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药新药设计在中药新药研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提升新药创制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围绕"组效关系",提出了中药新药设计的概念、研究框架及技术方法,将处方发现、成分辫识和组方优化作为中药新药设计的核心与关键,以期为中药新药创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世界中医药》2016,(4):645
正2016年3月25日-27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药创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中国大陆、美国、荷兰、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当选会长,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赵军宁当选秘书长。会议以"中药新药创制政策解读与重点任务""中药新药创制的新理论、新思路及创新案例""中药资源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浙江大学药学院在现代中药创制方法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源头创新,创建了定量组效关系建模等中药新药发现和组分配伍设计技术;作为中国学者首次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原创性的新药发现和设计方法论文;经日夜奋战,历时5年构建成功数字化中药组分库,已申报发明专利近百项,储备了13000余个中药组分和235个化合物,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药物组分库。最近,浙江大学药学院等3家单位以产、学、研联盟形式成立了“天津市组分中药技术工程中心”,成为国内首家以中药数字化分析及组分中药创制为特色的研究机构,将对20个名优中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研发一系列组分中药,创立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新模式,寻找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新药创制及技术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复方药物日益得到包括国际主流医药界的重视和认可.中医药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备受关注.以确有疗效的中医方剂和名优中成药为源头,研究开发成为中医药特色明显、配伍科学合理、药效成分基本清楚、机理基本明确、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复方中药创新药,有望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认可,并在未来创新药物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本文根据中医药的特点提出了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技术路线,对其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有关建议和方案,并对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新药创制及技术支撑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复方药物日益得到包括国际主流医药界的重视和认可.中医药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备受关注.以确有疗效的中医方剂和名优中成药为源头,研究开发成为中医药特色明显、配伍科学合理、药效成分基本清楚、机理基本明确、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复方中药创新药,有望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认可,并在未来创新药物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本文根据中医药的特点提出了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技术路线,对其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有关建议和方案,并对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源于中医传统知识与临床实践的中药新药发现研究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中医药领域的无数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积累的文献,承载着中医防治疾病用药规律的丰富信息,是中医传统知识的载体,也是中药新药处方筛选的源头。中药新药处方筛选和发现是中药新药创制的首要环节。本文针对中药新药处方来源的现状,分析了文献处方筛选、经验方筛选、有效成分制剂等处方来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源于中医传统知识与临床实践的中药新药发现研究策略,分为数据库构建及分析、处方筛选及论证、处方的再验证三个步骤,即以中医传统知识与临床实践为基础,构建可分析的结构化的中医方剂及临床数据库,引进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经验进行分析,结合中医传统知识的专业判断和临床实践验证,从而确定中药新药研发的候选处方,为加快中药新药创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赵丽梅  谭宁华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0):3012-3016
源于中药的天然产物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源泉,中药化学成分深入认识是中药新药创制的基础和关键,因此中药化学成分库(实物库和数据库)的建设对中药现代化和创新药物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我国近年来中药化学成分库建设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拥有一个高储量、高品质、综合、规范、共享的中药化学成分实物库和数据库,并将其与质量控制和活性筛选评价等系统结合,意义重大,还提出承担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药化学成分库"(eCL-TCMs)建设的思路,以期对国内中药化学成分库的研究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效核四联法是以药效为核心,由“代效、毒效、质效、构效”组成的新药创制模式和方法,其内涵与中医临床药学要求一致。该研究将中药新药创制实践过程的研究方法系统化总结归纳,但为防止中药新药研究的西药化,而进行了中医临床药学结合度的分析。该研究将效核四联法的基本要素分别与中医临床药学进行关联分析,以保证该方法从各个角度与中医临床的紧密结合。因此,该方法坚持多成分研究的整体观,坚持产生疗效时的代谢过程运动观,坚持成分质量控制与构效阐述的分子物质观,为中医临床药学为根基的中药现代新药创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4月8~9日在广州召开。针对目前中药创新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发展挑战,论坛以"中药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为主题,以理清中药创新发展思路,统一思想认识,提出中药新药创制可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必备技术工具。本文在对多元统计、模式识别、知识工程、神经元计算、模糊信息处理和信息智能集成处理等主要相关技术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概述了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从建立中药新药创制体系、构建中药数据分析与规律发现平台等方面,探讨了中药信息技术的若干应用思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斑马鱼在毒理研究、活性成分筛选、药效评价和代谢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斑马鱼作为活体动物模型,具有筛选周期短,易于观察,与人类相关性高等优点,对于成分复杂的方药样品有很好的适应性,逐渐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当中。探讨了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在方药效应评价、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以期有利于方药基础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的治疗及研究中,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减轻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本研究以28篇发表于中文期刊的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为对象,设计了用以进行方剂配伍关系分析的树形分析算法,对治疗艾滋病中草药的配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对发...  相似文献   

13.
陈磊  陆茵  郑仕中 《中草药》2009,40(6):841-843,882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经典方剂二次开发,尤其是针对已有中成药进行的二次开发,成为许多制药企业研发重点.在经典方的二次开发中,药物代谢动力学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目前我国对经典方的药动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解释方剂配伍的合理性,以及指导临床用药这两方面上,较少的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经典方的二次开发.尝试从中药、天然药物新药分类的角度.浅析药动学在经典方二次开发中的应用.以探寻可以申报新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中药方剂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以饮片配伍来组方制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应用模式,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应对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中药方剂具有理论优势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但科学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缺乏科学认知,导致中药方剂发挥疗效的规律认识不足,影响了中药疗效的稳定发挥,也阻碍了中药产品质量的提升。组分中药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了仅凭经验组方的传统,实现从饮片配伍到组分配伍的转变,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在3个国家"973"计划项目支持下,以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研发创新中药为目的,围绕"两个相对清楚",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开拓了组分中药研究方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展,组分中药和效应配伍理论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完善。组分中药理论价值不仅是在新药发现方面,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沟通融合的桥梁,构建了关键技术体系,符合中药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该文着重介绍组分中药研究历程、相关概念和技术发展以及在中医药理论研究、创新中药研发、中成药二次开发和制药技术升级换代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任钧国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13-3415
中药复方新药在中药新药研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最佳载体,是中药新药研发的主要形式。虽然复方的来源途径比较多,但能否成为新药,复方组成的必要性、合理性、科学性则成为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关键。该文针对中药复方新药的组方设计的关键问题,从中药复方新药的来源、分类、组方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连解毒汤作为清热泻火的经典方剂,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本方立意在于清热泻火解毒,主治一切火毒至盛病证,不论表里上下,皆可加减用之。对于黄连解毒汤的研究和应用屡见不鲜,但是对于其处方来源文献报道混乱;用药品种不明确;处方用量换算基础不清晰。本文通过文献的查阅和整理,对于黄连解毒汤的来源、用药品种及剂量换算进行了整理和确证,阐明了黄连解毒汤方的经方用法,为临床及研究上黄连解毒汤更加合理有效的运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之一。综述了在中药及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中常见的方法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为探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疾病的复杂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步加深,使得多靶标的药物开发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药以其多成分、多靶标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整体水平上阐明中药的有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是当前中药研究与开发的关键,而原有研发模式已不能满足深入系统地挖掘中医中药精髓的需求。作者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发现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各种系统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研发领域,与此同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靶标发现、毒性预测、处方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也表现出独特优势。系统生物学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从整体水平阐明中药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中药开发的模式、综述系统生物学新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生物学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相结合的中药开发新模式,为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对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晁恩祥 《天津中医药》2009,26(4):265-267
回顾中成药复方源流,分析了目前中药复方发展现状.认为中成药复方体现中医特色,应当重视中成药复方研发;但研发过程中当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从临床中寻找继承点,探讨研发新药的理论支撑,避免低水平重复.并通过苏黄止咳胶囊的研发过程进一步阐释了中成药复方研发的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药方剂编码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GB/T7635.1-2002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中药部分编码规则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中药方剂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采用7层10位数字代码,收集了常用和经典中药方剂703首,进行了数字化研究,重新分类、编排与编码,共给出了703个“身份证”.中药方剂代码将繁琐杂乱的中药方名得以用简明的数字语言表达,一方一名,一组代码为标识码,使中药方剂拥有了固定的、全国统一的“身份证”代码.同时,对.中药方剂中的每一味中药饮片考证,运用课题组中药饮片代码研究的成果,对每一味饮片都给出了一个固定编码,促进中药方剂的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