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一种新的肠腔内导管截流加腹腔自制双套管装置冲洗引流治疗十二指肠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云南省肿瘤医院胃与小肠外科收治的17例行经导管截流加腹腔自制双套管冲洗引流治疗的非梗阻性术后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方法为通过胃管肠腔内截流,同...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残端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对其发生的原因有所认识,并研究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发生率有所下降,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治疗也不断地得到改进,病死率已由60%降至30%,瘘口自然愈合率提高到50%左右。然而,它仍然是胃切除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后果不佳。我们自1971年1月至1986年12月,收治十二指肠外瘘患者78例,占同期收治487例肠外瘘的16%,其  相似文献   

3.
对胃次全切除毕罗Ⅱ氏吻合术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处理,目前仍很困难,死亡率较高,约占20~80%,今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文收集4例都是在手术后4~7天发生的十二指肠残端瘘。确诊后,立即再次紧急手术治疗.剖腹后,行腹腔冲洗,然后在十二指肠残端瘘部插入F16号导尿管,插入十二指肠4cm长,剪一侧孔,包埋固定后,由腹壁戳孔引出(备引流用)。然后在空肠输出段,在吻合口以下10cm如插入肠腔内一个F_(12)导尿管,造4cm长坠道,使导尿管固定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7岁。因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梗阻于我院行胃次全切除,由于球部溃疡附近组织粘连紧密,采用Bancroft 溃疡扩置。胃窦粘膜剔出及毕罗Ⅱ式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2年,切口形成局部脓肿而切开引流,放出稀黄有臭味的脓液约60ml。检查脓腔发现内有一细微小孔通入深层,经此孔注入碘油造影证明为十二指肠残端瘘。经引流处理,一般情况恢复正常。7年后病人引流量增多,瘘口又扩大,症状加重,经瘘口注入稀薄钡剂造影,显示十二指肠降段和横部有扩张及逆蠕动,行再次手术。术中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铁路局中心医院报告用导管置入十二指肠残端造瘘13例。本法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伴有穿孔或出血、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炎性肥厚,胼胝较大、粘连重,分离及缝合均极为困难的病人。方法:用F14~16号导尿管(开有1~2侧孔),由十二指肠缝合端插入约15cm,然后荷包缝合固定,大网膜覆盖。导尿管由侧腹壁戳口引出, 9~45天拔出。此13例中无一例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而同时期对另外15例难以处理的十二指肠残端未进行置入导尿管造瘘,结果发生3例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北镇县人民医院外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胃大部切除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死亡率高达50%。我院自1970~1982年,共护理胃大部切除术并发十二指肠瘘病人11人,死亡3例,死亡率27.2%,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11例均为男性,年龄21~66岁,择期手术8例,急诊手术3例。发生瘘的时间:发生于胃术后2~11天的8例,35天,57天、65天的各1例。发生瘘的症状:有上腹部持续性腹痛者9例,无上腹部持续腹痛者2例,体温达38℃以上者7例,脉搏增快达120次/min以上者8例,血压下降者7例,尿少者8例,黄疸1例。二、临床观察及护理 (一)注意早期发现肠痿,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面。本组死亡三例中,发生瘘到手术处理时间,分别为14h,16h,19h,而治愈的8例仅3~4h以内。绝大多数十二指肠瘘多发生在胃大部分切除后8~12天,临床症状为突发右上腹或心窝部剧烈疼痛,随之扩及到全腹部。疼痛偶向左锁骨下或肩部放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75年9月至1980年9月,对4例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瘘患者,采取支气管残端组织内结扎法,均获治愈,报告如下: 如1例58岁男患,以右肺上叶周边型肺癌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后一周并发支气管残端瘘并发脓胸。术后10天在全麻下原切口进胸,采用支气管残端组织内结扎法,闭塞瘘口,然后包埋残端。术后第三天拔管,胸透、肺脏膨胀良好,残端瘘治愈,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4%,多发生于术后3~6d[1]。一旦发生该并发症,处理颇为棘手,病死率较高。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十二指肠残端瘘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徘徊在5%左右[2]。赣州市立医院2002年7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1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病人,本文就其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残端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医学院附属平度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过程及结果.结果 21例患者均采用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及时行十二指肠腔内减压,抗感染、加强营养为主的非手术疗法,20例痊愈,1例因合并腹腔、尿路及肺...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残端瘘诊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开锋  冯贤松 《腹部外科》2003,16(5):281-28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残端瘘的临床诊断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 1 7例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引流 3例 ,余 1 4例均采用非手术疗法。十二指肠残端插管引流 1例死亡 ,余 1 6例痊愈出院。结论 以保持引流通畅、抗感染、加强营养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是十二指肠残端瘘治疗的较好方法 ,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治要点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十二指肠残端瘘(DSF)是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从缝线漏直至爆裂这一 并发症的统称。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6%,多发生于术后2~5 d,曾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主 要死因。近年因溃疡病所作的胃切除病例数已明显减少,加之技术进步等因素,此并发症已 不多见。除伴空肠输入袢急性梗阻所致的残端爆裂表现为突发上腹部剧痛、高热、弥漫性腹膜炎及 休克等典型症状外,绝大多数病人往往是先有少量渗漏,后因十二指肠液富含消化酶,具有 强烈的腐蚀性,不断侵蚀和刺激缝合处而最终造成残端完全裂开。因此表现为从局部到弥…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是B—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5~2.5%。发生残端破裂重要原因是由于操作上的缺点、错误造成局部缺血、坏死所致。为了防止这些因素的发生,对难处理的残端采取了许多方法,如Bancroft法、Nissen法和Graham法,或其他手术方法。但也有人主张用导尿管或T形管主动做残端造瘘的方法,都取得了预防残端破裂较好效果。本文介绍的采取残端侧壁造瘘方法也是一种,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残端瘘并发症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十二指肠端瘘的发生率与病率死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少者为0.25%,多者报道为5%。长征医院报道发生率为0.32%(2/623),通化矿务局总医院报道发生率为0.59%、(2/340)。枝江县医院报道发生率为1.52%(9/593)。十二指肠残端瘘多数发生在术后3~7天,但国内外亦有个案报道发生在术后年、10年者。有关本并发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治疗肠外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外瘘是一种严重的腹部手术并发症,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再次手术引流.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我科采用腹脏双套管冲洗引流治疗肠外瘘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皖北矿务局二院诊治胆囊管残端漏的体会.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2例,女10例;年龄23~68岁.术前均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其中LC8例,OC 4例.12例均在术中放置腹腔引流.术后1~3 d发现腹腔引流液200~500 ml(一般为300 ml左右),经ERCP发现为胆囊管残端漏.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6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行B-Ⅱ式胃次全切除术。术后第10天出院。3天后突然发生右上腹剧痛,随之转至右下腹,腹胀,反复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检查见高度腹胀,全腹压痛,右侧腹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腹透见有阶梯液气平面。以粘连性肠梗阻剖腹探查。当麻醉后患者连续肛门排气,腹痛腹胀减轻,认为梗阻解除,暂回病房观察,  相似文献   

18.
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多发生于10天以内,一个月后发生瘘极为少见。而我们所遇2例,一例是术后5年,1例是术后10年,现分别报告如下。倒1.女,50岁。1979年因胃窦部溃疡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984年5月起感上腹部不规则疼痛伴纳差、低热,继而发现右上腹部有一成人手拳大包块,有触痛。起病后两个月内自行破溃两次流出脓液及消化液。同年8月手术探查发现包块系炎性增生,中间有一窦道通往肝门方向。由于周围粘连严重,解剖不清,加上炎性水肿、增生、出血较多。故未能探清与何脏器相通。用刮匙将窦道四壁坏死组织刮除,用双腔引流管引流。术后经窦道造影,造影剂直接进入十  相似文献   

19.
胃癌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胃癌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营养支持经验,以提高对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治疗水平。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18例胃癌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予以加强十二指肠残端瘘处的引流、采用持续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手段;16例强化予以谷氨酰胺.12例使用了生长抑素,8例加用了生长激素。在首次胃癌切除术后,5例在21.30d内瘘口自愈,12例30.72d瘘口愈合,1例因并发腹腔内出血和上消化道出血于首次胃癌切除术后62d死亡。结论保证腹腔引流的通畅和持续胃肠减压,采用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强化谷氨酰胺、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等措施,是促进十二指肠残端瘘愈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69岁,主因“原位肝移植术后三年半,胃癌切除术后2周”入院.患者于三年半前因“原发胆汁性肝硬化”行肝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入院前2周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手术顺利,术后给予静脉营养、预防感染、通畅腹腔引流等治疗.为降低感染风险,暂停普乐可复治疗,出现肝功能异常,不排除排斥反应,小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肝功能好转.入院前6天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入院前3天出现腹部压痛及反跳痛,伴有轻度肌紧张.入院前2天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行穿刺引流.入院前1天,残端腹腔引流量增加,混浊,内有絮状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