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的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方法将123例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重症组59例,危重症组64例,分别描述病程与发病时间、症状频次、出现时间、消失(或明显减轻)时间,就症状学、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重症、危重症的发病时间集中于深秋初冬季节;重症以发热、咳嗽、咯痰为主症,危重症以恶寒、发热、咳嗽、咯痰、咯血、胸闷憋气、倦怠乏力、气短为主症;危重症组的病程、各症状持续时间普遍较重症组长。结论本病分为初期、进展期、极期、恢复期四期,始动因素为温热疫毒,核心病机为毒热壅肺闭肺、毒瘀互结、肺气壅闭;其证候演变规律为热毒壅肺、闭肺→毒伤肺络→喘脱、厥脱→气阴两伤;以温病肺胃气分病变为核心。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感染常以发热为初始症状,疫毒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大多数患者发热1~3 d热退后常见咳嗽;少数人发热持续4~5 d以上,常出现病毒性肺炎。初起轻症时常表现为外寒内热证、湿热犯肺证;发展至重症肺炎时常见疫毒入肺证,湿热蕴肺、正虚痰瘀证;疫毒耗伤正气,恢复期以气阴亏虚为主。根据发热时间、热势、舌脉症状等辨证施治,以清热化湿解毒为主,肺炎期注意扶正化痰活血。  相似文献   

3.
SARS患者中医证候表现和中西医结合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SARS中医证候学表现,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中医证候学研究采用调查工具为SARS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在疾病早、中、后三期进行现场调查;中西医结合治疗评价以观察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同期对照进行。[结果]SARS中医证候表现分为三期五证,三期为发热期(1~7d)、喘憋期(5~14d)和恢复期(14-21d以后);五证之中邪袭肺卫证多见于发热期,疫毒壅肺、肺闭喘憋多见于喘憋期,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多见于恢复期。疗效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均可提高血氧饱和度,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其中中西医结合组对恢复正常后的血氧饱和度波动范围有明显的趋稳作用;病死率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20%(5/20),西医组为30%(6/2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降低SARS病死率的趋势。[结论]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在SARS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河北中医》2004,26(5):395-395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非典期间设立的临床研究特别专项第一、二、三批1 8个课题进行验收,其中天津中医学院张伯礼、中日友好医院仝小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敏分别承担的3项课题通过鉴定,专家认为研究显示了中医药治疗SARS的特色和优势,丰富了中医学术内容,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天津中医学院院长张伯礼教授承担的《SARS中医证候学及中西医结合疗效分析研究》,把该病的证候表现分为三期五证,邪袭肺卫证多见于发热期,疫毒壅肺、肺闭喘憋多见于喘憋期,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多见于恢复期,指出SARS与四时温病的差异。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武汉市第三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我院130例COVID-19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分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并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130例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咳嗽、发热、胸闷、喘气、乏力、咯痰为主,舌象以红舌、白厚苔或黄腻苔多见,脉象以滑数脉、浮数脉多见。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寒邪袭表证、疫毒闭肺证、气营两燔证。男、女性患者均以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为主。≤3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为主,36岁~5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和湿热壅肺证为主,56岁~75岁患者以湿热袭肺证、湿热壅肺证和痰热壅肺证较多,≥76岁患者以湿热壅肺证为主。发病时间≤3 d时,以寒邪袭表证为主,在4 d~7 d者以湿热袭肺证和湿热壅肺证为主,在8 d~14 d者以湿热袭肺证为主,发病时间≥15 d时,以湿热壅肺证和痰热壅肺证为主,可出现疫毒闭肺证和气营两燔证。讨论:我院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以湿热为主要病机,演变规律为湿邪袭肺向湿热壅肺、痰热壅肺传变,若日久失治,则向疫毒闭肺、气营两燔证传变,治疗应及时将病邪阻断在卫气营,避免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传变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ARS中医证候学表现,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中医证候学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工具为SARS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在疾病早、中、后三期进行现场调查;中西医结合治疗评价以观察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同期对照进行.结果:SARS中医证候表现分为三期五证,三期为发热期(1~7天)、喘憋期(5~14天)和恢复期(14~21天以后);五证之中邪袭肺卫证多见于发热期,疫毒壅肺、肺闭喘憋多见于喘憋期,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多见于恢复期.疗效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均可提高血氧饱和度,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其中中西医结合组对恢复正常后的血氧饱和度波动范围有明显的趋稳作用;病死率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20%(5/20),西医组为30%(6/2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降低SARS病死率的趋势.结论: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在SARS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非典的中医命名、分期及病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非典起因于疫毒病邪,根据其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建议称其为“肺痹疫”。其病机特点突现一“毒”字,外邪引致湿热蕴毒,表里郁闭,再致湿热毒盛,表里俱实。且根据其在病程中外邪引发内毒,诸邪交织,杂而为患的特点,将病程分为发热期、喘憋期、恢复期3期,按期论治,在救治过程中,视随时出现的变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SARS患者临症观察和治疗中存在的棘手问题进行了探讨,就SARS的病机提出了热毒、正虚、血瘀、痰浊为主,病损在肺,同步殃及心、肾、脾胃等主要脏器;各期的主要病机为:发热期以毒与热为主,喘憋期以瘀和浊为主,恢复期以正虚为主;治疗上明确了激素在发热朗不用,喘憋加重期要足量使用,进入恢复期后,撤减激素时一定要谨慎;对恢复期的治疗、肺纤维化的问题和自限性疾病的认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SARS证候学之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ARS的63篇文献的2774例证候学分为卫气同病证、邪阻少阳证、邪伏膜原证等12类证候进行数据分析,认为其辨证方案以四期(早期、中期、极期、恢复期)八证(疫毒袭肺偏热证、疫毒袭肺偏湿证、疫毒壅肺偏热证、疫毒壅肺偏湿证,内闲外脱证、气阴两伤证、气虚温热证、瘀阻肺络证)为宜。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肺炎的中医临床辨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非典型肺炎(SARS)发病和传染特点及中医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湿热疫”范畴。其临床演变过程和相关症状可分为3期,发热期中医治疗宜透表通里,升降并施,是中医扭转病情的关键阶段;喘憋期宜运脾和胃,化湿祛浊,使中焦恢复气机枢纽升降之用,可有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之效;恢复期病人,治宜补气阴,益肺脾,结合活血清透等法,有助于患者激素撤离和改善肺纤维化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对SARS的 6 3篇文献的 2 774例证候学分为卫气同病证、邪阻少阳证、邪伏膜原证等 12类证候进行数据分析 ,认为其辨证方案以四期 (早期、中期、极期、恢复期 )八证 (疫毒袭肺偏热证、疫毒袭肺偏湿证、疫毒壅肺偏热证、疫毒壅肺偏湿证 ,内闭外脱证、气阴两伤证、气虚温热证、瘀阻肺络证 )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素分布、组合规律及疾病分期的证素演变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公开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论文等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频率、关联规则方法分析证素分布、证素组合规律,通过贝叶斯网络分析不同分期证素分布的条件概率。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42篇,212条记录。提取证候要素25个,其中病位证素12个,以肺、心神(脑)、脾为主;病性证素13个,以湿、热(火)、毒、气虚为主。证素组合分布以单一病性证素 + 病位证素、两病性证素 + 病位证素的组合形式为主;共得出寒、湿、肺,热(火)、气脱、心神(脑),气虚、肺、脾3组强关联组合。疾病初期病性证素以湿、寒、热(火)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卫分;进展期(中期)病性证素以毒、热(火)、湿、痰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危重期病性证素以毒、热(火)、气脱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心神(脑);恢复期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为主,病位证素主要在肺、脾。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以湿邪为主;病位在肺,可累及脾,重症可及心神(脑),湿毒壅肺为主要病机,以“湿、毒、热、闭、虚”为主要证素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宁夏地区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和症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53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疗信息和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流行病学的发病特点和中医证候规律。结果 53 例患者中,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确诊患者具有明确的疫区旅居史或疫区人员接触史;发病主要以普通型居多;不同疾病程度的患者在性别分布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咳痰为首发症状居多,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包括便秘、纳差、腹胀等);中医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52.83%)、寒湿疫毒袭肺证(16.98%)为主;在舌色、苔质、苔色、脉象等方面,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夏地区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寒湿疫毒袭肺证为主,病因病机以“寒、湿、热、毒”演变为主,以清肺排毒汤加减治疗后体现了湿热病邪已去、正气逐渐恢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络病理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证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应用络病理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证治研究,指出肺络包括气络与血络,是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功能发挥的基础,气道与气络概念不同,但其功能与肺络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瘟疫"范畴,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发病。疫毒袭肺、气道壅滞、邪盛正退、气络虚滞是该病早期特点,毒热内生、气道壅阻、"换气转血"功能失常是该病发展加重的关键环节,气病及血、血伤入络、耗血动血是该病后期转归。汲取历代医家瘟疫的治疗用药经验,提出早中期积极干预的治疗原则——首重病因、驱逐毒邪;先证用药、积极干预;整体调节、多靶治疗。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制的连花清瘟可以体外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改善发热、咳嗽、乏力、气促等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向重症发展的比率;连花清咳宣肺泄热、止咳化痰,可用于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佐证了络病理论及通络药物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2020年3月14日至2020年4月3日北京市小汤山定点医院收治的北京市境外输入轻型及普通型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41例患者中医临床证候表现依次为咳嗽、发热、流涕、咽痛、鼻塞、胸闷、乏力、脘痞、头痛、咳痰。舌质主要见红舌和淡红舌为主;舌苔主要见白腻苔、黄腻苔、薄白苔;脉象主要见滑脉、数脉、濡脉。中医证型依次为疫毒袭肺证、湿邪郁肺证、风热犯卫证、湿阻肺胃证。结论: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疫毒袭肺证最为常见,病邪以湿邪为主体,但易化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个案研究,分析其危重症的核心病机,提出中医药救治的基本思路。方法回顾性整理2009年10月-11月北京、成都收治的18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发病过程、病情加重时间、基础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治疗经过和病情转归资料,分析其病证和病机特点,并对典型病案进行解析。结果18例患者病情加重时间多在发病后第3~5天,病情加重时多数以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喘憋、血痰为主,舌象以舌体胖、质淡、苔白腻水滑为主,脉象初为沉实,继而出现虚、沉、弱等。结论该病病情加重的拐点可能是发病第4天前后。其核心病机以毒热壅肺,甚则闭肺,损伤肺络,耗伤正气,邪毒内陷为主。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对中医证候有一定影响,临证需综合分析。中医治疗应根据危重症患者的不同病理阶段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秦东风主任医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素痰瘀阻络,急性加重多表现为痰热蕴肺证。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蕴肺证多为感受外邪所致,所以初期治疗应以清宣为主,日久热重可用清肺泄肺药物,期间均要配伍清热化痰药物,清热化痰的同时要兼顾气阴亏虚、肝郁气滞、瘀血阻络等常兼证候,治疗总的原则是清热化痰,利肺平喘,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应用海贝平喘汤加减治疗AECOPD能较好地改善患者喘憋症状,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北方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证候研究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发表的研究时间在流感大流行期间(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西医诊断依据《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1~4版),具有明确的证候分型文献共30篇,总结、分析各文献的文献类型、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场所、研究对象、证候分型、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内容,并对规范化后的证候分型进行证素拆分。结果总结流感大流行期间症状25个,提取病位证素7个,病性证素9个。病位证素主要在肺、卫分,其次是表、气分,其中北方肺、卫分的比例更大些,南方也是肺卫最常见,但表、气分的比例相对大些。病性证素以热、疫毒、(外)风为主,(外)寒、湿亦可见,痰、气虚、阴虚则较为少见,其中北方以风热疫毒为主,南方在感受风热疫毒的同时,(外)寒、湿温的比例相对较高。结论从文献报道来看,2009年新型H1N1流感以风热疫毒侵袭肺卫为主;北方以风热疫毒为主,卫表较轻,肺热较重;南方在感受风热疫毒的同时,兼见(外)寒、湿之邪。  相似文献   

19.
重型手足口病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红蓉  杜松 《世界中医药》2013,8(2):164-166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中"温疫"范畴,由温热挟湿疫毒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多由普通型发展而来,病位在肺、脾、心、肝,发病符合中医温病的发展规律,初起以肺卫为主,可见卫气分证,极期入营血,内陷心肝,热入心包,肝热动风则见高热、神昏、抽搐、颈项强直等危象;疫毒入里犯及心肺,肺失宣降,水气停滞,水气上凌心肺则见心悸、咳频气急、鼻翼煽动、口唇发绀、张口抬肩、呼吸节律改变;热邪灼伤肺络,血溢脉外,或疫毒热邪耗气伤阴,心肺气脱,气不摄血则见咳吐口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疫毒热邪耗气伤阴,日久及阳,心阳外脱,则见身热、神昏或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逆冷等内闭外脱危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挖掘重庆市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新冠肺炎的诊疗规律。方法:收集重庆市682人次的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病案,借助中医传承工作站和ROST CM挖掘系统从症、病、证、方、药,以及症——证、病——证、证——方等多层次分析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规律。结果:频率前五位分别如下:恶寒、干咳、白痰、小便黄、纳差等症状,疫病、咳嗽、发热、寒湿疫、冬温等疾病,肺脾气虚、寒疫闭肺、疫毒闭肺、湿邪中阻、邪热雍肺等证型,麻杏石甘汤、藿朴透邪汤、香砂六君子汤、麻杏苡甘汤、一加减正气散等方剂,甘草、茯苓、陈皮、白术、半夏等中药。症——证分析发现肺系症状与寒疫、疫毒闭肺,邪热壅肺等相关,病——证分析提示疫病与寒疫闭肺、疫毒闭肺、湿邪中阻等相关,证-方分析发现邪热壅肺、燥疫伤肺与麻杏石甘汤等相关。结论:重庆新冠肺炎符合寒湿疫特点,患者多肺脾气虚,戾气从鼻而入,寒湿郁肺,郁而化热,致邪热壅肺或疫毒闭肺,以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为主治疗;从口而入,寒湿伤脾,湿邪中阻,以藿朴透邪汤、一加减正气散为主治疗;正虚邪退以香砂六君子汤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