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湿热郁阻气机致瘀、湿热伤血致瘀、温热耗气致瘀三方面论述慢性肾病中湿热致瘀的病理机制,并分析认识其证候特点和表现,同时阐释其治疗原则、组方及用药特点,以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中医湿热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中医湿热证的关系。方法对242例冠心病及脑梗塞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体质组、湿热夹瘀体质组和非湿热体质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42例患者中,有37.19%和30.99%分别为湿热体质和湿热夹瘀体质,两者相加占总被调查病例的68.18%,也就是说,大约2/3的被调查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湿热体质特征。血脂异常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病人分别占63.16%、46.96%,而且湿热体质组和湿热挟瘀体质组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高于非湿热体质组(P<0.01);湿热挟瘀体质组病人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病人(P<0.01)。说明湿热体质组和湿热挟瘀体质组病人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和“微观血瘀证”特征。结论湿热体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基础,湿热内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易患因素,湿热化瘀是其主要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湿热病机再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认为湿热体质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发病基础,并以清热化湿消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良好疗效为佐证,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机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认为湿热内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易患因素,湿热化瘀是其主要病理环节,清热化湿消瘀法理应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治则,不可拘泥血瘀证的框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肾小球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机十分复杂,治疗也很棘手,常缠绵难愈。作者在文中着重从湿热致瘀角度对慢性肾病的中医学病机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湿热郁阻气机致瘀、湿热伤血致瘀、湿热耗气致瘀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临床表现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湿热郁阻气机致瘀、湿热伤血致瘀、湿热耗气致瘀分剐从不同角度进行辨证,提出了治疗原则,并对组方、用药规律进行了详细论述。所述观点,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探讨中医湿热理论与痤疮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辨证治疗。认为湿热蕴结型是马来西亚地区痤疮的主要辨证分型。湿热蕴毒、湿热致瘀、湿热毒瘀是痤疮的病理过程,而祛湿清热、解毒、化瘀合理配伍是痤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从湿、热、瘀、毒辩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给予湿热瘀毒辩证治疗;对照组50例未进行湿热瘀毒的辩证,均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经湿热瘀毒辩证治疗有效率76%,对照组5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从湿热瘀毒辩证论治,可减缓病情的进展,提高转阴率。  相似文献   

7.
湿热致瘀证治浅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艾军 《新中医》2005,37(9):83-84
慢性肝炎、肾炎、心肌炎、类风湿等病证常有湿热致瘀的病理改变,其病情缠绵,治疗困难,日久难愈。其他杂病中亦常见湿热日久,渐致瘀血的病理改变。为进一步认识湿热致瘀的病因病机和更好地治疗此类病证,笔者拟对湿热致瘀的机理、表现和治疗进行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辨证以湿热瘀结证多见。笔者从"瘀"、"热"、"湿"的病机入手,采用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辨证属湿热瘀结证者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仲瑛肝病“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的立论基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莉  叶放  郭军 《江苏中医药》2010,42(12):4-6
围绕周仲瑛教授肝病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理论,回顾分析了古代中医文献相关理论源流和现代肝病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肝病临床实践认为现代中医依据相关标准制定的肝病辨证分型论治具有局限性;基于肝病湿热瘀毒互结的临床特征,强调肝病湿、热、瘀、毒、郁等多种病理因素之间相互滋生,胶结和合,进而提出"湿热瘀毒互结"为其基本病机特点;瘀热相搏是患者病情加重、慢性化和难治性的关键所在,提出清化湿热瘀毒法是各型肝病的共性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湿热瘀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其他证候RA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分析湿热瘀阻证与R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66例,其中湿热瘀阻组27例,痰瘀互结组39例;其他风湿病组26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GPI的浓度。结果 GPI浓度湿热瘀阻组为(4.78±4.07)mg/L,痰瘀互结组为(2.07±6.26)mg/L,其他风湿病组为(0.075±0.037)mg/L,对照组为(0.059±0.038)mg/L。RA患者血清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湿热瘀阻组和痰瘀互结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PI与RA活动性有关,湿热瘀阻证是RA活动期的证候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湿热瘀结论治盆腔急性炎性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盆腔急性炎性疾病内服、外敷治疗。结果本组53例,治愈36例,好转13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2.45%。结论盆腔急性炎性疾病从湿热瘀结论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瘀阻证差异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证候机制及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以RA湿热瘀阻证与RA非湿热瘀阻证以及健康对照组各30例,收集血清标本,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iTRAQ)进行定量标记,再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MS)进行分析检测。所得质谱数据选用Thermo Proteome Discoverer 2.1软件进行蛋白的检索和鉴定,并以Western Blot对筛选蛋白进行验证。结果共得出RA湿热瘀阻证差异蛋白72个,其中上调蛋白25个,下调蛋白47个,RA非湿热瘀阻证中得出上调差异蛋白1个,下调蛋白11个。湿热瘀阻证上调蛋白中有6个蛋白(SAA1、AGP1、HP、AGP2、SAA4、CRP)表达与急性期炎症直接相关;有3个蛋白(ACTB、FGA、FGG)表达与血小板聚集、凝血、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相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湿热瘀阻证组差异蛋白富亮氨酸α2糖蛋白(LRG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湿热瘀阻证组比较,湿热瘀阻证组LRG1蛋白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湿热瘀阻证与疾病的活动性存在重要联系。LRG1蛋白可作为RA湿热瘀阻证血清学标志物的价值之一。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黄熙理教授认为 “ 湿热瘀结,阻滞胞宫胞络 ” 是慢性盆腔炎(CPID)的主要病因病机,湿热瘀导致的 CPID 由外邪与内伤所致,同时与体质、饮食、情志、地域、气候、治疗失当等因素有关。临证要四诊合参,重视舌 脉及妇科检查。治疗上主张从湿热瘀论治,辨证论治,内外同治,重视外治。采用黄教授经验方败酱汤内服治疗,同 时辨证施灌,采用黄教授经验方灌肠系列方保留灌肠,湿热为主采用灌肠 1 号方;热瘀为主采用灌肠 2 号方;以瘀为 主采用灌肠 3 号方。并配合中药薰蒸、物理疗法、灸法等其他外治法。结合 CPID 病程长及用药多苦寒的特点,临床 强调处方用药应防伤正,注意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4,(1)
目的观察两种中成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辩证分型选择使用中成药。方法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湿热瘀结证)共180例,治疗方法:花红片5片/次,每日3次;妇科千金片6片/次,每日3次。共21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等变化。结果花红组总愈显率为41.11%,总有效率为92.22%;妇科千金组总愈显率为20.00%,总有效率为85.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医证候、局部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两种中成药均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阻证)的有效药,花红片适于湿热瘀阻而偏重于实证者,妇科千金片适于湿热瘀阻兼气虚而偏重于虚证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自拟盆炎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特色和优势.方法 收集62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给予盆炎舒方治疗3个疗程,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8.4%,局部体征总有效率为93.5%,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6.8%.结论 盆炎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6.
李滨 《河北中医》2008,30(5):482-482
盆腔炎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带下、月经失调、疒徵瘕等范畴.慢性盆腔炎以湿热瘀结型最多见.2005-09-2006-12,笔者应用清热利湿化瘀止带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60例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特征的差异。方法制定“强直性脊柱炎证候信息采集量表”,从全国7个中心纳入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AS患者。观察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患者AS疾病活动度评分-C反应蛋白(ASDAS-CRP)、AS疾病活动度评分-血沉(ASDAS-ESR)、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患者整体评估(PGA)评分、单一症状(腰背痛、外周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时间、晨僵程度、触痛/压痛和疲乏)评分,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按照ASDAS-CRP评估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情况。结果 纳入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瘀阻证患者684例,湿热瘀阻证患者558例。两组患者PGA评分以及CRP、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症状评分中,腰背痛、外周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时间及触痛/压痛评分,湿热瘀阻证均高于肾虚瘀阻证(P<0.05或P<0.01)。湿热瘀阻证患者ASDAS-CRP、ASDAS-ESR及BASDAI评分均高于肾虚瘀阻证患者(P<0.01)。肾虚瘀阻证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18.
从“脾肾两虚兼湿热瘀毒”论治少弱精子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宾彬  王杰 《西部中医药》2010,23(7):36-37
少弱精子症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两虚为本,以湿热瘀毒为标,临证时宜补虚泻实,补脾肾之不足,泻湿热瘀毒,方能取效。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医以阴虚燥热作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但随着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对消渴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其病机与"湿热瘀"愈加密切相关。卢芳教授认为,"湿热瘀"既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又是消渴病变证的病理的基础。掌握这一致病特点,指导临证处方用药,对于提高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湿热瘀毒病机理论及其在肛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肛周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受其解剖结构的影响,术后易发生出血、疼痛等并发症。结合20余年临床及科研实践,提出湿热瘀毒为肛周疾病的基本病机。湿热瘀毒遵循着一定的演变规律,其中湿热为首要因素,瘀血阻滞为关键因素,毒邪为重要因素。拟定清热消瘀,解毒渗湿的基本治法。临证针对病程所处阶段的病机特征,随机更法,调整治疗侧重。合以外治法集中药力、直达病处,内外合治以提高疗效。并强调生活饮食的调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