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温度下丛枝菌根对苍术根茎生物量和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霁  刘大会  郭兰萍  金航  杨光  周洁 《中草药》2011,42(2):372-375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下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AM真菌)对苍术根茎生物量及其根茎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接种AM真菌,测定苍术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茎挥发油的量。结果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栽培苍术在自然条件下的AM真菌侵染率,而接种AM真菌苍术根系的侵染率无影响。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苍术根系的侵染率与未接种的苍术相比超过4倍。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苍术根茎鲜质量、根茎含水量、根干质量、地下总干质量、挥发油组分数,显著降低苍术根茎挥发油中愈创醇与茅术醇的量。结论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有利于提高苍术根系侵染率、促进苍术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并影响苍术根茎挥发油总数和主要组分的量。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7,(7)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品质及其根茎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接种AM真菌,观察滇重楼根茎的品质和根茎中甾体皂苷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CK)相比,水分胁迫下接种AM真菌对滇重楼根系的菌根侵染率无影响,但能增强菌根侵染强度和改善滇重楼根茎的品质,根茎中甾体皂苷组分的相对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水分胁迫下接种AM真菌,有利于提高滇重楼根系侵染强度、改善滇重楼根茎的品质,并影响滇重楼根茎甾体皂苷数量和主要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组分的影响,以及产生该影响的土壤环境变化。方法:通过含5个重复的盆栽对照实验,比较施加AM真菌Glomus m osseae(GM)后,苍术生物量、挥发油成分及根际区土壤养分、有机质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①苍术对AM依赖性达到245%。t检验表明,VA组苍术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根茎挥发油的GC-MS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AM组与CK组苍术挥发油中归一化百分含量相对较大的主要组分基本没有差别;③土壤养分检测表明,AM组根际土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含量均低于CK组;④GC-MS分析发现,AM组和CK组土壤有机质变化不完全相同,表现为AM组的组分5,6比CK组高,而CK组的组分9~11比AM组高;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B iolog检测发现,AM组的AWCD值在整个温育过程中始终高于CK组,在反应192 h后,AM和CK 2组土壤的AWCD值分别达到0.66和0.46。t检验表明,72 h和168 h时AM组和CK组的微生物shannon及M cIntosh s均匀度基本一致,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M cIntosh s多样性指数在72 h差异不明显,而168 h AM组均高于CK组(P<0.05)。结论:接种AM真菌,能促进了苍术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苍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及代谢活性,影响苍术根际区有机质组成,从而显著促进苍术的营养生长,但在实验期间未造成苍术挥发油质量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不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滇重楼共生培养条件下,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养分,AM真菌侵染率及根茎总皂苷的影响。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滇重楼实生苗接种外源性AM真菌后处理组与不接种对照(CK)组根系侵染率、根际土壤养分和根茎总皂苷含量的变化,以及根际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和总皂苷含量的关系。结果:与CK组相比,接种AM真菌处理组根系侵染率显著增强(P0.05),处理组滇重楼根际土壤中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总球囊霉素含量、全氮含量较CK组显著提高,速效钾含量和pH较CK组显著降低;接种AM真菌后滇重楼根际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与CK组相比变化较大,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提高了滇重楼根茎总皂苷含量。结论:接种AM真菌能够改善滇重楼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有助于根际土壤养分转化,促进滇重楼生长,提高药材的入药品质。  相似文献   

5.
丛枝菌根真菌对滇重楼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浓  张杰  潘兴娇  杜慧慧  郭冬琴  丁博  袁颖  杨敏 《中草药》2017,48(23):4970-4978
目的初步探索接种不同外源性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幼苗内源激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以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于室温盆栽条件下对滇重楼新鲜种子与28种AM真菌共培养后采样,采用HPLC测定和比较分析各处理组滇重楼根茎和须根内源激素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量。结果接种外源性AM真菌能提高滇重楼幼苗菌根侵染率和成苗率,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茎和须根中ZR、GA、IAA、ABA 4种激素量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但具有偏好性。与对照组相比,整体上接种AM真菌处理组根茎中ZR、GA量呈现增长的趋势,IAA量变化规律不明显,而ABA量呈现减少的趋势,接种AM真菌处理组根茎中ABA/ZR、ABA/GA、ABA/IAA值呈现减少的趋势,但须根与根茎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 AM真菌能促进滇重楼幼苗的存活率,且不同AM真菌菌株影响滇重楼内源激素量。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对掌叶大黄产量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丛枝菌根(AM)真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对掌叶大黄根和根茎的产量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对照试验,设不接种AM组为CK组,设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AM组,每处理组重复15盆,每盆播种掌叶大黄种子10粒,出苗后间苗3株。采用文献方法计算菌根侵染率和浸染强度,采用称重法测定掌叶大黄根和根茎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掌叶大黄根和根茎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比较施加AM真菌后,掌叶大黄生物量、蒽醌类组分的变化。结果:AM组与CK组的侵染率分别为(96.96±1.57)%和0,侵染强度分别为(62.07±3.40)%和0;与CK组比较,AM组根和根茎产量提高了(42.96±2.12)%,总蒽醌类平均值提高了12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LC分析结果表明,AM组与CK组掌叶大黄蒽醌类在含量和成分间的比例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接种AM真菌处理并未导致掌叶大黄有效成分的根本改变。结论:接种AM真菌后,能明显促掌叶大黄根和根茎的生长发育,增加药用部位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但在试验期间未造成掌叶大黄质量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组分的影响。方法:设置低温组(T1)、适宜温度组(T2)、高温组(T3)3 组,各重复8 个,生长6 个月,收苗。采用t 检验比较生物量;GC-MS 分析、鉴定苍术根茎挥发油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BIOLOG 微平板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检测苍术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以此观察苍术挥发油组分及根际环境的综合变化。结果:淤不同温度下生长的苍术的株高和总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约0.05)。于不同温度下苍术根茎挥发油中归一化百分含量大于0.01%的组分相差较大。三者共有组分有7 个。其中T1 处理鉴定出17 个组分,T2 处理鉴定出21个组分,T3 处理鉴定出21个组分;挥发油总含量(mL·g-1)T1(23.0597)相似文献   

8.
张杰  周浓  潘兴娇  郭冬琴  丁博  王琳  杨敏  朱利  张华 《中草药》2018,49(8):1897-1906
目的以菌根生活力、根茎生物量和活性成分为指标,筛选适宜滇重楼幼苗生长发育的优良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方法以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采用室温盆栽试验,研究接种28种外源性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菌根生活力、根茎生物量和重楼皂苷产量(单株幼苗所含的重楼皂苷量、重楼皂苷含量与幼苗生物量的乘积)、根茎重楼皂苷与核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接种的28种AM真菌与滇重楼幼苗均形成了共生体系并且发育良好,并能提高滇重楼幼苗菌根生活力,但具有偏好性。大多数AM真菌处理组能提高滇重楼根茎生物量,促进了滇重楼幼苗重楼皂苷和重楼核苷的积累,表现为重楼皂苷含量和产量的提高。菌根形成对滇重楼幼苗次生代谢的影响还表现在重楼皂苷和重楼核苷的器官分配上,菌根化滇重楼幼苗须根中4种重楼皂苷总量具有高于根茎的趋势,而根茎中9种核苷总量明显高于须根。结论本研究中不同AM菌株的表现,对进一步提高滇重楼幼苗生物量和品质的菌株筛选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巨大巨孢囊霉Gigasporagigantea、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沾屑多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a、异配盾孢囊霉Dentiscutata heterogama、沙荒球囊霉Septoglomus deserticola、薄壁两性囊霉Ambispora leptoticha可望能作为培育滇重楼菌根化苗的理想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接种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组合对滇重楼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入药品质的影响,为培育优质滇重楼药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方法,在灭菌栽培土壤中分别接种9组不同AM真菌组合,以不接种为空白组,观察不同AM真菌组合对滇重楼幼苗的根系侵染率、光合参数、生理指标及化学成分等的影响。结果:接种外源AM真菌组合显著增加滇重楼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根系AM真菌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以及根内琥珀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空白组相比,不同AM真菌处理组对滇重楼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接种混合AM真菌可以诱导滇重楼次生代谢过程的变化,总皂苷含量在T1至T2时期呈上升趋势,T2至T4时期急速减少,到T5时期有所提高。结论:不同混合AM真菌能与滇重楼根系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提高菌根生活力,增强滇重楼对外界不利环境的抗逆性,促进滇重楼的生长发育以及提高根茎品质。从综合接种效应来看S5,S8,S9组AM真菌组合效果最佳,为滇重楼菌根生物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艳萍  张杰  杨敏  丁博  郭冬琴  潘兴娇  张德全  周浓 《中草药》2019,50(18):4438-4448
目的研究不同接种时期对丛枝菌根(AM)真菌侵染的滇重楼幼苗生长发育及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为栽培驯化出高品质的滇重楼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接种时期滇重楼中重楼皂苷I、II、VI、VII的含量;采用曲利苯蓝染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不同接种时期及不同AM真菌组合的滇重楼的侵染率、生理指标、根茎生物量等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接种时期的AM真菌侵染率较强,保护酶活性、光合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无明显变化,丙二醛含量降低,滇重楼幼苗的抗逆性提高,生长发育良好;栽培种源1年实生苗(2015年8月采收,T7时期)的品质相对较低,栽培种源1年实生苗(2015年6月、7月采收,T5、T6时期)的与栽培种源2年实生苗(2015年8月采收,T8时期)的品质最佳;不同的AM真菌混合组中,S2、S3和S6处理组的效果更佳。结论接种时期对AMF侵染的滇重楼幼苗生长发育及重楼皂苷含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影响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挥发油组分的气候主导因子,并实现苍术挥发油形成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探索将GIS用于中药区划的技术和方法。方法:典型相关结合逐步回归得到气候因子与苍术挥发油的相关模型并确定影响苍术质量的气候主导因子;使用Surfer 7.0软件对30年间(1971~2000)影响苍术挥发油的气候主导因子的均值进行空间插值,使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区划研究。结果:得到了气候因子与苍术挥发油中6个主要组分的相关模型,及苍术挥发油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发现10月份的气象条件对苍术挥发油组分的影响最大,温度及其与降雨的交互作用是影响苍术挥发油组分的气候主导因子。结论:苍术挥发油组分形成的气候适宜区与生长发育的气候适宜区不同。GIS技术用于中药区划研究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2.
苍术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的 5个南苍术和 5个北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结果 :从南、北苍术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 32和 29个化合物。结论 :北苍术挥发油的主成分为 β-桉叶油醇或 β-桉叶油醇和苍术酮 ,而南苍术挥发油的主成分分别为茅术醇、β- 桉叶油醇和苍术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茅苍术的挥发油,为茅苍术资源的野生抚育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 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产地茅苍术挥发油,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道地产区茅苍术与其组培栽培品聚为一类,其中主要药效成分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β-桉叶醇相对百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苍术酮和苍术素含量明显高于非道地茅苍术.结论 研究结果体现了茅苍术药效成分道地性的特征,为茅苍术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组培苗可作为人工补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RP-HPLC测定茅苍术中β-桉叶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RP-HPLC测定茅苍术中β-桉叶醇的含量,为茅苍术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68∶3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0 nm;柱温为25 ℃。结果:测得10批茅苍术药材中β-桉叶醇含量为0.833~4.466 mg·g-1,β-桉叶醇为0.048~1.200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99.3%,RSD 1.4%(n=9)。结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茅苍术中β-桉叶醇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茅苍术药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不同染色体数目鱼腥草挥发油成分的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黎  吴卫  郑有良 《中草药》2004,35(12):1399-1401
目的研究鱼腥草染色体数目与挥发油成分的关系,比较鱼腥草鲜草与干草及其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差异。方法对不同染色体数目的鱼腥草鲜草地上和地下及其阴干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按挥发油TLC图谱斑点数目和清晰度不同,20份鲜草材料地上部分大致呈现5种类型,地下部分挥发油大致呈现3种类型,19份干草材料大致呈现4种类型。结论鲜草地上和地下部分挥发油、鲜草与干草挥发油在化学成分上均有较大差异,材料间挥发油成分差异鲜草大于干草,地上大于地下,并且鲜草挥发油有染色体数目增加同时斑点数增多的趋势;峨眉蕺菜同蕺菜在挥发油成分上并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野生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对大别山野生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DS联用技术并核对质谱标准图谱,从分离出的76种组分中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出峰总面积的92.49%.对挥发油提取方法及溶剂进行了选择;并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地区苍术的得油率和主要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别山野生苍术挥发油含量最高(10.14%),检出的化学成分也最多.主要成分是苍术醇、β-桉叶油醇、la,2,3,5,6,7,7a,7b-八氢-la,1,7,7a-四甲醇-[laR-(1a.α,7、α,7a α,7b.α)]1H-环丙(a)萘和γ-桉叶油醇,与文献报道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