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垂直板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Ⅲ龄、Ⅳ龄幼虫和雌、雄蛹各期血淋巴蛋白带谱。各期蛋白带数,致倦库蚊分别为13、22、15、14条,白纹伊蚊为15、12、22、23条。两种蚊的整个幼虫期或各相同幼虫期间均有相同的蛋白带和分子量,也有明显不同的主带与分子量。  相似文献   

2.
云南白纹伊蚊感染和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表明,云南株白纹伊蚊通过叮咬吸食染有基孔肯雅病毒血症的小鸡血,能获得感染,并能在其体内繁殖。感染雌蚊经叮咬吸血,能将病毒传播给乳鼠和小鸡。雌蚊感染后第8~12天,对乳鼠的传播率为50~85.71%;感染后第10天,对小鸡的传播率为58.33%;结果认为,白纹伊蚊在云南基孔肯雅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纹伊蚊唾液腺细胞的培养,试图建立白纹伊蚊唾液腺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方法采用Schneider培养基添加10%的胎牛血清和双抗(100U/ml青霉素,100gμ/ml链霉素)作培养液,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唾液腺,经PBS液清洗后放入培养液中,置26℃培养箱中培养。结果3d后白纹伊蚊唾液腺组织开始长出单个细胞,6d后单个细胞增多。说明白纹伊蚊唾液腺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够存活一段时间。结论白纹伊蚊唾液腺细胞体外培养存活。  相似文献   

4.
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效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白纹伊蚊在登革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6/36细胞培养病毒结合RFPCR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抗体。结果;饱吸感染发病乳鼠血的白纹伊蚊,对DEN1~4型有较高的感染率(50%~58%),通过叮咬敏感动物(乳鼠)也能传播这4个型的DEN。分批检测感染雌蚊的子1代卵、幼虫及雌、雄成虫,证实白纹伊蚊能经卵传递DEN,至少可舒心代以上。结论:该地DEN有较大的媒介效能,且  相似文献   

5.
云南白纹伊蚊感染,传播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云南株白纹伊蚊通过吸食含病毒的血餐或叮吸有病毒血症的小鸡血,能感染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并能在蚊体内增殖。感染蚊经叮咬吸血,能将这两种病毒传播给乳鼠或小鸡。雌蚊感染后第10天,对乳鼠的传播率登革1、2、3、4型和乙型脑炎依次为22.22%、37.50%、25.00%、44.44%和37.50%;对小鸡的传播率登革4型和乙型脑炎分别为100%和66.67%。实验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在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0.697nmol/L、1.393nmol/L顺式氯氰菊酯处理嗜人按蚊、斯氏按蚊和白纹伊蚊3龄幼虫,待生长至4龄,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及蛋白酶、酸酯酶活力观察3种坟幼虫上述各种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幼虫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蛋白酶、羧酸酯酶活力显著降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面式氯氰菊酯对不同蚊种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7.
新型登革热媒介监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尝试用新型的诱蚊诱卵器法取代传统的布雷图指数(BI)调查。方法诱蚊诱卵器法。同时进行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调查。结果212月布放的诱蚊诱卵器可诱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阳性指数为0.21~22.64,平均7.88;BI、CI、HI分别为0.18-12.13、0.30-18.52和0.12~7.01,白纹伊蚊成蚊高峰期出现在8月。每个阳性诱蚊诱卵器诱获白纹伊蚊最多4只,最少1只,平均1.2只;每只白纹伊蚊产卵最多156粒,最少2粒,平均20.58粒。结论诱蚊诱卵器法比BI调查法更具科学性、实用性、预警性,可用于登革热媒介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云南省蚊虫分布特点及其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等虫媒病毒的关系,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农村居民区住房、畜圈和野外竹林等生境捕蚊。结果采获成年雌蚊10属88种158909只,以库蚊、按蚊和伊蚊属蚊虫数量最多,分别占56.66%、25.35%和13.88%。在捕蚊总数中,居民区夜间捕获成蚊7属63种132081只,其中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最高(42.12%);其次为中华按蚊(23.31%);野外白天捕获成蚊5属48种26828只,白纹伊蚊构成比最高(31.89%),其次为圆斑伊蚊(20.21%)。对8属29种3957批131538只雌性成蚊进行病毒分离,结果从5属1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乙脑病毒81株,以库蚊分离出的毒株最多(59株),占72.84%;其次为按蚊8株(9.88%)和伊蚊9株(占11.11%);曼蚊和阿蚊均为2株(各占2.47%)。分离到乙脑病毒最多的蚊种为三带喙库蚊(27株),占分离毒株总数的33.33%。结论居民区夜间活动蚊虫群落的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棕头库蚊、霜背库蚊、伪杂鳞库蚊和迷走按蚊;野外白天活动蚊虫群落的优势种为白纹伊蚊、伪白纹伊蚊、圆斑伊蚊、骚扰阿蚊和刺扰伊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是云南省乙脑和登革热的丰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BG-Sentinel mosquito trap (BGS-trap)对登革热媒介成蚊的监测效果,为我国登革热暴发现场伊蚊成蚊监测、风险评估及预测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西双版纳州所辖景洪市、勐腊及勐海县,利用BGS-Trap进行伊蚊成蚊监测,捕获蚊种经形态学鉴定.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日捕获所有蚊虫进行分析.结果 景洪市5d研究期内,共布放20台BGS-trap,累计捕蚊240 h,捕获蚊虫26只,其中,埃及伊蚊雌性1只,白纹伊蚊8只(雌7只,雄1只),致倦库蚊17只(雌16只,雄1只).勐腊、勐海县各放置BGS-trap 3台,捕蚊时间各108 h,均未捕到埃及伊蚊及白纹伊蚊.勐腊县捕获三带喙库蚊2只(雌雄各1只),勐海县捕获致倦库蚊2只(雌雄各1只).结论 BGS-trap在此次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暴发现场伊蚊成蚊监测中效果不理想,需在现场和实验室对该装置进行进一步媒介伊蚊成蚊监测效果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0.
致倦库蚊传播登革病毒可能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实验室通过病毒分离和传播试验,确定致倦库蚊是否能传播登革病毒。方法:1.用大剂量登革Ⅱ型病毒(病毒滴度为10^-9~10^-10TCID50)同时喂食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不同时间后用C6/36细胞从蚊体内分离登革病毒。2.用吸食病毒7d后的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攻击小白鼠1d龄乳鼠,两周后取鼠血清进行免疫荧光试验。结果:13d内不同时间均能从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出登革病毒,而致倦库蚊在48h以后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福建株白纹伊蚊对登革2型病毒的易感性。方法 用C6/36细胞培养登革2型病毒,白纹伊蚊人工经口感染病毒混合液,14 d后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和RT PCR检测蚊体内的登革2型病毒。结果 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感染登革2型病毒的白纹伊蚊,福建株白纹伊蚊感染率为44.6%(25/56),头部感染率为32.1%(18/56);用RT-PCR方法扩增出511 bp片段,感染率为53.9%(14/26)。结论 福建株白纹伊蚊对登革2型病毒易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石香薷(Moslem chinensis Maxim)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生物活性,分析石香薷精油的化学成分,为开发植物源蚊虫控制剂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石香薷精油;采用浸液法测定精油对白纹伊蚊4龄期幼虫及蛹的毒杀活性;采用人体局部涂肤法测试其对成蚊的驱避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石香薷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1)石香薷精油对4龄期幼虫及蛹的24hLC50值分别为78.820和122.656μg/ml;(2)涂抹1.5mg/cm^2的纯精油,对成蚊有(2.330±0.167)h的完全保护时间,6h后仍然有56%的保护率;(3)从精油中共检出44种化合物,鉴定出39种,占总量的98.67%。主要成分有:对-聚伞花素(23.17%)、香荆芥酚(16.83%)、百里香酚(14.92%)、2-异丙基-4-甲基茴香醚(12.89%)、桉树脑(8.48%)、石竹烯(3.96%)、α-石竹烯(3.16%)和乙酸瑞香酯(2.71%)。结论石香薷精油对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均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具有从中发现新的灭蚊天然活性化合物和研发成环保型蚊虫控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富阳市768名儿童血中铅、钙、铁和锌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血中铅、钙、铁和锌水平。方法 2008年1~12月选择门诊(富阳城区幼儿园)4~7岁儿童768例,其中男436例,女332例,平均年龄5.3±1.1岁,分别检测血中铅、钙、铁和锌水平。结果 768名患儿的血铅水平分布于10.73~214.62μg/L间,平均水平为(78.37±22.52)μg/L,铅中毒患儿148例,占19.2%。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比例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血钙水平分布于1.78~2.86mmol/L间,平均水平为(2.37±0.31)μg/L,低钙血症患儿9例,占1.2%。血铁水平分布于710~2 200μg/L间,平均水平为(1 337.83±230.57)μg/L,缺铁患儿23例,占3.9%。血锌水平分布锌于720~1 800μg/L间,平均水平为(1 147.51±322.27)μg/L,低锌血症患儿237例,占30.8%。结论该地区4~7岁儿童铅中毒和低锌血症仍比较常见,加强预防和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硫辛酸(alpha—lipoicacid,α-LA)对甲基汞所致大鼠脑谷氨酸代谢转运障碍的拮抗作用。[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高甲基汞染毒组和α-LA干预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对照组和低、高甲基汞染毒组先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α-LA干预组皮下注射35gmol/kgct-LA;2h后,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低、高甲基汞染毒组和α-LA干预组分别腹腔注射氯化甲基汞4、12和12lamol/kg。α-LA预处理隔日1次;染毒组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处理4周。最后1次染毒24h后,分离大鼠大脑皮质,制备5%、10%的组织匀浆,测定大脑皮质汞(Hg)、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in)含量,及谷氨酰胺酶(PAG)、谷氨酰胺合成酶(GS)、Na+-K+ATPase、Ca2+.ATPase活力。[结果]甲基汞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脑汞为(17.72±1.36)μg,/g组织、Glu含量为(71.57±10.87)μmol/g白、PAG活力为(31.26±4.38)μmol/(min·g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CAn含量及Gs活力分别为(0.155±0.04)μmol/g蛋白及(23.89±3.60)u儋蛋白,Na+-K+-ATPase及Ca2+-ATPase活力分别为(4.03±0.57)μmol/(mg蛋白·h)及(2.21±0.62)μmol/(mgg蛋白·h),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甲基汞高剂量染毒组比较,α-LA干预组大鼠脑汞含量未见明显变化;Glu含量(63.02±3.33)μmol/g蛋白及PAG活力(26.03±3.88)μmol/(min·g蛋白)均降低(P〈0.01或P〈0.05),Gin含量(0.20±0.05)μmol/g蛋白、GS活力(34.05士4.23)U/g蛋白、Na+-K+-ATPase活力为(5.52±1.16)μmol/(h·mg蛋白)及Ca2+-ATPase活力为(3.27±0.60)μmol/(h·mg蛋白),均升高(P〈0.01或P〈0.05)。[结论]a-LA对甲基汞所致大鼠脑谷氨酸代谢紊乱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屑病(PSG)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CD14及血浆可溶性CD14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选择36例寻常性PSG患者(PSG组)和5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外周血白细胞mCD14及sCD14表达水平。结果:PSG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联mCDl4的表达水平为(6.20±2.20)%,其中进行期、静止期分别为(7.30±2.40)%、(4.70±2.20)%,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SG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sCD14的浓度平均为(1.39±0.38)μg/mL,其中进行期、静止期分别为(1.42±0.39)μg/mL、(1.21±0.44)μg/mL,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膜CD14及血浆可溶性CD14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等均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助有于进一步探讨PSG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FUO)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FUO患儿血清PCT和HsCRP含量,并根据最后诊断探讨其价值。结果 244例FUO患儿中,感染性疾病(152例,62.30%)、结缔组织病(34例,13.93%)、肿瘤性疾病(20例,8.20%)是其主要原因。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PCT[(31.65±7.26)μg/L]、HsCRP[(17.52±6.43)mg/L]比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31±0.28)μg/L、(1.87±0.31)mg/L]显著升高(均P<0.01);非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PCT[(0.52±0.51)μg/L]、HsCRP[(1.96±0.45)m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患儿血清PCT[(43.24±8.34)μg/L]、HsCRP[(26.74±7.05)mg/L]最高,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次之[分别为(6.72±1.65)μg/L、(15.05±2.79)mg/L],病毒感染无明显变化[分别为(0.34±0.26)μg/L、(1.89±0.66)mg/L];同时,PCT和HsCRP联合检测阳性诊断率(92.63%)比单独PCT(84.21%)或HsCRP(68.42%)检测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血清PCT、HsCR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FUO的早期诊断率,有助于区分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对FUO患儿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网膜素-1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00例中正常产妇100例(对照组),GDM产妇100例(GDM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母体外周血和脐带血血清网膜素-1的水平。结果 GDM组母体外周血和脐带血网膜素-1水平[(8.3±3.8)μg/L、(13.6±6.1)μg/L]均低于对照组[(23.8±11.1)μg/L、(25.5±7.5)μg/L],GDM组母体外周血网膜素-1水平低于脐带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DM母体外周血血清网膜素-1水平显著降低,增加血清中网膜素-1水平有望成为防治GDM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30例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治疗组,30例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检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8周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改善[(71.3±37.8)μmol/L比(107.3±53.2)μmol/L,(30.1±4.9)g/L比(27.5±5.1)g/L、(15.0±2.9)S比(16.7±3.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脐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蚊虫叮咬宿主附红细胞体进入蚊体内感染的研究,评价蚊虫在附红细胞体病流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不同生境捕捉吸血蚊,在蚊胃血、胸、唾液腺压片检查附红细胞体,计算感染率。结果年均人房蚊密度为16.6只/间·人工小时,畜房为105.44只/间·人工小时。共解剖965只,在蚊胃血阳性率为72.12%;在胸、唾液腺阳性率为30.16%。其中人房帐内捕蚊273只,在蚊胃血阳性率为53.11%,在胸、唾液腺阳性率为21.98%;畜房捕蚊692只,在蚊胃血阳性率为79.62%,在胸、唾液腺阳性率为33.38%。人房、畜房、野外感染率有差异(χ^2=131.56,P〈0.005)。人房帐内平均吸血率为57.23%,平均叮咬人率为0.48只/人·天。结论蚊虫在传播附红细胞体中具有一定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