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疸茵陈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商品名:妈咪爱)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方法 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光疗,个别予白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治疗3~5天,治疗组胆红素下降值为(226±47.1)μmol/L;对照组胆红素下降值为(181±39.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疸茵陈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茵陈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尽早纠正新生儿黄疸,以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在常规蓝光治疗的同时,辅用单味茵陈口服。结果:菌陈辅助治疗组病程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结论:单味茵陈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成药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出生15天至28天的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20.6μmol/L(12.9mg/d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及光疗(浙江戴维医疗器械公司生产),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黄疸茵陈颗粒(甘肃金维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上海浩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NJ33型)测定胆红素水平,观察胆红素下降水平、体重、大便次数、小便次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方法对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前三位病因是:感染性黄疸85例(40.5%),围产因素55例(26.2%),母乳性黄疸47例(22.4%)。结论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黄疽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笔者多年来应用茵陈治疗本病200多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高胆)180例。主要发病原因为各种感染60例(333%)、红细胞G6PD缺陷症41例(22.18%)、ABO溶血病29例(16.11%),G6PD缺陷症加ABO溶血病17例(9.44%)。共发生核黄疸11例,全部发生在生后4~10d,其发生与血浆胆红素浓度、早产、出生低体重及合并症有关。结果表明,积极防治感染,对高危儿早期实行血浆胆红素监测,及时诊治新生儿高胆及合并症是降低重度高胆,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近6年多收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进行了统计分析。比期间,总收住院病人数7086例,其中高胆病人为1501例,占总住院人数的21.18%。发病率较高的高胆分别是ABO溶血病529例(35.24%);母乳性黄疸450例(4.13%);其它疾病68例(4.55%)。以上病人均分别给予光疗、鲁米那;抗感染、换血及对症治疗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入院时即有胆红素脑病表现的有21例(1.45%);住院后的病人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多种发病因素所导致的 ,其发病因素的种类及构成比例在国内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本院 2 0 0 0年~ 2 0 0 2年 5月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病因作出分析 ,以探讨本病的病因构成情况 ,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共收治住院新生儿 5 1 0例 ,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2 1 0例 ,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 。其中男 1 2 1例 ,女 89例 ;早产儿 32例 ,足月儿 1 78例 ;极低体重儿 1 2例 ,低体重儿 2 1例 ,正常体重儿 1 72例 ,巨大儿 …  相似文献   

9.
白银松 《四川医学》2004,25(10):1127-1127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根据病因分为感染、围生因素、溶血、混合、其它5组。并依据黄疸出现时间、达峰值时间、胆红素峰值描述其特点。结果:感染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第一位因素;溶血组黄疸出现最早,进展最为迅速;围生因素组胆红素峰值最高,但与其余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感染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首要发病原因。黄疸的出现时间、进展情况、有无围生期致病因素及感染征象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指导意义。黄疸指数的绝对值高低对鉴别病因指导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 ,因新生儿 (日龄<1周 )的脑膜屏障功能不健全 ,严重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胆红素脑病[1] 。本文利用以茵陈为主的中药汤剂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日龄大于 2周 ,黄疸明显 ,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大于 8mg/dl,一般情况良好的新生儿黄疸者 80例(其中排除胆道不通、胆汁淤积及肝炎因素 )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 6 0例 ,对照组 2 0例 ,两组性别、日龄、黄疸程序程度 ,黄疸性质相似具有均衡性 (见表 1)。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予…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 ,而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有肯定的损害。为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减少伤残 ,现将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高胆红素血症病人 87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对象及诊断标准 :87例均系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一般资料 :87例中男 5 1例 (5 8 6 % ) ,女 36例 (41 4 % ) ;足月儿 6 6例 (75 8% ) ,早产儿 16例 (18 4 % ) ,过期产儿 15例(5 .7% ) ;发病日龄 <7日 75例 (86 2 % ) ,>7日 12例(13 8% ) ;入院体重…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金双歧治疗,疗程5~7d,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出院时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含量为(61.06±35.75)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89.38±49.98)μmol/L(P<0.05);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5.08±1.34)d,明显低于对照组(6.67±1.66)d(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93.80%,明显低于对照组56.25%(P<0.01)。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80 %的新生儿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新生儿的听力 ,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增加了新生儿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新生儿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本院近 10年来用“茵陈汤”协议处方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如 :母乳性黄疸 ,胆汁瘀积综合症 (ICP)病例的治疗等。另外新生儿出生后 2 4h内即开始服用茵陈汤 ,监测胆红素出现的情况 ,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全部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产科及儿科门诊。1.2 随机抽样各 10 0例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多种原因所致,临床常以某一原因为主,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对我院儿科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治疗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6例临床分析银川市第一医院儿科高莉,胡联儒,吕霞,邵顺金,谢振华,陈颜香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占我院新生儿住院总数的43.2%。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随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我院于1989~1994年共收治新生儿高胆...  相似文献   

16.
周燕萍  张楠 《中原医刊》2004,31(7):50-51
蓝光照射可使4Z,15Z-胆红素转变成4Z,15E-胆红素异构体和光红素异构体,两者均不需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即可从胆汁、尿液排出。2000年~2003年我科共购进14台GYD-90光疗单面婴儿培养箱,为治疗新生儿黄疸起到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原因所致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38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末梢血胆红素监测。结果:围产因素占228%、新生儿溶血占178%、感染因素占194%、母乳性黄疸占144%、不明原因者占215%、其它原因占42%。结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出现最早,峰值最高,重度黄疸的比例最大;围产因素次之,感染因素所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多为早期感染,病程较短,与治疗是否及时、感染程度有关;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最晚,病程最长;不明原因组黄疸的特点与生理性黄疸有一定的相似,认为可能包括部分“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8.
<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血中胆红素显著升高超过血液与组织间的正常缓冲能力、胆红素联结蛋白的能力发生改变、血脑屏障的破坏增加了中枢神经系对胆红素的通透性,均可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严重者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1]。及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较快清除血中总胆红素,可有效的防止其对中枢神经的损害,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我院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约30%~50%[1],其中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多见.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通过血脑屏障,使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黄染,发生胆红素脑病,故应尽早明确病因,并早期进行干预.现将我院儿科收治的2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防治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中宇  杨春林 《安徽医学》2006,27(5):435-43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5μmol/L,或早产儿大于256μmol/L者,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存活儿也可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致残。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发现及改进,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