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彭慧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255-1256
目的 观察促通技术加早期主动性康复训练对脑出血瘫患上肢、手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促通技术和主动性康复训练对68例脑出血患(康复组)进行训练及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康复组上肢和手Fugl-Meyer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步行能力训练后明显提高。结论 促通技术加主动康复训练可使正常的运动模式在没有异常运动模式的干扰下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康复组以神经促通技术、运动再学习及适量的强制性运动为主方法,反复进行上肢的训练,必要时配合传统的按摩、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Fugl-Meyer 积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康复组患者在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减少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康复治疗在改善偏瘫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3.
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 96例患者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 4 8例 )。康复组以神经促通技术、运动再学习及适量的强制性运动为主方法 ,反复进行上肢的训练 ,必要时配合传统的按摩、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Fugl-Meyer积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 康复组患者在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减少方面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康复治疗在改善偏瘫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肢体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肢体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肢体障碍采用药物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的40例为康复组;单纯药物治疗40例为对照组.康复组采用Bobath偏瘫技术与手法、心理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治疗7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上下肢体功能,步行能力,手的实用性,ADL评定.结果:康复组肢体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有效率达92.5%.结论:Bobath法早期康复训练,不但对下肢功能恢复良好,更有利于上肢、手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偏瘫患者手肿胀的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手肿胀的疗效。方法将 2 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 (康复组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根据患手肿胀的程度 (体积 )、掌指关节活动度及简易手功能检查 (STEF)评分评定疗效。结果康复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手肿胀的程度明显减轻 ,掌指关节活动度能较好保持 (P <0 .0 1) ,STEF量表提示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患侧手肿胀的早期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悬吊下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or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及上肢Brunnstorm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Brunnstorm分期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康复训练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40例急性期,恢复早期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运用神经促通技术,循序进行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适度的ADL训练,功能评定采用Lindmark感觉运动功能评定表和BarthelADL指数,结果为3周后,康复组主动运动功能,快速运动变换能力,姿位转换及平衡功能明显提高,与康复前及对照组间差异显著;腕,手功能,行走能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DL指数提高,与对照组间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活动分析法对于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关节平衡稳定训练、重心转移训练、肌力强化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肢康复训练活动分析法。选择香港职业治疗协会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评估量表中与下肢运动相关的活动项目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定期对每个训练项目进行评分,若评分≤1分,则将训练环境由活动室逐渐向真实环境过渡,然后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主要包括:限制健手使用、强化患侧上肢训练等,每日训练6 h,每周5 d,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的活动分析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分、步行10 m所需时间、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2、3个月后的活动分析法评分、Holden步行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步行10 m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活动分析法评分、Holden步行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更高,步行10 m时间更短。结论:应用康复训练活动分析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步行能力、运动功能,提高患者下肢肢体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辅以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小组模式训练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8周治疗后,2组患者FMA-UE、UEFT评分、M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MBI指数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能提高训练疗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步行运动训练对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左心室结构和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探寻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 将223例心功能分级Ⅱ~Ⅲ级的CHF患者分为处方康复组、非处方康复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处方康复组和非处方康复组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入选时及6个月随访时对各组进行血压测量、6 min步行距离测量和血浆BNP水平测定,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 入选时,各组血压、6 min步行距离、左室功能及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时,处方康复组再次住院例次和其中因心功能恶化再次住院比率明显低于非处方康复组和对照组(P<0.05);与运动训练前及其他2组比较,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6 min步行距离和LVEF明显提高(P<0.01),LVEDd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步行运动训练可改善CHF患者的运动耐力,降低血浆BNP水平,且安全性好,但短期内对左室的重构尚无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高压氧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上肢周围神经完全损伤术后的患者60例,等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系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和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时分别做手功能评定及神经传导速度(MCV)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 治疗后3、6个月时手功能评定及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结合高压氧治疗是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恢复功能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周淑华  张敏  黄琴  杨朝辉 《中国康复》2009,24(4):246-247
目的:观察在治疗师协助下早期运动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2~7d在治疗师协助下开始静力夹板或动力牵引夹板使用下的运动训练并配合物理因子疗法;术后3周去除夹板主动运动训练为主和物理因子疗法。对照组术后2~7d自行运动训练加物理因子疗法。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手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手功能综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2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1.2±1.4与9.8±1.4,P〈0.01)。结论:专业人员协助下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可显著提高周围神经损伤致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47例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非早期康复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观察其临床表现 ,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 ,在并发肩 手综合征时 ,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程度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早期康复组轻。②经综合康复治疗后 ,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 (P <0 .0 5 ) ,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预防和减轻脑卒中患者肩 手综合征的发生 ;发病后更易为综合康复治疗所逆转  相似文献   

14.
早期康复对骨关节损伤功能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上肢骨折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66例,分为康复组35例,对照组31例。在制动期,康复组即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理疗、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关节被动运动等),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康复措施。运用上肢功能评定箱(SHEF)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上肢各项综合功能评定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早期康复对促进骨折后肢体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易化技术对43名老年脑卒中和79名中青年脑卒中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1~2个月康复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老年人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不明显,下肢疗效明显,中青年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进步;早期开始康复治疗者中老年人上肢运动功能积分较中青年略低,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增加明显较中青年少;晚期开始康复者中,老年人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增加较中青年多。本文还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特殊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疗法为主,反复进行上肢的主动活动并配合传统的按摩、功能性电刺激地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技术,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检测和功能活动能力的证实,对急性脑卒中患刊物临床对照性研究,对恢复期患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康复治疗后,病程在1个月内的急性脑卒中患的上肢运动功能和功能活动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对早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肌内效贴+康复,n=20,脱落2例)、白贴组(白贴+康复,n=20,脱落1例)和空白组(康复,n=20,脱落1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MAS)量表、手肿胀程度(手体积)、Fugl 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上肢部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3周及6周后,3组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内效贴组FMA评分、STEF评分及手体积差值均优于白贴组和空白组(P<0.05);肌内效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应用肌内效贴扎可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患手痉挛、肿胀,从而改善手功能。  相似文献   

18.
【】 目的 探讨渐进式康复操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62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后实施渐进式康复操训练。术后调查患者上肢水肿、皮下积液、上肢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评价康复操的锻炼效果。结果 康复组术后没有上肢水肿的并发症发生。另外,康复组患者患肢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渐进式康复操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上肢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广泛推广与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小组康复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小组康复组患者则辅以小组模式上肢功能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Carroll上肢功能实验(UEFT)评定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测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 结果经8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小组康复组UEFT评分[(75.7±11.0)分]、MBI评分[(81.2±11.8)分]、SAS评分[(33.0±6.6)分]及SDS评分[(40.4±7.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亦具有显著疗效,该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EMG-BF)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EMG-B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的活动度、上肢各项FMA评分、MoCA、SS-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MG-BF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运动、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