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Ts)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PTs 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强度、增强扫描病变内部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配对设计资料£检验比较PTs和正常乳腺组织ADC值的差异.结果 10例乳腺PTs术后病理诊断良性6例,交界性3例,恶性1例.MRI上6例表现为分叶状,4例为椭圆形;7例边界清晰,3例欠清;10例PTsMRI平扫T1WI均呈较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或STIR呈较高信号,其中2例肿瘤内见低信号分隔,2例见不规则囊性极高信号影;PTs于动态增强初始期呈快速强化,初始期后TIC 2例呈Ⅰ型,8例呈Ⅱ型;9例行DWI检查,肿瘤均表现为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32±0.18)×10-3 mm3/s;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90±0.21)×10-3 mm3/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5).结论 乳腺PT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表现为非特征性,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T)的MR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乳腺PT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20年3月间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P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与MRI图像进行对照及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病理结果,在40例乳腺PT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叶状肿瘤(24个病灶)和59例乳腺纤维腺瘤(62个病灶)患者的MRI表现,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叶状肿瘤的平均最大径大于纤维腺瘤,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4)。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的形状和边缘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叶状肿瘤以分叶状形态多见(12/24,50.00%),也可出现不规则形态(2/24,8.33%);纤维腺瘤以类圆形(29/62,46.77%)和分叶状(27/62,43.55%)多见,无不规则形态出现。纤维腺瘤边缘多表现为光滑(58/62,93.55%),边缘不规则少见;叶状肿瘤边缘不规则更多见:7个(29.17%)边缘不规则,1个出现毛刺。11例(11/24,45.83%)叶状肿瘤T1WI出现斑片状高信号(提示有出血),纤维腺瘤无T1WI斑片状高信号表现。叶状肿瘤T2WI脂肪抑制上以高信号为主(21/24,87.5%),无等或低信号出现;纤维腺瘤T2WI抑脂上等、低、高、混杂信号都有,以高信号为主(43/62,69.35%);两者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25)。8例(8/24,33.33%)叶状肿瘤可见囊变区,纤维腺瘤无一例囊变表现。在强化方式和未强化的低信号分隔方面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曲线类型上,叶状肿瘤以Ⅱ型多见,纤维腺瘤以Ⅰ型多见;Ⅲ型曲线更多见于叶状肿瘤,两者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08)。在平均ADC值方面,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8)。结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在MRI表现上存在差异,应用动态增强MR检查能够提高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T)的MR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术前MRI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T影像学表现,比较良恶性组间差异,并分析BI-RADS分类评估与病理分类间相关性。结果(1)16例PT术后病理诊断良性10例、交界性4例、恶性2例;其中2例恶性者均有乳腺肿瘤手术史。(2)T1WI以等信号为主、STIR以高信号为主,大病灶内部更易出血、变性而呈混杂信号。(3)非良性组直径更大、更易呈多结节融合状、TIC更易呈流出型、ADC值更低。(4)MRI对PT的检出率为100%,对PT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62.5%;BI-RADS分类与PT病理低度相关。结论乳腺叶状肿瘤MRI表现多样, MRI对PT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穿刺活检甚至术中冰冻对PT的诊断不可靠,确诊仍需对整个病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超声在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超声多参数综合分析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乳腺叶状肿瘤和92例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表现。结果17例乳腺叶状肿瘤中3例周围皮肤变薄(占17.65%),11例囊性变(占64.71%),12例内部静脉曲张(占70.59%)。结论皮肤变薄、肿瘤囊性变及肿瘤内部静脉曲张是乳腺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能提高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共39个病灶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39个病灶超声显示单发31个,分叶状30个,边界清晰32个,内部回声不均匀30个,内部有粗钙化3个.病灶平均直径3.3 cm.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为单发,体积较大,分叶状为主,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钙化较少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特征及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18个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出超声诊断要点。结果①本组乳腺叶肿瘤多见于中年女性。②所有肿物超声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物,病灶内部血流信号大多较丰富(14/18)。形态以分叶状较常见(13/18),内部可伴囊性变(6/18)。③本组病例未见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些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乳腺叶状肿瘤的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9种病理形态学特征性参数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统计学SPSS软件对203例有随访结果的肿瘤作χ^2、因子分析和聚类判别分析。结果 叶状肿瘤的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组间和9种病理形态学参数(除复发与肿瘤性坏死、分化方向和病理隆核分裂外)不同等级间,在肿瘤复发和因瘤死亡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借助SPSS软件中的聚类判别分析,可将9种病理形态学参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贡献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结论 肿瘤间质细胞过度增生和间质细胞密度是叶状肿瘤与乳腺腺纤维瘤的鉴别指标: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数值、肿瘤生长方式和肿瘤性坏死可作为诊断叶状肿瘤和鉴别其良恶性的首要指标;薄壁血管数值、肿瘤分化倾向和病理性核分裂可作为参考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MRI影像差异。方法通过1例乳腺叶状肿瘤在MRI上误诊为纤维腺瘤的病例,分析二者在MRI上的差异及误诊原因。结果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纤维腺瘤类似,极易混淆,乳腺叶状肿瘤中可见裂隙状T2WI更高信号区,乳腺纤维腺瘤的特征性表现则是内部不强化的T1WI、T2WI低信号的间隔,另外ADC值也有助于区分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叶状肿瘤,本病例为乳腺良性叶状肿瘤,MRI影像上未出现典型的裂隙状T2WI更高信号区,总体的影像表现为良性肿瘤,诊断医师首先考虑诊断为临床上更常见的乳腺纤维腺瘤,导致误诊。结论乳腺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的MRI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的MRI影像表现较为相近时,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PTs 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术前确诊7例;误诊25例,误诊为纤维腺瘤18例,乳腺癌7例;未能明确诊断6例。本组皆行手术治疗,采用肿块单纯切除术21例,乳腺区段切除术11例,乳腺单纯切除术4例,改良根治术2例。术后均送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诊断标准,良性乳腺PTs 26例,交界性乳腺PTs 7例,恶性乳腺PTs 5例。38例随访29例,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6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20 d~4年;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PTs各2例。除1例恶性乳腺PTs伴骨肉瘤分化出现肺转移,放弃治疗1年后死亡;余28例随访患者随访期间均存活。结论乳腺PTs发病率及术前确诊率较低。临床上遇及疑似乳腺PTs患者需综合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因素协助诊断,以避免误诊误治,但其最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卵巢转移瘤与原发性卵巢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探讨MRI诊断卵巢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卵巢转移瘤的MRI表现,同期59例原发性卵巢癌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肿瘤的分布、边缘、大小、形态、囊/实性、分房、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信号、强化程度、腹膜种植灶、转移等征象的差异.结果:25例卵巢转移瘤MRI共发现41个卵巢肿块,16例(64.0%)累及双侧卵巢;59例原发性卵巢癌MRI共发现84个卵巢肿块,25例(42.4%)累及双侧卵巢,双侧卵巢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光滑的边缘、分叶形肿块、T1WI抑脂不均匀等和低信号、实性成分T2WI等信号及实性成分内边界清晰的囊肿样信号5个征象在转移瘤中(29/41、21/41、29/41、10/38、15/28)较原发性癌多见(26/84、27/84、39/84、6/84、6/65)(P值分别为0.000、0.040、0.010,0.004、0.000);不规则形肿块、囊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T1WI抑脂含高信号及实性区T2WI高信号4个征象在原发性癌中(35/84、16/19、30/84、78/84)较转移瘤多见(5/41、6/13、6/41、28/38)(P值分别为0.001、0.049、0.015、0.004).结论:MRI可显示卵巢转移瘤与原发性卵巢癌不同的MRI表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乳腺叶状肿瘤(PTB)的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UE)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PTB患者共30个病灶的常规超声及UE资料。结果 30个病灶中,位于外上象限19个,单发23个,呈分叶状11个,呈椭圆形11个,平行生长29个,病灶边界不清22个,内部为低回声病灶19个;所有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增强病灶23个,伴有侧方声影23个,有包膜13个,有高回声间隔12个,无回声区6个;弹性评分平均(2.2±1.4)分,其中良性病灶(1.8±1.3)分,交界性病灶(3.0±1.2)分,恶性病灶4.0分。结论 PTB多位于外上象限,单发多见,形状以分叶状、椭圆形为主,平行生长,超声表现多为界限不清、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及侧方声影,部分可有包膜、有高回声间隔及无回声区;其弹性评分高于纤维腺瘤;恶性与交界性PTB硬度较良性高。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MRI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R已成为临床和影像医师评估乳腺疾病的一项强有力的工具。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是目前临床MR检查的首选。近年来,MRI新技术的发展,如钠磁共振成像、化学能量饱和转移(CEST)和BOLD MRI有望为诊断乳腺疾病提供更有价值的参数,而乳腺放射组学和放射基因组学也已成为乳腺成像的热门话题。本文对MRI新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在MRI上的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搜集2013-2015年我院15例术前接受乳腺MR检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患者,对其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平扫时TIW1、T2WI及抑脂序列信号强度,增强后肿块强化方式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DWI表现及ADC值测定,并结合术前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的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乳腺黏液癌(12例单纯型、3例混合型,4例术后示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于左乳者8例(53.3%),右乳者7例(46.7%);位于中央前部者1例(6.7%),余丨4例(93.3%)均位于外周偏上、偏内侧区域,其中位于中部者10例(66.7%)、后部者4例(26.6%);均表现为肿块,最大径7?45 mm不等,其中8例(53.3%)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光整或伴浅分叶,7例(46.7%)形态欠规则,边缘局部模糊、毛糙或伴毛刺;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上均呈高或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后,9例(60%)以增强早期肿块边缘明显环形強化伴肿块内向心性渗透样强化为主,6例(40%)以肿块内不均匀強化为主;TIC除1例(6.7%)为平台型,佘14例(93.3%)均为上升型。DWI上全部或局部区域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mm~2/s时为(2.0S±0.44)×10~(-3)mm~2/s,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45±0.56)×10~(-3)mm~2/s。结论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MRI检查有助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并对预后有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疾患,其发病率占女性乳腺肿瘤中的0.3%~0.9%,占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5%[1,2]。由于其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术后复发率高、良恶性转变这一特点,因而在诊断治疗等方面存在不同观点。结合我院10年对15例次该病患者的诊治体会,并复习文献,归纳总结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患有乳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及13例健康女性志愿者(对照组)乳腺MRI资料,所有病例全部行MRI常规成像、DWI检查,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500、1000 s/mm.观察分析病变在MRI常规平扫、DWI图像的信号特征,测量不同b值感兴趣区(ROI)的ADC值.根据手术病理,按照恶性结节、良性结节、正常腺体分为三组,比较各组之间的ADC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并绘制ROC曲线检验诊断效能,计算不同阈值下,ADC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并与形态学评价相结合,确定合适的b值和阈值.结果 当b =500、1000 s/mm2时,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及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两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b值下,乳腺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和正常腺体明显低,而良性结节平均ADC值较正常腺体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确定不同b值下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ADC阈值,当b=500 s/mm2阈值为1.202×10-3mm2/s;b=1000 s/mm2阈值为1.117×10-3 mm2/s.结论 ADC值分析结合DWI图像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MRI诊断乳腺黏液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乳腺黏液腺癌及其不同病理分型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对比不同病理分型的MRI特点。结果 30例乳腺黏液腺癌,类圆形17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形3例;边缘清楚19例,模糊10例,边缘伴毛刺1例;T1WI(VIBRANT蒙片)示低信号19例,等信号8例,高信号3例;T2WI IDEAL示高信号10例,高亮信号20例;强化方式为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13例,环形强化10例,无强化1例;动态增强曲线类型为Ⅰ型21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DWI呈高信号15例,高亮信号15例。30例乳腺黏液腺癌的平均ADC值为(1.91±0.28)×10-3 mm2/s。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腺癌在形态和T2WI IDEAL信号强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主要为T2WI高亮信号、高ADC值、以流入型为主要动态增强方式;病变形态和T2WI信号强度对鉴别不同病理分型黏液腺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