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代谢组学的在体观察、代谢产物检测及动态观测等方法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具有吻合性。以代谢组学为技术手段,以病证结合的方式对脏腑虚证进行研究,重视相关证候之间的比较研究,从临床病例和动物模型2个层次开展研究,将有助于明确脏腑虚证的本质,构建具有实用价值的证候诊断标准,并最终实现中医证候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正>灵活地把中医学精髓和代谢组学技术结合起来,将是中医学证本质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代谢组学的先驱之一荷兰科学家vander Greef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上发表论文指出中医药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的重要性,认为中医药将是药物发现的主要来源之一,代谢组学将成为重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在已经进入了系统生物学高速发展的时代了,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对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将会更加客观化、标准化。采用i TRAQ-MS技术对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血清进行了蛋白质组学检测,发现差异表达蛋白APOA-II、APOB、AZGP1;采用LC-MS技术对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尿液和血液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比对出了9种可能的潜在标志物,包括TG、天冬氨酸、葡萄糖、磷脂酰乙醇胺等。对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结果进行探讨,以期寻找HIV/AIDS肺脾气虚证的物质基础,为证候诊断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6.
当今生物医学研究生物体在生理、病理、药理及毒理状态下发生的各种动态变化,形成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现代系统“组学”。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产物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检测、量化和编录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联系该变化规律与所发生的生物学事件或过程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质,应用该技术可促进中医证候的客观化和用于证本质的的研究。银屑病是当前皮肤科领域重点研究疾病之一,近年来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已成为该病的热点研究方向,为证候本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历经几千年发展,有其独特的科学内涵,而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难以被现代社会理解和接受。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药内涵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中医药的精髓在于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即以整体的、动态的和辨证的观点去把握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它凝聚着历史的智慧,却缺乏现代科学阐释。伴随代谢组学的出现,与中医药的整体观、系统观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不谋而合,与中医药认识和解释疾病的方法相一致。若有效地契合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策略,基于系统代谢网络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变化来评价中医药整体效应,发掘特征性规律,将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从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血浆代谢组学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寻找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血瘀阻证患者血浆代谢产物谱,分析CHD心血瘀阻证血浆层面的代谢途径。方法采用QP20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CHD心血瘀阻证组和CHD非心血瘀阻证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代谢产物,对不同组之间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artial lease squares,PLS)。结果 (1)主成分分析:显示3组样本主成分积分值,3组分聚于椭圆形散点图的3个区域,其中CHD心血瘀阻证组中乳酸、β-羟基丁酸、尿素、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物质含量上调,而柠檬酸含量下调。(2)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显示健康组远离CHD心血瘀阻证组与CHD非心血瘀阻证组,CHD心血瘀阻证组与CHD非心血瘀阻证组位置比较靠近,可以判别他们同属一类;标准化偏最小二乘系数图显示CHD心血瘀阻证组与硬脂酸、花生四烯酸、尿素、乳酸、β-羟基丁酸呈正相关,与油酸、脯氨酸、甘氨酸、柠檬酸呈负相关。依据VIP值排列各变量与药物干预的密切程度,依次是花生四烯酸、硬脂酸、乳酸、尿素、柠檬酸、β-羟基丁酸、亚油酸、葡萄糖、丙氨酸、油酸和脯氨酸。(3)差异性分析:11种有明显变化的代谢产物差异性分析显示,花生四烯酸、硬脂酸、乳酸、尿素、β-羟基丁酸、油酸在冠心病中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CHD心血瘀阻证中增高最为明显(均P0.01)。其中CHD心血瘀阻证组的乳酸、β-羟基丁酸、亚油酸及葡萄糖值较CHD非心血瘀阻证增高显著(均P0.01);而CHD心血瘀阻证组葡萄糖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柠檬酸在冠心病中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CHD心血瘀阻证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花生四烯酸、硬脂酸、乳酸、尿素、柠檬酸、β-羟基丁酸、油酸、葡萄糖、丙氨酸为CHD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浆代谢产物谱。(2)从血浆代谢产物谱分析,CHD心血瘀阻证与脂质代谢、糖代谢相关,同时也与缺氧、剧痛引起的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辨证分类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上,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进行证候分类主要以经验为主,缺乏客观依据和标准,使得中医证候进展一直缓慢,制约着其发展。作为现代一种全新的技术,代谢组学方法能够将证候与特异性的代谢产物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标准化提供方法与手段,使中医证候的判识更加具有可信度。文章回顾了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证候分类中的研究进展,以推进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深入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的共同病理阶段,属于中医的"症积""胁痛"等疾病范畴。在慢性肝病的早期及中期阶段,由于正气不足,无力抵邪外出;病程日久,正虚加剧,脾气虚证为其常见证型,并贯穿疾病始终。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肝纤维化有效方药中多含有"健脾""益气""扶正"等作用的药物。因此在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时应重视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2.
脾气虚证的本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证候规范化工作开展多年之后,脾气虚证本质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规范。医学工作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试图找到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但迄今为止,在医学界仍存在着、正在诞生各种诊断标准。对近年来有关脾气虚证的本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竭病因复杂多样,风邪、湿热、湿毒、瘀血等在疾病发生、病情加重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治疗当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去瘀泄浊为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化湿、通腑、泻浊、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中药剂型改革"尿毒清颗粒"、"虫草排毒胶囊"等,中晚期结肠序贯透析加中药保留灌肠、药浴等疗效较好。系统治疗原发病是防范肾衰竭发生的重要措施;规律的血液透析和对症治疗主要手段;条件具备时行肾移植术是改善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实验采用血清代谢组学的方法对玄参在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的利水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通过寻找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内源性潜在生物标志物,以此探寻其相关代谢通路。方法:研究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的方式对大鼠进行造模并对血清蛋白、胃泌素、胃排空率及水负荷等利水相关药效学指标进行检测,应用UPLC-Q-TOF-MS技术对空白组、模型组与玄参组大鼠血清进行分析,探求其潜在的关键性生物标志物及对应的相关性代谢通路。结果:玄参可改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相关的药效学指标,同时寻找出与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及给予玄参干预后具有共同差异的生物标志物29个,涉及13条相关的代谢通路,应用相关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影响最为广泛的4条代谢通路可能是原发性胆汁酸生物合成、鞘脂类代谢、叶酸合成及甘油磷脂代谢。结论:故推测玄参对脾虚水湿不化状态下血清代谢产物具有调节作用,从而为进一步对玄参利水功效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线索,分别筛选治疗"脾气虚证"、"脾胃气虚证"的方剂54首、284首,采取"Excel数据透视表","SQL Server 2005_DMAddin关联规则","SPSS 17.0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脾气虚证"、"脾胃气虚证"用药配伍规律的异同。结果显示,"脾气虚证"、"脾胃气虚证"其治疗方剂同中有异,两者均以补气、消食药配伍理气、温里、祛湿药等组成,均以白术、陈皮为基础方。但"脾气虚证"方剂以补脾治本为主,喜用"人参";"脾胃气虚证"方剂以补脾、行气、渗湿、消食等同用,标本兼治,喜用"党参"。  相似文献   

16.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初步规范化的造模方法和思路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讨论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初步规范化的造模方法和思路。主要是通过增大造模量使模型动物在一定造模时间的前提下达到“精气夺”。(1)通过增大造模量途径夺其精气:①运用体质筛选法;②将苦寒药用于建立气虚证模型;③在耗气破气法的基础上,运用降气法;④运用广豆根、旋覆花、槟榔等药味;⑤增大造模用药量;⑥4℃给药;⑦运用前轻后重的两阶段造模法;⑧重视形成固有病理。(2)功能优化:①在目前脾虚证苦寒泻下、耗气破气、限量营养、劳倦过度、利血平5个较有代表性的造模要素中,本造模方法实际上集中反映或涉及了苦寒泻下、耗气破气、限量营养、利血平4种,有较强的代表性;②避免采用与目前建立肾虚证模型相同或类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有关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门诊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予以补中益气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依巴斯汀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在流涕、鼻塞及鼻痒等方面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喷嚏积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颗粒口服是治疗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在改善喷嚏这一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脾气虚证诊断的历史渊源入手,分析了目前脾气虚证研究现状中存在的证名概念和证侯表现模糊、动物模型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为了深入研究脾气虚证,必须严格规范本证的概念,改进和完善动物模型的研制及坚持动物实验科研设计的合理性,多学科研究等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四君子汤治疗脾气虚证模型大鼠股四头肌线粒体自噬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研究四君子汤治疗“脾气虚四肢不用”的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PF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 10)和脾气虚证模型组(模型组,n = 40),饮食失节+劳倦法复制脾气虚证模型,造模成功后符合模型评价标准者纳入脾气虚证模型,将其分为盐水组(n = 10),四君子汤治疗低剂量组(低剂量组,n = 10),四君子汤治疗中剂量组(中剂量组,n = 10)和四君子汤治疗高剂量组(高剂量组,n = 10),连续给药15天。治疗结束后测定其抓力并取股四头肌,比色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 B)、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Bcl-2、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细胞色素c(Cyt-c)、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盐水组大鼠抓力、体质量、股四头肌ATP和MMP水平下降(P < 0.05或P < 0.01或P < 0.001),H2O2水平升高(P < 0.05);LC3B-II、Bax、Cyt-c,cleaved-Caspase3、PARP蛋白表达上调(P < 0.05或P < 0.01或P < 0.001),p62、Bcl-2表达下调(均P < 0.001)。与盐水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大鼠抓力升高(均P < 0.01),体质量未见差异(均P > 0.05);ATP、MMP水平升高(P < 0.01或P < 0.001)、H2O2下降(P < 0.05或P < 0.01);LC3B-II、Bax、Cyt-c,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表达下调(P < 0.05或P < 0.01或P < 0.001),p62、Bcl-2表达上调(P < 0.05或P < 0.01),低剂量组各指标未见差异(均P > 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H2O2水平下降(P < 0.05),Bax表达下调(P < 0.01),其余指标未见差异(均P > 0.05)。结论 四君子汤可能通过抑制过度线粒体自噬,维持适度自噬改善线粒体应激,降低细胞凋亡水平治疗脾气虚四肢不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补气调脾代茶饮调理脾气虚质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临床疗效,探索该代茶饮是否改善此体质人群的脾气虚症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治未病科及体检中心体检人群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补气调脾代茶饮调理体质,口服800 m L/d,共30 d。门诊随访观察,根据疗效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疲劳评定量表(FAI)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及PSQI指标评分。结果:患者服用补气调脾代茶饮30 d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 3%、86. 7%。治疗后2组入选人群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服用补气调脾代茶饮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过补气调脾后,亚健康人群的FAI、SAS评分均较调理前有明显降低(P 0. 05)。经过调理后,2组人群PSQI指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评分比调理前均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经过口服补气调脾代茶饮后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气调脾代茶饮联合体质干预能够调整亚健康状态人群的气虚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