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金法 《四川中医》1997,15(6):14-15
《素问·刺要论》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人体不同组织的病变,所采用的针刺方法各不相同,《灵枢·官针》概括人体表、脉、肉、筋、骨五体的不同,分别论述了多种利皮、刺脉、刺肉、刺筋、刺骨的方法,系统掌握这些刺法将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现就《内经》中有关五体刺法的论述,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一、《内经》五体刺法的内容1.刺皮法:《灵枢·官针》中的毛刺、半刺、直针刺均属刺皮法。“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即浅刺皮毛以治皮痹;“半刺者,浅内而疾发外,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即…  相似文献   

2.
<正> 《内经》中的主要刺法分述如下: 1.浅刺法:毛刺——针刺极浅,不入肌肉,主治皮肤疾患。浮刺——斜刺入皮,适用于肌肉挛急的寒性疾患。半浅刺——是指快速刺入,快速出针,不入肌层的方法目的在刺皮肤。2.深刺法:关刺——刺时不宜出血,多施于四肢关节部,适用于筋痹。分刺——是刺于诸筋分肉之间,如刺膀胱经的承山。恢刺——是从肌腱的侧旁刺入,直对肌腱一前一后横卧向透刺,以松解腱挛缩的方法,用以治疗筋痹。俞刺——是直进直出,深刺至骨胳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骨痹,如肩髎透极泉等。  相似文献   

3.
摘要:“从卫取气,从荣置气”出自《难经.七十六难》,为分析其理论内涵,本文主要通过梳理《难经》《内经》及后世部分医家对此理论的注解,从针刺营卫的补泻特点、深浅界定、操作要领及层次把握等方面论述。应是针刺营卫时刺浅、推而内之则补,刺深、动而伸之为泻;在针刺营卫深浅的划分标准上,是以皮下和分肉为主要依据;刺卫多以浅刺、平刺,刺营时需先通过循按等手法使气得散;并注意“刺卫无伤营,刺营无伤卫”的层次把握,最终达到营卫通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阐述《内经》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观点与治疗思路,介绍彭德忠教授基于《内经》理论与刺法发展而来的 “筋骨理论”与“过骨输刺法”。从《内经》以“骨”为主出发,彭德忠教授认为当前治疗LDH应“筋骨并重,以筋为主,以筋-骨-筋 为本质”,针刺治疗时“以刺到病所为原则,以过骨输刺为刺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略论毫针浅刺针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针灸临床上,有需深刺取效,亦有只宜轻浅而刺可获效者,除了因证而施,常因施求部位所限或某些针法是以刺皮部为目的而必须用浅刺针法者。一般对于浅刺所用手法往往视为简易,实为谬误。兹就浅刺法之源流、常用手法以及针刺形式,作一初步探讨。1《内经》浅刺针法简析综观针灸医学的发展,就针刺方法来说无疑是随着针刺工具的改进而发展的。《内经》九针的规范使针刺操作和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为针灸医学奠定  相似文献   

6.
浅针刺,是指针刺时针体进入组织较浅,一般为2~3分深。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常遇到某些病深刺反而效果欠佳;改用浅刺后却出人意料地收到满意效果。可见“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素问》)的说法,多么正确。以浅针刺皮肤,为“肺之应”(《灵枢》)。如张某,女,6岁,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瘫痪颤抖,多方治疗未效。经“半刺”法为主的浅刺治疗,仅3个月就能行走,又经两个月完全治愈。肺主皮毛,与皮肤肌肉密切相关。刺皮肤“生肾”(《内经》),生骨  相似文献   

7.
管遵惠,主任医师,全国第二批名中医药专家,云南省首批名中医。导师在《内经》、《难经》理论基础上,结合家传及四十载临床经验,能够遵古而不泥古,师古人而多有发展。笔者跟师临证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导师刺法经验简介如下。1 针刺方法及临床运用1.1 单针透刺法 针刺方法:《灵枢·官针篇》曰:“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或曰渊刺,一曰岂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导师的单针透刺法源于《内经》“关刺”、“短刺”理论,但在临床运用上又有所发展。管氏单针透刺法…  相似文献   

8.
"多针浅刺",顾名思义,一次治疗的针数较多,纪青山老师常常用30~40只针;浅刺有两种理解:1)单纯从针刺的深度。2)面部皮肤肌肉较薄,无法进行深刺。纪青山老师治疗面瘫在面部的针刺深度常常在2分到5分。《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针灸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论基础亦应回归经典。只有把经典理论灵活的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才能有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郭峰  王洪白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14-1114,1124
针刺的深浅,是针灸取效的关键。《素问·刺要论》指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针刺深浅不可偏废就已引起人们重视。然后世较少论及浅刺,故笔者试就《内经》有关浅刺法的内容论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时间疗法最早应溯源于《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载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灵枢·四时气》日:“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说明《内经》奠定了针刺时间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难经·七十难》“春夏刺浅、秋冬刺深”等观点,也是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八正之气的变化,以及月之盈亏的周期改变,对人体气血的盛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粗针,烧热后刺入一定穴位的治疗方法。《内经》称为焠刺。明代吴鹤皋说:“焠刺者,用火先赤其针而后刺,此治寒痹之在骨也。”目前火针刺法,有深刺法和浅刺法两种,深刺法治疗瘰疬、象皮腿以及痈疽排脓等。笔者在此基础上,把火针深刺法用于腹、背部位腧穴,治疗长期慢性病和危重病,经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火针深刺法介绍如下。一、火针刺法1.根据病情拟方时要选用与病情有关的腹部和背部腧穴4~6个,刺以火针。选用其它部位的腧穴用毫针刺。  相似文献   

12.
深刺崇骨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ZL  Zhao SH  Chen GH  Ji XQ  Xue L  Yang YQ  Chen H  Zhang X 《中国针灸》2011,31(5):385-390
目的:探讨针刺崇骨穴不同深度对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将283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崇骨深刺组(99例)、崇骨浅刺组(94例)和传统针刺组(9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崇骨深刺组、崇骨浅刺组均取崇骨、廉泉穴,崇骨深刺组崇骨针刺60~75 mm,崇骨浅刺组崇骨针刺30 mm,并通以电针;传统针刺组穴取风池、翳风、完骨、廉泉等,3组均留针30 min,每天2次,共治疗30天.以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量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中风后吞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崇骨深刺组总有效率为97.0%(96/99),优于崇骨浅刺组的64.9%(61/94)及传统针刺组的70.0%(63/90)(均P<0.05).各组内治疗前后分值比较,崇骨浅刺组仅中医评价量表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崇骨深刺组及传统针刺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中医评价量表评分均下降明显(均P<0.01);各组间治疗后分值比较,崇骨深刺组各项评分均较崇骨浅刺组、传统针刺组分值下降更明显(P<0.05,P<0.01).结论:针刺崇骨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是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但必须深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针刺"至骨"法针灸治疗理念进行源流考辨、取穴特点分析、临床特色介绍及治病机制浅议,浅谈针刺"至骨"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刺"至骨"法属于深刺法,源于《内经》的短刺和输刺,以骨缘附近的经穴"反应点"及软组织在骨骼上的附着点为取穴靶点,进针时针尖多抵达骨面或针身贴骨进针,以刺激骨膜为手法特色,对痉挛性、深在性、顽固性的痛证及运动系统疾病、神志性疾病、脑源性疾病等疗效较佳,值得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段延萍 《北京中医》1998,17(2):44-46
《黄帝内经》为针灸学之宗本,本文仅就《内经》对针刺浅深与病证、季节、体质的关系及针刺浅深禁忌等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指出针刺浅深得当,疗效颇佳,反之人伤五脏或变生他疾,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几种《内经》刺法的临床应用200050上海市同仁医院徐华娣《内经》刺法,九刺、十二刺、五刺等。这些刺法,虽说历史已久,但在临床上仍有重要应用价值。一、半刺:五刺中的半刺,“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投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在针刺时必须注意不要...  相似文献   

16.
<正>刺络法,又称刺络放血疗法、刺血疗法、放血疗法。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1-2](以下简称《内经》)中,有关针刺治疗的论述,几乎有半数以上是采用针刺放血的。《内经》全书162篇,《素问》有20篇,《灵枢》有26篇对刺络法进行了阐述。其刺络法内容十分丰富,具体而周详,对当下针灸临床仍有指导意义。在此概括整理《内经》论述刺络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7.
扬刺针法,出自内经《灵枢·官针篇》,经云:“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五日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又云:“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清代名医张志聪也对本法作了解释,如“扬刺者,从中而发扬于四傍也。”它是在病变正中刺一针,而后在病变周围下四针,进针较浅的一种刺法,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广而浅的病证。《素问·刺要论》的“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名至其理,无过其道。”《素问·刺齐论》的“……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以及《素问·长刺节论》的“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再结合“而浮之”三字,不难悟到进针之浅深当视具体病情而  相似文献   

18.
《灵枢·官针》篇刺法之释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刺方法是针刺治疗疾病取效的关键之一 ,《内经》对其早已有详细的阐述 ,尤其在《灵枢·官针》篇中提出了“九刺”、“十二刺”和“五刺”等刺法 ,这些刺法对后世的刺法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其中很多已成为当今临床常用而有效的针刺方法。但是在分别归属于“九刺”、“十二刺”和“五刺”的刺法中 ,存在着不少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刺法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类、分述。浅层刺法类1.刺皮毛 即九刺中的毛刺和五刺中的半刺。其方法为浅刺皮毛 ,刺得浅 ,出针快 ,要求不出血 ,仅以皮肤潮红为度。这也是与要求出血的刺络疗法的不同之处。现…  相似文献   

19.
傍针刺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铁民  孙燕 《陕西中医》2010,31(7):878-880
傍针刺法为《内经》十二刺之一。本文列举傍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腰椎间盘突出症、肱骨外上髁炎、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等治疗,指出较传统针刺疗法效果显著,具有加强疏通局部气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作用。  相似文献   

20.
《素问·刺要论》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有至理,无过其道。”说明根据病位深浅,施行浅刺或深刺的针刺法,是临床必须遵循的证治规律。1 浅刺法的范畴和方法浅刺法,是用毫针、鍉针、皮内针、三棱针、梅花针、火针等针具,浅刺皮部与络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临床上,浅刺与深刺是相对的概念,应以针刺部位的解剖特点来决定。如关元、中脘穴以0.5寸为准,而耳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