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黄”之名 ,首见于《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阴黄候》 ,书中载 :“阳气伏、阴气盛名曰阴黄” ,属黄疸中的一种。本文就其发病机理及证治规律浅识如下。1 病机1 1 寒湿阻遏 《伤寒论》首载寒湿蕴结可引起黄疸 ,曰 :“伤寒 ,发汗已 ,身目为黄 ,所以然者 ,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 2 5 9条 ) ,后世医家多尊此为阴黄的辨证依据。又曰 :“太阳当发身黄”( 2 78条 ) ;“阳明病 ,脉迟 ,食难用饱 ,饱则微烦头眩 ,必小便难 ,此欲作谷疸 ,虽下之 ,腹满如故 ,所以然者 ,脉迟故也” ( 195条 )。前条说明寒湿壅滞于脾可以引起黄疸 ;后条说明寒湿滞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病毒性传染性肝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长。现代医学无特效疗法,每迁延致慢肝、肝硬变甚至肝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损失。该病多属中医学黄疸病范畴,黄疸亦称黄癖,是以面、目、身体熏黄,小便黄赤为特征的疾患。多因时气疫毒、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或酒食不节,劳倦内伤,以至肝胆脾胃功能失调,湿热蕴蒸或寒湿阻滞以至气机郁滞,胆失疏泄,胆液入血渗溢于肌肤而发为黄疸。若湿邪仅阻气分,亦可不出现黄疸,即无黄疸性肝炎。 黄疸之名,首见于《内经·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溽…  相似文献   

3.
一、古代医家对传染性肝炎认识传染性肝炎,是现代医学病名,古代医家文献,并无此項病名記载,但传染性肝炎,主要临床症状之一是黄疸,故从祖国医学,黄疸门中分析研究,便可以了解传染性肝炎辨証論治规律,远在数千年以前,古人早有所发现。如內經說:“溺黄赤、安臥、目黄者、曰疸黄”。“身痛而色微黃、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者、脈小而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对黄疸病之记述,除金匮黄疸病篇分五疸症治以外其它散见于内经、伤寒、温病各条,历代虽有著述,终不越此规范。故中医所论之黄疸,仅包括传染性肝炎之一环,而传染性肝炎之黄疸症期,亦仅祖国医学中论黄疸病篇之一部份症候而已。兹就临床经验所得,搜集传染性肝炎之各期病例数则通这辨证论治之实验体会,分述于下,以供探讨。一、传染性肝炎在祖国医学中的认识传染性肝炎在早期未出现黄疸症状时,开始有形寒发热、精神萎靡、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症象,以辨证方面来认识,根据祖国医学的论症,是属于六淫外感,风寒暑湿所袭,由表入里,郁而不解,蕴蒸中焦,不得发越,如食盐然,乃发为黄疸,故仿寒论有“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又曰“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  相似文献   

5.
急性传染性肝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它系由于滤过性病毒所引致的肝細胞变質病;但因它在临床上出现黄疸(无黄疸型則不包括在內),故可列入祖国医学的黄疸門中。清代“医宗金鑑”說:“天行疫癘发黄,名曰瘟黄,死人最暴也”。指出黃疸中有一个类型是具有传染性的,这可能包括传染性肝炎在內。根据历代祖国医学文献的論述,黄疸的病因是屬“湿”(包括寒湿和湿热),发生病理变化的病所是在“脾胃”(脾与胃相表里,主中州,同司健运)。故而临床上多见“湿困脾胃,健运失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小弋传染性肝炎,包括在祖国医学的黄疸病中,在很久以前祖国医学对于黄疸病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和记载,内经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黄疸。”巢氏病源云:“黄疸之病,身体面目及爪甲小便尽黄。”小儿药证直诀云:“小儿身皮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痛,膊背强,大小便涩,一身尽黄,”又云“面目瓜甲皆黄。此疸病也。”为什么以黄疸二字命名?“黄”是从上述症状而言“疸”是从胆字解释,也就是说:发黄是由于胆汁的颜色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属祖国医学的黄疸、胁痛、湿热、症积等范围。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多以前人的论述为主要依据。古籍曾有记载:“湿热相交,民当病瘅”(瘅者疸也),“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于寒湿中求之”。“湿热久罨,其病乃成”。“黄疸症,非湿热熏蒸,即寒湿郁久”。“若论所因,外则风寒暑湿,内则喜怒忧惊,酒食房劳,三因悉备”。“凡诸病疸,皆由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郁热所致。”“内伤,中寒,发黄者,脾胃素虚或伤冷物停滞不散”。上述基本上可概括中医对肝炎的病因病理的认识。病邪入侵人体,先犯及脾胃,脾胃气机受阻,土湿木陷,  相似文献   

8.
王志鹄 《陕西中医》1996,17(6):262-263
<正> 老年病毒性肝炎,因于老年生理病理上的特点,在中医辨治方面,就非同于常人常法,现概述其要。 1 议黄当先识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亦曰:“身痛而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可见,祖国医学诊断黄疸病是以目黄、肤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会发生黃疸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在许多疾病里都可发生,特别是肝胆病如传染性肝炎、胆石症、胆囊炎等都容易引起黄疸。可见黃疸并不是传染性肝炎特有的症状,而传染性肝炎也有不出现黄疸的(如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因此,出现黃疸就认为是患了传染性肝炎,是不够妥当的。为什么会发生黄疸呢?我们知道,肝脏  相似文献   

10.
黄疸是一种症状,可见於许多疾病,因此汉张仲景金匱要略疸病篇有称:“病黄疸”和“诸病黄家”。何谓黄疸?素问平人气象论日:“溺黄赤安臥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靈枢论疾诊尺篇曰:“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臥小便黄赤,脈小而濇者,不嗜食”。古人诊断黄疸的方法,也是从“视其疾而知其病”着手的,採取依靠外现病熊的客觀存在,作为经验认识的指標。如上举经文,古人已注意到黄疸  相似文献   

11.
正《伤寒论》第259条云:"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着重提示从寒湿中寻求黄疸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原则和具体方药则众说纷纭,兹就个人浅见阐释如下。1诸家看法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曰:"此以寒湿在里,故不可下,当从寒湿法治之。"随文衍义,未提出具体方药。柯琴《伤寒来苏集》云:"寒湿在里,与瘀热在里不同,是非汗下清三法所可治矣……于真武、五苓辈求之。"指出不应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肝炎,临床一般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乙型肝炎不属本文范围),黄疸性肝炎属于中医“黄疸”和“疫黄”范围,无黄疸型肝炎属于中医“胁痛”、“肝气”之类。  相似文献   

13.
(一)有关黄疸分类的文献记述黄疸以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它是一个症状,但在祖国医学中,有很多疾病,是以症状来命名的,黄疸亦是其中之一。考本病的记叙,祖国医学中,具有比较丰富的资料。其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的,如山海经中,就有“瘴”病的记录,考说文郭朴注解瘴即黄病。内经云:“湿热相交,民当病瘴。”是即指出黄疸的病因,是由于湿热引起的。灵极论疾诊尺篇曰:“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又曰:“已食如饥者胃疸。”是不但具体描述了黄疸的症状,并且还能联系到内脏的病理变化。嗣后历代医家,都是从这个基础上逐渐发展,得到更详细的认识和分类,如汉代张仲景  相似文献   

14.
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属于祖国医学“黄疸病”的范畴是无疑問的。但祖国医学所称的“黄疸”种类不一,并不都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仅是各种黄疸病中的一种而已。这种黄疸,古人把它当作“天行病”、“时行病”看待,称之为“疫黄”。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由于沒有黄疸出现,如果也把它作为黄疸病来认識,似乎是缺少根据的。但是祖国医学认为黄疸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病邪侵入到肝,影响到脾才会引起的。这个論点早在《內經》中已有記載,所謂“肝传之脾,名曰脾风、发疸、腹中热、煩心、出黄”?右话阒⒆蠢  相似文献   

15.
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肝胆疾病。祖国医学认为疸有五种,即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大体上又可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湿热发阳黄,寒湿发阴黄,《内经》云:“湿热相交,民当病瘁。”指的是阳黄,其实阴黄也不少见,如《寒论论》云:“伤寒汗已,身日为黄,以寒湿在里,不介。”汗多伤阳,以致寒湿内蕴,郁而发黄。黄为中央脾胃之本色,脾失健运,不能胜湿,湿邪如盦面相似,郁而发黄,因此,健脾胃是治疗黄疸的主要法则。颜老根据黄疸病程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论治。初期:湿热郁于表分,黄疸伴有恶寒发热,  相似文献   

16.
<正>黄疸一词,最早见于《内径》,在《灵枢·论疾诊尺》篇中明确写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以食如饥者,胃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本人临床诊治黄疸病有些粗浅体会,分述如下。1病因病机战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湿热相搏,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疸而为腑肿。"汉《金匮要略》湿热、瘀热,寒化为寒湿,故分为湿热与寒湿,总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肝炎在祖国医学文献上的追溯据现代医学文献的記載,傳染性肝炎,除部份无明显症状的輕症以外,临床診断是以发热、腸胃系統症状及黄疸为主要依据。祖国医学文献上虽无传染性肝炎的名称,但对黃疸病的記述則非常早,如内經中对黄疸病已有比較具体的記載,特别是关于辨別黄疸方法已很成熟。如“平人气象論”曰:“目黄者曰黃疸”,由此一語,即足以把其他面色发黄的疾病与黄疸区别开来。古代观察黄疸方法,独重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传染病。临床上大致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之分;又依据它的病程长短,结合病情轻重的程度,而分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中医一般认为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是属于“黄疸”范畴的病变。但是,黄疸不一定就是传染性肝炎,需要辩病。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颇似中医的“肝郁”、“胁痛”,这是依据《内经》“肝病者,两胁下痛”,“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痠”等文献所描述的症状而  相似文献   

19.
前言传染性肝炎是由于病毒所引起的肝脏疾病。本病以散发性传染者为多,于集体生活如学校、工厂等似较容易流行。祖国医学对本病症状的描写,早在二千年前的内经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云:“目黄者曰黄疸”、“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到了后汉张仲景把它分类,并提出各种疗法。后世依据仲景分类和疗法逐步推  相似文献   

20.
方伟 《中医药通报》2008,7(4):24-25
黄疸病名出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又云:“目黄者曰黄疸。”关于病机,《金匮要略》云:“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脾将瘀积的湿热转运于体表,就必然发生黄疽。导致黄疸的原因有多种:或食伤或劳伤,或酒伤或瘀血。故仲景将黄疸分为酒疸、谷疸、女痨疸。在《伤寒论》里又涉及外感兼湿热的发黄证、被火发黄证、燥结发黄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