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疾病,短期内可迅速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 等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大量出血,是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急性肝衰竭 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三种方法。本文就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肝功 能衰竭患者凝血项变化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40年中,对于急性肝衰的认识和治疗发展很快,从而使病死率有所下降。通过研究能够反映人类临床、生化和病史特征的动物模型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而急性肝衰竭通过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篇综述评价了手术和药物等各种建立急性肝衰动物模型的方法,简要介绍其在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动物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40年中,对于急性肝衰的认识和治疗发展很快,从而使病死率有所下降。通过研究能够反映人类临床、生化和病史特征的动物模型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而急性肝衰竭通过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篇综述评价了手术和药物等各种建立急性肝衰动物模型的方法,简要介绍其在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肝衰竭(liver failure)足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大块、亚大块坏死或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肝衰竭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的严重症候群,病死率极高。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构建了 1种新型生物人工肝(BAL)系统并建立了 1种犬急性肝衰竭(ALF)新模型的基础上 ,应用新型BAL系统对ALF犬进行治疗 ,以评价新型BAL对ALF犬提供肝支持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材料和方法1.ALF犬模型的制作 :杂种犬 2 5条 ,体重 10~ 15kg ,雌雄不限。行门腔分流及胆总管结扎切断术 ,术前、术后 14d采血 ,全自动生化仪测定ALT、AKP、TBi,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氨 (NH3 ) ,HPLC测定支链氨基酸 /芳香氨基酸比(BCAA/AAA) [1] 。2 .猪肝细胞分离和培养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5头 ,体重 7~ 9kg ,雌雄不限。采用原位胶原酶…  相似文献   

6.
体外生物人工肝系统对暴发性肝衰竭兔的支持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培养肝细胞用于生物人工肝及其作为肝移植辅助支持手段的可能性。方法以培养人肝细胞和中空纤维反应器为主要材料构成体外生物人工肝系统,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暴发性肝衰竭(FHF)免进行人工肝支持实验。结果尽管两组实验动物的存活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支持治疗组兔的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和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肝组织病理检查见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实验所用肝细胞保持较好的活力和贴壁能力。结论所用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已发挥出培养肝细胞的生物作用,能够部分代偿FHF兔的肝脏功能。【关键词】##4人工肝;;支持;;暴发性肝衰竭;;兔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和肝脏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肝衰竭和肝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对44例肝衰竭患者(包括12例行肝移植者)进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或血浆置换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各种有毒物质及细胞因子等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44例肝衰竭患者,经ALSS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血氨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NO和TNF-α、IL-4、IL-6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变化(P〉0.05)。30例重型乙肝肝衰竭患者存活18例,存活率为60.0%;6例肝脏移植术前急性肝衰竭患者均成功接受肝脏移植;6例肝脏移植术后急性肝衰竭患者存活2例;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肝衰竭者,死亡1例。结论ALSS通过全面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毒素、NO和细胞因子,对肝衰竭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并对等待肝脏移植的肝衰竭患者发挥过渡性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肝支持系统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而且治疗效果差,临床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危及肝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国内肝脏移植病例数近年几乎以倍数增长,但因为价格昂贵、供肝短缺、文化观念及技术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重型肝炎、肝衰竭及其它类型肝病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生物反应器的建立及体外转流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由微载体培养的L-02人肝细胞和中空纤维舱构成的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效能。方法 采用微载体培养高浓度L-02人肝细胞,同时使用中空纤维型生物反应器和血泵等共同构成生物人工肝系统。在体外转流试验中观察循环液中游离胆红素、葡萄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浓度的变化以及实验对肝细胞的影响等。结果 L-02肝细胞能很好地粘附于cytodex 3微载体上形成微载体诱导的肝细胞聚集体;移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体外循环,4h后可见循环液中游离胆红素和葡萄糖浓度显著降低,分别为27.1μmmol/L和1.75mmol/L;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为15.21mg/L;肝细胞仍有较高活力达75%。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生物反应器作为生物人工肝系统的核心组件具备一定的生物合成和解毒代谢功能,为进一步建立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一旦出现肝性脑病,其病死率几乎达80%。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一种能暂时替代正常肝脏部分或全部功能的装置,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给各类肝衰竭的患者带来了生机,我院利用普通血液透析机进行人工肝(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患者8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肝衰竭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由于病因复杂、诊断困难,因而死亡率很高.目前急性肝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病因治疗和人工肝辅助治疗,而肝移植是治疗的最佳选择.本文就目前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nthepaticfailure,FHF)十分常见,病死率高达70%~80%,其救治是亟待解决的难题〔1〕。由于此类患者发生肝细胞坏死及功能衰竭,依靠病因治疗及一般的内科支持治疗多不能代替肝细胞特异性功能,因此长...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疾病凶险,自然死亡率高达80%以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肝移植开始应用于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现今,结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存活率大大提高,英国伯明翰伊丽莎白医院一组110例ALF结合肝移植病人1年存活率达到81%,5年存活率高达73%。笔者一组86例ALF结合肝移植资料表明病人的1年存活率为88%,5年存活率达71%。这些数据表明现代外科干预处理ALF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物人工肝 (BAL )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 (ALF )的效果及其与内毒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门腔分流及胆总管结扎切断术建立犬ALF模型。 1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 ,即BAL治疗组和对照组 (未行BAL治疗组 )。BAL每次循环 5h。检测两组建模前 ,以及循环前后的血清内毒素、谷丙转氨酶 (ALT )和总胆红素 (TB)。结果 治疗组建模前、循环前和循环后血清内毒素分别为 0 .2 84EU /ml ,0 .5 2 6EU /ml ,0 .416EU /ml ;循环前血清内毒素较建模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循环后又明显降低 (P <0 .0 5 ) ;对照组循环前血清内毒素显著高于建模前 (P <0 .0 5 ) ,循环前后血清内毒素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治疗组循环后血清ALT和TB较循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对照组循环前后ALT和TB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BAL治疗能降低ALF犬血清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15.
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衰竭病人即使进行综合内科治疗,病死率仍高达70%-80%。肝脏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肝相应短缺,病人等待肝脏移植的时间逐渐延长。美国2004年仅有20%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接受了肝脏移植。如何应用暂时的支持手段,维持病人的生命,以待肝细胞再生或等到合适的供肝,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系列体外的机械或生物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的治疗方法。非生物人工肝包括血浆置换、血液和(或)血浆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非生物人工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根据病情选择各种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个体化治疗后有效地提高了肝衰竭的疗效。肝脏功能十分复杂,为更有效地代替肝脏的功能,将生物成分引入人工肝的治疗,即为生物人工肝(BAL)。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治疗重型肝炎较新的治疗手段[1],它是通过血浆置换等方法将患者体内中、小分子的内源性及外源性毒性物质过滤或吸附并清除,同时补充血浆中蛋白和各种凝血因子等物质,替代已丧失的肝脏功能,赢得抢救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我科1998年10月至1999年2月,使用KM-8800型膜血浆交换ALSS治疗重型肝炎15例(50例次),现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人工肝辅助装置研究的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继昌  李涛 《普外临床》1997,12(2):83-86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成功构建生物反应器 ,完成体外灌流实验基础上[1 ] ,建立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HBLS) ,对急性肝衰犬模型进行实验性治疗 ,以测试其效能。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 :杂种犬 7条 ,体重 15~18kg ,行门腔静脉吻合 ,肝蒂预置套带后关腹 ;48h后再阻断肝蒂 1h做成肝衰模型。 4条用HBLS治疗 ,另 3条空舱转流作为对照。2 .生物反应器的构成 :宁波亚泰Ⅱ级血浆分离器 (分子量截留为 75 0 0 0Daltons ,双醋酸纤维 ) ,纤维外间隙容积为 15 0ml ,内置 1.2× 10 9的数量级微载体培养L 0 2人肝细胞[2 ] 。3 .HBLS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最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30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分为A组(内科治疗)57例,B组(内科+抗病毒治疗)80例,c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治疗)124例,D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中医治疗)41例。观察患者治疗基线、治疗第1、4、8、12周及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胛A)、HBVDNA等指标,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其存活情况。应用Kruskal—Willis H检验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四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213,P=0.360),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722,P=0.033)。四组1年病死率分别为36.84%(21/57)、32.50%(26/80)、26.61%(33/124)和24.39%(10/41)。C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566倍(P=0.036);D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396倍(P=0.016)。结论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药物及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