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6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梗阻性黄疸判断的敏感性为100%,对梗阻部位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对梗阻病因诊断的符合率为91.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梗阻性黄疸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及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MRCP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MRCP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诊断正确率为100%,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为66.7%,MRCP结合MRI诊断正确率达80.6%,各类病变均具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MRCP图像质量高,不需造影剂,无相关并发症,故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安全可靠,MRCP结合MRI可有效提高对梗阻性质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胰胆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MRcP检查,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手术中发现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可达100%;梗阻原因诊断率为81.54%。结论MRCP为安全、可靠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能判断梗阻的具体部位,根据MRCP特征基本可推断疾病的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核磁共振三维胆道成像技术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3DMRC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及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作者对24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3DMRC检查.与ERCP结果进行比较、所有病人均经手术证实。结果3DMRC对梗阻性黄疽梗阻部位诊断正确率100%,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95.8%,略高于ERCP。各类病变均有特征性表现。结论 3DMRC因图像质量高,不用造影剂,无相关并发症;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Xia F  Li J  Chen F  Yan F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4):219-221,I014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梗阻部位及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MRCP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MRCP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梗阻部位诊断的正确率为100%,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为78.57%。MRCP与MRI相结合诊断准确率为90.48%,各类病变均有特征性表现。结论 MRCP因图像质量高,不用造影剂,无相关并发症,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是一种有效,  相似文献   

6.
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德 《腹部外科》1999,12(5):235-237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征象,可由结石、炎症、肿瘤、畸形等原因引起。临床上要鉴别梗阻性黄疸抑或肝细胞性黄疸,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大多数是可以鉴别的。在梗阻性黄疸中,要进一步了解引起梗阻的原因,有时是困难的。梗阻性黄疸有良、恶性之分,在治疗上截然不同,确定梗阻部位和原因是治疗的关键。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如B-US、CT、PTC(PTCD)、ERCP、MRI、MRCP等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检查在定位和定性上各具优点,相互补充。现就上述影像学在梗阻性黄疸中的意义作简要叙述。一、B-US的…  相似文献   

7.
李家辉 《消化外科》2003,2(5):373-375
梗阻性黄疽是外科常见病,绝大多数需外科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判断梗阻性质对作好术前准备及决定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本通过对经手术确诊的11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良性及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影像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科梗阻性黄疸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明确了外科梗阻性黄疸的概念,指出梗阻性黄疸与胆道梗阻并非同一概念,并强调梗阻性黄疸诊断时,必须辨明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要确定是否为梗阻性黄疸;(2)进一步确定是肝内梗阻还是肝外梗阻;(3)最后确定梗阻的部位和病因。检查一般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创到有创,由廉价到昂贵的原则来选择。  相似文献   

9.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鉴别恶性梗阻黄疸中的作用,作者对23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其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CT,ERCP或PTC均能准确判定胆道梗阻的部位,但对恶性胆道梗阻病因的诊断欠满意。尤其是对于肝细胞癌破入胆管,肝内胆管细胞癌侵犯胆管及转移性肿瘤压迫肝门胆管与肝门部胆管癌的鉴别诊断甚为困难。提高胆道恶性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性有待  相似文献   

10.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较常见的病症,本人收集近二年多来经证实的梗阻性黄疸CT资料,分析梗阻部位情况,阻塞水平及病因,以提高诊断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60.5岁。胆...  相似文献   

11.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病,绝大多数需外科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判断梗阻性质对作好术前准备及决定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经手术确诊的11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良性及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影像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在梗阻性黄疸的影像诊断及病因分析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CT表现。结果:梗阻性黄疸的主要表现为胆系扩张。CT诊断梗阻性黄疸部位的准确率为83%;病因符合率为79%。梗阻性黄疸病因最多见的为结石,其次为胆道和胰腺肿瘤。结论:CT能清楚地显示扩张的胆管和梗阻段胆管的情况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浸润和转移。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和鉴别诊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MRCP�Թ����Ի������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48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行MRCP扫描。对MRCP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率可达100%;对胆道结石大多能明确诊断。对胆管炎性狭窄,胰腺炎可以进行诊断,但有一部分病例可误诊为胆管占位,胰腺占位,对胆管癌及壶腹癌诊断较可靠。结论 MRCP能判断梗阻性黄疸的具体梗阻部位,根据影像特征基本可以推断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4.
肝外梗阻性黄疸B超CT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外梗阻性黄疸B超CT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陈哲京黄炽森影像学检查在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我院自1996年7月至1997年7月共手术治疗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116例,对其行术前B超、CT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提高对肝外梗阻性黄...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黄疸8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梗阻性黄疸主要由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引起,其病变范围涉及到肝脏、胆管、胰腺、十二指肠及胆管周围等部位。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较多,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早期诊断困难较大,正确判断梗阻部位、发病病因并辨别良、恶性梗阻是决定治疗方针和判定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梗阻性黄疸时,胆道梗阻的部位和梗阻距肝门的距离,作者用MRC快速自旋回波重T_2加权成傢技术处理,对梗阻性黄疸病人9例进行MRC检查。结果均显示梗阻部位和梗阻距肝门距离,且与手术探查相符。提示MRC是对梗阻性黄疸时确定梗阻部位的一种无创性方法,且安全简单,为判断肿物能否切除提供了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系因肝内毛细胆管瘀滞或肝内外胆管梗阻所引起,前者可因药物中毒、过敏、毛细胆管性肝炎所致,为内科黄疸,主要是内科治疗。后者可因胆管结石、胰胆系统肿瘤、胆道寄生虫、胆管狭窄、胆道寄生虫以及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等所致梗阻引起的簧疸,为外科梗阻性黄疸,常需外科手术治疗。本文着重讨论外科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进行B超,CT,PTC或ERCP及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检查,比较这些检查的术前诊断符合率。结果: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CT及单纯PTC或ERCP检查,可获得清晰胆管树及病变的图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其能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肝组织、胆管、血管关系及有无肝内转移灶。结论: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医师进修杂志》1997,20(9):467-468
作者通过所收治的261病例,对外科黄疸的诊断作了探讨,文中指出,能造成梗阻性黄疸者,其梗阻部位是在左在肝管的汇合部及其以下的肝外胆管,外科黄疸通常又可分为良性梗黄和恶生梗黄,其常见的病因有(1)胆管腔内的堵塞;(2)胆管本身的病变;(3)胆管壁外部的压迫。它们临床表现各有特点。B超是诊断梗黄的首选方法,既可发现结石,也可发现癌肿,进一步诊断可行CT检查,CT在显示胆总管下端和胰腺病变方面优于B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肤穿刺放置内支架或外引流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中下段胆管梗阻疗效好,治疗一周后多数患者血清胆红素下降超过50%,15天后有16例患者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结论 胆道介入治疗确实有良好的缓解或消除黄疸的效果,特别是中下段胆道梗阻,黄疸可完全消退,但对上段胆道梗阻的患者,仅能部分缓解黄疸,疗效不如中下段胆道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