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的关系,检测了21例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L-6活性。结果显示:进展期MM组的IL-6活性高于稳定期MM组(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05);IgG型MM患者的IL-6活性与M蛋白,IgA及IgM的含量无相关性。加之IL-6可骨髓瘤细胞增殖,结果表明:IL-6可能是MM的发生或生长因子,但IL-6与MM的异...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MM)系浆细胞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系并能够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中大量克隆性浆细胞的增生和积聚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或其片段,同时伴有广泛的溶骨病变和(或)骨  相似文献   

3.
7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活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IL-6分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机制。方法:应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16例MM患者和19例对照者新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L-6表达情况。结果: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15.4%±6.5%,骨髓瘤细胞IL-6表达阳性率达7.9%±2.9%,基质细胞IL-6表达阳性率达4.5%±1.2%;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4.6%±2.3%,基质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2.6%±1.1%,浆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0.7%±0.1%。MM患者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01)。另外MM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基质细胞所占比率为6.9%±1.4%,也较对照组的4.7%±1.8%明显升高(P<0.001)。结论:MM患者升高的IL-6既可由瘤细胞分泌,又可由基质细胞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可能都参与了MM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IL-6R)、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8例,根据DS分期将患者分为3组:Ⅰ期27例,Ⅱ期34例,Ⅲ期37例。比较不同DS分期患者的IL-6、IL-6R及MCL-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3组患者IL-6及MCL-1表达水平随着DS分期升高而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IL-6R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不同IL-6及MCL-1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结果显示,IL-6≥80 pg/ml的患者(41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0个月,<80 pg/ml的患者(57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L-1≥200 pg/ml的患者(45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5个月,<200 pg/ml患者(53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7.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β2-MG及Hb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DS分期、IL-6及MCL-1与预后相关(r=0.857,r=0.764,r=0.802)。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IL-6及MCL-1水平与患者的DS分期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IL-6和β2微球蛋白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IL-6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MM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应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L-6含量,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β2-MG含量,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及治疗前后的IL-6和β2-MG变化。结果:MM组IL-6和β2-M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Ⅱ期和Ⅲ期MM患者IL-6和β2-MG水平高于I期(P〈0.05),Ⅱ期和Ⅲ期间IL-6和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治疗有效组(CR或PR组)IL-6和β2-MG水平在治疗前后有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无效组(NR组)治疗前后IL-6和β2-M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6和β2-MG对MM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白介素6与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研究表明,白介素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主要生长因子,MM病人体内过多的IL-6主要由骨髓基质细胞的旁分泌产生。IL-6与瘤细胞膜IL-6受体结合,活化伟导链gp130,促进瘤细胞增生。MM细胞gp130传导链及其后信号传导的蛋白质突变可能是导致恶性细胞分化用阻滞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65例对照组血浆中TGF-β1及IL-6含量,并观察其与MM的临床分期、肿瘤量分级的关系,及对病情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 MM患者血清中的TGF-β1及IL-6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Ⅰ期、Ⅱ期MM患者的血清TGF-β1及IL-6明显低于Ⅲ期患者(P<0.01),Ⅰ期、Ⅱ期患者的血清TGF-β1及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含量呈递增趋势。TGF-β1及IL-6水平在临床参数Hb、β2-微球蛋白(β2-MG)异常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GF-β1及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IL-6可能与MM的疾病进程有关,其水平升高是MM的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过度表达的机制。方法:采用多聚甲醛分别固定骨髓瘤细胞KM3和骨髓基质细胞,再将其置于同一体系中共同培养,用B9细胞增殖试验测量培养上清中IL-6活性。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及骨髓瘤细胞均能自发分泌IL-6,两种细胞经固定后几乎均不能分泌IL-6。固定的骨髓瘤细胞与未经固定的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后,可使共培养上清中的IL-6活性明显增加,同时固定后  相似文献   

13.
人骨髓瘤细胞Sko-007中的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人骨髓瘤细胞系Sko-007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采用凝胶阻滞电泳和免疫常常方法观察IL-6刺激前后Sko-007细胞中IL-6相关转录因子STAT3、NF-IL-6、NF-kB和参与IL-6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激酶ERK、JakI的诱导活化状态并确定该细胞中的IL-6信号转导通路。结果 转录因子STAT3、NF-IL-6和蛋白激酶ERK、Jakl都能在Sko-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0例MM病人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gp130及IL-6的水平,并观察二者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MM病人血清sgp130、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51、8.29,P〈0.01),并随MM临床分期增加、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F=23.21、21.86,P〈0.05),但不同免疫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F=7.37、4.12,P〉0.05)。血清sgp130、IL-6水平的变化与化疗效果有关,化疗有效病人血清sgp130、IL-6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BD组(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下降程度明显大于VAD组(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差异有显著性(t=11.77、5.31,P〈0.05)。血清sgp130、IL-6水平与血清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683、0.549,P〈0.01)。结论血清sgp130及IL-6水平变化与MM的肿瘤负荷和化疗效果有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SKO-007是新近建株于MM患者的骨髓瘤细胞,它是否自泌白细胞介素6(IL-6)尚未见报道。材料和方法1 细胞培养与样品收集将SKQ-007细胞(ATCC购置)悬浮于含10%灭活小牛血清(FCS)的RPMI 1640培养体系中,37℃、5% CO_2条件下培养2~3天换液传代1次。试验前,收集细胞用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洗涤两次,并饥饿4小时。再同法洗涤两次,收集末次洗涤液和1.5×10~7细胞作为培养0小时之样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泌的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多发性骨髓瘤(MM)进展中的变化和意义以及这三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取28例MM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稳定组)、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及2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的骨髓,建立BMSCs的体外培养体系。用ELISA法检测单独培养的BMSCs,以及BMSCs与U266细胞混合培养后IL-6、VEGF、IGF-1在培养上清中的浓度;应用外源性IL-6、VEGF、IGF-1作用于BMSCs后三种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结果①单独培养BMSCs所分泌的IL-6和VEGF浓度,对照组〈稳定组〈活动组(P〈0.05),IGF-1的浓度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U266细胞和BMSCs均分泌IL-6、VEGF和IGF-1;U266与BMSCs黏附后IL-6、VEGF、IGF-1的分泌明显升高(P〈0.05);混合培养上清中IL-6、VEGF、IGF-1浓度,对照组〈稳定组〈活动组(P〈0.05);③BMSCs分别加入外源性IL&/VEGF/IGF-1后,诱导VEGF、IGF-1/IL-6、IGF一1/VEGF、IL-6分泌增加(P〈0.05);④MGUS患者BMSCs分泌IL-6、VEGF、IGF-1的水平与对照组相似。结论B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IL-6、VEGF、IGF-1与MM的进展有关;IL-6、VEGF、IGF-1三种细胞因子影响BMSCs的分泌,三者之间有相互促进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过度表达的机制。方法:采用多聚甲醛分别固定骨髓瘤细胞KM3和骨髓基质细胞,再将其置于同一体系中共同培养,用B9细胞增殖试验测量培养上清中IL6活性。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及骨髓瘤细胞均能自发分泌IL6,两种细胞经固定后几乎均不能分泌IL6。固定的骨髓瘤细胞与未经固定的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后,可使共培养上清中的IL6活性明显增加,同时固定后的骨髓基质细胞与未固定的骨髓瘤细胞共培养后亦可使后者分泌IL6增加,其中MM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较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后上清中IL6活性增加更明显(P均<0.01)。结论:MM患者IL6过度产生的机制存在二相性,即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均可过度表达IL6,参与MM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用^51Cr标记细胞株的方法,研究了白细胞介素6(IL-6)及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XG-7)、EB病毒阳性细胞株(Daudi)和内皮细胞间粘附的调控作用,观察了粘附作用对XG-7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IL-6及其受体(IL-6R)gp130相关性生长因子GM-CSF不仅是人MM细胞体内、外的生长因子,而且可以提高MM细胞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8月至2008年11月本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150例MM患者为治疗组,患者入院治疗当天抽静脉血,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观察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的IL-6、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M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随临床分期增加,其表达水平依次增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无效组则无差异(P〉0.05);MM患者血清中IL-6与TNF-α呈正相关(γ=0.732,P〈0.01).[结论]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在MM 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可用于MM患者的病情判断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在MM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入院初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细胞分析,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免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并对30例MM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分析。结果30例MM患者H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hsCRP及IL-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30例MM患者中骨髓瘤细胞比例在15%-80%28例,2例低于10%。结论血红蛋白(Hb)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对MM的诊断有重要意义,骨髓检查对MM具有特异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