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间歇充气加压(IPC)及传统方法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共360例,随机分为LMWH组、IPC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比较各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1)LMWH组与IPC组术后DVT、PE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LMWH组DVT、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IPC组DVT、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间歇充气加压均可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盆腔术后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行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发生DVT1例(2.33%),对照组发生6例(13.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FIB、TT、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盆腔术后DVT形成预防作用较明显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王旭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375-137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预防组67例围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性治疗并监测血小板计数(PL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术后7d~14d2组患者均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DVT形成及2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7例(20%)发生DVT,预防组3例(4.5%)发生DVT,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PLT、APTT、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预防骨科手术后DVT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256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对照组)和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观察组)各128例,观察两组LEDVT发生率、血液流变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 LEDVT发生率分别为8.59%和0.7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PT及APTT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LEDVT的形成,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下肢创伤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25例。对照组患者施以骨折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以及DVT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T、TT、APTT、FIB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DVT形成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有效改善与预防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减少不良反应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深静脉置管化疗的1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LMWH组和非预防组,其中LMWH组90例,每天皮下注射LMWH 2 000U预防,非预防组90例,不使用抗凝药物。两组患者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检查及静脉造影来诊断急性深静脉血栓(DVT)。结果:LMWH组DVT发生率为3.33%(3/90),非预防组DVT发生率为12.2%(11/9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可显著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童芬美  胡庆丰  朱承跃  吴双军 《浙江医学》2021,43(13):1459-1461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股骨上端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和杭州市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上端骨折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单药预防,研究组患者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程度、血清D-二聚体水平、DVT发生率、术后出血情况及伤口引流量。结果术后第12天,研究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和伤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手术创口渗血和血肿等情况发生,皮下注射部位均无淤血或血肿等情况发生,颅脑和椎管内均无出血。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老年股骨上端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其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单药预防。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预防髋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髋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对100例髋周骨折手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56例,联合采用基本预防、物理预防与药物(中西医结合)预防措施;对照组44例,仅采用基本预防的措施。主要的观察指标:①术后48 h的术口引流量;②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③术前及术后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DVT 5例(8.9%),对照组DVT 14例(31.8%),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术口引流量及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丹红注射液、低分子肝素联合间隙充气加压装置)能有效降低髋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并发症少,在预防髋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有着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李晓娟  周勤  魏楠  代旭  刘一萱  刘彤 《西部医学》2020,32(5):676-679
【摘要】 目的 探讨妇科疾病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高危患者的早期干预措施。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科2018年1月~2019年3月143例盆腔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排除标准排除3例,脱落5例退出实验,135例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前依据SPSS17.0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IPC组(68例)及IPC +LMWH组(67例),IPC组采用基本预防联合机械预防;IPC+LMWH组在基本预防基础上,抗血栓压力泵(IPC)+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或序贯应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PC+LMWH联合或序贯预防妇科疾病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发生率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LMWH)、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UA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组同时给予LMWH皮下注射,氯吡格雷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片口服。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后心绞痛改善情况:低分子肝素钙组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心电图改善情况低分子肝素钙组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低分子肝素钙组在TT、PT、APTT、Fbg改善方面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系统(IPC)预防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9例宫颈癌ⅠB1~ⅡA1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6例。观察组于术后6 h使用IPC,术后24 h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给予一般性预防措施。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高危因素和卧床时间,并分别检测2组病人手术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等指标,并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卧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及术后高危因素人数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前PLT、PT、APTT和FIB、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天,2组病人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5天,观察组PT和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下肢DVT总发生率为1.52%(1/66),低于对照组的11.11%(7/63)(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IPC可降低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 方法 将100例2型糖尿病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非LMWH组常规手术,LMWH组术后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于手术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小板功能(PLT、MPV、PCT、CD62p、vWF),凝血-纤溶功能(PT、APTT、Fib、AT-Ⅲ、t-PA、PAI-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RBCAI);并以50例非糖尿病腹腔镜手术者为对照组行对比分析。 结果 非LMWH组下腔DVT发生率高于LMWH组和对照组(P<0.05),LMW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非LMWH组和LMWH组之间PLT、MPV、PCT、CD62p、vWF、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RBCAI、Fib、AT-Ⅲ、PAI-1、t-P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T-Ⅲ与t-PA低于对照组,其他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组AT-Ⅲ与t-PA降低,且非LMWH组低于LMWH组,LMWH组低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指标升高,且非LMWH组高于LMWH组,LMWH组高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纤溶参数异于常人,腹腔镜术后DVT发生率高,低分子肝素可起到预防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1例。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 100 IU/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口服,持续用药2周。于治疗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各项指标和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7例(1.7%),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5.9%),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术后引流量、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与口服利伐沙班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抽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一组患者注射LMWH(置LMWH组),另一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以及不同时间段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出血量、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13.33%与利伐沙班组15.5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MWH素和利伐沙班均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体外肝素、无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抗凝在有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伴有中、高危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22例,随机分为局部体外肝素组6例,无肝素组8例,低分子肝素组8例.观察出血情况的变化,计算eKt/V值,记录血流量、超滤量、每小时监测透析器跨膜压(TMP),观察透析器凝血程度及透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于围生期血液高凝状态的预防效果及使用安全性评估。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4月本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68例,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低分子肝素组101例,对照组仅给予气压治疗,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同时填写治疗效果调查表,评估孕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结果: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的孕妇中,两组患者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的D-二聚体、Fb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PT、T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剖宫产共53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2.75 min,与对照组的平均时间31.24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出现1例注射部位的血肿,1例出现过敏反应,3例出现转氨酶升高。结论:速碧林能有效地降低PLA、D-二聚体的含量或活性,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建议常规检测凝血功能。它与普通肝素相比,对于孕妇无明显毒副作用,更适用于孕妇血栓性疾病及DIC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量泵静脉输入低分子肝素治疗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妇科肿瘤手术术后出现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35例经足背浅静脉微量泵静脉输入低分子肝素,对照组35例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肢肿胀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LT、PT、APTT、各指标进行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患肢末梢静脉微量持续泵入低分子肝素治疗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G-Caprini(gynecological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分级,对评分达到中危以上的患者,比较单独采用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或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DVT的效果。 方法 选择南京市第二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2例Caprini评分 ≥ 2分,有DVT危险因素的妇科术后患者,使用IPC(对照组42例)或IPC+LMWH(观察组50例)预防血栓措施后,检测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第5天D-二聚体;术后第5天行下肢血管加压超声检查(compression ultrasound,CUS),统计2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 结果 92例术后患者预防血栓治疗后发生了9例DVT,发生率为9.78%,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4.00%(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5天的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低分子量肝素钙(IPC+LMWH)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D-二聚体可以动态监测DVT消长。   相似文献   

19.
赵伟  曲虹  丁美精  胡小辉 《安徽医学》2016,37(8):979-981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酯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宣城中心医院住院的单髋或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对照组)24例,达比加群酯组(DE组)25例,低分子肝素组(LMWH组)24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元时间(PT)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DE组和LMWH预防DVT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DE组和LMWH组患者在预防DVT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组和LMWH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论 达比加群酯与低分子肝素均具有较好的预防髋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达比加群酯疗效及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最佳预防方案,评价围手术期抗凝并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者280例(均为单侧关节置换)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前瞻性地分成空白对照组(对照组,n=70)、单纯抗凝组(抗凝组,n=70)、单纯早期被动活动组(CPM组,n=70)和抗凝+CPM锻炼治疗组(观察组,n=70)。手术后第4天观察各组患者下肢的肿胀情况,并行术侧下肢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诊断DVT。统计各组中DVT的发生率。结果:抗凝组术后DVT发生率25.7%,CPM组30.0%,观察组12.9%,对照组45.7%,经统计学检验,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抗凝并早期被动活动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