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君丽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40-1541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6月来我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其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在25—68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1~26d,患者经过内镜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全部病例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及累及部位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DAI)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DAI)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照组与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上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的治疗结果,显效患者1例,有效患者5例,无效患者24例,总有效率20.00%。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的治疗结果,显效患者23例,有效患者4例,无效患者3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诱导缓解治疗作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治疗组采用微生态制剂美常安联合SASP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组织学严重程度评分,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组织学严重程度分级计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694,3.511,P=0.000,0.003〈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t=3.415,P=0.004〈0.01)。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82.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7.336,P=0.034〈0.05)。结论微生态制剂美常安是治疗UC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微生物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单用美沙拉嗪颗粒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美沙拉嗪颗粒和微生态制剂美常安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改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好转率为82.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组织学炎症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其治疗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整肠生)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维持缓解治疗的临床意义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分别给予5-氨基水杨酸(艾迪沙1g,4次/d)治疗,病情缓解后以微生态调节剂(整肠生0.5g,3次/日)维持治疗1年,对照组采用5-氨基水杨酸治疗后无维持治疗,为期1年随访。分别观察两组6个月和12个月后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表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6个月和12个月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下降分别为1.5±1.7、1.6±1.9和7.1±1.2、7.7±1.5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生态调节剂维持缓解治疗UC是有效的,有利于UC的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5.
张勤生 《当代医学》2012,18(23):133-134
目的探讨奥沙拉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单纯给予奥沙拉秦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1%,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沙拉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金双歧组、美常安组与奥沙拉嗪组,分别应用金双歧联合奥沙拉嗪、美常安联合奥沙拉嗪、奥沙拉嗪治疗。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肠道菌群数量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三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比治疗前增多,大肠杆菌、肠球菌比治疗前减少。金双歧组治疗后菌群分析、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镜下分级评分及结肠炎症评分均明显优于美常安组及奥沙拉嗪组.而美常安组疗效优于奥沙拉嗪组。结论利用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沙拉嗪,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可多种微生态制剂联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确诊的36例初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奥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结肠炎症反应变化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结肠炎症评分及结肠镜下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结肠炎症反应和复发率,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王豹 《吉林医学》2011,(11):2164-2165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加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与单纯口服柳氮横胺吡啶片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病例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加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两组治疗时间和评价标准相同。结果:观察组近期治愈45例(90%),总有效率97%。较对照组近期治愈18例(45%),总有效率80%为优(P<0.01)。结论: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使用微生态制剂加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比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治疗,对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和复发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联合组CRP、ESR、IL-6、IL-8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可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炎症因子,减少病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联合常美安等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势。方法:选择经内镜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例,单用SASP口服治疗,剂量为1.0g,每日4次)和实验组(n=42例,在口服SASP治疗基础上联用微生态制剂常美安,2粒/次,3次/d),治疗14周后,比较两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性指数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肠粘膜局部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等细胞因子的变化;主观评价临床疗效、镜下以及组织学病变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Sutherland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14周治疗后,实验组的Sutherland指数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升高以及IL-6、IL-18水平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主观评价临床疗效、镜下以及组织学等3方面的病变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SP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SASP,且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颗粒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美沙拉嗪颗粒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美常安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44/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0%(41/5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6.23,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活动期诱导缓解及缓解期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 (1980年1月~2014年11月)外文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89年1月~2014年11月)等中文数据库,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篇文献符合标准,其中7篇入选益生菌治疗活动期UC组,5篇入选益生菌治疗缓解期UC组(有2篇同时入选以上2组)。纳入的10篇文献中有6篇提供了不良反应例数。系统评价结果:(1)对单独服用益生菌或安慰剂治疗活动期UC进行比较,益生菌组的诱导缓解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RR=1.43,95%CI 1.14~1.80,P=0.002);(2)对益生菌与美沙拉嗪合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活动期UC进行比较,益生菌组的诱导缓解率与美沙拉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 -0.22~0.104,P=0.0508);(3)对益生菌与美沙拉嗪维持治疗缓解期UC进行比较,益生菌组与美沙拉嗪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 0.79~1.2,P=0.98);(4)益生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2,95%CI 0.74~1.15,P=0.47)。结论益生菌较安慰剂可明显提高活动期UC的临床缓解率;益生菌对缓解期UC维持治疗的疗效与美沙拉嗪相当;益生菌具有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国内报告的病例数显著增加,根据对国内10218例患者的分析,最近10年报道的病例数目是过去10年的3.8倍。由于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缺乏特异性,导致病情迁延反复,甚至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疑难病,现将治疗该病的药物及研究现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溃疡性结 肠炎的治疗药物、治疗原则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治疗原则可概括为:在急性期治疗要早,药量要足,治疗要个体化;缓解期要进行维持治疗。对重症病人要注意早期发现和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Meta分析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2018年以来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包括知网、万方医学、维普、Pubmed、Cochrane、EMbase等,纳入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报道并筛选、评价文献质量,对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资料,质量均合格;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对UC的总有效率、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报道经异质性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借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较单纯美沙拉嗪能提高UC治疗的总有效率和血清IL-10水平(RR=1.42,95%CI为1.06~1.58,P=0.012;WMD=11.36,95%CI为7.83~14.29,P<0.001),降低血清TNF-α水平(WMD=-4.35,95%CI为-6.12~-1.28,P<0.001),且上述文献均未见明显偏倚风险,敏感性分析均证实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良好。 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且可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微生态改变, 并观察双歧杆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收治的60例活动期溃疡性肠炎患者(A组)、60例缓解期溃疡性肠炎患者(B组)及6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新鲜粪便中菌群变化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A组、B组分为A1亚组(30例)、A2亚组(30例)、B1亚组(30例)和B2亚组(30例)。给予A1亚组和B1亚组患者口服双歧杆菌活菌胶囊, 给予A2亚组和B2亚组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组织学疗效及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结果 A组和B组大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拟杆菌属、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菌群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B组比较, A组大肠杆菌属菌群数显著增加, 拟杆菌属、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菌群数显著减少(P<0.05)。A1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组织学总有效率分别显著高于A2组, B1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组织学总有效率分别显著高于B2组(P<0.05)。各组治疗后大肠杆菌属和肠球菌属菌群数显著低于治疗前, 但拟杆菌属、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菌群数显著高于治疗前;A1组和B1组患者治疗后大肠杆菌属和肠球菌属菌群数分别显著低于A2组和B2组, 拟杆菌属、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菌群数分别显著高于A2组和B2组(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内条件致病菌增加, 有益菌减少。双歧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涉及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及其下层。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免疫因素及炎性介质等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其特点是病程长,经常复发,迁延难愈,难以根治,且易发生癌变,是目前公认的较难治愈的病症之一。UC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抗炎以及调节免疫反应,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新型的药物制剂和全新的治疗方法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与其他治疗药物相比,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当前临床使用疗效较好的药物,为UC的治疗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给患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了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均未明了,具有慢性、反复发作与持续性的特点.治疗药物(种类与剂型)名目繁多,临床上较难规范化应用.因此,治疗开始时就应制订一个患者可接受的个体化方案,进行比较长期与顺序性(序贯)的治疗.临床常用药物可拟定为相对固定的方案,有利于临床规范化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如枯草杆菌和屎肠球菌(美常安),双歧杆菌活菌抵制剂(丽珠肠乐)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片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0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分为美常安联合SASP组(A组)10例;丽珠肠乐联合SASP组(B组)10例;SASP组(C组)10例,疗程均为4周.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便菌群、临床症状总积分百分比、Sutherland疾病活动性指数、肠镜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大便菌群变化、临床症状总积分降低百分比,A、B组治疗前后为显效,C组治疗前后为有效.结论:SASP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轻、中度活动期UC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SASP,而SASP联合美常安,SASP联合丽珠肠乐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翠云  丁一娟 《循证医学》2011,11(3):164-168
目的 借助于循证医学的方法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提供依据,并确定治疗目标及治疗方案.方法 在充分评估病人的情况后,提出临床问题,从Cochrane Library、PubMed、http://sumsearchuthscsa.edu/searchform4.htm、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证据,检索时间为20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