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男,33岁,主因左外耳道异物6天于2006-11—08入院。患者于6天前施工时不慎将混凝土喷入左侧外耳道及左眼内,当时左耳疼痛明显,伴听力下降,左眼疼痛及视力下降,无眩晕及头痛。到我院急诊,诊断为“左眼及外耳道异物”,在门诊行外耳道异物取出,因耳部剧烈疼痛,耳内镜下外耳道深部及鼓膜附着的水泥无法取出,患者拒绝治疗而转入眼科急诊。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6岁,因发现颈部肿块1个月余入院。患者近1年有咽异物感,无咽痛、声嘶,无吞咽及呼吸困难,无胸闷、心悸、怕热、烦躁及肢体水肿,无低热及进行性消瘦史,进食叮,二便正常,体重无减轻。查体: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左侧叶可扪及一直径约1cm肿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例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肿瘤切除术后下咽及颈段食管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进行了下咽及颈段食管切除和重建,无围手术期死亡及皮瓣坏死;无术后咽瘘及食管狭窄发生;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满意,均能进普食,并有较好的食管发声;分别随诊16及41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理想,是下咽及颈段食管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手术切口及暴露方法,探讨骨折复位及固定钛板的合理手术径路。方法:对76例手术病例进行总结,将骨折发生的部位及面部切口在每次手术中被使用的次数进行计数统计,分析各种手术径路的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术后随访半年以上,观察咬合功能恢复情况及面部美容效果。结果:上颌骨、颧骨骨折发病率较高,唇龈沟及下睑缘下隐蔽小切口的使用次数最多。半年后,面部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手术瘢痕形成,咬合功能恢复好。结论:合理选用手术切口能兼顾骨折部位暴露及面部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鼻咽部的检查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间接鼻咽镜检查及活检,纤维鼻咽镜检查及活检,鼻内镜检查及活检,放大喉镜检查及活检以及鼻咽部影像学检查,分析总结了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CT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在显示中耳结构时的优越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将51例患者的HRCT图像与术者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中耳结构(听小骨、面神经管、半规管和天盖等)的特征及存在的解剖变异。结果:锤骨、天盖、砧骨、迷路的HRCT表现与术中所见一致性好,镫骨及面神经管破坏显示差,k(Kappa statistics)值分别为0.840,0.788,0.700,0.560,0.366,0.310。HRCT可发现潜在的手术危险及变异结构,如硬脑膜低位,颈静脉球高位,乙状窦前置,面神经暴露及周围骨质破坏。结论:除面神经管破坏及镫骨结构外,其他中耳重要结构HRCT均能显示清楚,并对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HRCT应作为中耳乳突手术前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影响鼻窦炎内窥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9例鼻窦炎患者进行内窥 镜手术及随访观察。结果一期治愈率45.6%,延期治愈率40.5%,迁延型炎症11.4%,无效为2.5%,结论 手术中操作技巧,既往手术史,术中出血及过敏体质,术前准备,术后随访及处理等均可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护理中教育护理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组对象均由本院接受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的脑梗死合并发生吞咽障碍患者,病例数总计75。病例输入计算机建档后进行随机分组。患者接受常规检查和治疗后,对照组3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支持及康复训练,将常规护理支持及康复训练同时辅以教育护理患者38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吞咽障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增加教育护理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得到良好改善,可提升患者康复依从性,良好改善吞咽功能,其效果得到患者好评,相比常规护理干预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针对脑梗死引发吞咽困难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同时联合实施教育护理,能够确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确保吞咽功能得到最大程度改善,对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瞬目反射(blink reflex, BR)及神经电图(electrical neurography, ENG)在Bell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海神号神经检诊仪,刺激眶上神经,分别在同侧眼轮匝肌记录出R1波及R2波,在对侧眼轮匝肌记录出R′2波;在茎乳孔处刺激面神经,用同心圆针电极记录出运动潜伏期及M波波幅,对35例Bell面瘫患者行BR及ENG检测,并与自身健侧对比。结果 35例患者BR均有不同程度异常,ENG部分异常。结论 BR与ENG均能反映面神经损伤程度、部位及预后,两者结合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0.
分化型甲状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虽然其预后较好,但易复发转移。对于复发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期相当重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复发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电子气管镜下应用氩气刀治疗小儿声门及声门下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复习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自2011年应用氩气刀技术治疗的4例声门及声门下疾病的效果及转归。结果:3例患儿声门下病变在手术后均未出现肉芽组织再次增生,未发现气道内的瘢痕和狭窄,顺利拔出气管切开的套管及气管插管,恢复正常呼吸。1例患儿室带鳞状细胞中度不典型增生,术后1个月后复查,未发现病变复发。结论:电子气管镜图像清晰,镜身细小柔软,可随意弯曲,转换角度,定位准确。而氩气刀喷头直径小,能顺利通过小儿的声门,操作精确,手术时间短,对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值得在小儿声门及声门下疾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喉真菌病     
喉真菌病临床少见,过去认为其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宿主,但是近来的报道发现喉真菌病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宿主者越来越多见。喉真菌病临床表现及喉内镜检查均没有特异性,病理检查发现真菌结构是诊断喉真菌病的“金标准”。喉真菌病临床及病理表现与喉癌类似,容易造成误诊,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本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做一综述,以提高我们对该病的认识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报道1例原发于鼻腔-鼻窦砂粒体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 患者,女,50岁,因"渐进性右侧鼻塞1年余"入院。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鼻腔及筛窦内不规则占位性病变,遂在全麻鼻内镜下行右侧鼻腔筛窦肿物切除术。结果 肿物完全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砂粒体型脑膜瘤(WHO I级)。患者鼻塞及头痛症状消失,术后2个月复诊见鼻腔术区黏膜上皮化完成,鼻腔无粘连,暂未见肿物复发。结论 原发于鼻腔-鼻窦的异位砂粒体型脑膜瘤少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上应争取完全切除肿物及周边受侵犯组织,以达到根治,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报道1例新生儿鼻咽部横纹肌肉瘤(RMS)及其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患者,女,16 d,出生后即发现有鼻塞、张口呼吸,吸吮时憋气、呼吸困难。鼻咽喉内镜、CT及MRI检查提示鼻咽部占位性病变,通过活检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RMS。结果 患儿经系统化疗后病情好转,8个月龄时内镜及影像学复查,局部病灶较前缩小,一般状况良好,未见头颈及全身转移。结论 发生在新生儿鼻咽部的RMS十分罕见,且位置隐匿,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该病恶性程度高,临床上应争取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透明质酸在软骨修复及再生中的进展发现,透明质酸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材料可通过促软骨相关基因及生成因子的表达,为细胞提供良好微环境促进软骨修复及再生。透明质酸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材料是非常优秀及有应用前景的促软骨细胞及组织修复 再生的物质,对耳鼻咽喉部软骨的再生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透明质酸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材料对软骨修复及再生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耳鼻咽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WHO近年新确定的一种少见而独特的间叶性肿瘤,最多发生于肺,也见于头颈及全身。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侵袭性占位性肿块,组织形态多样,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导致不当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确诊的5例耳鼻咽喉IMT患者的诊治经验,以引起临床及病理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6岁。出现咽部异物感半个月,进食时明显,因咽部异物感日益加重就诊。发病以来无咽痛及吞咽困难,无咳嗽咯血,无声音嘶哑及胸闷气急。门诊动态喉镜检查示:左喉前庭新生物。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07年7月11日收入我院。患者既往无手术及放疗病史。嗜烟,平均15支/d。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声带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29例,早期声门癌(原位癌,T1及T2)21例。动态喉镜下的基本表现(如声带粘膜波、振幅、声门闭合及襞裂运动状况),于两类病变有明显区别,结合病理检查,可以早期确诊,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6岁。因咽部异物感6个月于2006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主要症状为咽部异物感,偶有咽部阵发性干灼痛,无咳嗽及咳痰,无声音嘶哑、吞咽障碍、咯血、头昏及耳鸣。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咽炎”,治疗未见好转。体检:咽后壁黏膜轻微充血,咽后壁散在少量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咽腭弓及舌腭弓、软腭无水肿,  相似文献   

20.
为总结清除中耳乳突病灶的同时保留外耳道骨性结构和重建鼓室手术的经验教训,列举4个失败病例,详细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失败原因。手术失败原因包括适应证和手术分期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慎,病灶处理不彻底及换药不够等。保存骨性外耳道有利于重建正常鼓室及传音结构,较之传统根治术有很多优点,但应严格把握适应征的选择,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