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32岁,因左附睾无痛性肿物2年于1988年11月25日入院。查左附睾尾部有一约1.5×1.0×1.0cm椭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质地硬,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左侧睾丸、输精管无异常。血沉1mm/小时,肾图及IVP正常,诊断为左附睾结核。于12月5日在局麻下行左侧附睾切除术。术后标本剖面外层为纤维状,核心为乳白色组织。病理报告:附睾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讨论:原发性附睾肿瘤中以腺瘤样瘤最多见。国外统计附睾腺瘤样瘤占附睾良性肿瘤半数以上。国内统计文献报告的87例附睾良性肿瘤中腺瘤样瘤占44例,超过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附睾腺瘤样瘤(AdenomatoidTumor)是指原发于附睾间质组织的肿瘤。我院自1975~1996年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年龄28~46岁,平均37岁。位于左侧7例,右侧5例;附率头部4例,体部1例,尾部7例。病程6个月~3年。临床以患处有酸胀、隐痛和触及边缘光滑肿块为特征。12例胸片提示无活动性结核灶,否认有外伤史,双侧输精管均未们及结节,其中有2例在6个月内有增长较快趋势。12例均经1.5~3个月的抗感染治疗,其中5例抗结核治疗0.5年,均疗效不佳。本组病例术前分别诊断为结节性阶睾炎、附睾结核、附翠腺瘤。2结果12例… 相似文献
3.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6,(3)
正腺瘤样瘤是来源于间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中较为少见。附睾腺瘤样瘤多因发现阴囊内肿块而就诊,其经常被误诊为附睾结核或其他良性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附睾腺瘤样瘤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右侧阴囊内肿块1年,伴间断性疼痛2月余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病史。查体:右侧阴囊内睾丸上方可触及1个约1.0cm×1.5cm实性占位病变,与 相似文献
4.
5.
6.
李某,男,68岁。以右侧附睾无痛性肿物1个月入院。专科检查:右侧附睾头部可触及1.5×1.0cm大肿物,质地较硬,界限清楚,无压痛,与阴囊皮肤无粘连。双侧睾丸及左侧附睾未触及包块。局麻下行“右侧附睾切除术”。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见肿瘤主要由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超声诊断附睾腺瘤样瘤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彩超诊断附睾腺瘤样瘤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其解剖、临床、病理和超声特征。首先2例患者术前使用二维超声观察记录肿块大小、形态、部位、边界、内部回声,并用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记录其彩色血流信号分布,将取样容积置于血流信号最丰富处,获取频谱,使声束和血流的夹角<60°,测定收缩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后经手术顺利切除附睾肿瘤。结果2例附睾肿块均呈等回声、边界规则的肿块,内部回声均匀。1例位于右附睾头的肿块,内部未探及明显彩色血流信号;1例位于左附睾头的肿块,内部探及少量彩色血流信号,最大流速16cm/s,RI:0.62。术后病理诊断为附睾腺瘤样瘤。结论附睾腺瘤样瘤临床少见,超声检查可在附睾头或尾部见到等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完整,内部回声均匀,CDFI示无或有少量彩色血流信号的肿块,腺瘤样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腺瘤样瘤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1983—2001年收治的腺瘤样瘤11例,双侧1例,其中位于睾丸2例,附睾10例(头部1例,体部1例,尾部8例)。结合文献分析腺瘤样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前明确诊断2例,全部实行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腺瘤样瘤。随访5例无复发及恶变。结论凡发现附睾睾丸肿物,其肿物光滑、质弹性硬应考虑腺瘤样瘤之可能。腺瘤样瘤极易与附睾结核相混淆,应引起重视。确诊需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以阴囊内肿物8年触入院。8年前无意中发觉右睾丸旁黄豆外大肿物,无不适,渐长大,10d前出现阴初囊部疼痛、红肿,自服抗生素后疼痛、红肿消失。查体:阴囊表面无红肿,右睾丸内下方触及约乒乓球大质硬肿物,与睾丸密不可分,触痛,有沉重感,右睾丸及紧肿物于阴囊内活动良,右精索上端未触色及明显异常,左睾丸、附睾未见异常,未触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肛诊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附睾腺瘤样瘤Vimentin,EMA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睾腺瘤样瘤Vimentin、EMA免疫组化研究周辉良罗义麒梁建钢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附睾腺瘤样瘤中波形蛋白(Vimentin)及人类上皮膜抗原(EMA)的表达情况,并对其组织起源作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23例附睾腺瘤样瘤为1985~1996作者... 相似文献
12.
腺瘤样瘤是阴囊内较少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我院自1989年2月至1994年5月间共收治阴囊内腺瘤样瘤5例,其中位于附睾4例,精索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患者年龄22~56岁,病史2周~2年.肿瘤发生于左侧附睾尾部3例,右侧附睾尾部1例,右侧精索1例.临床上4例无意中发现附睾无痛性肿物,其中1例伴有阴囊内不适感;1例无意中发现右精索无痛性肿物.查体:4例附睾尾部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肿物,直径1.5~2.0cm,肿物表面光滑,质地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1例右侧精索近附睾尾部有一约1.5cm×1.5cm×1.0cm双面凸的圆形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AT)的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上腺A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就其诊治方法予以讨论。结果: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痊愈。术后病理检查见肾上腺肿瘤组织内由大量不规则管腔样结构构成,大部分内衬单层扁平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K( ),MC( )。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肾上腺AT为一来自间皮组织的良性肿瘤,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但易误诊为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病变。确诊需要病理组织检查。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提高对附睾精原细胞瘤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附睾精原细胞瘤患者诊治经过(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证实)。并对该病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进行讨论。结果随访至今患者肿瘤无复发、转移。结论附睾精原细胞瘤少见,容易误诊,组织病理检查对该病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治疗上尽量完整手术切除,该肿瘤对放、化疗敏感。 相似文献
17.
侯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9,14(7):295
患者,51岁。因双侧阴囊内肿块4年入院。4年前洗澡时发现双侧阴囊内各有一肿块,无明显不适,触摸光滑,能活动。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肿块缓慢增大。近10d出现双侧睾丸坠痛,长时间站立及行走后加剧。体检:一般情况良好。阴茎发育正常,双侧阴囊不对称,右侧...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