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建立和完善稳固长效的疫情监测报告体系,切实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我省于2003年6月10日,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五级”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系统、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系统、政府报告系统“三线”监控体系,确保疫情报告及时、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1月 2 8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 )首次接到本地一家医院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病例的报告 ,1月 31日起 ,全市疾控机构迅速在原有疾病报告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SARS疫情监测、报告网络 ,同时对疫情、病例开展现场调查 ,逐步形成了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疫情监测现场调查工作规范。现将广州市SARS疫情监测情况报告如下。一、SARS疫情报告1.报告网络的建立 :从 1月 31日开始建立起由医院→区 (县级市 )疾控中心→广州市疾控中心为主干的报告网络 ,从 2月 1日起对SARS疫情实行每日“零”病例报告制度。各医…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东山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东山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分布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对东山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结果 2003年1月17日东山区出现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最后一例发病时间为4月30日。共发生病例122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6.56%。2月份为发病高峰,其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51.64%,3、4月份发病人数逐步下降;21~30岁年龄组和31~40岁年龄组发病例数分别占总数的25.41%和20.49%;医务人员发病在职业人群中发病最高,占总数的28.68%。结论 在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在东山区内已受到遏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密切接触者调查表和国家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资料,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湖北省2003年报告7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其中死亡1例,发病率0.012/10万,病死率14.3%以输入病例为主,其中2例为继发病例,呈点状散发。结论估计病例潜伏期为1~10天,一般潜伏期在1周内,未观察到病例发病前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评价北京军区不同疫情网络报告模式运行中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军队疾病监测工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2004—2006年通过非网络报告方式、传染病网络专线直报方式和经后方医院、部队医疗机构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法定传染病个案资料作为数据源,对报告单位构成、网络报告率、报告及时性、填卡质量、重卡及漏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北京军区疫情报告情况,2004年底前采用非网络传染病报告方式;2005年运行的是单一系统的网络报告模式;2006年综合应用多种网络报告系统——“互补监控”疫情网络报告模式。在北京军区统计的报告传染病病例中,80.43%的病例来自于军区内医疗机构,19.57%来自于军区外医疗机构。2004—2006年北京军区疫情报告诊断到审核时间明显下降;诊断到报告的时间占诊断到审核时间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2006年为92.27%。三年问报告卡完整率和准确率逐年提高,2006年分别较2004年和2005年有明显提高。2006年报告卡漏报率明显下降。结论北京军区目前应用的互补监控疫情网络报告模式可有效地提高疫情报告质量,该监测模式在军队疾病监测工作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学校学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年1—5月广州市报告的76例SARS学生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学校现场调查。结果 76例SARS学生病例中包括小学生24例、中学生23例、大学生29例;男生41例,女生35例;76例SARS病例分布于全市9个区的54所学校中,未发现学校学生有聚集性发病现象;发病时间集中在2~4月(占96.05%)。结论 广州市学校1~5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是以散发性为主,疫情流行态势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5·12”大地震后成都市手机疫情报告系统、症状监测报告系统使用现状,为完善手机报告系统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手机疫情信息报告率84.27%,因监测人员认识偏差、或手机报送障碍致缺报率达15.73%。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传染病个案数据设置录入项不全,电子卡片信息收集缺项,造成病例失访。症状监测零报告比例占总报告的51.74%,监测人群阳性症状发生率0.32/10万,敏感性待进一步研究。结论手机疫情报告系统是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补充,手机疫情报告及手机症状监测报告系统为灾区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不断完善,使之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贮备。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1月~ 5月 ,广州市累计报告 90例SARS学生病例 ,排除疑似病例后订正为 76例 ,死亡 1例。市区 2级疾控中心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 ,有效地控制了学校疫情的扩散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 0 0 3年 1月 2 1日~ 5月 30日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数据库》收集的 76例SARS学生病例。 (2 )方法 :收到医院的病例报告卡后 ,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学校现场调查 ,针对存在问题 ,严格按照学校、托幼机构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有关指导原则 ,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结果与分析  (1)病例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湖南省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情况及其效果。方法 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湖南省2003年报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医学观察病例的发病、诊治、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用SPSS11.0录入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湖南省13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病到被发现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4d;医学观察病例的中位数为1d;76.92%的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被发现后1h得到报告。64.92%的医学观察病例能在2h内报告;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100%得到及时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病例的病例隔离治疗率为79.57%;所有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均在接到报告后1h内开展,81.95%的医学观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在接到报告后2h内进行;所有疫点或可疑疫点均得到了消毒,消毒率100%;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调查率、医学观察率均为100%,医学观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被调查率和医学观察率分别为92.51%和78.00%。结论 湖南省2003年落实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格疫情调查处理等措施,其防治工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传染病 ,流行规律尚不十分清楚。对病例的诊断标准属于临床综合诊断 ,特别是对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诊断标准的不断修订和补充 ,表明对这一新传染病的了解认识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因此 ,临床综合诊断也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包头市自 4月 1 0日首次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 ,至 5月 2 0日共报告疑似病例 39例 ,共中 7例确诊为临床诊断病例 ,32例被排除 (另有 7例为首次报告即确诊为临床诊断病例 )。现将疑似病例报告情况分析如下。资料来源 包头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资料数据库。结 果  (1 )疑似…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效果。方法 分析广东省SARS疫情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2002年11月16日至200B年5月30日,全省共发生SARS病例1511例,死亡57例,累计发病率1.98/10万。全省21个市中有15个市报告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中广州市占86.04%。发病以医务人员为主,占22.90%;病例主要集中在20~39岁,占50.95%;出现明显的医院或家庭聚集性。采取预防控制的策略及效果:加强党政的正确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等组织策略;加强技术指导,重视疫情监测报告,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早发现和就地隔离治疗病人、小范围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强调室内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加强调查研究和科研攻关,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技术策略。预防控制策略实施后,全省日均发病数从2月份的25.6例下降到5月份的0.3例;医务人员所占比例由1月及以前的30.8%下降到5月份未有医务人员感染;未出现住宅小区或学校聚集性暴发的情况。结论 广东省首次出现SARS暴发流行,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织和技术策略后,广东省SARS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是做好SARS防治工作强有力的保证。加强SARS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重视疫情监测报告,切实落实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尤其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是防制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The 10th and largest Ebola virus disease epidemic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DRC) was declared in North Kivu Province in August 2018 and ended in June 2020. We describe and evaluate an Early Warning, Alert and Response System (EWARS) implemented in the Beni health zone of DRC during August 5, 2018–June 30, 2020. During this period, 194,768 alerts were received, of which 30,728 (15.8%) were validated as suspected cases. From these, 801 confirmed and 3 probable cases were detected. EWARS showed an overall good performanc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80%, nearly all (97%) of alerts investigated within 2 hours of notification, and good demographic representativeness. The average cost of the system was US $438/case detected and US $1.8/alert received. The system was stable, despite occasional disruptions caused by political insecurity.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EWARS was a cost-effective component of the Ebola surveillance strategy in this setti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系统建立运行情况和病例监测结果.方法 制定海南省麻疹监测方案,在全省建立麻疹监测系统,按照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及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2004-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040例,比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高96.00%,监测系统建立当年(2004年)报告病例数少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2005年以来监测系统报告的敏感性逐年提高,2008年监测系统报告疑似病例数是法定传染病的19.12倍.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比例逐年下降,由90.34%下降到4.48%.标本采集率逐年提高,由22.73%上升到99.12%,麻疹确诊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比例逐年提高,由7.55%提高到86.97%.检测疑似病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1.57%,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4.52%.海南省除2006年为麻疹流行年出现多个暴发点外,其他年份均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高峰期在3-6月.发病年龄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6.6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5.67%.结论 海南省自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后监测敏感性不断提高,发病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 ,为有效制定SARS防制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广州市SARS疫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广州市共报告SARS病例 12 74例 ,经初步订正后为 10 6 2例 ,死亡 4 3例 ,病死率 4 0 5 % ;有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与无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比较 ,Ig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可溯源病例比例和IgG阳性率随疫情变化逐月下降 ,但在 3月中旬以前均在 5 0 %以上 ;病人接触者和动物接触者的IgG抗体阳性率 (分别为 10 36 %和 37 5 0 % )明显高于疑似病例和健康对照人群 (分别为 1 95 %和 0 92 % )。结论 广州SARS病例病死率低于全球病死率 ;可能存在临床上症状轻微的不典型病例 ,部分密切接触者可能有隐性感染。可溯源病例的比例和血清抗体阳性率的变动 ,可用于SARS疫情流行态势监测和预测。血清学结果提示 ,引起人类发病的SARS冠状病毒与动物间的冠状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可能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疫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和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现场调查报告、疫情简报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广州市2006年报告登革热输入性病例10例,本地感染病例765例,累计发病率为10.19/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涉及9个区82个行政街(镇);全年本地疫情流行期为6月中旬至12月上旬,明显存在8-9月和10-11月两次发病高峰;共发生60起暴发疫情,其中10起暴发疫情对流行曲线的走势有较大影响,累计病例456例,占全年全市总报告病例数的59.61%;实验室监测表明2006年广州市病毒流行株为Ⅰ型登革病毒,各1例输入性病例,毒株分别为Ⅲ、Ⅰ型登革病毒。结论2006年广州市发生登革热流行,其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较广;疫情由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的可能性较大,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登革热在广州市已形成地方性流行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起登革热境外感染事件的调查与分析,评价广州市登革热监测系统的有效性及探讨应对该类事件的处理模式,为传染病的顶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广州市2007年发生的1起登革热境外感染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被调查者的血清标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结果]某电力公司23名员工在柬埔寨工作期间,有11人感染登革病毒,罹患率47.8%(11/23),其中10人在柬埔寨期间发病,1人返回广州后2d发病。23人中有14人登革热抗体阳性。[结论]该起事件为1起登革热境外感染事件,广州市通过登革热监测信息系统及时发现了疫情,并进行了有效处理,防止了境外疫情在国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了解广州市2011-2018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该市制定流感防控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1-2018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特征开展三间分布描述及病原谱特征分析。 结果 2011-2018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共423起,总体呈上升趋势,疫情主要集中于3-6月(167起,39.48%),和12-1月(175起,41.37%),累计报告数较多的区县为:花都(109例,占25.77%)、从化(49例,占11.58%)和天河(46例,占10.87%)。疫情主要集中在小学(70.92%)和中学(15.37%),。B型流感209起,占49.41%,A(H1N1)pdm09型73起,占17.26%、A(H3N2)型72起,占17.02%,各年流行毒株不一,其中2011-2013年和2016-2017年流感病毒病毒株以B型为主。疫情持续时间与首发病例到介入疫情时间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9,P<0.01)。 结论 2011-2018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3-6月,但2017和2018连续两年的冬季出现第二个暴发疫情高峰,中、小学是高发场所,早期介入疫情有利于缩短疫情持续时间,今后应利用好学校晨检缺勤系统,提高监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明湖南省SARS流行状况,分析SARS流行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SARS防制策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病例及不同正常人群血清标本的SARS-CoV IgG抗体;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评价湖南省2003年采取的SARS干预措施。结果湖南省共发现7例SARS-COV IgG抗体阳性病例,均为传人性病例。密切接触人群和流行区返湘正常人群中分别检出2例抗体阳性者(病例从返乡到发现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0d,发现到报告的时间间隔为0h,流调在报告后1h内进行,隔离与报告同步,疫点的消毒率为100%,密切接触者均被调查、医学观察)。结论 2003年全省发生了SARS的传入,但未出现续发病例,主要原因是湖南省党政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疫情监测报告灵敏,“四早”措施落实,疫情处理及时规范。已建立的早期症状监测预警系统,能及时发现鉴别可疑病例。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2003 epidemic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CDC and the Council of State and Territorial Epidemiologists (CSTE) developed surveillance criteria to identify persons with SARS. The surveillance case definition changed throughout the epidemic as understanding of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SARS-CoV) increased. On June 26, CSTE adopted a position statement to add SARS-CoV disease to the 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 (NNDSS). The position statement included criteria for defining a SARS case for national reporting. On November 3, CSTE issued a new interim position statement with a revised SARS case definition. This report summarizes the new U.S. surveillance case definition for SARS and updates reported cases of SARS worldwide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监测系统和控制措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高校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监测系统和控制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某高校在广州市SAPS流行期间疫情发生情况与紧急应对的组织领导、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效果。结果 在SAPS流行期间高校建立“个人-宿舍(家庭)-班级(单位)-系-院-学校”的监测系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预防及早治疗”,贯彻“早、小、严、实”的疫区处理原则,实现少发生、无续发、不流行、无死亡及稳定校园教学秩序的目标。结论 严密的监测系统和以早期隔离患者与密切接触者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SAPS在高校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