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爱护佳洗手液手部消毒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皮肤屏障功能的逐渐认识,原刷子刷手已被人们认为是不必需的,用含乙醇的无水洗手液揉搓消毒方法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将我院采用爱护佳外科无水洗手液外科洗手方法效果作总结.  相似文献   

2.
爱护佳外科无水洗手液在术前手消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爱护佳洗手液与临床应用广泛的术必泰洗手液使用后,对手部皮肤的不同反应,试图寻找一种高效且更能保护手术人员手部皮肤的手消毒液,以更好地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组采用爱护佳外科无水洗手液,主要成分为1%氯己定(洗必泰)葡萄糖酸盐和61%乙醇;对照组采用术必泰,主要成分为醋酸氯己定0.8%(w/v),异噻唑啉酮0.1%(w/v)。1.2方法1.2.1实验分组实验组使用爱护佳,向本院手术室人员就皮肤不良反应发出调查表40份,收回39份;对照组使用术必泰,发出调查表40份,收回34份。1.2.2使用方法爱护佳使用方法:用普通市售洗手液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佳润皮肤消毒剂喷雾消毒在注射时对皮肤消毒及输液瓶消毒的效果。方法对60例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的皮肤使用佳润皮肤消毒剂喷雾法和络合碘涂擦法消毒,并做平行对照采样。对40名工作人员的手及150个输液瓶盖表面用上述喷雾法和涂擦法消毒,并于消毒前后采样培养。结果60例受试患者皮肤消毒细菌的杀灭率均≥98%,消毒合格率均为100%,两种方法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0名工作人员的手消毒合格率为100%;150个输液瓶盖表面消毒后未检出细菌。喷雾法消毒耗时4s,涂擦法消毒耗时30s(均不包括待干时间)。结论注射时用佳润皮肤消毒剂喷雾消毒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经济且省时省力,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爱护佳手消毒液与传统的聚维酮碘在外科术前洗手消毒的效果。方法受试医务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即聚维酮碘组(对照组)和爱护佳组(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感染率差异、两组洗手时间的差异,在不同时间点(消毒后即刻、30、60、120min)的手部检出细菌数量的差异;另选择Ⅰ、Ⅱ、Ⅲ三类不同切口的患者,分别使用两种消毒剂消毒,比较它们对三类切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聚维酮碘组和爱护佳组的手部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洗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爱护佳组时间较短;两组间消毒后<120min手部细菌检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Ⅲ3类切口患者分别使用两种消毒剂消毒后,切口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爱护佳手消液是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外科洗手消毒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术前用纱布擦洗及手刷刷洗手臂的消毒效果,评估其皮肤的舒适度.方法 将参加手术的97名医护人员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8人用纱布挤取洗手液擦洗手臂,对照组49人采用耐高温、高压的手刷刷洗手臂;分别于刷手即刻及术中1、2、3、4h进行手细菌培养以监测消毒效果,并对参加手术的97人进行皮肤舒适度的问卷调查,评分越高,不良反应越重.结果 两组人员皮肤消毒在各时段进行细菌学监测菌落数均<5 CFU/cm2,消毒效果均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纱布擦洗手臂组的医护人员皮肤的不良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应用手刷组人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纱布挤取洗手液擦洗手臂不仅符合消毒技术标准而且皮肤的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合格的手刷替代品.  相似文献   

6.
不同外科手消毒方法对手部皮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比较3种常用外科手消毒方法对手部皮肤的影响。方法选择含乙醇无水洗手液揉搓、碘伏海绵擦手和碘伏刷手等3种外科手消毒方法,比较其即刻消毒效果和对手部皮肤的影响。结果3种外科手消毒方法都有良好的即刻消毒效果,含乙醇无水洗手液揉搓方法较碘伏消毒方法对皮肤损伤小。结论在外科手消毒时建议使用无水洗手液揉搓消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消毒方法对中心供氧终端氧气插孔的消毒效果,更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将三个病区192个氧气插孔分为两组各96个,分别用0.5%碘伏和75%酒精消毒后采样,观察2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结果两种消毒剂消毒后均达到标准要求,未检出致病菌,0.5%碘伏消毒后无菌率达95.8%,75%酒精消毒后无菌率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碘伏消毒效果最佳,操作方法简便,建议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几种防雾方法对新冠隔离病房医务人员使用护目镜的防雾效果。方法 采用防雾喷剂(泳镜专用)法、碘酒涂抹法、洗手液涂抹法、洗洁精涂抹法4种防雾方法各处理护目镜10副,医务人员佩戴处理后的护目镜在新冠隔离病房开始一线工作,调查其工作2、4、6 h后护目镜起雾情况,比较4种方法的防雾效果。结果 4种防雾方法不同时间段起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防雾喷剂(泳镜专用)法效果欠佳,医务人员佩戴护目镜工作2 h 7副护目镜起雾,佩戴6 h 10副护目镜均起雾;碘伏涂抹法略好,医务人员佩戴护目镜工作2 h 2副护目镜起雾,佩戴6 h 7副护目镜起雾;洗手液及洗洁精涂抹法防雾效果较好,医务人员佩戴护目镜工作2 h 无护目镜起雾,佩戴6 h 分别有3、2副护目镜起雾。结论 洗手液及洗洁精涂抹法可用于医用护目镜的防雾。

  相似文献   

9.
翟其满 《现代保健》2011,(22):182-183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人员的洗手效果,进一步完善及制定手卫生管理措施.方法 将8名消毒供应室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蓝月亮洗手液和佳华抗菌洗手液洗手,抽取每人55次洗手后细菌监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蓝月亮洗手液细菌清除率为69.02%,佳华抗菌洗手液细菌消除率为92.4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佳华抗菌洗手液洗手组工作人员洗手合格率明显高于蓝月亮洗手液洗手组(P〈0.05).结论 佳华抗菌洗手液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并有润肤作用,适合于消毒供应室人员洗手,因而能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ICU物体表面消毒方法优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消毒剂在消毒后不同时刻对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结合成本分析,探讨合理的消毒方法与消毒频率.方法 分别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洁力佳消毒湿巾、卡瓦布消毒湿巾和酸性氧化电位水,对ICU 4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分别进行擦拭前、擦拭后15 min、1、2、4h和6h采样及培养,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在消毒后不同时刻的抑菌率和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结果 酸性氧化电位水组在5个时间的抑菌率均低于其他3组(P<0.001);其他3种消毒方法消毒后4h内的抑菌率均>90.0%,消毒后6h时,4种消毒方法的抑菌率均<60.0%;消毒后4h内,物体表面细菌计数合格率均为酸化水组低于其他3组(P<0.001);其他3组在擦拭后2h内物体表面细菌计数合格率均>90.0%,而在4h时,均<40.0%;4种消毒方法每次消毒成本由大到小依次为卡瓦布消毒湿巾、含氯消毒液、洁力佳消毒湿巾、酸性氧化电位水.结论 有效成分为双链季铵盐的佳力佳消毒湿巾可作为医院病房物体表面消毒的理想选择,在诊疗操作较频繁的ICU使用,建议擦拭消毒频率以4 h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龙岗区饮食业餐饮具卫生状况及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的饮食企业餐饮具消毒工作的状况,分析餐饮具消毒效果。[方法]制订统一的调查表格,对龙岗区215家饮食企业的餐饮具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用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对215家饮食企业的2565份餐饮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餐饮卫生合格率仅65.11%,半数以上餐饮具洗消保洁设施不配套、不专用;经过几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远红外线消毒、蒸汽消毒、煮沸消毒、化学药物消毒。[结论]应加强饮食企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餐饮具消毒工作应选用正确有效的消毒方法。消毒后应采取保洁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2.
ECA透皮剂涂肤防护血吸虫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ECA透皮剂防护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方法 以 10 % DMSO作溶剂配置不同浓度的 ECA透皮剂 ,涂于小鼠腹部 ,待干、泥浆摩擦后感染血吸虫尾蚴 ,观察防护作用。 结果  3% ECA透皮剂涂肤 ,10 0 %抵抗血吸虫感染 ;1%、0 .5 % ECA透皮剂防护率分别达 96 .91%、93.6 2 %。药物对皮肤无明显刺激。 结论 ECA透皮剂涂肤有防护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龙岗区饮食业餐饮具卫生状况及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的饮食企业餐饮具消毒工作的状况,分析餐饮具消毒效果。方法:制订统一调查表格,对龙岗区215家饮食企业的餐饮具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用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对215家饮食企业的2565份餐饮具进行消毒效果监督。结果:餐饮卫生合格率仅为65.11%,半数以上餐饮具洗消保洁设施不配套、不专用;经对几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远红外线消毒、蒸汽消毒、煮沸消毒、化学药消毒。结论:应加强饮食企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餐饮具工作应选用正确有效的消毒方法,消毒后应采取保洁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石蜡油几种灭菌方法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最佳的石蜡油灭菌方法。方法采用载体定性杀菌试验方法,对石蜡油分别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Co^60γ射线辐照灭菌的多种方法进行测试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压力蒸汽灭菌法不管是延长灭菌时间、还是采用间歇灭菌法均无法达到100%的灭菌效果;干热灭菌和Co^60γ射线辐照灭菌,均无菌生长。结论石蜡油灭菌方式以干热灭菌和辐照灭菌效果可靠,但其包装、操作、设备等方面都需要严格要求,压力蒸汽灭菌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15.
不同保湿处理对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保湿处理后手术器械清洗效果。方法将非感染手术后的污染器械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多酶清洗液和碱性清洗液保湿处理,用目测的方法观察其反复浸泡使用4、24 h器械清洗合格率。结果使用4 h多酶清洗液与碱性清洗液保湿清洗合格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24 h碱性清洗液保湿清洗合格率优于多酶清洗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酶清洗液和碱性清洗液均是理想的保湿液,碱性清洗液可连续使用24 h保湿效果不下降,成本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综合保温措施对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将手术室温度设置为24~26 uC,湿度40%~60%,手术床加铺电子恒温毯,加盖恒温毯,输入液体、血液用液体加温仪加温、冲洗液用恒温箱加温至37℃,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比较综合保温措施对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温在手术结束时为36.8℃,高于对照组;对照组51例患者中,4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7.8%;观察组57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降低手术的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7.
李淑真  韦敏 《现代保健》2013,(20):55-56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随机选取80个灭菌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个灭菌包,标记为A组、B组。A组40个灭菌包给予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消毒,B组40个灭菌包给予传统低温灭菌器处理,比较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与传统低温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结果:A组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灭菌效率为95.0%,B组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灭菌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的物品可长期保持无菌,安全有效,多种精密、贵重且不耐高温的器械和物品顺利地应用于手术,对手术的安全性和预防院内感染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效、安全、快速、经济实用的内镜灭菌方式,以满足临床的需求.方法 对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过氧乙酸医用灭菌器灭菌法、2.0%戊二醛溶液浸泡灭菌法、戊二醛气体熏蒸灭菌法进行内镜器械消毒,并对4种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4种灭菌方法均达到无菌要求,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灭菌时间为55 min,保存期3~6个月;过氧乙酸医用灭菌器,灭菌时间30 min,保存期4 h;戊二醛气体.熏蒸柜,灭菌时间155 min,戊二醛溶液浸泡,灭菌时间10 h,两者保存期均为4h.结论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过氧乙酸医用无菌器,两种方式均对内镜损伤小、周期短,对人及环境无害,是内镜灭菌的首选方式;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适用于平诊手术或多台连台手术,过氧乙酸医用灭菌器适用于单台或急诊手术,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器械的循环周转率,满足临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使用的安全性和合适浓度.方法 择期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组,每组20例,术后PCEA泵内舒芬太尼浓度分别为0.1、0.2、0.3、0.4 μg/ml,并联合0.125%罗哌卡因.记录术后4、10、24、48 h静息状态时视觉模拟评分(R-VAS)、活动状态时视觉模拟评分(C-VAS)、改良Bromage运动神经阻滞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观察PCEA泵使用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A、B组C-VAS、镇痛药用量、有效按压次数明显高于C、D组(P<0.01或<0.05);按压有效率明显低于C、D组(P<0.05);而C、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10、24 hRamsay镇静评分[(4.5±0.5)、(4.6±0.6)分]明显高于A组[(2.7±0.8)、(2.7±0.8)分]、B组[(2.9±0.9)、(2.7±0.9)分]、C组[(3.0±0.7)、(2.9±0.5)分](P<0.05).四组患者均未发生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结论 四种舒芬太尼剂量联合罗哌卡因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术后PCEA均安全有效,其中以0.3μg/ml舒芬太尼浓度联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ty and proper concentration of using the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in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 under lower limb surgery in elderly.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scheduled for lower limb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by random digits table with 20 cases in each.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ufentanil were 0.1,0.2,0.3 and 0.4 μ g/ml in group A, B, C, D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ropivacaine were 0.125% in each group for the PCEA.R-VAS, C-VAS , Bromage score, Ramsay score, press times ,dosage and side effects were monitored and recorded at 4,10,24 and 48 h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 C, D, C-VAS,dosage of the analgesia,press times of PCEA were higher in group A,B (P<0.01 or < 0.05),the efficacy of press was lower in group A, B(P<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C and group D(P>0.05 ).The Ramsay score 10,24 h after operation in group D[(4.5 ± 0.5 ), (4.6 ± 0.6) scor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B,C [(2.7 ±0.8), (2.7 ±0.8) scores vs.(2.9 ± 0.9), (2.7 ± 0.9) scores vs. (3.0 ±0.7), (2.9 ±0.5) scores] (P <0.05). There were no case with hypotension and respiratory depression.Conclusion PCEA of four methods are safe and effective in elderly which 0.3 μ g/ml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0.125% ropivacaine have good analgesic effect and less side effe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上腹部肿瘤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和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100例ASAI—Ⅱ级择期行上腹部肿瘤手术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PCIA镇痛,随机分为4组(n=25):A组:术前不予氟比洛芬酯,术后芬太尼1mg+生理盐水共100ml;B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共100ml;C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共100mg;D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0,375mg+生理盐水共100ml。观察术后24h内(2h,4h,12h,24h)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B组、C组、D组的VAS评分都目月显低于A组(P〈0.05),术后12hC组、D组的VAS评分都明显低于A组、B组(P〈0,05),术后24h4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内PCA按压次数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肿瘤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且有一定超前镇痛作用。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