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系细胞异常增多为主,粒系、巨核细胞持续过度增生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红细胞量及全血总量绝对增多,主要表现为特有的紫红色皮肤、脾肿大、血液粘滞度增高等,形成血栓或出血,晚期可发生骨髓纤维化、骨髓衰竭,也可发展为急性白血病[1].目前通过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红细胞单采的方法治疗,可以快速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明显改善症状,而且比传统采用静脉放血的方法更方便、安全、有效.现对采集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简称慢粒,在我国年发病率为0.39-0.99/10万,在疾病终末期易进展为急性白血病。大多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变,简称急髓变,只有少数为急淋(ALL)变或急单(AMOL)变,偶有巨核细胞及红细胞等类型的急性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转化为ALL,之后  相似文献   

3.
孙岚 《家庭护士》2008,6(5):1407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系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三系无节制地增生,其中尤以红细胞系增生为显著.临床上以三系增生伴脾肿大为特征,可发生血栓形成或出血[1].我科于2007年11月收治了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梗死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系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三系无节制地增生,其中尤以红细胞系增生为显著.临床上以三系增生伴脾肿大为特征,可发生血栓形成或出血[1].我科于2007年11月收治了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梗死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一组以髓系细胞分化和成熟异常,骨髓衰竭为特征的髓系肿瘤,伴外周血细胞减少和红系、粒系、巨核细胞系一系或多系形态学异常,由于遗传不稳定因而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1].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在各类血液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各类血液病患者均列为研究对象.用APAAP法染色患者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计数巨核细胞并进行分类.结果 多(双)核巨核、单圆核小巨核、多(双)圆核小巨核均可不同程度见于白血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骨髓纤维化(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等病人骨髓涂片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未见巨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仅见于MDS.结论 用APAAP法检查各类血液病骨髓涂片中的巨核细胞,有助于各类血液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规范我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和诊断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以髓系(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发育异常而致骨髓衰竭为特征的髓系肿瘤,表现为粒系、红系、巨核细胞系一系或多系形态学异常和外周血细胞减少.由于遗传不稳定性而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的危险性很高.  相似文献   

8.
WHO(200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生物学特征是髓系细胞(粒系、红系、巨核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可以伴有原始细胞增多.临床和血液学特征是外周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常增多且形态异常,可伴有原始细胞增多,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1-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流式细胞免疫表型粒系CD33阳性指数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对95例MPN患者[慢性髓系白血病(CML)4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9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1例]粒系CD33阳性指数的表达进行分析。另选取30例单纯性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CML组、ET组、PV组、PMF组的CD33阳性指数分别为26.35±13.40、5.44±3.72、5.44±2.83、1.54±1.25,与对照组(9.62±5.0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粒系CD33阳性指数在CML、ET+PV、PMF中依次降低,可作为MPN诊断的一个新型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0.
巨核细胞是造血细胞的一种,虽然数值不及红系和粒系多,但其数量和形态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初诊及治疗过程中可见动态变化。本研究通过对5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初诊及治疗中的骨髓巨核细胞观察,以探讨其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少见或不见,极少数病例巨核细胞的数量可显著增高.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例巨核细胞显著增高的急性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系增生异常急性白血病六例临床分析陈艳荣蒋玉玲王银平龙红来亚杰郑天林三系增生异常急性白血病是一种以骨髓红、白与巨核细胞三系同时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亦有称红、白、巨核细胞白血病。本病较少见,偶见文献报道。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  相似文献   

13.
丁红  胡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5):1884-1886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常规和骨髓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本全自动血液SysmeX 分析仪测定29例全血细胞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简称三系)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同时进行骨髓细胞学、糖原染色和铁染色测定.结果 29例患者全血细胞三系明显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大,骨髓象显示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胞系增多为主,三系均有巨幼样改变,红细胞系突出特点是"幼核老浆",幼红细胞比例大于10%,巨核细胞系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不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少见或偶见.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均正常,糖原染色均为阴性.结论 三系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在临床上少见,其外周血表现与急性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尤为相似,临床医生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防止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生物学特征是髓系细胞(粒系、红系、巨核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可以伴有原始细胞增多.临床和血液学特征是外周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常增多且形态异常,可伴有原始细胞增多,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1-4].本研究通过对本院68例MDS病例进行了国际预后积分系统分组和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旨在探讨MDS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与生存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贫血与白血病前期——92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难治性贫血(RA)亚型和白血病前期(白前)的关系。方法对86例RA和6例不符合RA诊断标准的白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将34例(39.53%)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L)、原始细胞增多的RA(RAEB)和转变中的RAEB(RAEBt)者定为转化组,其余52例为未转化组。与未转化组比较,转化组有下列血液学特征:①外周血中、晚幼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和巨大红细胞出现频率较高,中性粒细胞明显核左移;②骨髓原始和早幼阶段的粒系和红系细胞比例较高,三系常同时有血细胞发育异常的形态改变,3核以上红细胞、假性PelgerHuet异常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出现率亦较高。结论按现行RA标准诊断的病例与白前有较大重叠,上述转化组的血液学特征对RA向AL转化可能有一定预示作用。根据结果,提出一个预测RA转化的积分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5例巨核细胞血血病的原始巨核细胞及较成熟巨核系前体细胞作扫描电镜研究,其中4例为慢粒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性变,1例为急性骨髓纤维化表现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超微结构形态:白血病细胞外形不规则,有表面小泡,核浆比例高,核圆或卵圆形,核仁明显,可见游离核糖体及不同长度粗面内质网。可见小的、有时为数众多的线粒体。部分细胞已出现血小板界膜或电子密集颗粒。可见数量不一、有血小板界膜发育良好的微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 40年代间人们发现了一组骨髓红系细胞高增生和治疗贫血无反应的血液紊乱,有学者将这一异常称为红系骨髓细胞增多症,并观察到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病例,鉴于此,提出了Di-Guglielmo综合征的概念[1].Di-Guglielmo综合征有2个类型:不转变型(少数),即病情中始终不发生急性白血病转化的急性红血病;转变型(多数),即在病程中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当前称谓的纯红系细胞白血病相当于Di-Guglielmo综合征早期型或不发生转化的急性红血病.近几年来人们对此型白血病高度重视,在概念上和形态学诊断标准上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2].现将我们遇见的4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生物学特征是髓系细胞(粒系、红系、巨核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可以伴有原始细胞增多。临床和血液学特征是外周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常增多且形态异常,可伴有原始细胞增多,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根据2008年WHO诊断标准,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PV、ET初诊患者血液、骨髓涂片、骨髓病理组织学及JAK2V617F基因检测结果。 结果:与ET患者相比,PV患者WBC和Hb水平增高(P<0.05),PLT下降(P<0.05),红细胞系百分数增高(P<0.05)。与JAK2V617F基因阴性PV患者相比,JAK2V617F基因阳性PV患者WBC、PLT明显增高(P<0.05),粒细胞系、粒/红比值、巨核细胞计数增高(P<0.05)。JAK2V617F基因阳性ET患者骨髓活检多见三系增生,未见骨髓纤维化。 结论:PV、ET患者及JAK2V617F基因阳性或阴性的PV、ET患者实验室检查特征不同,对指导临床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少见或不见,极少数病例巨核细胞的数量可显著增高。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例巨核细胞显著增高的急性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