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尿激酶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秦玉倩吴悦周月梅(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免疫研究室,上海200052)Veterlein等[1]报道用抗尿激酶(UK)单克隆抗体(McAb)亲和层析柱,能从UK粗制品、甚至新鲜尿液中提取高纯度的UK,从而大大降低制备...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病原体之一。抗R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将会对RSV的临床诊治,流行病学调查以及抗原超微结构分析等产生重要意义。 本文应用RSV国际标准Long株感染Hela细胞,经冻融和离心纯化作为抗原,将BALB/c小鼠麻醉后从鼻孔内注入抗原,作基础免疫,细胞融合前三天采取脾脏直接注入抗原的方法,进行免疫,取其脾细胞与Sp2/0瘤细胞在50%PEG(MW1000)作用下,进行细胞杂交,应用免疫荧光法筛选抗RSV阳性孔,其细胞融合率为85.4%,阳性孔数为46/501(9.2%)。[注:有8孔和细胞对照有交叉反应,不计算在内,丢弃。]46个抗RSV阳性孔均进行了扩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取有克隆生长孔上清用EL-ISA法筛选有抗体分泌阳性孔,再选阳性孔用有限稀释法进行连续亚克隆。共进行8次融合,由于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干扰,在前7次融合中,仅建株成功杂交瘤1株。命名为14F10。在排除假阴性及假阳性干扰后,在第8次融合中建株成功5株,命名为:23B9,23F1,23C12,24A6及24B5。在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冯金辉等4人在《免疫学快报》1987年7(1)10~11发表本文,报道已建立抗人喉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三株,经4次克隆化,体外传代培养167天,经液氮冻存复苏,以间接荧光法和ELISA测抗体,均能稳定地分泌抗体。经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绿脓杆菌外毒素A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建立了6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分别命名为14F10,23B9,23F1,23C12,,24A6及24B5。其中,23F1及24A6在传代培养中逐渐丧失了分泌抗体的能力,其余4株可稳定地分泌抗体。它们的Ig亚类鉴定;14F10为IgM,23B9为IgC1,23C12为JgG2b,24B5为JgG1。注射入同系小鼠腹腔,可产生高滴度抗体,在夹心ELISA试验中己证实均为抗绿脓杆菌外毒素A特异性的。此外,文中还讨论了在间接ELISA初次筛选中出现的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原因及其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7.
制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是深入研究乙型肝炎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目前国内已建立多株抗-HBc单克隆抗体,但免疫用的HBcAg基本上是从尸肝中提取。由于富含HBcAg的尸肝不易获得,而且从组织中提取纯化抗原的步骤也比较复杂,因此抗原来源困难。近年来,HBcAg已能用遗传工程菌进行大量生产,本文报告用菌产HBcAg制备抗HBc-  相似文献   

8.
自从Kohler和Milstein建立杂交瘤技术以来,在生物学各领域内得到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在内分泌学方面也得到了应用,已经有十几项激素单克隆抗体代替经典抗血清的报道。本文为建立胰岛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而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自从 Kohler和 Milstein(1975,1976)成功地发展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后,自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先后建立起分泌抗不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细胞系。为了便于对脊灰炎病毒株特征的研究以及对脊灰炎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流行病学监测,我们建立了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博罗病,这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可引起免疫抑制,使新城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或失败。使鸡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病死率增高,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用经硫酸铵沉淀,高速度离心并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捉纯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相似文献   

11.
<正> 取纯化HBsAg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选原始抗体阳性孔细胞进行多次克隆化。两次融合试验共得32株分泌抗HBsAg-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培液上清的PHA效价为1:32~1:1,024,对流(CEP)效价为1:2~1:16。诱生小鼠腹水的PHA效价,25/32株为10~(-4) ~10~(-5),7/32株>10~(-6),其中8/32株ELISA法效价可达10~(-7)。CEP和AGD效价最高分别达1:6,400和1:3,200。 选出21株分泌抗体能力较强者进行冻存,并对其纯度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证明,21株杂交瘤分泌的McAb均属小鼠IgG_1亚类,能较好地中和乙肝患者血清中的HBsAg。与人白蛋白或正常人血清进行CEP或AGD试验,均无沉淀线出现。说明这些McAb具有良好的纯度和专一性。  相似文献   

12.
抗幽门螺旋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王正祥,申厚凤,陈红菊,童鲲(扬州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扬州225001)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n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并基本肯定是急性胃炎和慢性B型胃炎的致病...  相似文献   

13.
14.
链激酶(Streptokinase,SK)为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最有效的活化剂之一,具有半衰期较长、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及疗效与t-PA相当的显著特点,因而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在研制和应用重组SK的过程中,SK的鉴定、纯化和临床...  相似文献   

15.
结肠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病症。本病高发于大洋、欧、美洲等地区。在我国,结肠癌在恶性肿瘤中居第六位;因此,对结肠癌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次报告杂交瘤技术以来,已渗透到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在肿瘤学中亦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制备出抗人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白血病等的单抗隆抗体。这为肿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手段。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国外  相似文献   

16.
<正>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免疫测定在妊娠诊断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工作目的是决定能否用单克隆抗体取代传统抗血清进行该项测定,为此我们进行了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近交的BALB/c小鼠,以孕妇小便中提纯的HCG免疫,3天后,取脾细胞,与无分泌性的小鼠骨髓瘤细胞SP_2融合。聚乙二醇4,000为促触剂,融合率达100%。融合后10天,用HCG交联的胶乳作凝集试验,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阳性率为6%。取细胞生长好,阳性强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四次以上,最后获得10个杂交  相似文献   

17.
载脂蛋白E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赵满仓,刘菊林,郭刚,解用虹(空军石家庄医院,石家庄050061)载脂蛋白E(apoE)主要存在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它是1973年由Shore等在人血清的VLDL中首先发现的。apoE有3种主要的异构...  相似文献   

18.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高纯度抗体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在病毒学方面的应用更为普遍。但是,有关森林脑炎病毒(简称TBEV)的的单克隆抗体目前国内尚未见有报道,国外仅见M.Novak(1982)建立了一株分泌IgM的S—16杂交瘤细胞系。本文建立了一株稳定分泌抗TBEV杂交瘤细胞系。经辣根过氧化物酶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初步证实可供TBEV的实验诊断,经小鼠实验性治疗证实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B因子是补体交替活化途径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一种单链的分子量为93,000的β球蛋白,其在正常血清中的浓度为200μg/ml。当补体交替途径活化时,B因子在C3b和镁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被D因子裂解成Ba和Bb两个片段,最终形成C_3转化酶和C_5转化酶,参予补体后续成分的活化。抗补体B因子McAb的研究,国外已有报导,其中有的抗B因子McAb具有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高效、特异的抗创伤弧菌的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特性鉴定。方法:用创伤弧菌菌体蛋白抗原免疫小鼠,利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创伤弧菌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法及Western blot等筛选、鉴定其与创伤弧菌溶血素蛋白(vvhA)及其他重要海洋细菌的交叉反应性和效价。结果:共获得5株抗创伤弧菌的mAb,鉴定结果表明,5株mAb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性。结论:获得5株抗创伤弧菌的特异性mAb,为建立创伤弧菌快速检测试剂盒提供了重要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