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全身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表现为动脉壁增厚、弹性降低。以往的研究认为As可能是一些重要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甚至是这些疾病的早期病理生理改变,同时,As在上述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A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于阐明其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既往针对As的研究众多,但其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遗传背景、临床意义及其诊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常见的血管病变,是脑梗死常见原因。既往的观点认为,AS是机体脂质代谢障碍的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AS是血管炎症性损伤的一种表现,认为AS是内皮细胞功能发生紊乱后的炎症反应及在此基础上的损伤一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常见的血管病变,是脑梗死常见原因。既往的观点认为,AS是机体脂质代谢障碍的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AS是血管炎症性损伤的一种表现,认为AS是内皮细胞功能发生紊乱后的炎症反应及在此基础上的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S)的研究已有140余年的历史,许多学者为此时出了辛勤的劳动。大量的研究表明,AS发病机理复杂,涉及面广,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它已成为跨学科性重要课题之一,近十年来,由于新技术深入广泛地应用,AS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在脂蛋白代谢和动脉壁内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方面,已形成了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无疑对认识AS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心脑血管病的常见原因 ,其形成有许多促发因素 ,本文就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血管紧张素 (AngⅡ )主要在内皮细胞中生成 ,作为应激反应系统 ,在许多病理情况下是增高的 ,可促进内皮细胞 (VCE)功能异常 ,是参与AS的重要因素。脂质沉积是AS发生的最早事件 ,是AS发生必要的条件。AngⅡ能增加VEC或内膜的通透性 ,有助于脂质的沉积 ,其机制 :①AngⅡ使VEC内钙离子增高 ,引起VEC表达的钙结合微管关联蛋白重新排列 ,影响VEC紧密连接的开放[1] ;②AngⅡ促…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大量饮酒、体力运动减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机体炎性反应、遗传因素这些因素很容易引发冠心病,本文对这些危险因素详细阐述,并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病变者与自身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病变者与血脂代谢这两方面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冠心病要加强预防;并且加强多基因联合分析,找到冠心病的致病基因并指导基因治疗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林聪 《医学综述》2013,19(6):975-977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由炎症及脂质堆积共同引起的。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个炎症指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过程。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减少炎症等诸多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支持将他汀类药物作为这类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用药。该文主要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CRP的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作用下血脂下降程度、CRP下降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消退程度之间是否存关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家兔45只喂以高脂饮食,以形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对其中7只家兔的主动脉标本,包括主动脉正常部位、肋间动脉开口及斑块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以3只正常饮食的家兔作对照。 观察结果,在正常与高脂饮食家兔的主动脉内膜面均有灶性分布的虫蛀状内皮损害,在肋间动脉口附近更为多见。可以设想,这种病损可以增加动脉内膜的通透性,促进血浆脂质渗入动脉壁,因此,它们对粥样斑块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随着对AS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有较典型病理改变、易于评价及适于干预治疗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的复杂疾病。As形成的病理生理及发生和发展机制一直是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重点。而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首则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约70%的急性心血管事件由As易损斑块的破裂及继发性血栓所致,故治疗As是防治人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As的治疗多从对抗其疾病的危险因素着手,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As治疗方法主要有血管重建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为调节血脂、抗炎、抗氧化剂、抗血小板、降压及其他新兴药物。  相似文献   

11.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世界范围的主要死亡原因.而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由于伦理学的原因,无法直接在人体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药物疗效和检测方法的系统研究.因此,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就成为了进行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工具.本文将系统复习各种动物AS模型的特点和建立方法,为科研人员进行AS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耘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4):468-47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在人类死亡原因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高,故动脉硬化的研究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其病理学研究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动脉粥样硬化也成为我国主要死亡原因.中西医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各有论述,现就近几年来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做以概述.  相似文献   

14.
黄连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是一味传统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作者从抗炎、调节血脂、调节血压、调节血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方面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国外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一种动脉疾病 ,是造成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 10年里 ,由于新的研究手段的出现 ,包括动物遗传疾病模型的应用 ,使得对胆固醇代谢紊乱和造成AS在分子水平上有了更深刻认识。AS不仅仅是老化的生命现象 ,更重要的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对其病变过程在分子水平上了解 ,将有助于发现新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以阻断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1 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 (AS)病变在人生头一个 10年里就已开始 ,主要见于胸主动脉处。冠状动脉受侵袭则始于第二个 10年里。到了第三个或第四个 10年 ,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便已出现。AS的特征是发病缓慢 ,其临床症状在主要病变出现之前表现轻微。它主要造成三种临床表现 :脑中风、冠心病和周围性血管性疾病。AS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年龄增长而使得暴露于其它危险因素的时间增加有关系。AS的发病率也与性别有关系 ,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 ,60岁以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1] 。这可能是由于雌激素有保护作用 ,绝经期后 ,男女冠心病发病率并没有区别。低密度脂蛋白 (LDL)增加AS的易感性 ,而高密度脂蛋白 (HD...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民生  罗兴林 《医学综述》2007,13(6):425-427
动脉粥样硬化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它的病变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及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得到延缓,甚至部分逆转。本文就动脉粥样斑块消退的有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动脉壁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对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都有免疫反应。已有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一方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通过针对抗原的主动免疫调节可以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文讨论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双重作用,介绍了已经在实验室阶段制成的疫苗以及在实验模型中成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抗原的研究,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疫苗临床应用的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动物模型是当代医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工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动物模型的建立对AS病因病机的探讨、治疗对策的探索和防治药物的研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从AS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复制模型的方法两方面对近年的文献报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康丽 《河北医学》2004,10(1):88-9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一种缓慢而复杂的炎症性增生性疾病。与血管内皮受损、脂质浸润、血小板粘附聚集、炎症细胞浸润、免疫性因子的表达、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平滑肌增殖过移、局部血栓形成、钙离子内流增加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钙超负荷等多个作用环节有关。凡能抑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则为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同一年龄人群高510倍,发病年龄提前至3010倍,发病年龄提前至3040岁,被称为加速型动脉粥样硬化。该文主要从微炎症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同血液净化方式、营养不良、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等方面,介绍终末期肾病患者加速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相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