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以来,部分医院[1,2]在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球周麻醉代替传统的球后麻醉,取得较好的效果,因其操作简便,合并症少,正越来越受到眼科工作者的欢迎。我院应用球周单点小剂量麻醉于内眼手术79例101眼,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1月至9月住院的内眼手术病人为观察对象,共79例101眼,其中男34例,女45例,年龄10~87a,平均60.4a。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5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7…  相似文献   

2.
球周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丽莉 《眼科新进展》2001,21(3):152-152
近几年来我们将球周麻醉 [1 ]联合球后麻醉 [2 ]应用于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眼球内容剜除术 ,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球周麻醉联合球后麻醉进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 16例 2 38眼 ,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 2例 2眼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6 2例 6 4眼 ,眼球内容剜除术 3例 3眼。1.2 麻醉方法 用 2 0 g· L- 1 盐酸利多卡因与 7.5 g· L- 1 盐酸布比卡因等量混合 ,每毫升加透明质酸酶 15 U,无禁忌症时亦可加 1g· L- 1盐酸肾…  相似文献   

3.
巩膜上腔麻醉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菊仙 《眼科研究》2003,21(3):305-306
目的 探讨巩膜上腔麻醉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观察242例270眼巩膜上腔麻醉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都能很好配合手术,无一例改行球后或球周麻醉。巩膜上腔麻醉的并发症为球结膜水肿、球结膜下出血。无一例发生球后麻醉的并发症。结论 巩膜上腔麻醉对于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表面麻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应用在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142例(142眼)采用表面麻醉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病例,观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大多数病例手术于8—14分钟内顺利完成。术后1天及3天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83.80%和94.37%。术中未发生由麻醉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适用于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不仅避免了球后或球周麻醉的诸多并发症,而且使手术变的更加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球内异物摘出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时机。方法对17例眼外伤病人作球内异物摘出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7眼患者全部一次摘出球内鼻物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2~24mo,均获得良好的视力。结论对于球内异物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通常需球后、球周或结膜下麻醉,这些常规的麻醉方法完全可靠,但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的可能。随着术者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时间的不断缩短,我们采取耳穴压豆麻醉配合表面麻醉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54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表面麻醉在白内障非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观察115例(129眼)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进行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9例术中轻微痛感不影响手术;有7例冲吸皮质时后囊破裂,经过处理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术后无角膜水肿及上皮脱落现象;均无其他麻醉式的并发症发生。结论:表麻下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是可行的和安全有效的,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无重要的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传统白内障手术常规麻醉方法为球后及球周麻醉,应用一个多世纪以来,被公认是安全而有效的麻醉方法。但近年来对其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多。随着白内障显微手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对于麻醉方法的选择也在不断更新。为观察和评价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1998年2月-21304年12月对119例(128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进行了观察,麻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施行小切口向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大规模复明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实用性。方法对1659例(1916眼)采用倍诺喜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麻醉,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手术效果。结果全部患眼均能达到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脱茸率94.94%,脱残率87.21%。结论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施行小切口自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扶贫复明行动中应用安全、实用,术后视力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小切口自内障囊外摘出术在"流动手术车"防盲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17例(617眼)白内障分为表面麻醉组292例及球周麻醉组325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麻醉效果,对比分析术后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617眼麻醉成功率99.67%,未出现麻醉意外及全身并发症,两组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0.5者及手术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球周麻醉组:12.31%球结膜水肿,5.23%球结膜下出血,8.31%眼睑皮肤青紫淤血,0.31%球后出血,6.46%眼外肌麻痹,表面麻醉组:未出现以上麻醉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适应症范围广、术后外眼美观等优点,特别适于在"流动手术车"防盲手术中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筋膜囊内麻醉在普通及特殊情况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98例(118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对血压、呼吸、心率及心电图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在眼筋膜囊内麻醉下均能很好的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它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24.35 min.随机选择30例术中行心电监护,表明眼筋膜囊内麻醉对血压、呼吸、心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术毕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结论:眼筋膜囊内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特殊情况的白内障手术,其相比表面麻醉和球后或球周麻醉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亚显微手术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农村山区基层的应用。方法在镜外光源下,戴放大5倍的双目手术放大镜,使用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施行老年性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0例(11眼)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月0.4以上视力共10眼(98%),获得比传统囊内摘出或单纯囊外摘出术更好的效果。结论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亚显微手术使用器械简单,手术后效果良好,适用于农村山区基层医疗单位开展。  相似文献   

13.
球周麻醉技术在眼科手术尤其是内服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者近2年采用加强球周麻醉法对深眼窝的白内障患者实施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木21眼,麻醉满意,操作轻便,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30例白内障,女128例,男102例。老年性白内障165例,其中伴有深眼窝18例(21例)。女12例,男6例。年龄最大98岁,最小65岁。方法:常规消毒。以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各5ml混合液先于下睑眶下缘外1/3与内2/3交界处进针皮下注射0.5ml,轮匝肌层注射1.0ml,继续沿眶下壁进针至眼球赤道部注射0.5ml,再至肌锥外眶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球后麻醉新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3例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采用球后麻醉的新入路,并观察了麻醉前后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新入路获得了与球后麻醉、球周麻醉同样甚至更好的镇痛及制动效果,并可减少球后麻醉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新入路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适于县市基层医院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 观察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县市基层医院施行的效果。方法 对152例(185眼)施行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迅速恢复,术后1周视力≥0.5者163眼占88.11%,视力≥0.8者155眼占8378%。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有效且经济的白内障手术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器械,易于学习,便于推广,特别适用于县市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醉方法对短眼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眼轴长在20.01-22.10mm共80例106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对短眼轴白内障患者,术中组织损伤、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表面麻醉比球周麻醉低,结论:表面麻醉比球周麻醉更适合于短眼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相似文献   

17.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可发生瞳孔异常,既影响美观,又影响术后视力。我们采用眼球外按摩法处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施行现代白内障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6例48眼。其中男...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原因,提出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273例(292眼)白内障常规进行现代囊外摘出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32眼(10.96%)玻璃体脱出者行前部局限性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分析玻璃体脱出原因:眼睑轮匝肌麻痹不良8眼;眼压高4眼;术中刺囊致后囊破裂5眼;注吸皮质及后囊抛光致后囊破裂15眼。结论 术前进行充分麻醉,有效地降低眼压及术中正确的操作,可以预防玻璃体脱出。  相似文献   

19.
表面麻醉下晶状体超声乳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在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表面麻醉对198例(212眼)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12眼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1周最佳视力≥0.5者176眼(83.02%),术后1月最佳视力者≥0.5者200眼(94.34%)。主要并发症:后囊破裂6眼(2.83%),中度角膜水肿4眼(1.89%)。结论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白内障呈增多趋势,对该病的诊治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科1975年1月至1997年10月诊治的19例30眼放射性白内障报告如下:一般情况:本组19例30眼中,全部为男性,双眼11例,左眼5例,右眼3例。年龄省至68岁,平均51岁。该组病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无糖尿病史,无青光眼病史,双眼未受过外伤。检查:晶体囊膜下点状或不规则斑块状灰白色混浊,晶体后皮质雾状混浊。治疗及结果:所有病例施行手术治疗。其中9眼施行白内障囊外摘出,6眼施行白内障囊内摘出术,4眼施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0.1以下1眼;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