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变范围,并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方法分析9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结果根据心律失常特点将其分为4型:(1)心动过缓型。(2)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型。(3)双结病。(4)全传导系统障碍。结论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认识不单局限于窦房结有病,本组近半数患者影响到窦房结以外的传导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0例确诊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与300例存在有胸疼,胸闷等不适症者,但排除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搏数之间的关系和出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不同类型,并总结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24h总心搏量在8W次以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24h平均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而最低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最高心率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慢-快综合征、双结病变以及全传导系统障碍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在24h内持续监测患者心电活动,了解心律失常类型,分析心律失常与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人群分布。方法选择12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测,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标准:(1)窦房阻滞;(2)显著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停搏;(4)快慢综合征;(5)双结病变。结果12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电生理对照,检查结果相同。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早期准确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率以冠心病居首。  相似文献   

4.
<正>病窦综合征(SSS)是窦房结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或者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或冲动传出障碍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患者以脑部症状最为显著,表现为头晕、乏力,严重者可出现头痛、阵发性黑蒙、乃至晕厥。其次是心脏方面的症状,以心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绞痛为突出表现。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临床诊断为SSS患者103例,现报道如下,旨在总结SSS  相似文献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SSS)是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临床上诊断SSS有许多方法,而以近年来广泛开展的电生理捡测更为优越。本文试图概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电生理检测的现状,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以下简称SSS)目前临床上较为多见,现将我院确诊为SSS的65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概念与命名 1967年Lown和继后学者将此症候群命名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SSS)。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改变,使冲动的形成与传导发生障碍,从而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心动过缓一过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 (DCG)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心率与心律变化 ,并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以评价其临床意义。2 方法病例分 3组 (窦性心动过缓组、功能性病窦组、器质性病窦组 )进行临床电生理检查 (CEPS)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窦房传导时间 (SACT)及测定固有心率 (IHR0 ) ,同期进行DCG检查。3 结果窦性心动过缓组与功能性病窦组各项心率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而与器质性病窦比较则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 ;器质性病窦组与功能性病窦组在平均心率和最高窦率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4 讨论窦性心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54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及32例正常人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病窦综合征动态心电图显示:(1)24h总心率减少,(2)醒时最高及最低心率减慢,(3)睡时最高及最低心率减慢,(4)24h平均心率下降,(5)24h平均窦性心率下降,(6)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停搏>2秒、Ⅱ°窦房阻滞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及交界性逸搏。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概念与命名 1967年Lown和继后学者将此症候群命名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SSS)。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改变,使冲动的形成与传导发生障碍,从而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心动过缓一过  相似文献   

11.
宋小丽 《中外医疗》2014,33(1):182-182,184
目的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8例窦房阻滞,12例慢一快综合征,10例双结病变,动态心电图检出37例,检出率为61.7%。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作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早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晓燕 《吉林医学》2010,31(36):6762-6762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8例患者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心电图改变者75例,异常改变率为96.2%。其中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者61例,占78.2%;窦房阻滞者11例(Ⅰ度6例,Ⅱ度4例,Ⅲ度1例),占14.1%;慢-快综合征者2例,占2.6%;窦性静止(SP)者1例,占1.3%。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数患者心电图表现突出,容易诊断,但仍有部分患者心电图检查不明显,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1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长R-R间期是最主要、最常见的表现。缓慢性心律失常: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85例(77.27%)、窦性停搏33例(30.00%)、窦房阻滞15例(13.64%)、房室阻滞17例(15.45%)。快速性心律失常: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27例(24.55%)、阵发性心房颤动26例(23.64%)。A型和C型患者24h总心搏数〈8万、平均心率〈50次/min、最高心率〈90次/min,绝大多数最低心率发生于23:00~5:00,以35~40次/min居多。B型患者因有反复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其24h总心搏数、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并不低于一般监测人群。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晕厥与长R-R间期有明确的相关性,动态心电图能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胆心综合征为最近几年来提出的新的综合征之一,目前报道不多且争论较大,现就我院1994年以来65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9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做DCG检查,并对其结果做分析。结果90例患者的DCG检查结果显示86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符合率为95.6%。结论DCG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无创、简便可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6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慧平 《黑龙江医学》2008,32(12):911-9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用经临床实验证实的60例SSS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60例窦缓患者进行对照。结果SSS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SSS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SSS的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并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体表心电图资料.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显著窦性心动过缓35例(38 8%),窦房阻滞9例(10%),窦性停搏3例(3 3%),窦性心动过缓伴交界性逸搏(或)室性逸搏20例(22 2%),窦性心动过缓伴房性心动过速7例(7 7%),窦性心动过缓伴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8例(8 8%),房扑2例,房颤3例,共5 5%,室性心动过速1例(1 1%),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房阻滞合并有房室传导阻滞1例(1 1%),窦房阻滞合并房内、房室、室内传导阻滞1例(1 1%).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数患者心电图异常特征突出,易于诊断,但是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认识不单局限于窦房结本身的病变,这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肾病综合征43例心电图分析(摘要)刘桂馨江晓津肾病综合征(NS)的心血管并发症至今尚无明确定论,而临床上确能见到NS病人并发有心电图(ECG)异常,为探讨NS病人ECG改变及影响因素,现将我院住院的43例NS病人作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3例...  相似文献   

19.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6例心电图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86例病窦综合征的临床心电图诊断分析,进一步探讨病窦的病因、症状、类型与心电图改变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本研究分Ⅰ组(老年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60-77(平均68.7岁);Ⅱ组(非老年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0-59(平均50.37)岁。病窦诊断根据1977年北京地区病窦座谈会所定诊断标准^[1],常规12导联ECG检查86例,动态心电图监测76例(Ⅰ组30例,Ⅱ组46例),阿托品试验62例(Ⅰ组28例,Ⅱ组34例),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病窦类型比较,单纯窦房结病变差异有非常显性,双结病变差异有显性,而其他类型差异无显性。两组病窦ECG比较,窦缓、窦性静止、窦房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差异有非常显性;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差异有显性,而其他改变无显差异。两组病窦病因比较,冠心病差异有非常显性,心肌病差异有显性,而其他病因无显性差异。结论 探讨二间不同之处及评价其临床意义,可进一步帮助了解病情,估计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