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和纤维蛋白原(Fib-C)测定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2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中的AT-Ⅲ活性与Fib-C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STEMI组与NSTEMI组的AT-Ⅲ活性及Fib-C浓度分别为(75.909±16.865)%与(3.784±0.527)g/L及(83.690±15.048)%与(3.488±0.933)g/L。经SPSS v17.0统计软件处理后,STEMI组与NSTEMI组的AT-Ⅲ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STEMI组与NSTEMI组的Fib-C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的AT-Ⅲ活性低于NSTEMI组(P〈0.05);STEMI组的Fib-C浓度高于NSTEMI组(P〈0.05)。结论 AT-Ⅲ活性降低及Fib-C浓度升高与心肌梗死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并通过测定有助于了解二者在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协助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137例,按Gensini评分分为三组,A组(〈20分组)、B组(20.40分组)、C组(〉40分组),另对照组患者131例。分别比较各组间外周血血浆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不同Gensini积分组血浆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且可以预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联合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STA-Compact(法国)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抗凝血酶活Ⅲ性、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观察冠心病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100例(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D-D、Fib、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D-D、Fib、TG、TC、LDL水平分别为(1.16±2.37)μg/mL、(3.50±1.06)g/L、(2.46±0.40)mmol/L、(5.54±1.21)mmol/L、(3.21±0.55)mmol/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29±0.10)μg/mL、(2.83±0.46)g/L、(2.04±0.63)mmol/L、(4.07±0.96)mmol/L、(2.92±0.68)mmol/L;冠心病组AT-Ⅲ、PT、HDL水平分别为78.6%±5.8%、(12.70±1.27)s和(2.02±0.88)m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04.2%±6.0%、(13.08±0.68)s和(2.37±0.7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D-D、Fib、PT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检测结果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Sysmex CA6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98例产后出血的临产孕妇及284例正常生产的临产孕妇血浆D-D、Fib及AT-Ⅲ的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198例产后出血的临产孕妇与284例正常生产的临产孕妇比较发现,产后出血的临产孕妇血浆D-D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生产的临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及AT-Ⅲ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正常生产的临产孕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浆D-D、Fib及AT-Ⅲ的检测对产后出血及其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测、预防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及纤维蛋白原(Fbg)与进展型卒中的关系.方法 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入院第2天即测定AT-Ⅲ、PC活性水平及Fbg含量,根据病程演变,分为进展组(26例)和非进展组(46例).另将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AT-Ⅲ、PC活性水平及Fbg含量的差异.结果 3组AT-Ⅲ、PC活性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组Fbg含量显著高于非进展组及对照组,而非进展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bg水平升高与卒中进展相关,是缺血性卒中进展的有效预测指标.对该类患者提早进行干预,对降低缺血性卒中进展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程度与纤溶指标D-dimer、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6例,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非脑血管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D-dimer、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行颈部血管多普勒彩超,将动脉狭窄程度分成轻度狭窄(1%~49%)、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完全闭塞4级.血管超声探查动脉粥样斑块,分为无斑块、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组,比较不同狭窄程度组及不同性质粥样斑块组的凝血纤溶活性.并作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囚素的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浆D-dimer较对照组增高(P<0.05~0.01)、抗凝血酶Ⅲ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动脉狭窄程度成正相关.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与吸烟、年龄、高血糖、高血压等危险囚素有相关性.结论 血浆凝血纤溶活性增高可预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李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905-4906
纤溶、抗凝和凝血系统是维持机体出血与止血平衡的重要因素,当这些系统中某些因子的数量或功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出血或形成血栓。因此测定这些因子的改变有助于诊断易栓症和监测血浆凝血状态。本文主要介绍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和脑梗塞患者中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和脑梗塞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伴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关系以及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脑梗塞的梗塞面积大小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和脑梗塞病人共42例。作为观察组,30例无冠心病。脑梗塞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1)观察组中有39例纤维蛋白原高于正常。占92.8%。对照组中仅为4例。占13.3%。(2)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伴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呈正相关。与脑梗塞时梗塞面积的大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统计血浆纤维蛋白原(Fig)水平升高在临床常见几种疾病中所占比例及临床应用。方法:美国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PT和APTT正常而Fig浓度>4.0g/L患者1000例,对照组为10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脑血管疾病患者占27.2%,肿瘤患者占16.8%,感染性疾病患者占10.5%,心血管疾病患者占9.4%,肾脏疾病患者占8.4%,肝脏疾病患者占8.4%,糖尿病患者占5%,应激性患者占7.5%,其他疾病占6.8%。结论:血浆Fig水平检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肝肾疾病的辅助诊断及评价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抗凝及纤溶的变化.方法 检测162例正常晚孕妇女和115例来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非妊娠妇女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晚孕组的FIB:(5.313&#177;0.349) g/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二聚体:(0.57&#177;0.25) mg/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T-Ⅲ:78.43&#177;10.25%,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晚期妊娠妇女血液呈生理性的高凝状态.AT-Ⅲ、FIB、D-D的联合检测对于评价晚期妊娠妇女的凝血功能状态,预测晚期妊娠妇女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血栓事件的可能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腹腔感染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及相关性,探讨其在腹腔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7例腹腔感染患者和49例健康对照者; 根据预后将腹腔感染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9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 分别检测两组腹腔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浆ATⅢ活性和血清PCT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腹腔感染患者血浆ATⅢ活性(70.1%±19.1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76.5%±12.0%)(t=-5.823,P<0.001); 血清PCT水平[0.6(0.15~3.37)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0.05(0.03~0.06)μg/L](t=5.37,P<0.001)。在腹腔感染患者中,预后不良组的ATⅢ活性(54.45%±12.24%)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74.14%±18.53%)(t=4.26,P<0.001); PCT水平[8.4(2.6~41.2)μg/L]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0.29(0.13~1.20)μg/L](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腹腔感染患者血浆ATⅢ活性与血清PC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95,P<0.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浆ATⅢ和血清PCT水平有助于临床腹腔感染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克劳斯法(von Clauss法)、凝血酶原时间演算法(PT-Der法)检测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用以上2种方法分别检测本院80例冠心病患者的Fib含量,并做批内、批间精密度分析,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种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Fib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Der法精密度较差。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PT-Der法的结果高于von Clauss法,von Clauss法检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Fib含量精密度更高、更可靠。建议冠心病患者的Fib检测采用von Clauss法,以避免临床上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妊妇常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超出一定范围的高凝便是病理变化,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时出现的异常高凝状态.本研究检测了133例妊妇不同时期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以探讨妊娠期间凝血和纤溶功能动态变化,为预防和诊断妊高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纤维蛋白原和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我院收治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9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总胆红素的定量测定,比较两组间纤维蛋白原和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总胆红素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按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纽、急性心肌梗死组的排列顺序,纤维蛋白原水平呈上升趋势,而总胆红素水平呈下降趋势,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浓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心病之间呈正相关,而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之间呈负相关,并且两者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脑梗塞、冠心病、肺心病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亚硫酸钠盐析法。结果 脑梗塞、冠心病、肺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与脑梗塞、冠心病、肺心病密切相关,具有临床观察价值,可预测疾病的进展与转归,作为脑梗塞、冠心病、肺心病的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 PAgT采用比浊法,AT-Ⅲ采用发色底物法,D-D和Fib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脑梗死患者组100例与健康对照组60例进行上述4个项目的检测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组AT-Ⅲ为(80.01±11.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Fib和PAgT可作为脑梗死诊断的参考指标。结论 PAgT、AT-Ⅲ、D-D与脑梗死疾病的诊断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诊断和判断病情的监测标志物,为脑梗死的动态观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肝素钠抗凝主要是通过与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而起作用。我们发现,高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和平原患一样,均存在贫血,且血小板数量也未见增多,但在每次透析过程中,肝素钠用量常常是平原患的2~3倍,其原因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检测了高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并和平原患进行比较,探讨其与患肝素用量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两种方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功能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凝胶空斑法及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A,测定正常人作二法的对比,前法100例结果为90.30±26.42%,后法41例为87.39±15.66%,二者相比较,P>0.05。用二法同时检测105例各种疾病,前法为78.30±7.92%,后法为76.24±5.92%,两者也无差异(P>0.05)。由此可见,两种方法除敏感性无差异外,发色底物法简便、快速,但底物来源较难;凝胶空斑法简便、价廉,但不能快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心病(CA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方法分别检测1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8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Lp-PLA2,Fbg水平及CAD病变程度,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较,CAD患者Lp-PLA2,Fbg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6,8.095;均P<0.01);与SAP组相比较,ACS组的Lp-PLA2,Fbg,Gensini积分以及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7,2.126,3.286;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D患者血浆Lp-PLA2,Fbg均与Gensini积分(r1=0.356,r2=0.348;均P<0.01),cTnI水平(r1=0.262,r2=0.213;均P2<0.05)呈正相关,且Lp-PLA2与Fbg亦呈正相关(r=0.203,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AD患者血浆Lp-PLA2和Fbg(β=0.263,0.204,均P<0.05)水平共同决定了10.70%的Gensini积分变化;cTNI和Fbg(β=0.484,0.293;均P<0.01)共同决定了35.00%的Lp-PLA2变化,而Lp-PLA2是Fbg的唯一显著的独立预测因子(β=0.368,P<0.01)。结论CAD患者血浆Lp-PLA2,Fbg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且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