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散光角膜切开术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评价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散光角膜切开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96例108眼患者按术前散光度数分为A(散光度数≤1.50 D)、B(散光度数>1.50 D)2组.其中A组60例(72眼),B组36例(36眼).2组患者均在最大屈光力径线上行透明角膜3.2 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后B组患者根据剩余散光度数在切口对侧角膜缘制一个穿透性弧形切口.结果 A组患者术前平均散光度数为(0.84±0.39)D.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散光度数分别为(0.82±0.46)D、(0.77±0.29)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平均散光度数为(3.09±0.91)D,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散光度数分别为(1.86±0.87)D、(1.40±0.78)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ECTrAK软件分析得A、B组患者矫正指数分别为1.00、0.92,手术成功指数分别为1.32、1.30.结论 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减少手术性散光的发生,联合角膜缘穿透性弧性切口松解术,还可以矫正术前散光.  相似文献   

2.
郭立涛  董微丽  张铁民 《眼科新进展》2011,31(2):154-156,159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T"形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9例(46眼),所有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角膜地形图检查)均>2.00D。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A组18例(23眼),B组21例(23眼)。A组患者行透明角膜3.0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患者首先完成同A组的手术操作,然后以最陡峭子午线为中心,可调钻石刀作成对横切口,即"T"形切口。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情况及散光轴向。结果 A组患者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数为(2.43±0.34)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度数分别为(2.53±0.31)D、(2.46±0.27)D、(2.41±0.28)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数为(2.44±0.45)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度数分别为(1.85±0.58)D、(1.46±0.46)D、(1.36±0.47)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各时间点A组与B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角膜散光低于A组。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手术源性散光、散光轴向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角膜散光>2.00D的患者在行白内障手术时联合角膜"T"切口,矫正了部分术前散光,视力恢复好,提高了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不同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方法患者58名(75眼)按术前角膜散光程度分为3组,每组患者选择不同手术切口及角膜散光松解切口。A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1.0D,手术切口为角膜屈光力最大径线上的角膜缘内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1.0D~2.0D,手术切口同A组,同时在对侧角膜缘内2mm处做一弧长1/4象限,深度60%或80%角膜厚度的弧形板层角膜切口;C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2.0D,手术切口同A组,同时在对侧角膜缘内做一长3.2或5.5mm的穿透性角膜隧道切口。术后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各组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变化分别为:(0.34±0.15)D、(0.86±0.22)D和(1.79±0.43)D。结论在屈光力最大径线上的角膜切口可以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联合对侧透明角膜切口可以增加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位置角膜缘切口对Toric ICL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影响.方法 选择44例(88只眼)高度近视且为顺规性散光患者,随机均分为上方陡轴和颞侧水平角膜缘切口组,表麻下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IOLmaster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曲率,观察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结果 上方陡轴角膜缘切口组(A组)和颞侧水平角膜缘切口组(B组)术前角膜散光分别为(-2.27±0.80)D和(-2.21±0.84)D(t =0.224,P=0.824),角膜散光陡轴方向平均为(89.6±8.52)°,均为顺规性散光者.术后1周,A组和B组角膜散光分别为(-1.53 ±0.87)D和(-2.77±0.83)D(t =5.059,P=0.000);术后1个月,A组和B组角膜散光分别为(-1.90±0.84)D和(-2.42±0.79)D(t=2.222,P=0.031);术后3个月,A组和B组角膜散光分别为(-1.96±0.76)D和(-2.35±0.78)D(t =1.761,P=0.085).结论 上方陡轴角膜缘切口能一定程度减少顺规性角膜散光,与颞侧水平角膜缘切口相比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奇 《眼科新进展》2014,(7):678-680
目的分析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角膜散光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单纯性白内障患者30例(38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角膜缘松解术(15例,18眼),B组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5例,2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3周、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角膜散光的变化,同时观察术后两组患者散光矫正量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A、B组患者术后1周、3周、2个月的BCVA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BCVA逐渐提高,三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术后3周、2个月BCVA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组患者术后1周、3周、2个月的角膜散光值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角膜散光值逐渐降低,三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术后1周、3周、2个月的角膜散光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术后散光矫正量为(1.96±0.12)D,明显高于B组的(1.19±0.09)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术后分别有1眼和2眼出现明显的角膜雾状混浊,术后3~4d消失;A组和B组各有1眼出现眼部异物感,术后4~5d消失。结论 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角膜缘松解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者的角膜散光,改善术后视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AcrySof散光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R) Toric IOL)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角膜散光>0.75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6例42只眼.按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5例18只眼)植入AcrySof(R) Toric IOL,B组(21例24只眼)植入AcrySof(R) Natural IOL.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残余柱镜散光、AcrySof(R) Toric IOL轴位旋转稳定性、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对比情况,以及术后问卷形式调查远视脱镜率及满意度.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远视力≥0.8者,A组分别占66.7%(12/18)、72.2%(13/18)、72.2%(13/18);B组分别占33.3%(8/24)、37.5%(9/24)、37.5%(9/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最佳矫正远视力≥0.8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数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残余散光度数,A组分别为(0.66±0.48)D、(0.74±0.35)D、(0.73±0.34)D;B组分别为(1.57±1.03)D、(1.42±0.67)D、(1.35±0.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月AcrySof(R) Toric IOL平均离轴旋转<5°.远视脱镜率:A组为72.2%(13/18),B为37.5%(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视物满意度为77.8%(14/18),高于B的41.7%(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无明显视觉不良症状及并发症.结论 AcrySof(R) Toric IOL是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的一种有效方式,并且其具有良好地轴位旋转稳定性.AcrySof(R) Toric IOL与普通人工晶状体相比可明显改善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远视力,并降低术后戴镜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在合并低度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中行陡峭轴角膜切口和颞侧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变化。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合并角膜散光≤0.50 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60例(60眼)根据术中切口不同分成A、B两组。A组30例行陡峭轴切口,B组30例行颞侧角膜切口。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散光、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A组UCVA均优于B组(均为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A组UCVA术后3个月优于术后1个月、术后1个月优于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A组BCVA于术后1个月基本稳定。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低于B组(均为P<0.05)。A组角膜散光术后3个月为(0.26±0.20)D,略低于术前的(0.32±0.13)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B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为(0.62±0.45)D,高于术前的(0.23±0.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 SIA为(1.28±0.63)D,高于B组的(0.77±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SI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术前角膜散光≤0.50 D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选择陡峭轴切口并不能矫正术前角膜散光,但能减小术后总角膜散光,且可以有效提高术后UCVA,术后效果优于颞侧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不同位置的切口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将60例(60只眼)欲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只眼,A组顺规散光者切口选在上方,逆规散光者切口选在颞侧;B组:切口全部选在上方.均采用距角巩膜缘2mm水平6.5mm的巩膜隧道切口,不缝合.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角膜散光及手术源性散光的情况.结果 A组、B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是:(0.94±0.12)D、(0.98±0.1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前和术后3月散光为:(1.24±0.46)D、(0.24±0.26)D;B组为(1.25±0.36)D、(2.54±0.45)D;A组视力≥0.5:26只眼(87%):B组:19只眼(64%),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内障手术切口选在角膜曲率最大的子午线上.可矫正术前已有散光并获得更好地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距角膜缘不同距离切口对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50例(150只眼)白内障患者按切口距角膜缘距离分为A、B和C三组。在角膜上方部位行直线形切口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平均角膜散光度,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三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及细胞平均丢失率。结果 A、B、C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在术后一周时分别是(2.29±0.84)、(1.90±0.77)、(1.79±0.85)D,其中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术后1月、术后3月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所处的位置距角膜屈光中心的距离越远,术后早期平均角膜散光度越小。白内障手术切口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直接关系。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最佳切口位置是角膜缘后2.0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的分布情况,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角膜的非球面变化趋势.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在我院眼科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9只眼),<1.00 D散光者取颞侧透明角膜切口,≥1.00 D散光者在最大曲率子午线作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研究,检查项目包括手术前后的角膜Q值、平均角膜曲率、散光度数.对于手术前后角膜Q值、平均角膜曲率、散光度数进行配对t检验,对术前角膜Q值与平均角膜曲率、散光度数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手术前后的角膜Q值分别为-0.07±0.22和-0.11±0.16,均呈正态分布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P=0.26).手术前后的角膜曲率分别为(44.6±1.92)和(44.70±1.4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P=0.50);术前角膜曲率与角膜Q值成负相关(r=-0.46,P=0.003).手术前后的散光度数分别为(0.67±0.43)和(0.66±0.4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82);术前散光度数与角膜Q值无相关关系(r=-0.24,P=0.14).结论 老年人的角膜Q值大多为负值,呈正态分布,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角膜Q值比术前略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的角膜曲率、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