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文献研究和市场调查,阐明中药配方颗粒国内外市场获得了较好发展,产业的规模和效益都在提高,产品逐步得到医生和患者接受,在医院诊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原因主要包括对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是否等效的质疑和价格比较高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强临床应用研究以检验其疗效、加快推行电子调配方式以推广其应用、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药配方颗粒因具有免煎煮、调配快、携带便捷、剂量精确、工艺先进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现代中医药行业中,拥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中药配方颗粒近几年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盗汗患者,将50例采用传统中药饮片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0例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在肺卫不固型患者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阴虚火旺型患者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样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在盗汗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发展现状简单总结,并结合目前产业发展前景和未来行业整体趋势,对其中存在的主要利弊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 《光明中医》2010,25(5):879-880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主要源于对传统中药汤剂调制程序的改变,以及相关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的薄弱。对此,作者提出了拓宽思路、分类对待、各取所长、为我所用的指导思想,以及具体的、可操作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使用中药配方颗粒过程之中发现患者与医生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种种疑虑,主要体现在关心其疗效、质量与控制标准、如何正确使用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和疑虑,谈出作者在临床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体会,认为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的改良新剂型,有存储、携带和服用方便等优点,适合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与随症处方的需要,肯定了其临床疗效和发展前景。为了避免临床调剂的差错和今后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出了扩大知名度、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改进包装、加大研究与开发的力度、正确使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白癜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玉  李丰 《北京中医》2007,26(6):361-362
白癜风是一种后发性的局限性皮肤色素脱失症,是由于皮肤局部色素障碍、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系统的功能减退,使表皮明显缺少黑色素细胞,致使皮肤色素脱失而致。白癜风虽然不影响患者的健康,也无痛苦的症状,但由于它常发生在面部等暴露部位,而影响美观,使患者常感苦恼,严重时可遍及全身,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药汤剂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中医处方调剂混合后,加水煎煮,使药物之间充分相互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中药汤剂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剂型,具有组方灵活、随证加减、起效快、易吸收的特点,但中药质量不可控的问题是制约其发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方颗粒国际化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国际竞争优势,简要介绍了新工艺、新技术在其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论述了中药配方颗粒国际化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盗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中药饮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能够对疾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中药饮片,且具有质量稳定、便于使用、疗效确切等特点,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广东省中医研究所从事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研究10余年来的主要成果,包括对中药配方颗粒原料药材、中间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研究,以及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日益重视,而中药配方颗粒既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随证加减,又有服用便捷、适宜工业生产等优点,成为推动中药"走出去"的有力助力。通过回顾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历程、分析相关数据和国内外发展形势,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现状、市场情况及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探讨,提出利用政府间交往推进中药国际贸易、充分发挥海外资源平台作用、帮助监管部门建立符合中药配方颗粒特点和审批国政策的合理化国际审批方案、争取国际标准主导权的建议,为推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后,国家和各省药监部门相继发布实施了约440个品种的配方颗粒标准。基于前期工作,笔者拟对山东省配方颗粒标准复核和审评中遇到的部分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原料执行标准及区分技术、制法项辅料加入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合理性、特征图谱信息量及重复性、标准物质命名及可及性等方面内容,并对现阶段我国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品种覆盖面、规格差异、质量控制项目完整性等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推动省级标准升国家标准、加速标准物质研发、倡导使用优质原料、探索优质产品评价路径、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等建议,以期为配方颗粒国家和省级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配方颗粒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我国配方颗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21年4月29日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首批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历时5年的第一批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研究工作正式落地。为了更好地推动后续中药配方颗粒新品种国家标准的研究,加快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制定,总结第一批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研究的经验,从药材基原、产地代表性、饮片炮制、标准汤剂制备和成品工艺研究5个方面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研究过程中的技术关注点,为更合理地制定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汤剂古称“汤液”,是指药材饮片或粗粉颗粒先加水浸泡后再适量煎煮,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汤剂在中医药技术的指导下,随证加减,用法灵活。其一般制备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单煎、烊化等对中药的临床疗效十分重要。中药配方颗粒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传统汤剂为参照,为实现现代化、规范化产业化的目标。本文从传统汤剂的制备入手,结合配方颗粒中对药材前处理技术、针对不同药性的提取技术、高效节能的浓缩技术、干燥制粒技术等现代制备技术,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为中药配方颗粒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观察对高脂血症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剂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安吉县中医医院内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血脂控制组(每组各29例)。常规组照常应用西药辛伐他汀(10 mg/次,晚间顿服)治疗,血脂控制组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剂(山楂、水蛭、丹参)治疗,两组均接受为期1个月时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效果、血脂水平TC、TG、LDL-C。结果:常规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血脂控制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21%,两组间数据比较(χ2=0.3436、t=0.5578,P>0.05)。常规组与血脂控制组治疗前后TC、TG、LDL-C均有显著改善(P<0.05),血脂控制组血脂水平与常规组血脂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高脂血症主要有途径广、靶点多、降血脂广谱、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能够有效抑制脂类吸收,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行熟三七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质量评价方法,为科学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熟三七配方颗粒中人参皂苷 Rh1、Rg3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g1、Re、Rb1、Rd 进行含量检测分析。结果:建立了熟三七配方颗粒中人参皂苷 Rh1、Rg3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了检测熟三七配方颗粒中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g1、Re、Rb1、Rd 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专属性好,能有效对熟三七配方颗粒的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菊花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Xbridge C18柱(4.6 mm×250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1nm;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建立了菊花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各菊花配方颗粒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85以上,可以用于菊花配方颗粒的定性鉴别。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菊花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