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并以"六淫"中的风为例,系统分析中医病因的隐喻特征,认为风之所以成为致病因素、有如此致病特征,是古代中医学家将人们对自然界风的认识移植到中医理论之中,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是一种"隐喻认知",是以我们熟悉的事物说明我们不熟悉事物的一种方式,作为病因概念的六淫是一种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以"湿邪"概念为例探讨了中医"六淫"概念隐喻。将中医"湿邪"的特征和致病特点与自然界之"湿(气)"的特征进行类比,认为中医"湿邪"概念的形成来源于自然界之"湿(气)"概念的跨域映射;进一步说明了中医"六淫"病因概念并非实体或具体概念,而是古人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根据人与自然界相似性的心理联想,不自觉地将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具体概念通过隐喻的认知手段跨域运用到病因领域而形成的抽象概念。中医"六淫"概念范畴经历了由真实病因向隐喻病因转变的历史过程,具有隐喻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中医称为六气。只有气候异常急骤的变化或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中医就称之为“六淫”或“六邪”。中医的病因理论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的观点指导下,以宏观的方法为主要手段总结出来的。从逻辑学角度来讲,多为抽象概念。六淫学说,系中医病因  相似文献   

4.
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中医病因学说中的"六淫",发现"六淫"是6个"范畴"而非6个"实体",是以自然界"六气"为原型形成的概念隐喻,是范畴化的结果,从"六气"到"六淫"是对语言的跨域应用。因此,理解中医六淫概念不能仅仅将我们的视线集中在文字表象上,必须探究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相似文献   

5.
中医将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气”。自然“六气”反常太过即变成六种致病因素,中医统称为“六淫”。 病人一觉醒来口眼歪斜,中医称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高发,近年来大规模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医“新发肺系疫病”范畴。新发肺系疫病中医病因存在六淫与疫毒两种观点,这可能与对六淫和疫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清有关。疫毒和六淫邪气同为外邪,来自于自然界,疫毒不同于六淫之邪,是一种特殊致病因素,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疫毒虽不同于六淫,但二者关系密切,六淫为疫毒的产生提供外在条件,疫毒为异常气候淫盛之极衍化而产生的一种特定致病因素,疫毒与六淫二者常相兼致病。面对疫病频发的局势,深化中医疫毒属性,疫毒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疫毒致病力、传染性大小判断标准等研究,结合现代新发传染病与中医历代疫病,研究不同疫病病因病机、传变规律、证治规律,构建新发疫病诊疗理论,筛选针对不同疫毒的特效中药,对中医疫病病因理论的发展、完善疫病诊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剖析现代医学“痛风病”中医病因病机的隐喻特征及其隐喻认知多样性的根源。方法: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运用隐喻理论对三位国医大师关于现代医学“痛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行分析。结果:现代医学“痛风病”病机理论是基于“痹”字相关的概念隐喻而建构的中医理论。结论:不同医家作为认知主体的独特性是造成“痛风病”隐喻认知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六淫为外感病邪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大凡由外界直接侵犯人体而发病的风、寒、暑、湿、燥、火,称之为“六淫外感”;而由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与外感六淫的致病特性相类似的风、寒、湿、燥、火,则称谓“内生六淫”(因暑无内生之说,故实际上只有“五淫”)。其中内寒、内湿、内燥、内火作为继发性的致病因素(如脾虚生湿、肝郁化火),临证每每有征可察,治疗亦有大法可效,诸如温阳散寒、燥湿渗湿、滋阴清燥、清热泻火等等,因而内生之寒、湿、燥、火,视为病因是无可非议的。而“内风”是否亦为继发性的致病因素?综观近年来出版的各种中医书籍(尤其是一些中医基础教材),每见明确提出“风邪为病有内风、外风之分。外风多由自然界风邪侵袭人体而得病,内风多由肝脏功能失调而发  相似文献   

9.
六淫,习惯上泛指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然而,就中医临床所见,六淫外侵,亦是导致肾病重要致病因素。诚可谓“六淫所伤,穷必及肾”。兹就六淫伤肾,作一粗浅探析,不足之处,望同道不吝指正。1 六淫伤肾的临床基础1.1 风邪伤肾 风为六淫之首,肾气空虚之体,风邪常可乘虚而伤肾。...  相似文献   

10.
<正> 温病的病因学说是关系到温病病原学防治和这一学科发展方向的问题,有必要予以深究。对于温病病因的认识历来就有分歧,例如六气过则为灾、伤于寒邪、伏阳致温、感受非时之气、戾气致病、温毒邪侵、外感六淫等等,尤以后者影响较大,通常用作审证求因和审因论治,如属风热致病治以疏风泄热;暑热致病治以清暑泄热;湿热致病治以化湿泄热;燥热致病治以润燥泄热等。但须看到,温病六淫病因说尚有其现实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六淫致病的概念比较笼统和六淫病因说对温病病因学的防治缺乏有效的指导意义。众说周知,寒邪不能直接作为温病的致病因素,六淫中的“火”邪,实际上是指感受外邪后的病理变化,即所谓的“五气皆从火化。”正如何秀山所说:“四时之序,春为风,夏为暑,长夏为湿,秋为燥,  相似文献   

11.
黄雄杰  肖卓然  贾春华  赖敏  刘庆华 《世界中医药》2022,(10):1419-1424+1429
隐喻通过熟悉的、已知的“始源域”来认知不熟悉、未知的“目标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思维模式,其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自然语言中,隐喻无处不在,传统中医概念与理论是以天文、地理、人事等为“始源域”,投射到“目标域”人体,而构建起来的基于隐喻认知的理论。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当代中医将面临许多中医学从未发现或意识到的人体生命现象与临床问题,现象需要解释,问题需要解决,二者都需要理论创新。隐喻蕴含的类比创新属性和中医学的隐喻认知特点,共同决定了当代中医理论创新仍然需要隐喻作为重要的科学探究模式与解释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从发生学角度探析六淫的概念。认为生活观察是气候致病认识的直接来源,天人相应是六气致病框架的指导思想,"三才"思想确立"六淫"之为"六",意象思维是六淫概念构建的主要思维方式。指出六淫是以风、寒、暑、湿、燥、热六气为原型的外感病因符号,其概念具有抽象及气象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谈及中医的病因中医界的同志,似乎不用思考都能顺口说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目前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五版教材也这样写道:“六淫邪气侵袭为外因,情志所伤为内因。”这样认为是否正确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古代医家对病因的认识。一、沿革:现在可查的最早认识病因的医  相似文献   

14.
<正>"六淫"是对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它是自然界中正常的"六气"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有其气所产生的病邪[1]。"六淫"是中医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致病因素[2]。加强"六淫"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更能帮助我们应用中医药理论防治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以及评价药物疗效与机制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动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但存在于语言,且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类事物或经验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或经验,隐喻于中医学无处不在。中医理论是一种以人的身体感知经验为基础形成的理论,具有显著的体验性。因而从概念隐喻角度解读中医语言至关重要。从隐喻认知的角度解读中医理论,可以明辨中医理论从何而来,源于自然、社会层面的何种经验或体验。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中医语言,可以激活死隐喻,通过隐喻认知可以发现新隐喻以丰富中医理论。中医学隐喻的研究将拓展中医研究的路径,可以架起中西医沟通的桥梁,促进中医药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中出现大量隐喻有着认知、心理和语言等方面的原因。认知需要是《黄帝内经》中隐喻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当时科学水平和认知方法的局限,人们自然会通过隐喻来表达各种抽象概念,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心理方面来看,当时的思维和语言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医家们被迫选择隐喻的思维方式,借助熟悉的事物来认知和表达抽象的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疾病规律,使得人们在心理上轻松自在。《黄帝内经》时代的语言有限,人们借助“以己度物”的隐喻思维和认知方式表达特定概念或者新概念,揭示隐喻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揭开中医语言的神秘面纱,了解中医学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思维方式,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医学。  相似文献   

17.
中医病因学说有两个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 ;二是辨证求因。故中医的病因常是结合人体病理反应的综合名称 ,与证很难划分 ,临床上常按“治证即是治因”来行事。中医病因学说有关术语的英译必须忠实于此。1 六淫的英译 六淫是六气变化与体质差异所引起的外感病之致病因素。六气指  相似文献   

18.
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以"中风病"为例,通过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中风病"病因病机语言的隐喻特征,分析其病因病机概念隐喻多样性的认知根源。认为"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是主要基于一系列与"风"相关的概念隐喻建构而成的中医理论。医家体验的独特性形成了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了"中风病"病因病机概念隐喻始源域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了对中风病隐喻认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六淫为中医病因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但对六淫的认识,目前尚不一致。尤其对外感六淫与内在的化风、化热(火)、化燥等混淆不清。近读《江苏中医》1963年6月号刊载陈子富医师的“六淫初探”一文后,颇多启发。该文认为祖国医学的病因学说,“无论外感六淫或是内伤七情,如果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细加探讨,经过实验和临床实践,总是能够将其实质内容以现代科学指标肯定下来,而充实现代医学之病因学说的。”这种敢想敢说的精神是可贵的。但出于原作者脱离了祖国医学的理论指导来研究六淫,因此该文在内容方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任何疾病,明确病因都是首要环节,温病自不例外。中医学自《内经》始,历代医家对温病病因的认识可谓是众说纷呈,见解各异,引发激烈的学术争鸣。从《内经》、《难经》时代开始,两汉、晋唐、金元直至明清的各医术典籍对温病病因的认识不断发展变化,使得今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医温病病因学呈现出以“伏气说”、“伤寒说(寒邪说)”、“六淫说”、“疠气说”为主的不同认识。除此之外,还有“毒”、“瘴”、“疰”等致病因素的论述。综合来看,中医对温病病因的认识方法概括起来有“审证求因”、“天人相应”、“特殊邪气”3个方面。1以“审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