显微支撑喉镜下血管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一次4~8 mg,注射1次,未愈者,间歇15 d重复注射,一般不超过3次。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9.1%(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类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临床复发因素,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工作。方法:分析临床治疗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36例复发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结果:本组病例36例,通过有经验的骨肿瘤专科治疗同性质、同部位、具有相同外科分期的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治愈率高,复发率降低。结论:对于有明确诊断的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切忌盲目手术,要对“肿瘤”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分析,制订一套综合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术前放、化疗,以便彻底根治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药物局部封闭注射疗法治疗肛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将120例肛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药物局部注射疗法治疗,药物组成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为主,局部营养药和麻醉药物为辅。对照组采用中药液熏洗坐浴治疗,每日早晚各1次,15d为一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54/60);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7%(46/6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药物局部封闭注射疗法治疗肛周瘙痒症疗效确切,且方法简单,患者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11月~2010年11月46例不明原因腹水局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1%利多卡因5 ml局麻,选择脐部或需要穿刺的部位作为穿刺点,做10 mm或5 mm切口,建立CO2气腹(压力<8 mm Hg),置入腹腔镜,根据镜下所见做切口置入5 mm trocar,根据腹水量和操作需要缓慢放腹水500~2000 ml,然后腹腔探查,取材。结果 1例因腹腔内粘连严重腹腔镜探查未成功。活检阳性43例,阳性率95.6%(43/45),其中结核性腹膜炎37例(86.0%,37/43),转移性腺癌3例(7.0%,3/43),腹膜间皮瘤1例(2.3%,1/43),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1例(2.3%,1/43),淋巴瘤1例(2.3%,1/43);未明确诊断3例,阴性率(3/46,6.5%)。所有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病因以结核性腹膜炎及恶性肿瘤为主,局麻下腹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腹水诊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告在局麻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体会。方法 对该院7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的早期自主活动、进食、排尿以及住院日期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在局麻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之硬膜外或全麻有更宽的手术指征,且术后进食早,下床早,排尿困难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费用也较低。结论 在局麻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对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简单易掌握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19.
Bile duct stricture due to chemotherapy-induc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 (CISC) is a potentially fatal complication of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HAIC). It is managed primarily with medical treatment and biliary stenting.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a CISC-related biliary stricture requiring resection. The patient had been receiving adjuvant HAIC for 11 months after a curative liver resec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en clinically overt cholangitis developed. Radiologic and biopsy findings suggested a CISC-related biliary stricture limited to the common hepatic duct. We discontinued HAIC and started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which finally became ineffective. Endoscopic biliary stenting was impossible because of her severe biliary sclerosis, necessitating resection of the stricture, which was confirmed histologically to be second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The patient has shown no signs of recurrent cholangitis for 12 postoperative months since her operation. Thus, resection could be a treatment option for a CISC-related biliary stricture in select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