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重型颅脑创伤术中颅内压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  步金梅  梁禹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2):1644-1645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术中颅内压监护对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12h内入院,GCS评分<9分。患者均行开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中持续监护颅内压。对颅内压>20mmHg持续2h以上的病例,及时复查CT并加强降颅压处理措施或手术清除继发血肿及挫伤脑组织。结果:颅内压为0~10mmHg的患者10例,其中存活9例,死亡1例;颅内压为10~19mmHg的患者15例,其中存活11例,死亡4例;颅内压>20mmHg持续2h以上患者15例,7例降至20mmHg患者存活6例,死亡1例;颅内压始终为20mmHg以上的患者8例,全部死亡。4组患者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存活者平均颅内压为9.41±3.83mmHg,死亡者平均颅内压为27.13±6.17mmHg,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创伤使颅内压水平上升,对患者预后结果不利,及早监测颅内压有助于客观评价创伤,积极处理、控制病情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三、颅内压增高的监护和治疗1概念正常人颅内有一定的压力,称之为颅内压,维持颅内压其主要是液体静力压和血管因素。一般用在平卧腰穿时测得的压力代表颅内压,成人正常参考值是8.0~24.okPa,如果压力超过26.7kPa时即认为是颅内压增高。2发病机制颅内容物主要是脑、脑脊液和血液,其总容量是近于恒定不变的,当某种原因导致颅内容物增加而不能用其它部分减少来代偿时,就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常见有四种。2.1脑组织增加脑组织对各种损伤性因素出现反应性水肿,包括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和间质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护在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中的指导作用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2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当3.53 kPa≤颅内压(ICP)≤5.53 kPa,采用去大骨瓣外减压术;当ICP>5.53 kPa,均采用去大骨瓣外减压术+内减压术。结果:术后3月按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3.53 kPa≤ICP≤5.53 kPa组(14例),良好及中残13例(59%);5.53 kPa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引起双侧瞳孔散大者死亡率极高,约60—90%,且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动物实验证明,意识恢复不可逆的时限是双侧瞳孔散大后90分钟,死亡主要原因是神经细胞的缺氧性坏死和脑内弥漫性出血,重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病人的死亡率商,预后不佳,我们对56例双侧瞳孔散大的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的压力,正常的颅内压是维持脑机能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颅内压的增高与降低均可引起脑机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正常成人侧卧位腰穿颅内压为80~180mmH2O(0.785~1.76kPa),高于200mmH2O(1.961kPa)为高颅压,低于70mmH2O(0.686kPa)为低颅压。在临床上,高颅压性头痛较低颅压性头痛更受重视,因高颅压可导致脑疝,引起死亡,但低颅压性头痛并非少见。1高颅压性头痛(1)发病机制成人的颅腔是一个容积固定的骨性腔,正常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  相似文献   

6.
CT定位抽吸并尿激酶溶凝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7月~1998年7月我科采用海军总医院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生产的HB一巨型脑立体定向仪,定位抽吸并尿激酶溶凝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大量脑出血患者18例,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至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4例,女4例,年龄54~74岁,平均60岁,高血压病史10~40年。1.2意识状态按Glag0W计分法,GCS<4分2例(22%),GCSwts分6例(33%),GCS8~15分8例(45%)。1.3体征舒张压均在18kPa以上,单侧瞳孔散大8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偏瘫8例,病理征阳性10例。1.4CT脑扫描血肿在幕上,右基底节区10例,左基底节区6例,…  相似文献   

7.
颅脑外伤颅内压升高为外科急症之一,常发生脑疝,导致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颅内压(ICP)指颅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种内容物使颅内保持一定压力,正常人颅内压为5.0~13.5mmHg(1mmHg=0.133kPa),持续超过14.2mmHg即为ICP增高。颅内压增高可导致急性脑膨出,脑移位,脑血流量减少,严重者出现脑疝。  相似文献   

8.
尿毒症血透后继发青光眼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男,28岁。因慢性肾炎,尿毒症于1992年6月行血透。血透前血红蛋白539/L,血尿素氰40.ZI几血肌N1365.ZUrnol/L。常规血透,2次/周,小剂量肝素,透析过程中反复左心衰、上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高血压、低血压。透析一年后感左眼视物模糊,血压26/16kPa。眼科会诊:视力右l.0,左无光感。左结膜睫状充血(++),前房积血,瞳孔散大,玻璃体混浊,瞳孔缘虹膜色素外翻,眼压右2.skPa,左7.844kPa,诊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无肝素透析,乙酸哩肢口服.0.5%摩吗心安滴眼,20%甘露醇静脉滴注,血压持续在26~28/14~17kP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降低脑外伤后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 :6 0例双侧瞳孔散大患者急症手术 (去大骨瓣减压 ,漂浮法脑疝复位术 ) ,术前脱水药物及大剂量激素冲击 ,术后给予ICU监护及早期良好的神经营养药物 ,并控制中枢性高热 ,及维持通气并改善缺氧。结果 :共存活 4 7例 ,GCS >8分 2 4例 ,植物存活 2 3例 ,死亡 13例。结论 :救助生存率逐年升高 ,但植物存活的患者机率较高。影响预后因素与开始手术时间的快慢、瞳孔散大的速度、受伤部位及年龄大小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护理经验.方法 应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监测及护理:重视基础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准确测量颅内压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结果 45例患者经过持续颅内压监测,10例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颅内压超过5.3 kPa,急诊手术去除骨瓣减压,9例术后颅内压下降,恢复良好;1例术后再次升高,患者家属拒绝再次手术,最终死亡.余35例患者于病程的2~6 d颅内压出现增高,但未达手术要求值,经过脱水等处理,颅内压下降.根据格拉期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划分,本组存活44例,其中Ⅰ级22例,Ⅱ级11例,Ⅲ级11例;Ⅴ级:死亡1例 .结论 动态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辅以细致周到、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常成人的颅内压为0.69~1.76kPa,儿童为0.59~0.98kPa,当侧卧位腰穿压力超过1.96kPa(200mmH刀)时为颅压增高,低于0.59kPa(60mm刀)时为顿压降低。高颅压和低依压均可引起头痛,但其病因及表现不同。l高依压住头痛病因: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CSF)分泌增多(如单纯分泌过多或脑膜炎、脉络丛病变)、CSF的循环阻塞(炎症粘连或占位病变压迫)以及吸收障碍;②颅内血容量增加,尤其是静脉窦阻塞引起瘀血;③颅内各类占位病变;④脑部和全身各种病变引起的脑水肿。头痛发生机制: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牵拉或压迫脑膜和颅…  相似文献   

12.
杜长虹 《当代医学》2012,(33):129-130
目的总结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方法对10例重型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结果 10例重型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2例死亡,8例进入康复治疗阶段。结论重型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由于颅内容物的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0 mmH2O(2.0 kPa)以上,从而引起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它是颅脑损伤、颅内炎症、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所共有的继发性征象.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称颅内压增高"三主征".颅内压增高若无法控制而进行性加重可导致脑疝危象,是此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是救治颅脑损伤的关键。颅内压监护可早期提供颅内压的动态变化 ,具有帮助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降颅压等重要作用。我院于 1983年始结合颅内压监护的机理 ,采用脑压表或测压管加脑室引流装置替代颅压监护仪器的简易方法对 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颅内压监测、脑室引流 ,取得了一定效果 ,其中 16例于县级以上医院会诊使用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 39例、女 8例。年龄为 5~ 73岁 ,平均 37.6岁。均为重型颅脑损伤 ,GCS3~ 5分 11例 ,6~ 8分 36例。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 17例、双侧瞳孔散大 6例 ,呼吸停…  相似文献   

15.
135例双侧瞳孔散大的病人全部经 CT或 MR确诊 ,97例行手术治疗 ,术式包括单纯大骨瓣减压或 (和 )病变切除术和清除术以及引流术 ,未手术 38例。结果 :1 35例病人中存活 49例 (良好 7例 ,中残 1 5例 ,重残 2 7例 ) ,死亡 86例。降低颅内压 ,缓解脑受压 ,同时进行相关综合治疗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二组,颅内压监测组(ICP组)入院后即行侧脑室内穿刺置管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入院后不做颅内压监测.根据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度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时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度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病死率度病残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急性脑肿胀颅内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礼刚  易章超 《四川医学》1993,14(11):649-651
我们对40例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患者作了持续颅内压(ICP)监护,现将ICP与预后的关系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3~65岁。依据CT扫描诊断外伤性急性脑肿胀的标准(脑室狭小,脑池受压,特别是第三脑室消失,其脑组织密度正常或增高)。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指数均在7分以下,属重型颅脑损伤。受伤原因,车撞伤28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2例。临床表现,深昏迷29例,浅昏迷11例,单侧瞳孔散大16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瞳孔正常22例,锥体束征阳性32例,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护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SP 2 0 0 0型颅内压监测仪。手术组 :将传感器置于硬膜外 ;非手术组 :于中线右侧 3cm ,发际内 3cm钻孔后槽型咬除骨质后将传感器置于硬膜与骨内板之间。监护开始距发病时间为 3小时至 4天 ,监护期为 3~ 5天。结果 本组 5 2例患者中 ,颅内压 <2 .7kPa共 19例 ,其中预后良好 /中残 13例 ,预后不良 /重残 4例 ,死亡 2例 ;颅内压为 2 .7~ 5 .3kPa之间 2 2例 ,预后良好 /中残 10例 ,预后不良 /重残 9例 ,死亡 3例 ;颅内压 >5 .3kPa共 11例 ,预后良好 /中残 0例 ,预后不良 /重残 7例 ,死亡 4例。原发性脑干伤组颅内压增高不明显但预后仍差 ,其中 3例重残 ,6例死亡。广泛脑挫裂伤脑肿胀组颅内压水平为 4.11± 2 .2 7kPa ,显然高于颅内血肿组 (3 .81± 1.5 3kPa)及原发脑干伤组 (2 .87± 1.3 4kPa) (P <0 .0 5 ,P <0 .0 1) ;颅内血肿组颅内压显著高于原发脑干伤组。结论 颅内压监护使用后可指导临床治疗 ,做到有的放矢地使用脱水剂 ,减少盲目使用所致并发症的发生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 /残率与颅内高压能否控制有显著相关性。颅内压监护对急性重型颅脑内损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科对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采用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法,配合椎管内注射激素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例均系住院病人,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42~68岁。入院时没昏迷2例,口齿不清3例,偏瘫8例,血压偏高6例,波动在18~24/13~15kPa。全部病例均有脑膜刺激征。12例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为原发性SAH4例,继发性SAH8例(脑出血被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2方法2.1术前半小时先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以降低颅内压。2.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强制性屈曲体位。常规腰穿成功后先接测压管测初压为1.0…  相似文献   

20.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39名职员吃了食堂的炖白菜后约1h,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呕吐、乏力、头痛、头昏、指甲和嘴唇发紫,遂急来我院就诊。其后8例症状迅速加重,神情呆滞,胸闷、乏力、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症状最严重的2例出现面色紫暗,口唇及手足紫绀,双瞳孔散大,直径约4mm,对光反射灵敏,血压130/70mmHg(1mmHg=0.133kPa),心率100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97%;10min后1例双瞳散大,对光反射迟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