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腹内疝所致肠梗阻32例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士驹  奉典旭  韩峰 《腹部外科》2003,16(6):355-356
目的 提高对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32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均为小肠疝入粘连形成的孔隙引起 ,术前诊断率为 5 6 .3% (1 8/32 ) ,术中证实并伴有肠坏死者为 71 .9% (2 3/32 ) ,死亡率为 9.4 % (3/32 )。结论 本病术前诊断困难 ,即使作出诊断也多已有肠坏死。对本病临床特点缺乏认识是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腹内疝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内疝发生的原因,提高腹内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68例腹内疝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证实为盲肠旁疝1例;毕II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出段空肠疝入输入段空肠与横结肠系膜间隙6例,其中发生肠坏死1例,行疝复位、肠切除吻合后治愈;Miles术后盆底腹膜裂开所致内疝4例;降结肠造口术后降结肠与侧腹壁形成的间隙致内疝6例;大网膜与乙状结肠造口肠壁粘连形成内疝1例;因手术、腹腔炎症引起的粘连与腹膜、卵巢、膀胱、子宫、肠壁或肠与肠之间的孔隙改变形成内疝50例(73.5%),其中肠坏死3例,行疝复位裂孔修补、粘连松解、肠切除吻合后治愈。 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困难。对有手术史,经常腹痛或肠梗阻表现者应考虑腹内疝的可能,并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  相似文献   

3.
祝永刚 《腹部外科》2014,27(1):68-70
目的 探讨术后腹内疝所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20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术后腹内疝中,粘连束带嵌顿性内疝5例,肠系膜裂孔疝7例,吻合口后间隙疝6例,造瘘口旁内疝2例.均行手术治疗,15例出现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结论 术后腹内疝发生的病因基础是腹内粘连物粘连后局部有裂隙形成或术后遗留未修复的裂隙,此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肠绞窄及肠坏死,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本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内疝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10间腹腔镜治疗9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6例完成全腹腔镜手术,2例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完成手术,术后均恢复顺利。随访4~4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在腹内疝的诊断治疗中,效果确切、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腹内疝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腹内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仕伦  王琦 《腹部外科》2009,22(3):141-142
腹内疝(internal abdominal hernia)是指脏器通过腹腔内孔隙偏离原来的位置,形成隐匿于体内的异常突起。临床所见的腹内疝多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文献报道腹内疝的发病率约为0.2%~0.9%,占肠梗阻病因的5.8%。由于其往往起病凶险而又难以早期诊断,容易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其是外科医师颇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32岁。因突发腹痛3d入院,伴恶心、呕吐,轻度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检:腹平,左上腹似见胃肠型,中上腹压痛、反跳痛,以左上腹为甚,叩诊呈鼓音,右下腹浊音。肝、肾区均有叩痛,墨菲征阴性。肠鸣音弱。既往无类似发作。血常规:WBC 8.4×10~9/L,N 0.84,L 0.13。血糖、血淀粉酶正常。腹腔穿刺见黄色液体,略浑浊。B超示腹腔内肠管扩张,肠间隙见少许积液,范围局限。腹部平片示中上腹见阶梯状气液平,肠管高度扩张、胀气,结肠未显影。术前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瓣约50cm处,回肠系膜对侧有一梅克尔憩室(Meckel憩室),约10cm×2cm×2cm,末端有索带与脐孔相连,憩室根部至中段有系膜与前腹壁及脐正中韧带相连。近段小肠从憩室与前腹壁间隙穿过,形成腹内疝嵌顿。嵌顿肠段血运、色泽尚可。近段肠腔高度扩张、胀气、积液。术中诊断:梅克尔憩室,腹内疝嵌顿致肠梗阻。行腹内疝松解、肠腔减压加单纯憩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憩室含全层肠壁,为真性憩室。  相似文献   

7.
[例 1]男 ,5 3岁。因塌方砸伤胸腹部后感胸闷、憋气、胸痛 3 5h收入胸外科。查体 :T 37 3℃ ,P 110次 /min ,R 2 3次/min ,Bp 10 / 8kPa。口唇轻度紫绀 ,气管右移 ,胸部无畸形 ,右肺呼吸运动及呼吸音明显减弱 ,胸廓挤压征 (+) ,右侧叩浊音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部平坦 ,右侧腹部轻度肌紧张 ,左上腹压痛及轻度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 (- ) ,诊断性腹腔穿刺阴性。胸片示 7、8、9肋骨骨折 ,左下肺斑片状高密度阴影 ,左肋膈角消失 ,膈肌显示不清 ,纵隔右移。骨盆片示左耻骨上下支及耻骨联合支骨折。B超示腹腔肝肾间隙积液。初步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各种腹内疝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腹内疝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腹内疝病例的影像特点。其中1例为X线平片,12例CT扫描。包括十二指肠旁疝7例,小肠系膜裂孔疝3例,小网膜孔疝2例,小网膜裂孔疝1例。结果腹内疝的共同影像表现为:肠梗阻(100%),肠袢聚集、扭曲(100%)、肠系膜聚集及扭曲(100%),肠系膜血管聚集、扭曲、充血(100%),周围脏器移位(100%),肠缺血(61%)。左侧十二指肠旁疝表现为位于Treitz韧带上方、胃与胰体尾间囊袋样肿块;小肠系膜裂孔疝表现为聚集的小肠袢紧邻腹前壁,其间无大网膜覆盖;小网膜孔疝表现为网膜孔扩大,可见肠袢出入,胃后方可见疝入的肠袢;小网膜裂孔疝表现网膜囊区肿块。结论熟悉腹内疝的影像学特点,尤其是CT特征,将有助于其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腹内疝并肠梗阻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内疝临床并不多见,我们于1991年10月-2001年9月收治20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并就有关诊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术前诊断和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5~2 0 0 0年收治的 2 6例腹内疝患者的诊断和处理 ,并比较早期和延迟手术其肠坏死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7例施行了坏死肠段切除肠吻合术 ,另 9例分别采用束带松解和系膜裂孔缝补术。比较有无肠坏死与手术时间早晚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5例治愈出院 ,1例术后死于MSOF。结论 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术前诊断困难 ,早期诊断和手术是避免发生肠坏死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创伤性腹壁疝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1-2004年收治的11例创伤性腹壁疝的临床资料.皮下型疝8例,其中嵌顿型疝2例,难复性疝1例;肌间隙型疝2例,其中嵌顿和绞窄1例;腹膜后型1例.11例中单纯性疝3例,伴腹内其他脏器损伤的复合性疝8例.结果 症状出现至就诊时间3 h至5个月,11例中8例误诊.5例错误选择切口,1例误将疝出肠襻切开.误诊8例中3例修补失败,2例未发现缺损行二次手术.结论 对创伤性腹壁疝只有做出正确的诊断,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确定恰当的手术切口,制定合理的修补方法,方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闭孔疝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2003年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7例闭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行疝修补术,其中因肠管坏死行肠切除术5例,行嵌顿小肠松解复位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痊愈出院5例,死亡2例.结论闭孔疝术前误诊、漏诊率极高,对老年体弱、有多胎生育史伴腹痛、呕吐等肠梗阻表现的患者,需高度警惕闭孔疝的可能,CT检查有利于闭孔疝的早期确诊,及时手术干预对减少该疾病的并发症及致死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阴茎异常勃起诊治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治方法、病理及预后。方法阴茎异常勃起患者2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海绵体血流成像、血气分析及穿刺活检术确诊后采用保守治疗、分流术及阴茎切除术等。结果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19例。勃起时间≤12h者8例。病理示海绵体间质轻度水肿,保守治疗后阴茎疲软,随访勃起功能正常;勃起时间13~24h者4例,其中轻度间质水肿1例、中重度3倒,行阴茎头-阴茎海绵体分流术后症状消失,随访3例勃起功能正常,1例发生轻度勃起功能障碍(ED);勃起时间25~48h者2例。病理镜下示海绵体平滑肌局灶性坏死及纤维样细胞,术后2侧均复发。其中1例扩大内瘘口后勃起消失,随访性功能无减退。另1例白血病引起者综合化疗后症状缓解,随访发生中度ED;勃起时间49~72h者3例。病理镜下示海绵体平滑肌广泛坏死、大量纤维样细胞及血栓形成。行大隐静脉-海绵体分流术后勃起消失。随访2例发生重度ED,1例术后2周因肺、脑梗死死亡;2例阴茎转移癌分别于术后12、18个月死亡。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2例,术后随访性功能正常。结论海绵体损伤程度与异常勃起时间紧密相关。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同时治疗愿发病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16例十二指肠旁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旁疝( PDH)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 1962- 2003年间经外科手术治疗的 16例 P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 36岁.左侧 PDH( Landzert隐窝) 13例,右侧 PDH( Waldeyer隐窝) 3例. 10例患者平时无任何临床症状;3例患者在饱食后、 13例患者在剧烈运动或突然改变体位后出现上腹剧烈疼痛.腹部 X线检查提示 12例为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 B型超声及 CT显示, 6例左上腹胰腺和胃之间有扩张的囊性空肠袢.术前误诊率 87.5%. 1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 10- 13 d痊愈.经 2- 4年随访,均无疝复发.结论 PDH误诊率高,积极手术探查是正确诊断和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精索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5年6月-2004年6月期间26例精索扭转患者的诊治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6例患者经彩超检查(CDu)确诊为精索扭转23例,25例患者经手术证实为精索扭转。1例手法复位治愈,18例行坏死睾丸切除术。7例手术复位者随访0.5—3年,6例复位睾丸血流正常,1例睾丸萎缩。结论在诊断精索扭转中,CDU与核素显像相比,CDU具有准确率高,方便快捷。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行扭转精索复位和睾丸固定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Xu SM  Wang P  Chen LR  Li ZY  Li GG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2):886-890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6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例甲状旁腺癌的诊治经验并总结国内文献报道的部分甲状旁腺癌的相关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9例中8例为本院病例,占本院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8.9%(8/90),1例为外院手术后转入.8例伴重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例无功能;据术前资料、术中探查和冰冻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旁腺癌共8例;院外1例误诊.初次手术采用颈部小切口下直接手术:2例甲状旁腺肿瘤切除;5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其中3例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甲状旁腺癌姑息性切除术;外院1例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追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均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旁腺癌,无颈淋巴结转移.随访1~14年,8例无癌复发,1例姑息手术者术后2年死亡.国内相关文献中报道甲状旁腺癌加本组共146例,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发生率为1.8%~11.5%.结论 根据重度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B超、Tc99m-sestemibi检查、术中探查见肿瘤与周围粘连和病理检查结果可诊断为甲状旁腺癌;初次手术方法宜采用包括同侧相邻组织和甲状腺在内的肿瘤扩大切除术,可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施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腹股沟斜疝60例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患,初期高度怀疑为隐匿性腹股沟斜疝时即行手术探查;近期采用疝囊造影术明确诊断后再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分别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张力性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初期手术探查4_4例,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4l例。误诊而致阴性探查3例,术后2例5年内复发再手术;近五年对30例施行了疝囊造影术,术前确诊19例,均由手术证实,无l例假阳性。术后患症状消失,恢复良好。尚无复发。结论 疝囊造影术可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术前诊断水平,避免手术探查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与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出血的原因、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开展的3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结果在350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术后腹腔出血,术后腹腔出血的发生率为3.4%,死亡率为16.7%;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42±10.2)岁。7例因恶性疾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者术后发生腹腔出血,5例为良性疾病。术前伴有梗阻性黄疸者9例(75%),非黄疸者3例;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在术前黄疸、术中联合血管切除、良性疾病以及术后合并腹腔感染等四个方面存在差异显著。结论术前积极纠正机体异常情况,术中正确操作和术后发生出血时对其严重程度的准确判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和处理术后腹腔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5例。平均发病年龄30岁。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头痛头晕(67%)、心悸多汗(44%)、视物不清(33%)及肉眼血尿(28%)为主要临床症状。尿儿茶酚胺(CA)和(或)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阳性者16例,阳性率89%。经B超、CT、MRI及膀胱镜等检查,肿瘤位于膀胱7例、腹主动脉旁5例、肾门4例、脐尿管1例、盆腔1例。结果 18例中行肿瘤切除术15例,探查术3例。病理诊断良性16例,恶性2例。5例术后3个月~10年复发。结论 尿CA和VMA测定是定性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控制血压和扩容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