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差异,探讨其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年龄50岁以上并完成血清骨转化指标及骨密度测定患者1 223例,汉族882例,维吾尔族341例。分析2个民族年龄、骨密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及血清钙、磷水平的差异。结果汉族和维吾尔族原发性骨质疏松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民族血清钙、磷水平在有无骨质疏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正常者,维吾尔族25羟维生素D3水平(30.19±19.67)nmol/L较汉族(48.50±27.97)nmol/L低(P<0.01);骨质疏松者,维吾尔族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31.82±20.79)nmol/L较汉族(47.41±26.56)nmol/L低(P<0.01);年龄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无相关性(r=0.007,P=0.817)。结论不同民族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有差异,其差异与骨质疏松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差异,探讨其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年龄50岁以上并完成血清骨转化指标及骨密度测定患者1 223例,汉族882例,维吾尔族341例。分析2个民族年龄、骨密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及血清钙、磷水平的差异。结果汉族和维吾尔族原发性骨质疏松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民族血清钙、磷水平在有无骨质疏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正常者,维吾尔族25羟维生素D3水平(30.19±19.67)nmol/L较汉族(48.50±27.97)nmol/L低(P<0.01);骨质疏松者,维吾尔族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31.82±20.79)nmol/L较汉族(47.41±26.56)nmol/L低(P<0.01);年龄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无相关性(r=0.007,P=0.817)。结论不同民族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有差异,其差异与骨质疏松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1例,并分别按血糖控制情况和年龄分组:以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为分界点为血糖控制良好组(Hb A1c≤7%)35例与血糖控制不良组(Hb A1c﹥7%)46例;按年龄分为〈45岁17例、45~60岁30例、﹥60岁34例分为三组。以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81例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11.66±6.90)ng/ml较对照组(14.69±3.54)ng/ml明显下降(P〈0.05);血糖控制不良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9.44±4.19)ng/ml低于血糖控制良好患者(14.59±8.56)ng/ml(P〈0.05);年龄〈45岁、45~60岁、﹥60岁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15.75±10.54)、(10.96±4.42)和(10.24±5.77)ng/ml,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年龄大、血糖控制差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  相似文献   

4.
兰由玉  陈洁  赵毅  刘毅 《新医学》2011,42(3):162-166
目的:研究As患者PBMC维生素D受体(VDR)mRNA的表达及血清25-羟维生素D,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水平,探讨其与AS疾病活动性(BASDAI、CRP、E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6例AS患者(As组)和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13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采用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受检者PBMC的VDRmRNA表达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和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分析VDRmRNA表达水平、血清25-羟维生素D3和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临床相关指标(BASDAI、CRP、ESR)的关系。结果:As患者PBMC的VDR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VDR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相关指标(BASDAI、CRP、ESR)无关(P〉0.05)。A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5.3±2.6)μg/L、(12.8±6.0)n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4.7±3.5)μg/L、(32.6±18.5)ng/L(P均〈0.01)。AS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的水平与BASDAI(r=-0.481,P〈0.05)、ESR(r=-0.535,P〈0.01)、CRP(r=-0.674,P〈0.01)均呈负相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BASDAI、CRP、ESR无关(P〉0.05)。结论:As患者VDRmRNA表达水平升高,但与As的疾病活动无关。As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下降,与疾病活动呈负相关,可作为AS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AS患者PBMC的VDR活化可能与1,25-二羟维生素D,的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99锝-亚甲基双膦酸盐联合碳酸钙D。及活性维生素D。治疗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30例均给予”锝一亚甲基双膦酸盐+碳酸钙D3+活性维生素D3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a后患者骨密度值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1,25-二羟维生素D。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腰椎(L1-4)及左髋股骨颈、大转子及小转子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血清骨钙素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锝-亚甲基双膦酸盐联合碳酸钙D3及活性维生素D3治疗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前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及术后合并肺炎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自2015年4B至2017年4B收集准备接受肺癌根治术的早期肺癌(TNM58.45±5.43Ⅰ/Ⅱ期)患者共365例,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总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2及维生素D3水平,根据总维生素D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105例(〈10ng/m])、维生素D缺乏组124例(10-20ng/ml),维生素D不足组78例(20~30ng/ml)及维生素D充足组58例(≥30ng/ml),维生素缺乏比例高达62.57%。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8^+、CD4^+/CD8^+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水平,从而判断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对观察对象进行跟踪至出院,并记录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维生素D水平组年龄、手术部位及病理类型等基线资料间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总维生素D及维生素D3组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递减趋势,维生素D2水平组内及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CD8^+、CD4^+/CD8^+7及Treg细胞水平组内及部分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CD4^+(%)为(46.36±438)%,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的(58.45±5.43)%。术后肺炎发生率自严重缺乏至充足呈递减趋势,PTrend=0.003,组内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前血清维生素D水平越低免疫功能越差,术后并发肺炎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部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 H )2‐VitD3]水平。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该院就诊骨质疏松患者216例纳入研究组,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亚组112例,绝经性骨质疏松症亚组55例,继发骨质疏松症亚组16例,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亚组33例,根据年龄不同。另外选取参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 H )2‐VitD3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血清25‐(OH)2‐VitD3的平均水平均低于参考值(30~100 ng/mL)。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亚组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男性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46,P<0.05)。对照组男性25‐(OH)2‐VitD3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6,P<0.05)。研究组小于60岁被试与大于或等于60岁被试的25‐(OH)2‐Vit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13,P<0.05)。对照组小于60岁被试与大于或等于60岁被试的25‐(OH)2‐Vit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68,P<0.05)。结论不同类型和性别的骨质疏松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存在差异,有必要科学指导中老年人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广西沿海地区汉族成年男性的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的临床参考区间。方法自2009年9月-2009年12月,在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收集健康成年男性空腹血清,使用罗氏Cobas e 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骨钙素结果,并探讨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及饮酒等对骨钙素水平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成年男性2018例(20-69岁),骨钙素数据呈非正态分布,广西沿海地区汉族成年男性的血清骨钙素的临床参考范围为23.07 ng/ml(12.64-45.39 ng/ml),不同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与否分组的男性骨钙素水平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非超重组与超重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吸烟与非吸烟组(P=0.629)、饮酒与与非饮酒组(P=0.74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年龄、体重指数有负相关性。结论以2.5%和97.5%的百分位点表示95%参考区间,各年龄段的血清骨钙素的临床参考范围分别为20-29岁28.10 ng/ml(15.97-52.42 ng/ml),30-39岁22.41 ng/ml(12.87-38.90 ng/ml),40-49岁21.21 ng/ml(12.15-39.10 ng/ml),≥50岁20.21 ng/ml(11.11-40.98 ng/ml)。血清骨钙素水平有随年龄与体重指数增大而下降的趋势,与其他文献的报道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该地区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检测,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儿保科门诊就诊儿童共445例。取清晨空腹血,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 D水平。结果大连市儿童各年龄组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表示,分别为0~1岁组34.4 ng/mL(27.9~42.9 ng/mL);1~3岁组32.5 ng/mL(25.6~38.8 ng/mL);3~6岁组24.9 ng/mL(16.3~31.2)ng/mL;>6岁组19.7 ng/mL(13.2~29.1)ng/mL;经秩和检验,不同年龄组维生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年龄组除0~1岁组男性高于女性(P <0.05)外,其他年龄组男女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445例儿童中,维生素 D 严重缺乏(<5 ng/mL)占0.23%(1/445);缺乏(5.1~15 ng/mL)占8.76%(39/445);不足或以下(15.1~20 ng/mL)占6.97%(31/445);充足(20.1~100 ng/mL)占84.04%(374/445);过量(>100 ng/mL)为0。维生素 D 不足(<20 ng/mL)的儿童占15.95%(71/445),其中0~1岁组为5.79%(8/138);1~3岁组为5.20%(9/173);3~6岁组为32.05%(25/78);>6岁组为51.78%(29/56),以3岁以上儿童为主,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季节血清维生素 D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大连市儿童维生素 D 营养状况良好,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随着年龄波动,3岁以上儿童需重视维生素 D 的补充,特别是冬季春季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非骨质疏松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和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25(OH)D水平分为3组:25(OH)D20ng/ml者为G1组(n=40),25(OH)D在20ng/ml~30ng/ml之间者为G2组(n=78),25(OH)D30ng/ml者为G3组(n=32)。比较各组间血清25(OH)D、血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分析25(OH)D与HOMA-IR、骨代谢指标的关系,分析HOMA-IR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各组间血清25(OH)D、空腹血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及HOMA-IR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与HOMA-IR呈负相关(r=-0.440,P0.05);各组间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ALP无显著相关性(r=-0.041, r=-0.038, r=-0.011, r=-0.048, P均0.05),与PTH呈负相关(r=-0.597, P0.05);HOMA-IR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ALP无显著相关性(r=0.039, r=0.030, r=0.015, r=0.044, P均0.05),与PTH呈正相关(r=0.298, 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T2DM非骨质疏松症患者胰岛素抵抗、骨代谢指标PTH呈负相关,胰岛素抵抗与PTH呈正相关,维生素D缺乏易引起T2DM及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血清钙离子、维生素D水平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改变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发生的相关性。方法:BPPV患者176 例为BPPV组,根据骨密度检查分为正常骨密度亚组(45 例)、骨密度 减少亚组(53 例)和骨质疏松亚组(78 例),并选择65 例无眩晕或头晕病史的骨质疏松患者为对照组。回顾 性分析各组患者的血清钙离子、血清25 羟维生素D水平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包括血清I 型胶原C 端肽 (s-CTX)、尿脱氧吡啶啉(u-DP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等。结果:血清钙离子浓度在各组间均正常。正 常骨密度亚组、骨密度减少亚组和骨质疏松亚组分别有13.3%、17.0%、59.0%的患者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 并且血清25 羟维生素D水平与BPPV患者的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48,P=0.002)。骨质疏松亚组的骨钙蛋 白和u-DPD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骨密度亚组或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证实骨质疏松(OR 2.8,95% CI 1.34~ 8.77,P=0.032)和血清维生素D缺乏(OR 2.0,95% CI 0.94~3.33,P=0.032)是BPPV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的BPPV发生与维生素D缺乏和骨转换代谢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总1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1NP)、N-端骨钙素(N-MID)、B-胶原特殊序列(B-CTX)及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并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89例(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无骨质疏松人群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RANKL、tP1NP、N-MID、B-CTX及25-羟维生素D的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RANK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tP1NP、N-MID、B-CT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RANKL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临界点值为0.175ng/ml,诊断灵敏度为82.14%、特异度为85.0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血清25-羟维生素D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临界点值为30.50nmol/ml,诊断灵敏度为79.92%、特异度为83.47%、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14;血清RANKL+25-羟维生素D别诊断骨质疏松的灵敏度为87.42%、特异度为94.01%、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6。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RANKL、25-羟维生素D水平较正常人群变化较为明显,二者联合应用对于鉴别诊断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广州市番禺地区儿童总钙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进行分析,为以后该地区儿童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电化学发光仪检测1902名儿童总钙和25( OH) D水平。将受检儿童按年龄不同分为5个年龄组:婴儿组(1~12个月,817名)、幼儿组(1~2岁,599名)、学龄前组(3~6岁,291名)、学龄期组(7~11岁,167名)、青春发育期组(12~18岁,28名)。在按年龄分组的基础上再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对各组总钙和25( OH) D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番禺地区儿童总钙水平为(1.72±0.19)mmol/L,25(OH)D 水平为(39.12±11.26)ng/mL,两者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按年龄分组比较显示婴儿组总钙及25(OH)D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余4组(P均<0.05);幼儿组总钙水平明显高于学龄前组及学龄期组(P均<0.05),25(OH)D水平明显高于学龄前组、学龄期组及青春发育期组;学龄前组总钙及25(OH)D水平均高于学龄期组(P均<0.05)。男、女性儿童总钙和25(OH)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钙和25(OH)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221,P<0.05,线性方程为Y总钙=0.004X25(OH)D +1.573]。结论番禺地区儿童血液总钙和25( OH) D水平偏低。建议学校和家长能督促儿童及时、合理的补钙。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中国北方地区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状态存在季节变化,冬春季维生素D缺乏严重。目的:分析沈阳市老年人冬季维生素D缺乏对骨量丢失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沈阳市60岁以上汉族健康老年人100名,于2000-03检测受试者血浆中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钙和磷,清晨空腹2h尿中脱氧吡啶、钙、磷、肌酐,2000-03/2005-03两次检测髋部骨密度。结果与结论:基线时,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为(31.0±12.30)nmol/L,40%受试者低于25nmol/L;血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29.4±11.5)ng/L,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低于25nmol/L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34.6±13.5)ng/L,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与甲状旁腺激素呈负相关(r=-0.479,P〈0.0001)。5年后股骨颈骨丢失率为(3.05±4.07)%,大转子为(1.46±5.02)%,经体质量和身高变化率校正后,股骨颈骨丢失率与基线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呈负相关(r=-2.3,P=0.02),股骨颈骨丢失率基线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25nmol/L者高于浓度〉25nmol/L者103%(F=7.2062,P=0.0085)。其他检测指标与骨丢失无显著相关性。说明老年人群冬季维生素D缺乏严重,维生素D缺乏促进骨量丢失,影响骨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99锝-亚甲基双膦酸盐联合碳酸钙D3及活性维生素D3治疗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30例均给予99锝-亚甲基双膦酸盐+碳酸钙D3+活性维生素D3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 a后患者骨密度值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1,25-二羟维生素D3等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腰椎(L1-4)及左髋股骨颈、大转子及小转子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血清骨钙素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9锝-亚甲基双膦酸盐联合碳酸钙D3及活性维生素D3治疗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行体检的中老年人80例,均行不同部位骨密度测定及维生素D水平检测。按照骨密度不同,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而骨量减少组与骨量正常组又统称为非骨质疏松组。比较不同部位骨密度及维生素D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分析探究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骨质疏松组19例,骨量减少组27例,骨量正常组34例。与骨质疏松组比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的腰2~腰3、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的骨密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53. 13±11. 71) mmol/L、(57. 24±12. 73) mmol/L、(57. 82±13. 53) 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性别、年龄、25羟维生素D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年龄与性别为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可通过骨密度测定及时诊断骨质疏松,而骨密度降低与维生素D缺乏、年龄、碱性磷酸酶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山东省5 181例人群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性别和季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根据性别、年龄和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季节的维生素D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维生素D水平(17.11±11.75)ng/mL稍高于女性(15.08±11.7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9岁和≥80岁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9岁组维生素D水平为(26.99±17.28)ng/m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人群维生素D水平以夏季最高(19.73±11.57)ng/mL,冬季最低(12.78±12.90)ng/mL,春夏之间比较、秋冬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山东省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存在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且普遍缺乏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天津铁路健康体检员工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 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19 年3 月~11 月于天津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铁路员工49 523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胃蛋白酶 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Ⅱ)的水平并计算PG Ⅰ /PG Ⅱ比值(PGR),应用spss19.0 统计软件分析比较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 31 岁,31 ~ 40 岁,41 ~ 50 岁和> 50 岁),不同工种间铁路员工PG 的差异。结果 铁路 员工血清PG Ⅰ,PG Ⅱ和PGR 水平M(P25,P75)分别为 81.72(67.31,97.08)ng/ml,7.6(4.98,11.82)ng/ml 和 10.55 (7.05,15.52)。男性组PG Ⅰ,PG Ⅱ和PGR 水平M(P25,P75)分别为82.66(68.24,97.95)ng/ml,7.82(5.19,12.01) ng/ml 和10.36(6.97,15.14),女性组分别为74.19(60.94,88.96)ng/ml,5.64(3.70,9.82)ng/ml 和12.71(7.96,18.4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0 670 471.00 ~139 064 629.00,P=0.000)。不同年龄组间血清 PG 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H=1 269.02~ 3 779.45,P=0.000)。随着年龄的增高,血清 PG Ⅰ,PG Ⅱ水平升高和PGR 降低。比较不同工种间 血清 PG 的水平差异,一线员工PG Ⅰ水平要高于附属员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5 095 021.50,P=0.000);PG Ⅱ 和PGR 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68 566 462.50,67 380 108.50,P=0.731,0.05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G Ⅰ 和PG Ⅱ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s = 0.161,0.284,P < 0.05);PGR 与年龄呈负相关(rs =- 0.234,P < 0.05)。结 论 天津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员工血清PG Ⅰ,PG Ⅱ和PGR 水平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在不同性别、不同年 龄组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工种间的差异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北京地区60 岁以上老年人群血浆维生素A,D 和E 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性别、年龄和季节对维生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20 年12 月~ 2021 年11 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就诊的2 043 例60 岁以上老人的血浆维生素A,D 和E 水平, 按照性别、年龄和季节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2 043 例老年人群血浆维生素A,D 和E水平分别为438.20(328.40, 563.00)ng/ml,13.70(9.70, 19.55) ng/ml 和8 311.40(6 430.50, 10 602.70) ng/ml,缺乏/ 不足率分别为19.43%,92.61% 和10.13%。不同性别的维生素A 和E 水平及缺乏/ 不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1.37,-0.27;χ2=0.49,4.33, 均P > 0.05),女性维生素D水平低于男性,缺乏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72,χ2=4.38, 均P < 0.05)。不同年龄组间的维生素A,D 水平及维生素A,D,E 的缺乏/ 不足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40.82,18.21;χ2= 35.20, 20.08, 23.39, 均P < 0.05),70 岁以上老人维生素A 和D 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缺乏/ 不足率明显升高。不同季节的维生素A,D 和E 水平及缺乏/ 不足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75.50 ~ 225.87,χ2=21.41 ~ 70.94,均P < 0.05)。秋季维生素A 水平最低,缺乏率最高。春季维生素E 水平最低,冬季缺乏率最高。冬季维生素D 水平最低,缺乏率最高。结论 北京地区老年人群血浆维生素A,D 和E 的缺乏/ 不足较普遍,尤其是维生素D,并且维生素水平与性别、年龄和季节有关。提倡老年人合理补充维生素,以满足机体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种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名无心力衰竭表现的MHD患者分别进入高通量血液透析(HFD)组及普通血液透析(HD)组,每组30例,观察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0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测量2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和晚期速度峰值比值(E/A);二尖瓣环运动峰值早期和晚期速度比值(e'/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与瓣环运动峰值速度比值(E/e'),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期检测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压水平.观察2种透析方式对心脏舒张功能及临床指标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0例无心力衰竭表现的MHD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均正常,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0%.钙磷乘积(95% CI 1.002~1.165,P=-0.048)、LVMI (95%CI 0.952~0.988,P-0.02)和收缩压水平(95% CI0.981~1.037,P=0.046)是E/e'的影响因素.HFD组治疗后E/e'下降(9.99±3.36比11.84±4.88,P<0.05),FGF-23 (56.07±26.63pg/ml比85.53±40.54pg/ml,P<0.01)、钙磷乘积(4.48±1.16mmol^2/L^2比4.96±1.03mmol^2/L^2,P<0.05)、IL-6 (3.37±2.48pg/ml比5.59±2.53pg/ml,P<0.05)、Hcy水平(21.13±6.95 μ mol/L比29.40±11.66 μ mol/L,P<0.01)下降,25-(OH) D3水平(27.3±10.26ng/ml比23.15±10.73ng/ml,P<0.05)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D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E/e'与钙磷乘积(r=0.359,P<0.05)、Hcy(r=0.378,P<0.05)呈正相关,与FGF-23无相关性.结论 HFD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可能与有效降低钙磷乘积、降低Hcy水平有关;与FGF-23水平降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