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目的:研究石膏及白虎汤对发热模型大鼠的清热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清Na/Ca比值的影响.方法:大鼠背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复制致热模型,观察石膏及白虎汤的清热作用;取造模前、后和给药后3个时间点的大鼠血清,微波消解,ICP-OES测定血清中Na、Ca含量,分析Na/Ca比值的变化.结果:石膏及白虎汤对干酵母致热模型大鼠均有清热作用,白虎汤效果显著;白虎汤组发热模型大鼠血清中Na/Ca比值明显降低.结论:石膏及白虎汤清热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体内Na/Ca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2.
石膏及白虎汤清热泻火功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石膏的清热泻火药理作用。方法以干酵母及2,4-二硝基苯酚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对石膏、白虎汤、去石膏白虎汤,以及煅石膏和CaSO4?2H2O分别代替石膏入白虎汤的退热作用进行药效学观察,以证实石膏及白虎汤的清热功效;以伊文思蓝为指示剂,根据伊文思蓝在小肠内的推进率,观察单味石膏对小鼠肠蠕动的影响,以证实石膏促进肠蠕动的作用。结果对干酵母及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的发热,白虎汤有显著退热作用,;去石膏的白虎汤退热作用不明显,单味石膏、煅石膏或CaSO4?2H2O入方剂均无退热作用。单味石膏具有明显的促进小鼠肠蠕动的作用。结论石膏具有清热的功效,在复方中效果显著。单味石膏具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石膏中Na、Ca离子的方法,考察生石膏的解热作用与Na、Ca含量的关联。方法:运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生、煅石膏在模拟胃酸pH提取液中Na、Ca元素的溶出率;另外测定白虎汤、去石膏的白虎汤、以煅石膏、化学药分别代替石膏入白虎汤的Na、Ca含量,分析Na/Ca比值。结果:毛细管电泳法可快速、准确的测定Na、Ca含量,生石膏Na/Ca比值较煅石膏低,复方中Ca的含量以白虎汤中最高。结论:生石膏的解热作用可能与调节体内Na/Ca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粳米组方白虎汤与糯米组方白虎汤对酵母致热大鼠解热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组(0.1 mg·kg-1)、粳米组(20 mg·kg-1)和糯米组(20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他4组皮下注射干酵母复制大鼠发热模型。每间隔1 h测量大鼠体温情况,共12 h,计算体温变化值△T、最大发热净增值△Tmax和6 h体温反应指数(TRI6);造模后6 h开始给药,给药6 h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血清中IL-10、IL-12、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温明显上升,7 h达到高峰期(P0.05);粳米组给药4 h后开始起效(P0.05),能明显降低发热大鼠ΔTmax、TRI6(P0.01或P0.05),血清中IL-12、TNF-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糯米组给药5 h后开始起效(P0.05),能明显降低TRI6(P0.05),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粳米和糯米组方白虎汤均能降低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发热炎性因子有关,且粳米组方白虎汤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5.
清利通淋汤解热抗炎作用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清利通淋汤折解热、抗炎作用。 方法: 采用干酵母致热法观察清利通淋汤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清利通淋汤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抗炎作用。 结果: 清利通淋汤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 结论: 清利通淋汤有明显的解热和抗炎作用,且以大剂量组为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清、下两种治法对不同发热模型大鼠退热作用的差异。方法:分别选取脂多糖(LPS)和干酵母两种不同致热源,观察白虎汤、大承气汤对不同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结果:白虎汤和大承气汤对LPS和干酵母两种发热模型大鼠均有解热作用,与大承气汤比较,白虎汤的解热作用强,退热迅速且持久。结论:清、下两种治法均呈现解热作用,但退热作用的特点有所不同,这为临床治疗发热性疾病有效方药的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虎汤中知母的解热效果。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白虎汤组和无知母白虎汤组,采用干酵母、2,4-二硝基酚和细菌内毒素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体温变化。比较各个模型中白虎汤组和无知母白虎汤组解热效果。结果:3个大鼠发热模型中白虎汤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白虎汤组与无知母白虎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干酵母和2,4-二硝基酚发热模型给药1 h后有极显著性差异;细菌内毒素热模型仅在0.5 h有极显著差异。结论:白虎汤中知母有解热作用,配伍知母,在解热过程中,可以提前起效,增加疗效,最后达到良好降温的效果,尤其对高热症解热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8.
柴胡解热的物质基础、药效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中药柴胡及各有效成分(挥发油、皂苷)的解热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向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制取发热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阿司匹林组:0.1 g/kg;柴胡挥发油组:0.25 g/kg;柴胡皂苷组:0.35 g/kg;柴胡水煎液组:10 g/kg,给药容量均为10 mL/kg。测量致热后大鼠体温变化验证其解热作用;测量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以及脑腹中隔区和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结果:中药柴胡及各有效成分(挥发油、皂苷)对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引发大鼠的发热反应均可起到降温作用;可降低致热大鼠下丘脑中cAMP及脑腹中隔区AVP含量,升高血浆AVP含量,对血浆cAMP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中药柴胡及各有效成分(挥发油、皂苷)均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作用机制与体内cAMP及AVP的合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热解郁汤对细菌性发热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复制家兔细菌性发热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虎汤组、清热解郁汤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白细胞介素-1(IL-1β)等指标变化。结果:清热解郁汤组症状表现较轻,降温效果平稳;清热解郁汤组、白虎汤组家兔的IL-1β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清热解郁汤对细菌性发热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芩水提物解热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芩水提物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动物模型,观察黄芩水提物对发热大鼠直肠温度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大鼠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AM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脑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血清IL-1β含量。结果黄芩水提物能够显著降低干酵母致热大鼠下丘脑IL-1β、cAMP的含量及腹中隔区脑组织AVP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各组大鼠的最大体温上升高度与下丘脑IL-1β、cAMP含量以及腹中隔区脑组织AVP的含量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黄芩水提物可减少致热性细胞因子IL-1β在体温中枢的含量,减少中枢发热介质cAMP的含量,促进中枢解热介质AVP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减白虎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儿童不同发热性疾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给予相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羚羊角颗粒加减白虎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美林退热口服液口服,疗程均为5d;比较两组的退热疗效。结果加减白虎汤保留灌肠与美林口服液治疗发热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80%,两组在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退热效果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虎汤加减在临床上用于退热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虎汤联合抗生素对甲型副伤寒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甲型副伤寒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20例,白虎汤治疗组75例和三仁汤治疗组25例;均治疗2周,达到副伤寒痊愈出院标准并随访6个月后回顾性分析。[结果]白虎汤组平均热程可缩短3天、并能降低其复发。[结论]白虎汤联合抗生素等西药治疗甲型副伤寒和控制其复发较纯西药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有效部位A对下丘脑热休克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桂枝汤有效部位A(Fr.A)在双向调节体温的同时对下丘脑热休克蛋白(HSP)的影响。方法:取高、低体温大鼠下丘脑组织,应用蛋白印迹法测定热休克蛋白含量。结果:Fr.A在双向调节体温的同时,可明显拮抗安痛定性低体温大鼠下丘脑HSP70含量的降低,对酵母性高体温大鼠下丘脑HSP70含量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结论:Fr.A对高、低体温大鼠下丘脑HSP70含量的调节作用是其双向调节体温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防风感冒颗粒的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致兔发热模型和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防风感冒颗粒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检测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观察防风感冒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防风感冒颗粒能显著降低LPS致兔发热模型和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P<0.05),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的炎症反应(P<0.05),并能减少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P<0.05)。结论:防风感冒颗粒具有良好的解热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不同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钙转运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加味桃核承气汤原方通过水提醇沉、正丁醇、乙酸乙脂不同处理方法制备不同提取物。清洁级SD大鼠用STZ注射复制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加味桃核承气汤全方、水提醇沉、正丁醇、乙酸乙脂和达美康、模型、空白7个组,分别用上述药物灌胃治疗8周,采用定磷法检测心肌细胞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结果除全方组外糖尿病各组Na -K -ATP酶活性和Ca2 -ATP酶活性下降,其中模型组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达美康组,而全方组明显上升,与模型组、达美康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其余中药各组虽有下降但不甚明显。上述各组中,阻止Na -K -ATP酶活性下降的效果依次为:全方组>正丁醇组>乙酸乙脂组>水提醇沉组>达美康组;而阻止Ca2 -ATP酶活性下降的疗效依次为:全方组>乙酸乙脂组>正丁醇组>水提醇沉组>达美康组。结论加味桃核承气汤全方及其正丁醇、水提醇沉、乙酸乙脂等不同提取成分均有提高或稳定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的作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糖尿病大鼠的心肌肥大和心功能下降的病理改变。除全方组外,其提取物中以正丁醇和乙酸乙脂组的疗效为优。  相似文献   

16.
李赛  朱晨晨  田雪飞  彭兰  张序晴  曾嵘  王志琪 《中草药》2018,49(10):2460-2468
气分热是卫气营血辨证中气分证的一个证候群,白虎汤是清气分热的经典名方,若阳明气分热兼气津两伤则用白虎汤加人参。为探讨人参促白虎汤解热作用的机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在总结人参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及发热与免疫系统关系的基础上,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在限定条件下筛选得到人参22个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标,采用HPO数据库检索发热相关疾病靶标;然后通过STRING数据库将人参活性成分对应靶标和发热相关疾病靶标构建"人参-靶标-发热"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将上述网络可视化后,根据相关特征参数得到18个关键节点;再由GATHER数据库平台对关键节点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经上述网络构建及拓朴测算发现人参可能通过调控My D88依赖型或My D88非依赖型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激活天然免疫系统,达到促进白虎汤解热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医心方>、<金匮玉函经>诸书的考查,提出传世本<伤寒论>的"白虎加人参汤"很可能是"白虎汤"之误,如此似更接近仲景著作的原貌.从隋唐时期开始,医家们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经验,即在白虎汤中加入人参命名为白虎加人参汤而沿用至今;虽然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在应用时无实质区别,但清代医家舒驰远"或加人参,或不加参,当视其元气如何"的论述仍有参考意义.近年来学者们所谓据<伤寒论>叫大症不是白虎汤主证而应为白虎加人参汤所上的观点,实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白虎汤加生黄芪治疗顽固性肝癌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白虎汤加生黄芪治疗,对照组以消炎痛栓剂纳肛治疗。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观察退热疗效,并在停药7d、14d时观察患者发热情况,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退热有效率分别为94.2%和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停药后7d、14d时发热复发率分别为14.28%、5.7%,对照组分别为66.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白虎汤加生黄芪治疗顽固性肝癌癌性发热,退热作用持久而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