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逆散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古人用于治疗少阴病及四逆之证。笔者在外科临证中用之治疗髓羹炎、阑尾炎等有气郁厥逆证者,  相似文献   

2.
四逆散具有疏肝理脾、透解郁热之功效,是为传经热邪、阳气内郁所致之四逆证而设。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暧气频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附子为医者所熟知,是临床常用之品。其味辛、甘,性大热,具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散寒止痛之效,既可用于急症以挽救危急病人,又可用于慢性虚寒者以使沉疴之疾霍然而愈。附子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药达下焦,以驱除在里之寒湿”(《中医杂志》,1987年6期24页),此可谓临床医生用附子之精僻指导。兹就古人用附子之经验并结合笔者的临床体  相似文献   

4.
娄勍  谢君 《中医研究》2012,25(5):47-49
麦门冬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重要方剂,该方具有清润肺胃、降逆下气之功,开后世治内燥之先河.临床使用中应抓住其针对“肺胃阴伤,火逆上气”之病机而设的特点,可灵活应用于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内科杂病,拓宽了该经方的临床运用范围,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5.
腰痛腰痛之因,有寒湿、湿热、气滞、血瘀、肾亏。腰为肾之府,故无论何种腰痛,大多与紧有密切联系。外感之腰痛离不开湿邪为患,内伤之腰痛不外乎肾亏,故治腰痛药,大多具有祛湿或补肾之功。独活宜于风湿为患病证,且腰痛常连及足跟疼痛。徐长卿尤宜于腰肌劳损腰痛。因其又能祛风湿,故腰肌劳损夹风湿更宜。徐长卿、独活皆能祛风湿、止腰痛,以徐长卿作用强。五加皮以腰痛同时又腰腿酸软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炙甘草汤具有阴阳、气血同调、益气复脉、滋阴补血之功效。临证时辨清阴虚、阳虚之偏重以及夹湿、夹瘀之兼证,合理变通,可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弥补了西药抗心律失常疗效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四逆傲出自《伤寒论》少阴篇、原方由柴胡、帜实、白芍、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脾、调理气机之功效,临床应用颇厂。  相似文献   

8.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由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之功,为主治外科各种疔毒、痈疮疖肿之要方。笔者在临床随证加味,用于急性阑尾脓肿、急性肾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证,疗效颇佳。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篇》,原文曰“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本方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专为胆虚痰热上扰之虚烦不眠而设,其治“不寐”之疗效屡用屡验。近年来笔者细考其方,斟酌配伍,对其应用及功效亦有新感,不揣浅陋见诸笔端。 温胆汤方中,半夏辛苦而温、燥湿化痰,陈皮辛温、理气化痰,同归脾胃经,二药合用谓之“二陈”,为后世主治一切痰饮之基础方。竹茹甘凉、清热止呕,枳实苦酸寒、行气破滞;另有生姜之辛温,甘草之甘平。如此组方,集辛开、苦降、温化、清解于一炉,对于痰凝气滞而致的虚烦不眠等证甚为确切。临证时若能紧扣病机随证加减,洵可收灵验之效。  相似文献   

10.
栾佩岳 《陕西中医》1990,11(11):501-502
本文拟用解毒为主,辨证加减,分为6型治疗83例银屑病,总有效率96.5%。提示解毒之品多具有凉血,除湿之功效,为此病的首选药品。  相似文献   

11.
用当归四逆汤加味,重用当归、附子、桂枝等药治疗雷诺氏病,表明本方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12.
神志活动与五脏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青  包祖晓  唐启盛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59-860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人体的各脏器组织在其功能活动下按一定的规律、程序进行着有机的联系,形成以五脏为主体的"五脏调控系统".神志活动与五脏具有相关性,神志活动产生之根在于肾.神志活动调控的枢纽在于肝,神志活动平和之保障在于脾,神志之运用出于心,神志活动需肺辅佐.建立神志病的脏腑辨治体系,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与规范化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0,15(6):32-33
附子 ,辛甘热 ,归心脾肾经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能。虞抟云 :“附子禀雄壮之质 ,有斩关夺将之气 ;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 ,以追复散失之元阳 ;引行血药入血分 ,以滋养不足之真阴 ;引发散药开腠理 ,以驱逐在表之风寒 ;引温药达下焦 ,以除在里之冷湿”。足以表达了附子的应用范围。现将笔者应用附子一得录后 ,供同道参考。1 痢疾亡阳案王亚芹 ,女 ,9岁。来榜镇黄花村人。初诊 1 980年 1 2月 6日。面色苍白、神昏、气息奄奄 ,冷汗量多 ,脉微欲绝。诊之有阴阳离决之兆 ,生命危在旦夕。辨为亡阳证 ,急处人参 1 0 g ,熟附片 1 0…  相似文献   

14.
笔者总结临床工作经验,自拟出具有燥湿化痰、降逆理气和中之功效的赭独二陈汤,并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由于痰湿内盛所致之头痛、眩晕、梅核气、呃逆、呕吐、咳嗽等诸多疾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夏月话生姜     
生姜质嫩多汁,故又称鲜姜。主要含姜辣素、姜醇、挥发油等成分。其味辛,性微温,入肺、脾、胃经,具有散寒、发表、止呕、开痰等功效,为临床常用之品。且善解鱼、蟹、肉类之腥腐、秽浊诸毒,故烹饪家奉之为调料必备、菜肴佳品。  相似文献   

16.
芍药汤出自刘河间《医学六书》,具有清热解毒,调和气血之功能。临床用于湿热痢疾、下利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诸症,常有桴鼓之效。运用于肠梗阻似未见报道,笔者在北京西苑医院进修期间,曾随师治疗1例肾病综合征Ⅱ型并肠梗阻者,竟获显效,受益颇多,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7.
麻黄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因李时珍云其味麻色黄而名。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效。“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本草纲目》)。《刘涓子鬼遗方》所载“治金疮烦痛麻黄散方”,是麻黄在伤科方  相似文献   

18.
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宜通胸胁气滞之功,方中加麻黄一味,用于肺络瘀阻之支气管哮喘颇效。因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多为肺气壅塞不通,肺络瘀阻,血行不畅。故拟血府逐瘀汤据证加麻黄止咳平喘,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日久,无哮喘危象者。可收活血祛瘀、宜肺平喘之功。考临床运用麻黄成人以10g为宜,小儿可减至3~8g。如遇吐血,衄血可配白茅根;高血压患者宜去枳壳;原方有牛膝,  相似文献   

19.
黄连解毒汤在妇科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柏泉 《光明中医》2007,22(1):63-64
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由黄连、黄芩、山栀、黄柏组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主治热病烦躁,谵语发狂等症.笔者本其芩、连善泻心经之热,辨证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继发性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紧张症等妇科病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增味增液汤治疗老年虚证便秘12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年荣 《陕西中医》1999,20(6):249-249
老年虚证便秘临证时要根据气虚、血虚所偏,权衡益气润肠或养血润肠之别。方选增味增液汤(黄芪、山药、玄参、生地、麦冬等)加味治疗122例,总有效率89.3%。提示本方具有气阴双补、润畅通便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