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静脉局部麻醉在手外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某院外科住院的患者110例,完全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手外科手术中给予0.75%的罗哌卡因40ml静脉局部麻醉,观察组在手外科手术中给予0.25%的罗哌卡因20ml静脉局部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在给药时、给药10min、给药20min、给药40min对患者血压、脉搏、呼吸进行记录,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数据相当,P0.05,差异不显著。两组患者在给药后对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时间进行了记录,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对患者的感觉(痛觉)、运动神经的恢复时间进行了记录,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静脉局部麻醉在手外科应用方面效果好,安全性高,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少,在临床上应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椎间孔镜局部麻醉(局麻)手术中的麻醉镇痛疗效。方法 40例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两组患者均采取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行椎间盘摘除、神经减压松解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穿刺、关节突成形、置入套管、镜下操作、术后首次起床、术后2 d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辅助强化使用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腰腿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关节突成形、术后首次起床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70±0.86)、(1.10±0.5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6±1.36)、(2.05±0.7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穿刺、置入套管、镜下操作、术后2 d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与对照组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辅助强化使用率为15.00%(3/20),低于与对照组的45.00%(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 P=0.038<0.05)。结论罗哌卡因在椎间孔镜手术复合局部麻醉中的镇痛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Ⅱ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个中心124例择期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等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组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15ml.B组注入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结果:不论是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点分布、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长方面,还是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循环、呼吸、肝肾功能等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均表现出良好的作用,与盐酸罗哌卡因无明显差异,二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0.2%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在腰麻-硬外麻醉中的作用,探讨0.2%罗哌卡因在腰麻-硬膜外麻醉应用的优势。方法实施80例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两组,0.2%罗哌卡因组40例,0.5%布比卡因组加例,并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结果:腰麻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效果:0.2%罗哌卡因组优97.5%,良2.5%。0.5%布比卡因组优75%,良25%;患肢单侧麻醉在0.2%罗哌卡因组有9例,而0.5%布比卡因组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罗哌卡因在下肢手术腰麻-硬膜外麻醉用药中.更有前景,值得继续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观察0.3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上肢手术臂丛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小儿上肢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n=18),分别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0.3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A组)或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观察两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以及小儿苏醒状况。结果 A组术中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麻醉前基础值,且术中波动较小,生命体征平稳。B组血压、心率及呼吸率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随麻醉深浅而有显著波动。结论 0.3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操作简单,镇痛完善,对循环功能影响小,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通过改造酸根研制出与盐酸罗哌卡因类似的局部麻醉药——甲磺酸罗哌卡因(ropivacaine methanesulfonide,RPM),以代替盐酸罗哌卡因(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RPH).本文研究RPM的局麻作用,同时与RPH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局麻药及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应用在骨科手术。方法   60例腰椎手术随机分为 A、B、C3组 ,A组用 0 .3 75 %罗哌卡因 ,B组用 0 .5 %罗哌卡因 ,C组用利地合剂于硬膜外腔注药 ,观察 3组病人药物的作用效果、时间 ,术中 HR、BP变化和下肢肌力变化。结果  A组和 B组均达到完全无痛 ,未追加局麻药 ,时间无显著差别 ,麻醉平面差别不显著 ( P>0 .0 5 )。A组患者下肢肌力 3~ 4级 ,显著高于 B组 2~ 3级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 P<0 .0 5 ) ,C组患者下肢肌力 0~ 1级 ,难以用来判断神经是否损伤。结论   0 .3 75 %罗哌卡因具有明显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特点。骨科腰椎手术建议用 0 .3 75 %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8.
黄天堃 《海峡药学》2009,21(12):158-159
目的0.5%盐酸罗哌卡因和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60例下肢手术行硬膜外麻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15mL;另一组给予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记录麻醉时生命体征和比较两组麻醉中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的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都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各自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下肢手术时硬膜外腔隙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5%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同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小剂量罗哌卡因腰椎麻醉(腰麻)在肛肠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腰麻肛肠科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患者腰麻用药选择7.5 mg罗哌卡因;B组:为7.5 mg布比卡因.观察两组患者T1(腰麻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T2(腰麻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记录推注腰麻用药后5 min、10 min的SBP,HR情况,T3(第1次小便时间),术后VAS评分情况,统计腰麻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组内比较;A组的SBP 5 min、SBP 10 min较SBP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7、2.161,均P〈0.05).组间比较;A组较B组阻滞时间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81,P〈0.05).结论L2/3间隙行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安全有效,术后尿潴留发生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0.25%罗哌卡因 0.865%碳酸利多卡因在高位硬膜外麻醉下乳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高位硬膜外麻醉下行乳房手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0.25%罗哌卡因 0.865%碳酸利多卡因,对照组采用0.25%布比卡因 0.865%碳酸利多卡因,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总用药量、最高Bromage评分及术后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起效时间比对照组出现快,但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总用药量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在最高Bromage评分及术后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0.25%罗哌卡因 0.865%碳酸利多卡因可完全满足高位硬膜外麻醉下乳房手术的要求,而且较传统局麻药布比卡因有更弱的运动阻滞和更快的运动阻滞恢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静脉麻醉期间利多卡因临床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下恒速输注不同速率利多卡因时机体吸收、分布、代谢情况。方法选择18例异丙酚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麻醉稳定后随机输注利多卡因0.15 mg·kg~(-1)·min~(-1)(组Ⅰ,n=9)或0.20 mg·kg~(-1)·min~(-1)(组Ⅱ,n=9)。利多卡因注药后和停药后不同时间分别抽取桡动脉血,应用HPLC-UV法检测利多卡因血浆浓度,DAS软件包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利多卡因注射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2组患者利多卡因药动学参数除AUC_((0-65))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2α)为(2.701±2.346)min,t_(1/2β)为(53.508±25.111)min,V_1/F为(0.251±0.151)L·kg~(-1),EL为(6.704±5.098)mL·min~(-1)·kg~(-1),k_(10)为(0.019±0.005)·min~(-1),k_(12)为(0.038±0.023)·min~(-1),k_(21)为(0.195±0.158)·min~(-1)。t_(1/2α)、t_(1/2β)、V_1、CL、k_(10)、k_(12)、k_(21)的RSD分别为86.85%、46.93%、60.10%、76.04%、26.07%、60.55%和80.80%。结论临床应用利多卡因不同输注速率对药动学无明显影响。与异丙酚联合用于全麻患者时利多卡因参数个体差异较大,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时应注意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2.
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用于肛门直肠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Ⅰ~Ⅱ级肛门直肠手术患者60例,随机法分成2组,分别采用0.5%布比卡因等比重(布比卡因组)和0.5%罗哌卡因等比重(罗哌卡因组)腰麻用于肛肠手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腰麻后患者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持续时间、麻醉质量评价、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与0.5%布比卡因等比重腰麻相比,0.5%罗哌布比卡因等比重腰麻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长,改良Bromage运动评分更高(P〈0.05),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较短,运动阻滞恢复较快,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较0.5%布比卡因等比重组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肛门直肠手术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运动阻滞恢复较快,低血压、恶心、尿潴留发生率较少,较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麻在肛肠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微波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麻在CT引导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中的应用,探讨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该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 Ⅱ~Ⅲ,CT引导经皮微波治疗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治疗组(EA组,n=17)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麻下治疗组(GA组,n=15).记录治疗前(T0)、引导针进腹(T1)、引导针至肿瘤中心(T2)、微波治疗10 min(T3)、微波治疗结束时(T4)、微波治疗结束后30 min(T5),2 h(T6)及6 h(T7)等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评估术中T1,T2,T3和T4时间点的行为疼痛分级和术后T5,T6及T7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①MBP:与T0时间点比较,EA组在T3和T4时上升明显,GA组在T1时降低,T3,T4和T7时明显升高.组间比较T1,T2时GA组患者低于EA组.②HR:与T0时间点比较,EA组在T3和T4时上升明显,GA组在T1时降低,T3,T4和T7时明显升高.T1时GA组患者HR小于EA组.③SpO2:持续鼻导管吸氧3L·min-1,所有患者Sp02均能维持在95%以上,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术中行为疼痛分级:在T3时EA组评分低于GA组(P<0.05).⑤VAS评分:T6及T7时EA组显著低于GA组(P<0.05).⑥Ramsay评分:T6和T7时EA组均高于GA组(P<0.05).结论:在CT引导经皮微波治疗肝癌中,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术中镇痛完全,循环呼吸影响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0.125%左旋布比卡因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临床效果,并于0.2%罗哌卡因比较。方法:选择4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ASA~级,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n=20)。两组术后分别采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0.2%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吗啡(0.005%)和地塞米松10mg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和病人自评镇痛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0.1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吗啡和地塞米松用于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取得和罗派卡因同样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小儿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与全麻后芬太尼静脉给药镇痛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91例行下肢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利多卡因组(n=61)及静脉芬太尼组(n=30).在手术过程中,控制呼气末安氟醚浓度,使患儿血压及心率变化范围维持在术前数值的10%以内.术后6,24 h,测定家长视觉模拟量表(PVAS)、目标疼痛评分(OPS)、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结果:硬膜外利多卡因组安氟醚用量显著低于静脉芬太尼组(P<0.05).硬膜外利多卡因组6 h后目标疼痛评分(OPS)显著低于静脉芬太尼组.6,24 h后硬膜外利多卡因组家长视觉模拟量表(PVA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芬太尼组.两组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独全麻相比呼气末安氟醚浓度显著降低.小儿术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相比,患儿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后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静脉局部麻醉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肢体受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处理,观察组采用静脉局部麻醉处理,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及麻醉剂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肢体受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静脉局部麻醉见效更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胃肠功能恢复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L组:诱导前静注利多卡因1.5mg/kg,随后持续泵注1mg·kg^-1·h^-1,术毕静脉止痛:利多卡因500mg+舒芬太尼50mg+生理盐水至100mL;S组术毕止痛:舒芬太尼100mg+生理盐水至100mL。分别于术后4h(T1)、8h(T2)、12h(T3)、24h(T4)、48h(T5)、72h(T6)记录休息和咳嗽时的疼痛和恶心呕吐评分(VAS评分法),记录首次肠蠕动及排气时间。抽取术前、术后第1、2、3天静脉血2mL待测胃动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结果:L组安静和咳嗽时疼痛和恶心呕吐VAS评分显著低于S组(P〈0.05),L组首次肠蠕动和肠排气时间显著早于S组(P〈0.05),L组术后3d血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S组,而皮质醇和血糖显著降低(P〈0.05)。结论:静注利多卡因能减轻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增加胃动素水平有利于肠功能早期恢复,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对下肢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罗哌卡因15 mg和布比卡因10 mg腰麻,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麻醉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结果 2组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需要,麻醉后的SBP、DBP、HR均低于麻醉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相当。麻醉前后的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中用罗哌卡因腰麻未表现出血流动力学明显优势,但不良反应低于布比卡因组。  相似文献   

19.
杨树忠  张山  刘红梅  张志强  乔丽艳 《河北医药》2012,34(20):3052-3053
目的比较3%氯普鲁卡因和2%利多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对照组:2%利多卡因;试验组:3%氯普鲁卡因。行连续低位(L1~2)硬膜外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结果试验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感觉阻滞平面上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试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但2组Bromage评分在1分以上之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麻醉质量0加1分所占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为80%和85%(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收缩压在感觉阻滞平面达上界及运动阻滞起效时均明显降低(P<0.05),在整个手术过程中HR和DBP无明显改变(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24h血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快于2%利多卡因,但两种局麻药整体麻醉效能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足月、单胎产妇120例,按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用药量(0.75%罗哌卡因原液)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1.5 mL;Ⅱ组为1.8 mL;Ⅲ组为2.1 mL;Ⅳ组为2.4 mL,每组各30例。观察注药后30 min内各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1)Ⅰ~Ⅳ组注药后30 min内的痛觉消失最高阻滞平面中位数分别为T10、T8、T6和T5。(2)在观察的30 min内,Ⅲ组有3例(10%)、Ⅳ组有8例(27%)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Ⅲ组有5例(17%)、Ⅳ组有12例(40%)出现血压下降至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Ⅰ、Ⅱ、Ⅲ组分别与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组的下肢运动阻滞(BromageⅢ级阻滞)例数(率)分别为3例(10%)、6例(20%)、10例(33%)和18例(60%),除Ⅰ、Ⅱ、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Ⅲ组有4例(13%)、Ⅳ组10例(33%)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